作者:晓木生
谨慎的韦伯斯特拒绝了这个方案,坚持先集中兵力消灭角湾同盟这个渎圣同盟中的带头老大,角湾教会由此对他产生了芥蒂,一番操作后把韦伯斯特踢到二线,换成了同样是教廷派来的艾德文·库克。
分兵进攻的计划被角湾教会促成并执行了,库克领着原本计划中一半的军队进攻到尼斯堡下,结果最终也没打下来,自己也在一场营啸中身亡。
第736章
韦伯斯特将军再次临危受命,无论是作为一个虔诚的信徒,还是作为一名忠诚的军人,他都无法拒绝这份责任。
他巡视了军队,用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将低落的士气再次调动起来,他派出使者游走于角湾内陆各国,争取各国们继续鼎力支持。
而教廷拨发下的各种支援物资,韦伯斯特做到了公正公平的分配,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护教军的兵员得到了补充,他们的装备也到了维护和更新,在将军不懈的努力下渐渐恢复了其鼎盛时期的水平。
同时在韦伯斯特的坚持下,前往北方进攻伊顿的另一支部队也调了回来,与主力部队合到一处,护教军将再次握成一个拳头狠狠地打击一个敌人。
在从北方过来汇合的部队中,有一群特殊的人,那就是奥尔多南境大公爵贾尔斯的军队,他们以佣兵的名义抵达角湾,在角湾教会的雇佣下进行作战。
联想到新教联盟那边所谓的“角湾志愿军”,奥尔多一南一北两个最强大的领主竟然在其他国家的土地上进行交锋,也被人们当作一时奇谈,许多人私下里将其当作奥尔多王权已经衰落到无以复加的标志性事件。
护教军上下的信心恢复了,回想起这场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也是被反推了回来,但是他们又反推了回去,现在他们将再次创造这种奇迹。
位于角湾北方的伊顿等国发现进逼到自己领土上的敌军撤退了,结合当前的局势,他们马上就洞悉了敌人的意图。
在玛丽安娜的请求下,一支由新教联盟北方诸邦组成的军队,乘船南下支援他们的盟国角湾同盟。
因为还要守卫本国领土,这支援军的规模并不大,谁能确定北路护教军的南下不是虚晃一枪呢。但足够有诚意,带队的是伊顿大公埃特奥特·卡布雷本人,随行的还有他的妻子海伦,以及海伦的老师玛丽安娜——她的身份仍然是秘密的。
角湾战争局势竟然短暂地平静下来,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战争的双方都在准备一场决定性的大战。
无论如何,新教联盟已经精疲力尽,其所拥有的力量只够作为最后一次豪赌的赌注。
而教廷一方,其本部所在与角湾相距甚远,对角湾教会的支援也要付出巨大代价。原本可以通过奥尔多(主要是西北海湾)的海上商队来解决,他们只需要撒钱就行了,但是柯林斯对狮子港的进攻将奥尔多商人推向了对立面,失去这个重要输送渠道的教廷对角湾的援助变得日益艰难。
所以,即将发生的大战可能就是角湾的终局之战了。
许多眼光较远的人能看得出来,这场战斗的结果将在某种意义上将决定世界的命运。
如果护教军胜利,教廷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恢复威望,重新控制角湾这个被视作大陆转角处的商贸重地,然后腾出手来收拾伽贝拉。
而如果新教联盟胜利,教廷将颜面扫地,那套自我标榜为神明代言人的说法就站不住脚了,神怎么会让自己的代言人失败呢?
