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39章

作者:月麒麟

若非是现在这个局面,孙太后也不愿省去那么多的步骤。

仪注是礼部上的,孙太后摊开仔细看了一番,许是因为礼部从前几日就已经开始准备了,所以大多数的礼制还是有的,尽管已经一压再压,但是几个紧要的地方,还是有的。

譬如说最关键的,太子在武群臣的见证下,依次拜见皇帝,太后,皇后,授以东宫册宝。

虽然如今是特殊情况,只能由她来代替皇帝主持仪典,但是无论是册封的地点,还是群臣的见证,礼部都没有任何错漏。

然而孙太后还是觉得不对。

倒不是礼部的仪注不对,这些官员都是规制的行家了,他们拟定的规制,出不了什么大错。

她是觉得

孙太后皱眉问道:“郕王没有从中作梗?”

李永昌摇了摇头,道:“没听说,说来内臣也觉得奇怪,礼部本来定的是七日之后,据说是郕王提议,提前到三日之后”

孙太后心里那种不安的感觉越发的强烈。

她有一种预感,郕王既然连册封之事都不在意,甚至通过这种方式,希望能够牵制住她的精力,定然是所图甚大。

十有八九,问题就出在明天的朝会上。

不行

孙太后霍然而起,在殿内来来回回走来走去,过了片刻,拧着眉吩咐道:“李永昌,你传信给金英,让他务必想个办法,无论如何,明天朝会,哀家也要在场!”

第48章 神秘的军报

集义殿中。

送走了礼部的胡濙老大人,不多时,成敬便进来禀告,说是兵部侍郎于谦和左都御史陈镒求见。

朱祁钰让成敬将人领了进来,二人板板正正地行了个礼,然后便在内侍的伺候下落座。

“二位联袂而来,可是有何要事?”

抿了口茶,朱祁钰开口问道。

照规矩,陈镒的官阶要高些,所以是他先答话,道。

“王爷误会了,臣和于侍郎并非联袂而来,只是恰巧在宫外碰上,便一起进来了。”

“臣此来,至于臣此来的目的,是为了朝野上下的舆情。”

“昨日各衙门公布了土木军报,我朝野上下群情激奋,六科十三道更是为我大军痛惜不已,这些奏疏想来已经送到王爷案头,不过刚刚通政司来传令,说王爷将这些奏疏一概留中。”

“御史科道闻此消息,皆心中惶惶,故臣前来将舆情禀明王爷。”

陈镒说得很委婉,但是朱祁钰很快就明白过来。

是底下的那帮御史在闹腾了!

想想也是,作为大明著名的嘴炮选手,好不容易遇见了这么个大事,而且是政治绝对正确的大事。

这帮御史言官,肯定是要好好的发光发热。

具体的说,就是上本弹劾一应人等,追究责任,还有一小部分建言献策的,但是也是少数。

作为正本清源的急先锋,这帮御史们本以为自己的奏疏递上去,很快就能得到批准,然后狠狠的惩戒那些导致大明战败的罪臣,顺便给自己一个敢言直谏的好名声。

可谁料到,面对这样合理且符合大势的要求,他们的奏疏竟然被留中了?

留中是什么意思,简单的说,就是不批准也不反对,冷处理。

这怎么能成?合理诉求没有达到,这帮御史言官肯定不会罢休的。

前头已经说过,都察院的体制特殊,哪怕是身为言官大头目的左都御史陈镒,也最多能够控制不到三分之一的御史,他们真要闹腾起来,可是谁也管不了。

因此预感到奏疏被留中之后可能引发的问题,陈镒这才急急忙忙的赶了过来。

略一沉吟,朱祁钰开口道:“土木之败,究竟该如何定性,此事尚待斟酌,何况北征乃皇上一力坚持,如今皇兄陷于虏贼之手,以臣议君,是为不敬,故而六科十三道的这些奏疏,本王皆不能批。”

陈镒皱了皱眉,这帮御史上的奏疏虽然不会经过他的手,但是都并非密奏,既然留中,自然是明发到了通政司,他过来之前,大略都看过了。

没记错的话,这些奏疏大多都是弹劾的王振一党,还有些是弹劾随行勋戚大臣的。

御史们的确头铁,但是也不是傻子,哪怕心里知道,王振一党的背后其实是皇帝在撑腰,这次大败,也有很大的原因是天子放纵王振弄权所致,但是这奏疏里头,似乎没有人提到天子。

如此,又何来的以臣议君?

