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305章

作者:月麒麟

第468章 太简薄了

天上的乌云渐渐汇聚,细细的雨丝随之飘落。

一场秋雨一场凉。

武英殿外,几位老大人拒绝了成敬让他们去偏殿歇息的邀请,就站在廊下感受着凉爽的秋风。

偶尔有几滴雨珠随风落到脚下,却更让人感到秋意盎然。

胡濙,杨洪,李贤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大人,打了招呼之后,便站在前头,各自笼着袖子闭目养神。

后头范广和俞山两个相对年轻的大臣,则是凑在一块聊天,互相打听着消息。

如今,杨洪掌管京营,范广,赵荣,任礼,分掌右军,左军,中军都督府,兵部这边,于谦离开之后,交由侍郎俞山掌事。

所以,如果是和军务相关的,找他们几个过来,完全足够了,但是有点让人想不通的是,怎么又扯上了礼部。

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结果发现,对方也是两眼一抹黑,压根不知道发生了啥。

只不过,俞山却莫名其妙的有些不安。

看这个阵仗,天子想来是有不小的事情要议。

不过,若真是如此的话,为什么不提早一点,趁于尚书还在京城的时候议。

这边于尚书刚离开,后脚天子就召他们进宫……

“诸位大人,陛下口谕,召各位觐见。”

不多时,一袭蟒衣的成敬从殿中走出来,打断了二人的谈话。

与此同时,前头三个泥塑雕像般的老大人,不约而同的睁开了眼睛,对着成敬点了点头,然后迈步走进了殿中。

天子早已经在殿中安坐,诸人行礼赐座之后,天子便挨个开始点人。

好巧不巧,头一个点到的,就是兵部的俞山。

“朕今日召诸位卿家前来,是有几桩事情要说,头一件是关于京卫指挥使司这边的。”

“前些日子,英国公府新丧,张輗不宜再宿卫宫禁,着即日起,调任中军都督府佥事。”

“空出的府军前卫指挥使一职,由锦衣卫指挥使汪瑛接任,另调锦衣卫千户杭昱任羽林左卫指挥使。”

“俞卿,你回头配合兵科,将调动的文书核发了。”

俞侍郎也没想到,天子头一个就找他。

懵了一瞬,才顺利的接收了天子传达的信息。

反应过来之后,心中便是一阵叫苦。

京卫指挥使司,实际上就是所谓的上直二十六卫,也就是民间通俗叫的禁军。

按理来说,这部分的人事任命,无论是五军都督府,还是兵部,都没有资格干预的,完全取决于天子的心意。

但是问题是,天子指定的这两个人选,锦衣卫指挥使汪瑛和千户杭昱,二人都是外戚,身上的官衔也都是虚授,食禄而不视事。

汪瑛现如今的中宫皇后汪氏之父,杭昱则是贵妃杭氏之父,更是皇长子朱见济的外祖。

而按照惯例,后妃母族是不能任实职的。

但是天子的这个意思,显然是要让他们宿卫宫城。

一时之间,俞侍郎算是明白了,天子为何要等到于少保离开京城,才叫他过来了。

若是于少保在,定不会同意这种外戚干政的事情的。

兵部虽然不能直接干预禁军将领的任命,但是却管着所有实职武将的籍贯名册。

所以,程序上是可以拦一下的。

但是,换了自己……

俞山左右看了看,眼瞧着几位老大人眼观鼻鼻观心的样子,就知道没人会附和他。

再品一品天子的口吻,分明是下命令,而不是在商议。

于是,俞侍郎理智的点头,道:“臣遵命,陛下放心,回到兵部之后,臣立刻去办。”

对于俞山的从善如流,天子明显还是比较满意的,点了点头,示意他暂且退下,旋即再道。

“这次迎回太上皇的谈判,已经接近尾声,朕已经命人,将先皇潜邸时居住的洪庆宫收拾整理出来,供太上皇归来后下榻。”

“礼部这边,迎奉的仪注可准备好了?”

相对于俞山的措手不及,胡濙老大人明显准备的更足。

虽然同样没有提前得到任何的消息,但是业务精熟的他,听了天子的问话,只略一思忖便道。

“此事礼部已在商议,不过尚未有所定论,臣等初步商议,当遣礼部侍郎一人并鸿胪寺掌事官员至居庸关出迎,随同锦衣卫指挥率官校奉驾辇迎上皇,入关后,各衙门官员并总兵官于城门内列队迎奉。”

“待太上皇车驾至京城,自安定门入京,自东安门入皇城后,面北而坐,陛下率群臣出见迎奉,陛下行拜礼,群臣行五拜三叩首礼,送太上皇至南门入洪庆宫大内。”

虽然说是没有商定好,但是这种礼仪性的规程,胡老尚书不知道操持过多少次。

因此,短短片刻,他便将大致的流程描述了一遍。

不过,天子听完了之后,却露出一丝不满。

不止如此,天子说出来的话,也让胡尚书和一干老大人们,都大感意外。

天子道:“太简薄了!”

大殿当中安静了一瞬,老大人们料到了天子可能生气,也料到了天子可能会觉得迎奉之礼太重,但是却没想到,天子会觉得不够重。

不过,天子却似乎没有觉得有哪不妥,在众臣怪异的目光当中,坦然自若道。

“太上皇北留虏庭近一年之久,社稷动荡,宗社难安,若幸得回还京师,实乃祖宗庇佑,上天眷顾,如此大事,岂可如此草草了结?”

