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仙台上何人?灵台方寸关门弟子 第43章

作者:小蟑螂七岁了

  “时间如长河,自亘古流向未来。”

  “贫僧坐于上游,观水之源头。众生万象,不过是河中沙石,其来处,其轨迹,皆清晰可辨。”

  “世人只知你孙悟空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仙石所生,却不知孕育你之仙石,其根源在何处。”

  “世人只知你漂洋过海,拜师学艺,却不知你所拜之师,其道统承自何方。”

  在场的仙官们,心头无不剧震。

  燃灯古佛,是过去佛。

  他所执掌的,正是“时间”与“因果”的权柄。

  他说他能看到源头,那便不是虚言。

  孙悟空一颗心直往下沉。

  他抓着金箍棒的手背上,青筋暴起,却一言不发。

  “贫僧见你二人气机相连,道韵同根。这份牵绊,非是今日结下,而是源自同一处。”

  “你护着他,并非全因他性情对你胃口,而是因为......”

  “你二人本是同门!”

  “同门”二字一出,斩仙台上骤然掀起轩然大波!

  无数道惊愕、怀疑、难以置信的目光,在孙悟空和陆凡之间来回扫视。

  “同门?这怎么可能?”

  “一个是天生石猴,一个是凡人修仙,他们怎么会是同门?”

  “燃灯古佛此话何意?难道是说,他们有同一个师父?”

  议论声如同潮水般扩散开来。

  人群的角落里,净坛使者正拿着九齿钉耙有一下没一下地扒拉着地砖,听到这话,肥硕的耳朵猛地竖了起来。

  他一把拉住身旁扛着宝杖,默然不语的沙悟净。

  “沙师弟,你听见没?古佛说那小子是猴哥的同门!咱师父啥时候又收徒弟了?取经回来,俺老猪可从没听说过这事!”

  沙悟净皱着眉头,沉声道:“二师兄,此事蹊跷。大师兄的本事,并非师父所授。他拜师学艺,是在五百年前,远早于我们西行。若说同门,那也该是五百年前的同门。”

  猪八戒一愣,恍然大悟:“对啊!是那传他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的师父!俺老猪倒把这茬给忘了!”

  他眼珠子一转,顿时来了兴致,“嘿,说起来,猴哥的嘴严实得很,这么多年,俺们问了多少次,他都不肯说他师父是谁。”

  “今天,莫非......要被这老和尚给揭了底?”

  他们这一番对话,也正是满天仙神心中最大的疑问。

  孙悟空的师承,向来是三界的一大谜案。

  能将一只懵懂石猴,在短短数年间,教导成一位精通七十二般变化,大罗有望,几乎要捅破天的大妖王。

  这份通天的手段,这位神秘的师父,绝非无名之辈。

  然而,三界之中,任凭你如何打探,都无人知晓其名号,无人知道其道场所在。

  这猴子自己更是守口如瓶。

  天庭里,不少与他交好的神将,都曾旁敲侧击地问过。

  毕竟聊师承来历,在神仙圈子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就好比那三坛海会大神哪吒,他的师父是乾元山金光洞的太乙真人。

  就好比眼前这位清源妙道真君杨戬,他的师父是玉泉山金霞洞的玉鼎真人。

  这都是阐教十二金仙中的人物,师承显赫,人人皆知。

  虽然他们不在天庭任职,却也是天庭倚重的力量,背后站着的是元始天尊。

  可偏偏孙悟空的师父,成了一个禁忌的话题。

  别说他们不知道,恐怕就连高坐凌霄宝殿的玉皇大天尊,都未必清楚。

  要知道,玉帝执掌三界,昊天镜高悬,理论上,这天上地下,鲜有能瞒过他的事情。

  三界之中,唯一可能知晓内情的那位,此刻正在兜率宫中悠悠地扇着火,炼着他的九转金丹呢。

  可谁又敢去太上老君面前,探问此事?

  一时间,无数道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仙官队列中,一个捧着紫金红葫芦的道童。

  正是太上老君的看炉童子,金角。

  一位与金角相熟的星君,悄悄凑了过去,压低了声音问:“金角,老君他老人家,平日里可曾提起过那猴头的师承?”

  金角闻言,面皮一抽,头摇得像拨浪鼓。

  他紧张地看了一眼四周,声音压得更低,几乎细不可闻:“快别提了!孙悟空这三个字,在咱们兜率宫里,谁都不敢说。一提起来,老君他老人家的脸色就难看得很。”

  众人闻言,心中了然。

  想当年大闹天宫,这猴子蹬倒了八卦炉,偷吃了无数金丹,把老君折腾得灰头土脸,颜面尽失。

  老君心有芥蒂,也是人之常情。

  看来,从兜率宫这边是问不出什么了。

  所有的希望与好奇,最终都汇聚成一道道灼热的视线,牢牢锁定在燃灯古佛的身上。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竖起了耳朵。

  这位执掌着过去的佛祖,今日,是否会揭开这个困扰了三界数百年的惊天秘密?