陈镒迟疑片刻,一抬头,正好看见朱祁钰意味深长的眼神,额头上顿时便冒出了一阵冷汗

朱祁钰又将目光投向于谦,不过等了片刻,于谦却没说话,朱祁钰只得开口问道:“于侍郎此来,又有何事?”

刚刚陈镒和朱祁钰的对话,于谦也在旁听着,虽然他没有看过言官们的奏疏,但是光凭这几句话,于谦便已然能够隐约品出几分意思,是以一时之间,没有注意朱祁钰的目光,此刻听他问话,连忙收拾心情,开口道。

“回王爷,臣此来共有二事,其一是呈上兵部制定的京师换防方案,其二是呈上最新军报。”

说着,于谦从袖中拿出两份件,呈了上来。

朱祁钰也不客气,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

于谦的能力本身是极强的,不过一夜的时间,他就已经将自己和朱祁钰昨日讨论的一应措施细化成了方案。

想来昨夜兵部的那些郎官们,应该是没少辛苦。

点了点头,朱祁钰道。

“兵部拟定的换防方案很好,照此办理便是。”

说完之后,朱祁钰拿起另一份奏疏,里头蜡封已拆,显然于谦已经看过,朱祁钰翻看之后,未见内容,便看到里头还有一份密封着的信封。

最里面的这份,蜡封同样是拆开的,不过和普通军报不同的是,它是以黄纸朱笔书写而成。

未见内容,朱祁钰便猛地想起什么,顿时沉下了脸色。

于谦坐在下首,看见朱祁钰猛然一变的脸色,心中也不由得叹了口气。

这份军报他自己看到的时候,都震惊了许久。

这位皇帝陛下,可真的是能作啊!

陈镒在一旁看着,他虽不知军报的内容,但却也能猜到,能令这位郕王殿下勃然色变,必然是有什么了不得的消息。

半晌,朱祁钰阴沉着脸色,将军报重新封好,问道。

“这份军报,还有谁曾见过?”

于谦神色略有些为难,道:“自从土木之役后,兵部按照朝廷议定的章程,命沿边守将一日一报,这份军报并未特殊递送,所以送到臣手中之时,虽未拆封,但是已有数人知晓。”

顿了顿,于谦又补了一句:“不过其中内容,除了臣之外,暂时无人知晓。”

朱祁钰点了点头。

也就是说,这份军报的存在,是瞒不住的,但是其中的内容是什么,暂时还没有其他人知道。

右手在桌案上轻轻地敲了敲,朱祁钰开口问道。

“于侍郎以为,这份军报该如何处置?”

于谦看了陈镒一眼,在后者一头雾水当中,谨慎地答道:“回王爷,此事重大,臣以为当召六部七卿合议,请王爷决断。”

朱祁钰沉吟不语。

过了片刻,陈镒实在看不下去俩人打哑谜,于是开口问道:“王爷,臣斗胆请问,此封军报到底是何内容,竟让王爷如此犹豫不定?”

也就是陈镒这个左都御史,敢这么直接来问。

作为朝廷的七卿之一,在皇帝不在京城的情况下,基本上算是大明的最高决策层,军报这种涉及到国政大事的内容,对别人要保密,但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对他保密。

这也是陈镒一直没有开口的原因,他本以为郕王看过之后,会顺手将军报转给他看。

结果这位郕王爷看完以后竟然收了起来???

而且现今的局面,到底是什么消息,竟然能让于谦说出事关重大这几个字

朱祁钰摆了摆手,道。

“陈总宪不必着急,军报重大,必定需要合议,不过眼下京师动荡,明日便是朝会,这份军报内容一旦泄露,必生枝节”

“于谦,这份军报暂且放在本王这里,其中内容,你一概不得透露给任何人,包括宫中的太后娘娘!”