“胡尚书,重新拟定仪注,太上皇归京之日,朕当率群臣于正阳门外迎候,迎入京师之后,自大明门入皇城,先祭天地,社稷,再拜宗社,祖庙,祗告列祖列宗上皇已归。”

“随后,朕与上皇同御奉天殿,颁行大赦天下诏,普天同庆上皇归朝之喜,礼毕后入慈宁宫,拜见上圣皇太后,共行大礼,毕后群臣恭送上皇归于南宫,如此,方合礼制,符身份。”

这番话,给一帮老大人们听得一愣一愣的。

在场的人除了胡濙之外,对于庞大繁琐的礼制,其实并没有那么熟悉。

但是他们总是参与过的。

胡老尚书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大家把太上皇接回来,在东安门行个礼,照个面,然后送进南宫,大家该干嘛干嘛。

但是天子却将这个过程弄得无比复杂,不仅要出宫城,更要出皇城,甚至还要出京城迎候。

单这一条,就要动员起整个京城。

要知道,天子御驾出城迎接,提前清街,洒扫,黄土垫道,各种事情都要提前准备。

而且还不单是迎接,还要祭告天地,宗庙,颁行大赦天下诏书,拜见圣母皇太后。

这一条条的礼制,光听下来,老大人们都觉得头皮发麻,没有个一整天的工夫,根本就别想搞完。

一时之间,他们竟分不出天子说的是真心话还是在反讽。

不过,这些人里头,不包括胡濙。

这位老大人在听完天子的话之后,眉头便皱了起来,脸色显得颇有几分为难……

第469章 常怀谨慎之心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的下,武英殿中沉寂了片刻,众人都被天子的一番话打了个措手不及。

一时之间,众臣都望着白发苍苍的胡老尚书,却见他老人家的神色也十分古怪。

正在众人疑惑之时,胡濙拱了拱手,开口道。

“陛下,太上皇归朝虽是朝野上下,万民所向,陛下亲亲尊让之谊,臣等亦叹服不已,但是,土木一役,官军将士死伤无算,迎归之礼如此隆重,恐上皇心中不安。”

“且,方才陛下所述仪典,繁琐复杂已近登基之仪,单因上皇归京,操持如此繁复的仪典,恐靡耗太甚,礼部也未必来得及准备,故此,臣请陛下三思。”

老尚书虽然上了年纪,平时在朝上一副懒洋洋的样子,但是实际上,凡是经过他手的政务,都处理的雷厉风行,丝毫都不拖泥带水。

但是这一次,胡濙显得也十分谨慎,这一番话,说说停停,似乎时时刻刻都在斟酌措辞。

一番话说完,在场众人都回过味来了。

要说还得是专业人士,一眼就看出了关键。

祭告天地,入拜祖庙,御奉天殿受百官朝贺,颁行大诏,昭告天下,再拜圣母皇太后……

这一套礼制,可不就是登基大典的流程。

相较于这个意义,太上皇兵败而归,却被如此隆重的迎接,带来的小小尴尬,都得往后排。

可是,天子的登基大典,早就已经举行过了。

如今再折腾这么一次,又是为了什么?

在场的大臣虽然对礼制不甚熟悉,但是经过胡濙这么一提醒,答案几乎就要呼之欲出了。

禅位仪典!

作为同样涉及到皇位传承的仪典,登基大典和禅位大典的流程十分极为相似。

只不过,主祭仪典的人从一个变成了两个,登基诏书变成了禅位诏书而已。

再回想一下刚刚天子所说的话。

“……朕与上皇同御奉天殿,颁行大赦天下诏书……”

毋庸置疑,大赦天下的诏书,肯定是天子颁布的,这种事情,轮不着一个已经退位的太上皇来做。

那么,非要拉着太上皇去奉天殿做什么?

要说群臣朝拜,京郊出迎,祭告天地,这个流程当中,朝拜了不知多少次了。

不是接受朝拜,也不是去颁大赦天下诏,那要做什么?

做泥塑木雕吗?别开玩笑了!

去了就得有去的意义。

想想当时的场景,皇帝和太上皇,兄弟俩一起坐在御座上,底下是文武群臣。

天子在上头颁了大赦天下的诏书,太上皇就干看着,不说点什么?自然不会。

到了那个场景下,就得有该有的觉悟。

奉天殿,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去的。

那是天子正殿!

太上皇在礼制名分上,都要压过皇帝一头,但是唯独一点是皇帝独有的权力。

那就是理政治国的权力,一旦退位,就相当于让渡出了这份权力。

虽然理论上来说,太上皇仍能参与政事,但是已经失去了言出法随的效果。

奉天殿象征的就是这份权力,除了天子之外,所有人都是没有权力启用奉天殿的。

现如今,天子要和太上皇同御奉天殿,已经不是礼遇这么简单了。

这是在试探,或者说是在逼太上皇表态。

如果太上皇就这么堂而皇之的重新坐上奉天殿的御座,哪怕从头到尾一言不发,接踵而来的,一定是科道御史的弹劾奏章。

这是僭越!

礼制上而言,太上皇全称是太上皇帝,所以说是退位其实不恰当,更合适的说法,应该是受太上皇帝尊号。

所以,一应的御制之物,皇帝能用的,太上皇也能用。

但是唯独奉天殿,是专属于皇帝的。

太上皇即便要参理政事,也决不能启用奉天殿,这同样也是礼制。

所以说,太上皇要么不进奉天殿,但凡进了,就得当着群臣的面,将名分的问题彻底的说清楚。

想通了这些,再看天子温和的笑容,几位老大人不约而同的加了几分谨慎。

同时,觉得天子在开玩笑的想法,也随之烟消云散。

而对于胡濙委婉的反对,天子的态度是……

“花销是户部的事,不必礼部费心,使团刚刚出京,到达瓦剌,谈判细节,再到做好一应的准备,将上皇迎归,少说也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当初朕的登基大典,礼部没用一个月就备齐了一切,现如今上皇归期还有这么久,怎么就准备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