  孙悟空浑身的猴毛都炸了起来,抓耳挠腮地叫嚷道:“哈哈哈!老和尚,你莫不是念经念糊涂了?”

  “说什么同门不同门的,俺老孙听不懂!”

  “俺的本事是天生地长的,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

  他摆出一副滚刀肉的无赖模样,企图将这致命的话题搅浑过去。

  然而,燃灯古佛却不吃他这一套。

  “悟空,在贫僧面前,言语的遮掩,并无用处。”

  “贫僧曾见,西牛贺洲之地,有一灵台方寸山,山中有斜月三星洞。”

  “洞中有一位大觉金仙,不生不灭,与天同寿。他广开法门,三教圆融,道法精微。”

  “你曾拜那仙人为师,得名悟空,我说的,对吗?”

第62章 你其实一开始就是我佛门弟子

  仙官神将们面面相觑,脸上满是困惑。

  灵台方寸山?

  斜月三星洞?

  这是何处仙家福地?

  为何从未听闻?

  然而,这困惑只持续了短短一瞬。

  人群中,不知是谁先倒吸了一口凉气,发出了一声变了调的惊呼。

  “等等......这个名字......”

  这一声惊呼,像是一颗火星落入了干草堆。

  瞬间,记忆被点燃。

  轰的一声,斩仙台上下炸开了锅!

  “是那面水镜!”

  “没错!就是那个地方!”

  “净念菩萨先前用的业报水镜中,显现出的那座山门,不正是叫这个名字么!”

  “没错!我想起来了!就是那里!”

  所有神仙都想起来了。

  就在不久之前,他们才亲眼见过这个地方!

  净念菩萨为了追索因果,曾动用阎罗殿的业报水镜,映照出陆凡的今生过往!

  水镜之中,那个还是凡人少年的陆凡,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最终跪倒在一座仙山洞府之前,磕头拜师!

  那座山,叫什么来着?

  那洞府,叫什么来着?

  记忆的碎片与燃灯古佛的话语瞬间拼接,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又令人惊骇的事实!

  就是那灵台方寸山,就是那斜月三星洞!

  陆凡拜师学艺的地方,就是这里!

  而现在,燃灯古佛说,孙悟空的师承,也源于此处!

  这个结论太过惊人,以至于许多神仙的大脑都出现了片刻的空白。

  净坛使者猪八戒张大了嘴,肥硕的下巴几乎要掉到地上。

  “我的个乖乖......”他喃喃自语,一双小眼睛瞪得溜圆,“好你个弼马温!好你个猴哥!藏得够深的!这么大的事,居然连俺老猪都瞒着!”

  “这么说......这么说......”

  一个令人头皮发麻的结论,浮现在所有神仙的心头。

  “天啊!那陆凡的师父,和孙猴子的师父......真的是同一个人?”

  “这......这怎么可能!一个是几百年前就名动三界的妖王,一个是如今籍籍无名的人仙,他们竟然是师兄弟?!”

  “难怪!难怪孙悟空要拼死保他!”

  斩仙台上,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浑身金毛的猴王身上。

  孙悟空的表情真的可以说是非常难看了。

  当年师父赶他下山时,曾严厉告诫,无论惹出多大的祸事,都绝不许提他的名号,否则便要将他神魂贬在九幽之处,万劫不得翻身。

  他谨遵师命,五百年来,纵使是被压五行山下,纵使是面对满天神佛,也未曾吐露过半个字。

  这是他与师父之间,唯一的、也是最后的羁绊。

  没想到如今居然被燃灯直接点破。

  燃灯并未在意孙悟空的脸色,或者说,他看着孙悟空那副急于撇清的模样,脸上那悲悯的笑意更深了。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悟空,这便是你的‘我相’未破。你以为你还是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石猴,殊不知,这份执念本身,便是一重障壁。”

  “你越是想要遮掩,那因果的脉络便在你身上显现得越是清晰。”

  “贫僧问你,你当年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寻仙访道,所至之地,为何偏偏是西牛贺洲?”

  “三界浩瀚,大能无数,玄门正宗多在东土神州、南赡部洲,你为何独独去了我佛门教化之地,寻那长生之法?”

  “这难道,仅仅是一个巧合吗?”

  此问一出,孙悟空抓耳挠腮的动作猛地一僵。

  燃灯古佛没有等他回答,继续说道:“那位大仙为你取名,‘孙悟空’。好一个‘悟空’!”

  “悟者,觉也。空者,何也?”

  “世人皆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悟空’二字,难道不是让你勘破世间虚妄,觉悟自我本真么?”

  “给你取下此名的大仙,其用心之深,其教诲之切,你当真从未体会?”

  “如此说来,这位大仙,其根脚源流,与我佛门有大渊源。”

  “他所传授的,名为长生之妙道,其核心却是明心见性的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