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当闲散赘婿,你陆地神仙 第182章

作者:卫四月

  简单平淡的两个字,宛如惊雷般。

  直让低着头的刘文眼睛瞪大,脸上颜色变幻不定。

  显然这次,他是真乱了方寸。

  旁边的刘昭雪自也清楚此行结果传回刘家,必然会让几位长辈不满。

  可她也知道,这时候她再开口不合适。

  人在气头上,根本不会听进去旁人的劝慰。

  何况动了怒气的人还是当今大魏朝的定远侯。

  一生戎马之人更不会被旁人言语左右。

  眼见事已至此。

  刘昭雪只得上前,轻声道:“二哥,回去再说。”

  刘文听到声音回过神来,身体微微一动,抬起头时脸上已然恢复平静。

  他没再多说什么,转身直接朝外走去。

  其余人等一一跟上。

  吱呀。

  房门开启瞬间,陈逸和萧无戈便看了过去。

  见刘文、刘昭雪等人鱼贯而出,脸上神色不显,倒也没瞧出所以然来。

  可是等几人来到庭院内时,那刘文却是朝他们看了过来。

  那双狭长眼里眼神瞬间变得阴鸷几分,嘴上也好似从牙缝中挤出话般:

  “刘文见过小侯爷,见过……这位仁兄!”

  陈逸微微挑眉,心中对他们此行的结果有了判断,脸上不免露出几分笑容:

  “陈逸。”

  “陈逸……我们很快会再见的。”

  说完之后,刘文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便带着人走出清净宅。

  刘昭雪犹豫片刻,却是没像先前那般歉意行礼,直接跟在人群后离开。

  待清净宅恢复清净。

  萧无戈眉头紧锁,纵使他年幼,也能看出刘文方才的表情不对。

  “姐夫,我就说他是坏人吧?”

  “他刚刚还凶我,那张脸好吓人啊。”

  “就这,他还想做我大姐夫,想都别想。”

  陈逸笑着点了点头,拍拍他的脑袋。

  他虽是不清楚老侯爷跟刘家谈论何事,但是结果如此,过程已经不重要了。

  便在这时,他眼前浮现两行大字:

  [机缘+4。]

  [评:人至,声未听,场面未见。机缘天降不取,乃生性慵懒之徒。]

  陈逸扫过一眼,将其抛在脑后,带着萧无戈来到堂屋中。

  这时候听到两人声音的老太爷从厢房走出来,面露笑容的招呼道:

  “无戈,轻舟来了,坐吧。”

  萧无戈应了一声,笑着跑过去扶着他落座,嘴上说着一些刚刚的见闻,大抵都是关于刘文的坏话。

  老太爷自是宽慰他几句,倒也没说那刘文什么。

  陈逸跟着落座,没有开口,只将手中的锦盒放在老太爷手边。

  “这是?”

  “闲暇之作,还望您别嫌弃。”

  老太爷摇摇头,笑着夸赞道:“前两日,孙辅宝贝似的抱着那幅字帖找来时,老夫已见识过轻舟书道。”

  “你如今书道圆满,便是真的随手写下几个字,放在外面都能让不少人抢破脑袋。”

  说着,他便打开锦盒,拿出里面的字帖缓缓展开。

  顿时,一片氤氲光芒从那张云松纸上浮现出来。

  如同先前陈逸书写时展露出来的意境,被老太爷尽收眼底。

  “宁静,致远……”

  老太爷一边看着上面那四个字,一边看着那片幽静飘远的景象,方才心中因刘家升起的不悦竟跟着消散许多。

  旁边的萧无戈看不懂书道境界差别,却也被那幅字上的意境影响,噘着的嘴收起,脸上露出些微笑。

  “姐夫的字,最厉害。”

  闻言,老太爷下意识的点点头,眼睛盯着那幅字帖赞叹道:“的确是好字。”

  “即便老夫不热衷书道,也能受到其感染,足可见轻舟如今书道的确到了圆满之境。”

  陈逸笑着说了句过奖。

  正要说些其他的事,就见老太爷抬起头看向他,表情少见的认真起来,问道:

  “说来轻舟你也是读书人,老夫有一事不明,不知轻舟可否为老夫解解惑?”

  陈逸微愣,“老太爷但说无妨。”

  “你说,这蜀州眼下的境况如何?”

