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女神收集系统/诸天万界系统 第623章

作者:哀的悲伤你不懂

江南多水,河水和池塘都不少,河泥和塘泥可都是好肥料,而且挖河泥和塘泥还能清理和拓宽河道,可谓一举两得。

而且,陈牧阳还暗中令人大肆宣扬这三百亩地是县令大人所买,种植的三种作物乃是县令大人偶然得到的海外高产作物。

华夏古代以农为本,粮食产量是最重要的指标,所以这么一宣传,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有好奇的,有不屑的,有嘲讽的,有等着看笑话的。

甚至还有恶意满满的人给陈牧阳取了个高产探花郎。

你妹啊,高产你妹啊!

算了,不说这些。

在陈牧阳的小心控制下,许仙和白素贞一直都没有机会见面,而陈牧阳则趁机以自己异性亲和的天赋,和泡妞手段不断的加深和白素贞的好感度。

数月后,已经来到秋收时节。

陈牧阳放出风声,准备在中秋节的次日开始收获玉米。

这几个月来,陈牧阳买地种植海外高产作物的传言传的沸沸扬扬,听说高产作物要收获了,顿时吸引了很多人。

陈牧阳与小青和白素贞来到田边时,这里已经围了许多人。

陈牧阳对管家白福道:“丈量出十亩地来收获,看看亩产平均能达到多少。”

白福马上招呼人手收获。

玉米掰下来后送到打谷场,剥掉外皮后直接将玉米粒搓下来…… ……这些都是手工完成,为此,陈牧阳可是雇佣了不少劳动力。

人多力量大,上午十点多,十亩地的玉米就全部脱粒堆放在打谷场上,金黄色的玉米粒堆积如山,在阳光下仿佛一座金山。

虽然还没称重,但是围观者已经瞪大了眼睛,贪婪的看着这堆粮食山。

“装袋称重!”白福下令。

一袋袋的玉米装好承重计量,白福激动的跑过来对陈牧阳施礼,大声道:“老爷,十亩地总产量一万一千二百八十五斤,平均亩产一千一百二十八斤!【都是现代计量,这样看着更直观,宋代的计量很麻烦,大家知道意思就行。】”

围观者顿时哗然,亩产一千一百多斤,果然高产,果然是高产!

陈牧阳高声道:“诸位,明日本县将在这里举办玉米品尝大会,届时将会由各种玉米制作的食物供大家品尝。”

众人轰然叫好,对明天的品尝大会极为期待。

玉米继续收获,百亩玉米最终全部收获,总计获得粮食十二万多斤,平均亩产超过一千二百斤!

下午,泥瓦匠被雇佣来在田边就地搭建简易的灶台,灶台边就有案板,可以现场制作各种食物。

次日早饭后,就有不少人来到这里等待,而且越来越多。

时间4.1接近中午的时候,陈牧阳命令雇佣来的妇人们动手。简单的贴玉米饼,蒸玉米窝头,煮棒碴粥,玉米春卷,烙玉米饼等等。

香味飘散开来,人群蠢蠢欲动。

不过,在衙役的维护下,人群排队,每人一小份开始品尝。

“好香,感觉比蒸饼还好吃。”

“这是粮食,真的是粮食啊,从今以后五谷就要变成六谷了。”

“有了这么高产的粮食,我们以后就不用怕挨饿了。”

突然有人惨叫起来:“大人!县令大人,您不要在让人磨面了,都留下做种子吧!”

人群这才回过味来,纷纷表示相信玉米乃是高产作物,他们都想种,希望陈牧阳不要在做吃食,留下做种子。

第670章 功成名就,同娶两女

陈牧阳笑道:“放心吧,我用来磨面这些,都是挑选出来不适合做种子的,你们就放心的吃吧。”

众人这才松了口气。

“有些事情我要和各位说一下。”陈牧阳开口将众人的注意力集中过来。

“第一,玉米对土地的要求并不严苛,因此旱地和山坡地更适合它,而水田还是用来种稻子最合适。我知道,你们认为稻子的产量没有玉米高,这个,过段时间你们就知道了;第二,玉米种子暂时不出售。”

这下人群哗然,这些老农民几乎要和陈牧阳拼命了。

“安静!”陈牧阳淡淡的道,声音却仿佛在每个人耳边如雷般炸响,一下让他们安静下来。

“我不是说了吗,水田种玉米不划算,所以我只会向家里有旱地或者山坡地的人出售。而家里有水田的,我会出售你们水稻种子。”

宋代的水稻亩产折合到现代大约250斤,也就是125公斤,而现代的非杂交的传23统水稻亩产最高达到600公斤!

陈牧阳要发放给他们的种子,就是产出的稻谷能做种子的传统水稻,即便在这个时代无法像后世那样精耕细作,但亩产达到400公斤还是没问题的。

“陈大人,您要出售的水稻种子,也是高产水稻吗?”

陈牧阳很肯定的点头:“当然,亩产能达到过去的三倍!”

三倍!那岂不是说有六石!

人群顿时就激动了,虽然玉米的食物味道不错,但作为江南人,他们当然更爱吃稻米。

陈牧阳拍拍手道:“五天后,我会采收土豆,如果大家感兴趣,到时候也可以来看看。”

在这个通讯靠吼,赶路靠走的时代,亩产超过千斤的粮食出现的消息在很短时间内就传遍整个大宋。

钱塘距离临安非常近,所以次日下午就有内侍来宣旨,让陈牧阳入京觐见。

陈牧阳带着一些玉米种子来到临安,见到了皇帝,并亲自指点御厨用玉米做了一些美味的食物。

皇帝和大臣们品尝后纷纷的点头。

“陛下,玉米只是其一,臣还得到了一些稻米良种,能够将单季亩产提高到过去的三倍。”

皇帝倒是个很细心的人,在惊喜之余道:“陈爱卿说单季?”

“是,按说江南大部分地区都适合种植双季稻,但是根据臣的调查,种植双季稻的地方却很少,原因是晚稻在开花灌浆期,有极大几率是寒露节气,气温骤降,几乎颗粒无收。但是臣已经找到方法避开寒露节气。”

“哦,什么方法?”

“室内育秧。传统的种植方法是在室外选择一块田育秧,但臣试着在室内育秧,通过提高室内温度,可以让早稻提前半个月收割,这样一来正好让晚稻开花灌浆的时候避开寒露节气。”

皇帝自然更是惊喜,在古代,只要是稍微不是那么昏庸的皇帝,都会重视农耕。

“陛下,臣还没有汇报完,臣在海外还得到过两种作物,分别是土豆和红薯,都是宜菜宜粮,惯在沙地和旱地生长,亩产可达数千斤,若储存得当,可吃到来年春耕时节。灾年时,即便只吃土豆和红薯,也能保证不会饿死。”

这番话仿佛惊雷般炸在皇帝和群臣头顶,宜菜宜粮、惯在沙地和旱地生长、亩产数千斤、可保存到春耕时,任何作物只要符合其中一条都足以惊人,惊人还有拥有全部优点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