更多的国家会群起效仿,教廷的威信将在一次次打击中消弭于无形。
各大势力纷纷派出间谍和探子潜伏于角湾,密切关注着局势的进展。
终于,在万众的瞩目中,最后的战斗开始了。
最先行动的护教军,在进行了充足的休整后,韦伯斯特下令军队再次向西开进,获知消息的新教联盟则立刻派出军队迎击。
新教军一方包括角湾志愿军在内约有四万五千人马,护教军的兵力规模则达到四万八千人马,双方在一片名为赫斯提亚的开阔地带迎头撞上,各自摆开阵型,准备大战一场。
由于角湾志愿军派遣的兵力在新教军中是最多的,因此安德鲁当仁不让地成为本方的战场总指挥。
角湾志愿军部署于整个战阵的正中央,阿尔达的九个营采用惯用的线性战术,由数排纵深较浅的横队的构成,佣兵和其他盟友军队则采用传统的方阵战术,人数第二多的角湾同盟军队部署在战阵右翼,伊顿等国的军队则部署在战阵左翼。
护教军全部使用方阵战术部署,他们先于对手抵达了战场,提前占据了地势较高的地方,视野对他们十分有利。
在刚开始相遇的一段时间,交战双方都搞不清对方虚实,谁也不敢贸然发动全线进攻,主要是小规模的骑兵冲突,试探对方的薄弱环节。
但没过多久,阿尔达军队的火炮部署到位,利用射程优势猛烈轰击护教军的方阵,给首次在现实中面对如此武器的护教军制造了不小的伤亡。
韦伯斯特下令将弩炮等远程武器前移,以反制新教军的火炮。
阿尔达炮手改变目标,集中轰击对方的远程单位,精良的工艺和充足的训练使阿尔达火炮的准头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运气的干扰,眼看己方的远程投射器械被一台台摧毁,负责指挥护教军骑兵的费多托夫将军失去了冷静。
这位勇猛的将军曾经率领护教军强行通过中立诸国对角湾北方实施迂回进攻,但在进攻到伊顿境内时,却被一群邪恶的巫师暗算,蒙受了可耻的失败。
阿尔达的火炮让他想起了那些不好的记忆,彼时也是伴着火光和轰鸣,他的军队在神秘的攻击方式下溃散,最终大败而归。
费多托夫曾经发誓,一定要在战场上夺回自己的荣耀,敌军阵营中那扇代表伊顿公爵的旗帜更是让他发疯欲狂。
眼见对方再次动用了“邪恶的魔法”,费多托夫按捺不住了。
“通知小伙子们,准备冲锋!”
他的副官大惊失色,“将军,韦伯斯特大人还没有下命令!”
费多托夫神情狰狞,“天父在上啊,韦伯斯特不知道那些魔法的可怕之处,我们一定要在那种可怕的火焰爆炸发生之前,杀死隐藏在对方军阵中的巫师,再不济也能制造混乱,干扰他们的施法。”
他不容置疑地命令道:“派人去通知韦伯斯特,其余所有人跟我突击!”
就这样,在战马的嘶鸣中,费多托夫率领着麾下骑兵一股脑冲向了对面的左翼,也就是竖着这伊顿大公旗帜的地方。
骑兵的冲锋扬起了巨大的烟尘,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安德鲁立刻命令左翼的军阵严阵以待,摆出长枪阵应对敌人的突击。
而护教军的统帅韦伯斯特则是勃然大怒,他气得朝烟尘方向大吼:“我一生的荣誉和威名都要被你摧毁了!”
第737章 斜线攻击
看着前方高高飙起的烟尘,新教联盟军队上下都意识到真正的战斗要开始了。
对于伊顿等国的军队能否抵挡住这波来势汹汹的冲锋,安德鲁心里有些担忧。他命令作为预备队的陆战队第三营快速向左翼移动,以支援那里的友军。
费多托夫率领的骑兵速度很快,不多时就抵近了新教军左翼,这些骑术精湛的教会骑士以链锤和长剑为武器与组成方阵的步兵们交战。
砰砰砰!连续不断的爆鸣声响起,顿时大片的烟雾遮蔽了战阵的左翼。
正当双方焦灼时,及时赶到的陆战队第三营加入了战斗,一阵火枪攒射将附近的护教军骑士们打得人仰马翻。
“邪恶的魔法!”费多托夫认为自己的猜测被验证了,那些冒火又冒烟的奇怪攻击不是魔法是什么。
他整个人都被一股无畏无惧的情绪所操纵着,领着部下们勇敢地向陆战队冲去。
这些来自阿尔达的士兵们迅速变阵,由原先的横队切换为空心方阵。
费多托夫的骑兵们向着他们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但这个看似薄弱的方阵就是岿然不动,无论护教军的骑兵绕到哪个方向攻击,所面对的永远都是疾射而来的子弹和丛林般的刺刀。
他们感到震惊,当冲向其他那些孱弱的步兵时,对方无不会恐惧于己方冲锋之势,要么惊恐地往旁边散开,要么拼命想挤到别人身后。
但是这支奇怪的军队却能做到坚守原地,或蹲或站,每一个人都仿佛是脚下生了根似地固定在那里。
偏偏令人苦恼的是,他们座下的战马没见过这种又是轰鸣又是烟雾的攻击手段,因此变得惊恐不安,极难驾驭。
“射击马匹!射击马匹!”陆战队的方阵中,第三营的营长声嘶力竭地大吼着,提醒着那些初战的士兵们何为优先攻击目标。
因为体型更为大只的原因,马匹更容易被火枪击中,一旦受伤或死亡,就会阻碍到后方骑兵的冲锋,那些活着战马见到同类的惨状,同时又受惊于枪鸣与火焰,更是疯狂地四处乱窜,让护教军骑兵的冲击效果大打折扣。
被愤怒裹挟的费多托夫全然不顾这些,拼命抖动缰绳催促战马奔跑,这时意外发生,冲在他前面的一名骑兵突然遭袭,胯下战马喷薄出的一令人心惊的鲜红后遽然跌倒,而费多托夫的坐骑没有及时收束住,被重重绊了一下,将背上的主人掀了下去。
费多托夫只觉得突然天旋地转,然后就滚落在地面上,他立刻强撑着起身,迅速感受了一下身体状态。
还好,似乎没有哪里的骨头断掉。
“将军!”副官及时在他身边停下,跳下战马将他扶了起来,并将自己的战马提供给费多托夫骑乘。
“韦伯斯特统帅给我们下达了新的命令。”副官转述刚刚见过面的传令兵的话,“务必要缠住敌人的左翼!他将指挥主力先击溃敌人的右翼再来支援你!”