在陈镒惊讶的目光中,于谦竟然没怎么犹豫地低头直接答应了下来。

陈镒心中疑窦重重。

这到底出什么事了?

第49章 愤怒

要知道,若说是军报重大,郕王一时拿不准如此,又怕影响朝会,所以放在明天合议,这个倒还说得过去。

毕竟,重大和紧急不是一个概念,有些事情关系重大,但是却并非需要立刻就决断的。

不过郕王爷刻意点出了宫中的太后娘娘,就不由得陈镒不多想了。

理论上来说,如今的京中,虽然太后不能插手政事,但是作为天子的生母,大明如今地位最尊贵的人,至少知情权是有的。

至少到如今为止,所有的军报政事,凡是涉及到天子的,都是必定要送一份到慈宁宫去的。

这是为了安太后娘娘的心!

从今天那道册立太子的诏书便可以看出,太后此时的状态相当的紧张。

当此敏感的时刻,一点点不同寻常的举动,都会引发太后不必要的猜忌。

这一点,郕王不会不知道,于谦更不会不知道。

但是他们两个,一个敢下令谕,另一个竟然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下来,这就不由得陈镒不浮想联翩了。

不过还没等到他开口发问,朱祁钰就继续道。

“今日时间有些晚了,明日朝会之后,本王会再召重臣,合议此事。”

这就是逐客令了

眼见和自己一向交情甚好的于谦,此刻都眼观鼻鼻观心,显然不打算再多说什么,陈镒只得压下心中的疑虑,开口道。

“王爷将奏疏留中,心中所虑臣能理解,然昨日公布土木之役内情后,朝野上下群情汹涌,自昨日起,已有数个掌道御史恳请臣在明日朝会上,率都察院御史弹劾王振,臣恐朝会之上,局势难以把控,故而才来求见王爷。”

眼瞧着朱祁钰有赶人的意思,陈镒也不讲究什么委婉了,直接了当的说明了来意。

这次土木大败,闹腾的最欢的就是言官,身为左都御史,陈镒其实很难做。

下头的御史上本弹劾,既是分内之事,又是符合礼法大义之事,他肯定是不能弹压的,只能尽量安抚他们的情绪。

可那头还没安抚完呢,这头郕王一个留中不发,立刻就把那帮言官给惹火了。

陈镒说的都是实话,从宫中传出奏疏留中的消息开始,他底下已经有一帮御史喊着要在朝会上直奏了。

不管怎么说,陈镒都是都察院的长官,土木之役,又是关系国运社稷的大事。

一旦在朝会上闹起来,无论如何,陈镒都必定是要站在言官这边的,甚至于,他还必须当那个领头人。

这是他作为左都御史的职责所在!

他能做的,就是提前进宫,劝这位郕王殿下,哪怕好歹批上几本,先把王振一党给处置了呢,也算暂时给言官们一个交代。

可谁曾想,刚进门才说了两句话,事情都没说完呢,就被郕王话里头那股隐隐约约的由头,给当场镇住了。

至于这个交代,朱祁钰显然是不打算给他的

听了陈镒的话,朱祁钰的脸色毫无波动,淡淡的道:“朝会奏事,是诸大臣之权,本王不会阻拦。”

这股毫不在乎的态度,让陈镒越发感觉头疼。

这位郕王殿下,怕是不知道都察院现在的气氛。

要知道,御史科道官,乃是臣清流,心高气傲不说,个顶个的都是刚入官场的愣头青。

当初太祖立国,要的就是他们这种刚入官场的耿介刚直,如此才能不畏权贵,弹劾不法。

因此这个消息传开,最感到愤怒的,其实就是这些年轻的御史们了。

真要是在朝会上闹起来,陈镒自己都不知道会出什么乱子。

他张口还想再劝,却听得朱祁钰已经开口撵人。

“今日就先到这吧,两位大人请回!”

眼瞧着成敬已经走过来,伸手领着他们出去,陈镒叹了口气,郕王既然是这样的态度,看来明日朝会少不了要有一番风波了

不过除了朱祁钰之外,就连陈镒在内,朝廷上上下下所有的大臣,都没有想到,这场朝会发生的事情,会超乎所有人的想象,足以载入大明的史册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