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215章

作者:不是奸臣

“但成祖以后,大明禁海,双方勘合贸易中断,日本也不再剿捕倭寇,足利义满时期稍有收敛的倭寇劫掠又在中国沿海一带蔓延开来。”

“足利义教时期,中日勘合贸易又得以恢复。倭寇再次被抑制。”

“嘉靖中叶以后,中日勘合贸易完全断绝,倭寇侵扰日益严重。”

严嵩以铁一般的事实,让嘉靖陷入了沉思。

只要开海,倭寇就被抑制,只要禁海,倭寇就猖狂。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日本贸易的利益太过巨大。历代日本大名和统治者,都不可放过这巨大的利益。通常都是争先恐后,求大明的贡市权。通常一次朝贡,可在市舶司换取十倍以上朝贡的收益,朝贡越多,收益越大。”

嘉靖点点头。这他是知道的。

大明,素来以天朝上国自居。所谓朝贡,其实就是摆明了让对方面子吃亏,里子占便宜。

因此,无论是东边的日本、琉球、吕宋,还是北面的蒙古各部,还是西部和西南部的少数民族,甚至是中南半岛上的暹罗、老挝、缅甸,只要是大明的邻居、小弟,都会争先恐后要求向大明朝贡,争当小弟干儿子。这并非他们骨头贱,实在是因为利益巨大啊。假如这些“小弟”上贡的东西,价值一百万两,那大明在市舶司给予的回赠,就价值一千万。多来多得,童叟无欺!

所以,大明的贡市权,才会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周围无数国家,哭着喊着要入贡当小弟,大明这个大哥不许,小弟就刀兵相见。

··············

所以,蒙古人年年入侵,每次提出的条件,都是恢复朝贡和边境互市。大明外交中,一副很令人费解的情景,是蒙古人兵强马壮,刀锋铁骑,入侵之后,却哭着喊着要求允许俺们上贡,大明不允许俺们就自杀,不,是杀人给你看。

而大明笼络分化草原民族的一个杀手锏,就是给予其中某个部落,一年一贡,甚至两贡的特权敕令。别以为这是打脸,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恩赐!得到恩赐的蒙古王公,立即地位蹿升,无数部落争先恐后愿意做小弟。

................

想不到,倭寇们入侵,原来也是因为不能上贡惹的祸啊。

嘉靖的虚荣心再次得到满足,咋咋嘴道:“这么说来,其实开海,也不是不能商量。”

既然日本的倭寇,入侵是因为入贡之路被禁海堵住了,才迫不得已,派出浪人入寇,给老大哥捣乱,老大哥索性允许他来拜码头不就好了?

当然,这只是嘉靖片面理解。

严嵩认识更深刻:“倭寇入侵,以中国人为主,其实是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的一种武装走私,发展到了大规模抢劫。众所周知,大明的珍贵货物,丝绸、瓷器、茶叶,在国际市场贵重堪比黄金。无论是日本还是西欧,需求都无比巨大。”

“朝廷禁海,这巨大的利益便无法实现。东南大士族,便开始罔顾国法,买通官吏,悍然走私。当走私遇到朱纨等严格执行禁海的官员后,他们便买通朝廷重臣,扣帽子杀死了朱纨,来继续走私。”

“但伴随走私,他们渐渐发现,原来大明的海防虚弱,外强中干,走私还不如抢劫来得快。恰好此时日本战国,九州、四国和本州流亡无业的浪人纠集起来。所以大士族干脆就一边走私,一边直接勾结浪人海盗,干没本的生意。”

。。

第241章 苏州梨园,陈圆圆【4】

严嵩低声道:“这就是倭寇入侵的根源。”

嘉靖气得猛然一拍椅子,豁然站起。

“大士族,又是大士族!”他气愤道:“罔顾国法,眼中只有家族利益,哪里还有什么大明,有我这个天子,有国法?”

这正是严嵩的目的之一——让嘉靖认清东南真正的敌人。

“东南大士族,自从汉朝已经形成,汉朝称豪强地主、三国两晋南北朝称上品士族,隋唐五代称高阀大族,两宋进一步发展,到了我朝,已经尾大不掉。”严嵩沉声道:“经过北方无数战乱,大士族不断南迁江南之地,经营千年,盘根错节,更是根深蒂固。“七二零””

“这些大士族,势力遍布政界、商界、文界,垄断了江南七成土地、生意和官场、文坛,影响力无处不在,堪称隐形帝王。无论是改换皇帝,还是改朝换代,都无法影响其家命运分毫。故而在他们眼中,朝廷的恩情不是恩情,而是他们家族应得的荣耀,朝廷的官位不是恩赐,而是他们家的自留地。”

“混蛋!”嘉靖眼神一冷:“既然给脸不要脸,那索性朕就不要给他们恩赐了!让他们家族的读书人官员,统统滚出朝廷!”