“派人传话回去,我们一定能做到!”
费多托夫重重地点了点头,继续指挥麾下的骑兵进攻新教军队的左翼。
火炮的连续轰击制造出大片大片的烟雾,使得双方的视野都受到严重的阻碍,护教军的右翼与新教军的左翼已经打成一片,伊顿等国的步兵方阵以陆战营为主心骨,苦苦支撑着不被敌军冲散。
在这纷纷扰扰的形势中,护教军的主帅韦伯斯特敏锐地捕捉到一丝战机,位于新教军右翼的是角湾同盟的军队。他调查过,角湾同盟从亡国的困境中摆脱后刚刚组建了一支军队。
而一支新组建的军队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韦伯斯特在心中计较一会儿,很快就拟定好了自己的主攻方向。
既然费多托夫那个莽夫已经领着骑兵进攻了敌人的左翼,那就将错就错好了,拖住那里的敌人就行。
他果断命令,以斜线战术进攻新教军的右翼。
护教军的数个步兵方阵按照韦伯斯特的命令运动起来,自左至右,其阵线渐渐不再与新教军平行,而是形成一定角度,其左翼距敌军更近而右翼距敌军稍远,呈梯形朝着对方逼近,
斜线战术是韦伯斯特以及他麾下军队最擅长使用的战术,又称倾斜式战术。
在接战过程中,与敌军更近的一翼率先与对方交战,稍远的一翼则进行牵制,待接战的一翼击碎敌军对应的一翼后,立刻顺势包抄已经暴露的敌军战线侧翼,并寻机对敌军后方发起袭击,而原先距离较远的那一翼则攻向敌军正面,通过正面与侧翼多个方向的配合攻击,动摇敌军战线,粉碎其战斗意志,最终以比上来就正面决战更小的代价取得战斗胜利,这就是韦伯斯特的斜线战术。
显而易见,斜线战术能否成功,取决于最先接敌的那一翼能否击溃敌人,而对面的新教军中,毫无疑问,刚刚恢复规模但训练严重不足的角湾同盟军是个绝佳的开刀目标,他们恰恰部署在新教军的右翼,是以斜线移动的护教军首先进攻的目标。
护教军骑兵数量占优,两翼都有部署,其左翼骑兵配合斜线战术,率先向新教军右翼的角湾同盟军发起了进攻。
一时间马蹄声淹没了新教军的右翼,杀声震天。
“都别慌,他们不敢撞过来!”
