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255章

作者:月麒麟

兵部这边也没什么大事,西南苗乱已经平定了大半,保定伯梁瑶的行动力还是很足的,接到诏命之后,雷厉风行即刻出兵,先解平越之危,其后连下数城,捷报频传。

唯一让老大人们有些不安的是,瓦剌似乎有所异动,各处关隘都请求增兵,以备不时之需,但是总体来说,边境局势还算平稳。

然后是刑部,靖远伯王骥和提督军务大臣侯琎已经被押回了京师,关入诏狱当中,南京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的联合调查公文,也已经送到了刑部,接下来,就是京城这边的审讯工作。

金老大人总算秀了一把存在感,请求由刑部主持,在七日之后启动三司会审。

工部尚书不在,所以存在感不高,侍郎王伟回报了近期的修河情况,据说已经开始准备动工。

最后礼部这边,最近在忙的唯一大事,就是选秀事宜,经过礼部初选,内宫二选,太后终选,最终确定了最终的名单。

选出了妃一人,嫔一人,才人四人,答应四人,只待天子允准之后,便可以着手遣使册封。

这份奏本一上,倒是破除了京城当中的某些流言。

要知道,这次的选秀特殊,在胡濙的力主之下,选出了原本只有大婚选秀当中才会直接中选的四妃之一的贤妃。

本来,京中有许多人猜测,这个贤妃的位置,是给成国公府的母家表妹留的。

但是如今名单落定,这位贤妃李氏,却是府军左卫指挥使李通之女,和成国公府没有丝毫关系。

至于其他中选的后妃,大多都是来自书香世家,或者是千户之家,身份都没有特别高的。

六部禀奏结束之后,接下来便是各院,寺,监,禀报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天子都是照准。

不知不觉,一个多时辰过去了,按照流程,常朝也该差不多结束了。

就在老大人们都已经饿的饥肠辘辘,想着赶紧回家吃个早饭,然后赶去衙门上班的时候。

头前内阁序列当中,高次辅迈着沉重的步伐上前,深吸一口气,开口道。

“臣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高谷谨奏,近日以来,臣体弱多病,精力不济,恐无力担负朝廷政务,乞请陛下垂怜,准臣致仕归乡,颐养天年。”

第383章 高次辅的去处

就在京城当中的老大人们忙着上朝的时候,成国公府也早早的开始忙碌起来。

天还没亮,朱仪就备齐了人手,身着素服,带着队伍缓缓朝着城门驶去。

今天正好是和天子奏对的三天之后,也是岳丈嘱咐他的出发日期。

朱仪虽然心中不解,但是还是按照胡濙的吩咐,趁着群臣去上朝的时候,带着队伍低调出发。

不过,他此去是为成国公朱勇祭葬扶灵,将尸骨运回京师安葬。

虽然说尽量低调,但是毕竟是按照国公的礼节,该有的仪仗却是少不了的,因此哪怕再三减省,也还是长长的一支队伍。

开城门的时间,和上朝的时间是一样的。

晨钟一响,城门被推开,朱仪坐在马车当中,望着渐远的京师,神色有些复杂。

太阳很快就升了起来,随着距离京城越来越远,人烟也渐渐变得稀少起来。

周围偶尔有些稀疏的村落,官道宽阔,但是老百姓们看着这么一支气派的队伍,都自觉的纷纷避让。

队伍走的不快,甚至可以堪称是有些磨蹭,走了两三个时辰,也才出去不到三十多里。

一路上甚是平静,让朱仪有些怀疑,自己那位岳丈大人,是不是有些多心了。

前头是一处驿站,正好时间差不多了,朱仪便下了令,在驿站暂歇片刻,半个时辰后继续出发。

然而还没进驿站,他就被人拦了下来。

这些人身着普通驿卒的缁衣,口气客气,道。

“给小公爷见礼了,我家大人在此等候已久,请小公爷移步上房一见。”

跟着朱仪过来的管家顿时有些不悦,冷声道。

“放肆,我家小公爷是什么身份,屈尊到这驿站中来,你家大人还不紧着过来拜见,反而让我们小公爷过去相见,好大的架子。”

那些驿卒没有理他,而是依旧带着笑容,望着朱仪,脸上没有丝毫的惧色。

朱仪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些人的穿着打扮,虽然穿着驿卒的公服,但是明显有些不大合体,气度也不像是普通的驿卒。

最重要的是,脚底蹬的快靴崭新崭新的,明显价值不菲,恐怕这一双靴子,都要普通驿卒一个月的俸禄了。

他心中一动,摆手让管家退下,和颜悦色道:“你家大人姓甚名谁,如今在何处?”

那驿卒脸色不变,只道:“大人就在上房当中等候,按理来说该是亲自出迎,但是出于一些原因,不太方便,小公爷随小的过来,一见便知。”

说罢,俯了俯身,引着朱仪便朝楼上走去。

后头的随从管家想要跟上去,但是刚一动步子,就被旁边的一帮驿卒挡了下来。

“我家大人和小公爷有要事相商,还请诸位在此等候。”

管家皱着眉头,抬眼望着自家小公爷。

朱仪也有些不满,转头望着引着他上去的那人。

见状,那人犹豫了片刻,从袖子里拿出一个木牌,隔着袖子,递到了朱仪的手中。

朱仪低头瞧了瞧,顿时心中一震,转身吩咐道:“你们在这等着,我去去便回。”

跟着那驿卒上了二楼,在上房门前站定,那驿卒推开房门,做了个请的姿势。

朱仪往里扫了一眼,只见房中早已经摆好了酒菜。

窗口处有一日负手而立,衣着打扮倒是低调普通,但是只看身形,却有几分熟悉。

进了房中,外头驿卒将门小心关上,房中人方转过身来,带着笑容拱了拱手道。

“碍于身份,不能亲自出迎,失礼失礼,咱家在此,给小公爷赔罪了。”

看清了来人的面容,朱仪的心中总算是松了口气,眉眼间闪过一丝了然,道。

“果然是你,舒公公!”