“他们家族的后辈,考中进士,成为官员,也往往得益于家中的势力,无论是照应还是贿赂,他们都更多看做是家族的力量,而不是朝廷的恩赐”严嵩摇头:“所以他们对朝廷的归属感,比寒门士子差得多。更何况。”

严嵩笑笑:“这些大士族的子弟,无论出将入相,做了多高的官,最后总要叶落归根,回到家族中养老。高官显贵的政治生命,总是短暂的,因为弹劾、获罪等原因,很难干到致仕。最后都要回到家族,获得庇护。所以,在他们眼中,家族利益大于国家利益,便不奇怪了。”

“难怪太祖要抑制大士族……”嘉靖感慨道:“也难怪历朝历代,都要打击豪强。这些豪强蔑视皇权,比升斗小民更难统治万倍。”

“倭寇其实正是与这些大士族勾结,里应外合,才造成了如此严重的灾祸”严嵩沉声道:“不然皇上想想,这些倭寇都是蛮夷,为何能对我大明地形了如指掌?有为何能每每获得第一手情报,绕开我重兵防守的地点,偷袭城池?”

“该死!该死!”嘉靖暴怒了:“朕饶不了这些吃里扒外、里通敌寇的混蛋!”

他真的感到被欺骗,被愚弄!

大士族,实在是欺人太甚,不当人子。

“但如果开了禁海,便可以让大士族不再勾结倭寇、平定海波了么?”嘉靖还是有疑点。

严嵩点头道:“朝廷开海,便等于打破了走私者的垄断。日本各大名,有了合法开海贸易的渠道,便不一定要通过倭寇实现。朝廷货物品质优良,信用卓著,比各种坑蒙拐骗的走私,不知强多少倍。”

嘉靖眼睛一亮。

对啊。

朝廷禁海,日本等外国要购买大明的茶叶丝绸瓷器,就只能靠走私。走私又被有权有势的大士族大海商把持,等于朝廷关闭了自己的合法窗口,给他们创造财富机会。

开海的话,这些大士族的走私,哪里能比得过朝廷正规的贸易渠道,货物正宗,品质优良?

这一下,他们的走私还进行地下去?

“好了。”嘉靖眼珠一转,却主动结束了谈话。

他已经做了三十多年皇帝,禁海政策也推行了三十多年,哪里这么容易被严嵩劝说成功?

说实话,也就是严嵩敢这么劝谏嘉靖,换个人现在人头早就落地了。

“朕讨论国事这么久,也有点累了。”嘉靖懒散劲头又上来了,让黄锦给自己捶腿,抱怨道:“这苏州号称人间天堂,不知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没有?朕都在这忙碌国事半天了。”

严嵩翻了个白眼,心说:“果然不愧是神仙皇帝,能听我说完这么多,感情已经用光了他对苏州人民的热情。”

不过,严嵩丢了个读心术过去,看到了嘉靖心中的想法。

【严爱卿所言,固然也有道理。但兼听则明,朕还是要再等一等,看一看,再做决定。】

严嵩松口气,自己费了这么大功夫,总算是劝说嘉靖有了一点效果,不然就要哭了。

嘉靖也听进去了一些,禁海的想法动摇了,但他城府深沉,聪明绝顶,怕是还要再看看情况再说。

严嵩知道,欲速则不达。横竖解开禁海,也不是一时半刻能完成的,再快也得将倭寇剿灭了,海波平静了,才能讨论开海的问题。不然就算嘉靖答应开海,近海满地都是倭寇,市舶司也没法开啊。

听着嘉靖抱怨累,眼睛飘向自己,严嵩就知道,嘉靖“寡人有疾”的毛病又犯了。

皇帝,这是要找乐子。

对皇帝尿性早心知肚明的严嵩,嘿嘿一0.2笑:“皇上,苏州有一绝,甲于天下。可知是什么?”

嘉靖眼睛一亮:“严爱卿,跟朕想到一起去了。苏州梨园之曲,天下闻名,堪称一绝。是不是?”

严嵩嘿嘿一笑:“不错。正是如此。不如陛下跟我再出去微服私访一趟?”

严嵩前世之所以知道这梨园,是因为陈圆圆,陈圆圆的出身就是苏州梨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