角湾同盟军的指挥官们大吼着,声嘶力竭地维持纪律,让士兵们不要乱跑,将长矛矛尖朝外拄在地上。
士兵们没立刻溃散就是他们所能取得的最好效果了。那些没经历过几次战斗的士兵看到大批的高头大马朝自己冲来时,两条腿早已控制不住地打哆嗦,胳膊更是软绵绵地使不上劲,连矛杆都握不住。
而护教军的骑兵由那些骑术精湛、又对教廷充满狂热信仰的骑士组成,他们明白怎么将步兵方阵层层剥掉——一击即脱,绝不恋战,渐渐消磨对方的信心。
就在角湾同盟军被骑兵袭扰得疲惫不堪时,护教军的左翼步兵赶到了,立刻向他们发起了真正的进攻。
在如此进攻下,没用多久,同盟军队的步兵方阵就崩溃了。
第738章
“天杀的!“
安德鲁举着望远镜中,透过镜片,右翼正在上演的灾难性景象直刺他的大脑。
当第一个方阵溃散后,就仿佛是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般,其他的的方阵也跟着一个个散开,角湾同盟溃不成军,士兵们拼命地向后方奔跑而去,每个人都恨自己少长了两条腿。
显然,这帮家伙已经组织不起来了,新教军足足五分之二的兵力,就这么一下子丧失了,侧翼门洞大开。
角湾志愿军的十个佣兵营营被迫成了新的右翼,形势刻不容缓。
安德鲁当机立断,命令十个佣兵营呈直角转弯,面对突破而来的敌军左翼,形成一道新的防线掩护中央。
“这样做的真的没问题吗?”旁边的玛丽安娜忧心忡忡地询问。
“夫人,虽然他们是角湾本地人,但都是按照咱们的方式训练出来的,个顶个的棒,请您保持信心。”安德鲁拍着胸脯保证。
玛丽安娜随伊顿军队渡海而来,与安德鲁与奎克都见过面,虽说他们两人都不是老格莱曼留下的旧臣,却又各自不同。
在对抗兽人的战争中,玛丽安娜一直待在保罗身边,那场战争中海军没怎么用力,奎克不是在富兰港就是在海上漂,所以没有见过她。
但随同保罗一起出征的安德鲁见过玛丽安娜,并且一见面就将其与老格莱曼伯爵那位美丽的妻子联系起来。
他身为出自拜尔丁的贵族,年轻时就见过身为阿尔达领主夫人的玛丽安娜,当时格莱曼家族对玛丽安娜离去的公开说法是因病早逝,时隔多年后再次见到,安德鲁一度以为只是长得很像的其他人,而且这么多年容颜都没变化,也太不合常理了。
但当他注意到这位红发的女士经常与保罗在一起后,心中的疑问越来越大。终于有一次忍不住向保罗问询了此事,得到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这位红发的女士竟然真的是格莱曼家族曾经的主母。
保罗对母亲回归的态度是,如果别人没有问起,他就不主动去说,但如果有人问起,他也不打算隐瞒。当然,不包括玛丽安娜那层施法者的身份。
至于玛丽安娜当时离家出走的原因,则用了一个很合理说法——以死亡之名告别凡俗,找个僻静的地方隐世修行——在那些虔诚、狂热的神明信徒群体中,这确实是一种并不罕见的做法。
不过后来玛丽安娜又消失了,再之后,安德鲁就在伊顿大公妃身边中见到了她。
他很疑惑,老格莱曼夫人怎么满世界跑来跑去的?
“我想趁着身子骨还壮实四处看看风景,旅行到角湾,很幸运地和海伦殿下成了朋友。”
红发的女士给了他一番语焉不详(或者说拙劣)的解释,但安德鲁可没有功夫深究,只是匆匆给保罗写了封信报告格莱曼夫人的踪迹,便投入到紧张的军务中去了。
只是,玛丽安娜竟然跑到战场上来了!
安德鲁见着后,立刻命令卫兵将她严密看护起来。
此时的战场上,不仅仅是玛丽安娜,所有对阿尔达军队了解不深的人都将视线投向那些正在转向的佣兵。
“快快快!站到你们该站的位置上!”
“都精神点儿,别给老子丢脸!”
道格与弗格斯中气十足地指挥着部下,挥舞着手臂大吼大叫。
这两位前佣兵团团长现在的称号仍是团长,但更具体说是阿尔达军队编制中的那种团长。
在被阿尔达收编之后,他们和他们的部下们终于过上了一段安稳日子,不用像之前那般,每天过着刀头舔血、拿命换钱的日子。
来自西北海湾的军事教官们以他们那套严苛到令人发抖的纪律约束住了这群佣兵,除了武器之外,其他的各种制度都向阿尔达军队看齐。
但是,和平的生活固然美好,然而总是过着这么波澜不惊的日子也是够乏味的。
狮子港的参战让道格和弗格斯兴奋不已,很快便主动申请跟着陆海军去作战,或者说提供帮助。
阿尔达军队中的奖惩是分明的,他们渴望着、期待着,有一场战争能他们在这个体系中更上一层台阶。
看着“乱做一团”的角湾志愿军右翼,高坡上的韦伯斯特发出哈哈大笑。
一下子端掉对方五分之二的兵力,在他看来,这场战斗的结局已经是毫无悬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