  “不知您老指的是哪方面?”

  “你想到什么说什么即可。”

第182章 那也太老不羞了

  这算考校?

  还是别的用意?

  陈逸不得而知。

  可看到老太爷神情认真,他自然要端正一些应对。

  只是蜀州眼下的境况吧。

  用一团乱麻形容不为过。

  明面上,萧家一家独大,手握重兵,其余诸多世家门阀,连同蜀州大小官员都对其马首是瞻。

  背地里呢。

  因为萧逢春等人身死,萧家中坚力量断代,以至于蜀州部分世家、官员对萧家有诸多掣肘和试探。

  并且还有人自诩有些权柄实力,要么有了反骨,要么想获得更多好处。

  甚至还有人抱着“取而代之”的念头。

  偏偏在这等境况下,还有人在暗中推波助澜。

  如隐卫和荆州刘家。

  陈逸心中清楚蜀州情况,却是没办法和盘托出。

  一者他很难解释这些消息的来源。

  二者他担心说得多了,难免会引起萧家老太爷的猜疑,反倒不美。

  想到这里。

  陈逸斟酌措辞开口道:“应是有些不平静的。”

  这样的回答显然不能令老太爷满意,“何以见得蜀州不平静?”

  别说是陈逸这等书道有成的读书人,换做任何一位对实事有了解的读书人,都能说出“不平静”三个字。

  可这并不是老太爷想听到的答案。

  或者说,他想听到一些不同寻常的见解。

  陈逸看了他一眼,笑着回道:“以小观大。”

  “前些时日,府城内出了几起命案,还有萧家药堂的药材被劫,听说是幻音宗等邪魔所为。”

  “轻舟以为这等事情应是不多见的,尤其是在蜀州府城内外。”

  “换做是在江南府,不说金陵,便是苏杭之地,那等邪魔都不敢在城内露面。”

  他没办法说出他发现的一些隐秘,只能从已知的一些情况中说些符合逻辑的推断。

  可老太爷仍是不满意,“这只是个例,并不代表蜀州的不平静。”

  这次陈逸却是笑着摇摇头,“人常说,国之将死,必有妖孽,放在蜀州同样适应。”

  “若是蜀州内安,想来幻音宗之流应是不敢出现在府城内外,更不敢作乱,您说呢?”

  老太爷神情微动,顿时明白他先前所说的“以小观大”的含义。

  同时他回想起萧逢春等人还在时,蜀州的境况。

  前后印证,不难发现——五年十年前,蜀州,至少府城内外从未出现过邪魔作祟。

  多是在乌蒙山或者赤水河上游地带。

  也多是山族和邪魔外道的江湖征伐。

  “轻舟以为出现这等事情的缘由呢?”

  闻言,陈逸面上闪过一丝古怪,老太爷这是问题明知故问啊。

  可他显然没办法说出萧家什么缘由。

  想了想,他回答道:“很多方面。”

  “比如经过与蛮族之战,蜀州内弱,军伍、城卫和提刑司,乃至百姓都需要时日休养生息。”

  “再有蜀州之外的人作祟。”

  “婆湿娑国,蛮族,或者东南沿海地区的海匪,他们总归是想看到乱起,以便攫取好处。”

  “不过我想只是暂时的,等到蜀州之地恢复往日峥嵘,些许宵小定然无处遁形。”

  老太爷脸上露出一抹笑容,“若老夫不想等呢?”

  “轻舟以为如何做能让这蜀州平静下来?”

  陈逸不做迟疑,回道:“杀一儆百。”

  “杀一儆百,杀一儆百……呵呵。”

  老太爷虽是有些失望,觉得陈逸所说太过宽泛,但也算他过关。

  按照他自己的判断,蜀州境况的确有乱起预兆。

  不光是那些邪魔外道作祟,诸多世家、官场之人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些动作。

  便连蜀州之外也有妖风吹来。

  朝堂、荆州,乃至有乾国公张家坐镇的广越府和交州等地,都有些不利蜀州、不利萧家的事情出现。

  更不消说蠢蠢欲动的婆湿娑国和蛮族了。

  这等境况下,老太爷要想“杀一儆百”。

  所选择的目标就值得商榷了。

  类似荆州刘家那等世家大族也可。

  但是动静太大,难免招来朝堂和各方瞩目,最终闹个不了了之。

  若是目标小了,效果便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