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162章

作者:不是奸臣

一个个道士,不断排队前进,接受嘉靖的问道。

熊显是第七个,嘉靖一见面,顿时大为欢喜。

因为熊显长得帅气啊,卖相非常好,面容清矍、身穿峨冠博带,手摇五禽羽扇,端的是神仙风范……

而嘉靖正好就是‘神仙控’,对这样的样貌特别喜欢,直接好感度+60!

嘉靖兴致高了起来,温和地说道:“这位道长,你修炼的是什么道法啊?”

熊显开始吹牛逼:“我修的乃是转世之法,今世人都是古人的转世,如果修炼到一定程度,便可以获得前世的记忆,如果再修炼,还可以恢复前世的一切,却不失本身灵魂。”

嘉靖一听,眼前一亮。

这个修道方法牛逼啊,比刚刚的那些道士要厉害太多了,什么狗屁炼丹,庸俗!

·····················

嘉靖急切问道:“那你如今修炼到何种程度?”

熊显谦虚:“草民不才,修炼至今,已经小有所成了。”

“真的吗?”嘉靖问道:“那你是哪个古人转世呢?”

“草民上辈子叫叔羡。”熊显道。

“哦?”嘉靖笑问道:“竟然是帝喾的大臣……那你能不能看看,朕是哪位古人转世?”

熊显起身上前,带着恭敬地去观察了嘉靖几眼。然后,‘大惊失色’,直接‘惶然’跪倒在地,三叩九拜,高声道:“陛下,老臣一时眼花,竟然未能认出陛下,请陛下恕罪啊!变下您就是帝喾啊,老臣等着一天许久了!”

.............

说着,熊显还泪流满面起来(大蒜来的)。(大蒜泪哭:这锅我不想背)

嘉靖大吃一惊道:“什么,你说朕是帝喾转世?”

嘉靖有点懵逼了。

这个惊喜来得有点大啊。

帝喾是谁?那是三皇五帝之一,黄帝的曾孙,玄嚣的孙子,蟜极的儿子。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了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始祖之一。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这帝喾活了一百零七岁,长寿之命啊!

他以为随便来个大帝当前世就不错了,没成想直接来了个三皇五帝之一。

要是自己真能化身为他的话,那长生的梦想不就可以实现了?而且还能当一世明君圣皇?这、怎能不叫他怦然心动?

这心脏,有点受不了啊。

“朕,真的是帝喾?”嘉靖再次问了一下。

熊显连连点头,激动:“陛下!您现在还未觉醒,所以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只要稍加修炼前世所著之《法书》,必可重获帝喾真身啊!”

。。

第179章 嘉靖要南巡了【5】

“你可有什么证据?证明朕的前世是帝喾?”

嘉靖毕竟是疑心病很重的皇帝,不可能轻易相信别人的话。(严嵩囧:真的吗?)

大忽悠……哦不,熊显既然准备了许多年,自然是想得非常周全,马上点头道:“证据自然是有。”

嘉靖急切:“快说。”

熊显扬声:“首先,陛下,您跟帝喾都是皇帝。”

嘉靖点头,很明显,不过这个证据不算什么。

熊显随后道:“您们的父亲都不是皇帝……”

嘉靖脸色变了。

原本没注意到,但是现在这么一说,却发现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帝喾是黄帝曾孙,但父亲并没有继承帝位,而是父亲的哥哥颛顼继“零零七”位,颛顼死后,帝喾才继承的地位。

而嘉靖呢?父亲没有继承地位,但是父亲的兄弟是皇帝。

天衣无缝!

这一刻,嘉靖真的信了。

心中开始飘飘然了,我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转世!我是大帝!

嘉靖顿时对眼前的熊显充满了喜爱!(不是搞基,别歪了!)

见过熊显之后,嘉靖不再见其他的道士了,弄得那些道士泪流满面,本仙长千里迢迢而来容易嘛我,起码要让我看看皇帝长啥样啊,以后回去也好给乡亲们吹一吹牛逼啊。前面的那些道长也对熊显破口大骂,觉得自己屈才了,觉得熊显走了狗屎运,不,跟皇帝已经有什么PY交易。

嘉靖自然不知道这些,也不会在意这些,因为他觉得其他道士所说的都是狗屁,而熊显道长说的话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当天夜里,嘉靖做梦了,他梦见自己成为五帝之一的帝喾,霸气绝伦、扫八荒六合,四海咸服、万邦来朝,御国七十年,最后跟皇帝曾祖父一样,御女数千,最后升天而去。

最后,嘉靖被自己的笑声惊醒了。

醒了之后,嘉靖迫不及待连夜召集熊显过来,连衣服都没顾得上穿。

袒~lu着茂密的胸毛,一双毛腿伸出来,那脚臭只把熊显给熏晕了过去。

嘉靖急切问道:“道长,不知我要多长时间能修炼成功?”

熊显苦着脸:“草民鲁钝,三十年成功。陛下您是帝君转世,自然会快很多……”

这方法好啊,时间那么短,比那些一修就要几十年的垃圾修炼方法好太多了,嘉靖心情大悦,当场道:“好,熊显道长听封,因尔献功法有功,特封道号‘神霄紫府阐范保国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赐穿斗牛服!”

“谢陛下隆恩!”熊显也有点激动坏了,不过还是一脸为难:“但陛下,此法重在天人感应,在修炼之前,必须寻到帝喾的气息,才能事半功倍。”

“哦,什么地方可以寻到呢?”嘉靖问道。

“帝喾陵。”熊显断然道。

“河南省?”

“是的。”

帝喾陵位于河南省商丘府,始建于3000多年前,曾于西汉时维修,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下诏大修帝喾陵寝并为之立碑,元、明时期又经多次修复,占地极大,宏伟壮观,豫、皖、苏、鲁四省百姓对其世代祭祀,一直延续至今。

嘉靖点头:“好!南下,去帝喾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