不错,在此等候许久的,不是别人,正是东厂提督太监,舒良!

含笑点了点头,舒良一伸手,道。

“小公爷不着急的话,不妨坐下和咱家一叙如何?”

朱仪眸光一闪,点了点头,在桌旁坐下,道。

“公公亲自相邀,自然不敢推辞。”

…………

城外几十里一个小小驿站当中发生的事情,自然引不起朝中老大人们的关注。

光是今日常朝上发生的事情,就足够朝野上下议论一阵了。

翰林院的那帮人暂且不提,无论贬谪,外放,还是平调,过了常朝,都算是尘埃落定了。

但是最后内阁次辅高谷的请辞,的的确确是震惊了一众朝臣。

要知道,正常情况下,官员致仕的年龄是七十岁,过六十五岁,如果没有进入阁部院担任核心要职,原则上在考选的时候,就不再予以考虑。

官员过六十岁,如果身患疾病,经考察后确定无力任职,且主动上疏乞骸骨的,朝廷也会酌情允准。

但是高谷,他早早的就进了内阁,担着户部尚书的加衔,身体一直也都还算健朗,没听说有什么大病。

更重要的是,他是洪武二十四年生人,满打满算今年才五十九,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没有理由乞骸骨。

所以,在常朝之上,理所当然的也就被天子驳回了。

但是这个信号却十分重要。

有聪明的人,立刻就和昨天那场虎头蛇尾的叩阙联系到了一起。

没记错的话,前两天的早朝上,左副都御史罗通和这位高次辅还一唱一和的弹劾天官王文来着。

如今没过两天,罗通进了诏狱,当时出面跟王文顶牛的彭时和裴纶,一个回乡守制,一个被外调出京。

就连身为次辅的高谷,也难以幸免吗?

一时之间,京城当中多了许许多多的流言,纷纷在传,这是某天官的报复。

虽然奏疏被驳回了,但是很显然,高次辅这次是下了狠心,转头第二天,就又递了一道奏本。

这次更狠,直接说当初他入仕的时候,吏部将他的出生年月登记错了,他不是洪武二十四年生人,而是洪武二十二年生人,月前过了寿辰,已经六十一了。

奏本递上去之后,高次辅索性就直接告了假,再也没到内阁去过。

不过,天子依旧是驳回。

然而没过一日,吏部就上了奏本,内容是南京户部尚书一职空缺已久,提议将内阁次辅高谷转调南京,任尚书。

这次倒是通过的很快,天子的朱批很快下来,高次辅的去处就此尘埃落定。

只是这下,京城当中的流言传的更厉害的,纷纷道这背后的幕后黑手,就是吏部尚书王文。

要知道,那天在廷议上,他可是明晃晃的威胁,要将高谷和罗通都调到南京去。

结果话音未落,高次辅果然就被转调到了南京,至于罗通更惨,还在诏狱里头,连个音讯都没有。

一时之间,朝廷上下,对于这位天官大人的畏惧之心,有多了几分。

当然,弹劾的奏疏也多了不少,不过王老大人倒是一如往常的淡定。

京察还没结束,他老人家依旧忙的团团乱转,压根没工夫搭理这些流言蜚语。

当然,议论的最多的,还是被关押起来的左副都御史罗通。

要知道,锦衣卫这段时间甚是低调,好久都没有亲自出动抓过人了。

这回罗大人可算是成了名人。

但是奇怪的是,好几天的时间都过去了,无关紧要的裴纶,彭时等人都有了去处。

可关于罗通的处置,却始终没有任何的消息传出来……

第384章 骑虎难下

英国公府。

张輗,陈懋,蒋义,任礼等人各自落座在花厅当中。

他们的面前,是一个雍容华贵的明丽女子,坐在所有人的上首,端起茶盏呷着茶水,一言不发。

此人正是常德长公主。

张輗默默的将手中的信递给其他人各自过目,脸色看着颇有几分为难。

其他人看完信之后,也是面面相觑,片刻之后,张輗踌躇着问道。

“长公主殿下,此事干系重大,您……”

话没说完,常德长公主就抬起玉手,止住了张輗的话头,面容平静道。

“母后已然交代了,不必本公主再带话,这些事情,本公主也懒得知晓,有什么要回禀的,写好了装进信封里,本公主自然会送进宫里。”

说着,常德长公主扫了一眼这帮勋贵,见他们一脸为难和尴尬,轻轻的搁下手里的茶盏,起身道。

“罢了,看来今儿个,本公主是拿不到回信了,那我就明日再来,你们好好商量一番,早些决断吧。”

旋即,她不多耽搁,带着随身的几个侍从,就朝着府门走去,张輗等人立刻起身,拱手行礼道。

“恭送长公主殿下。”

将人恭恭敬敬的送出了府门,回转到花厅当中各自落座。

众人瞥了一眼搁在桌上的信封,不约而同的叹了口气,眉头也皱了起来……

近些日子以来,京城当中发生的事情,他们自然都知道了,对于罗通的失败,他们一方面感到有些沮丧,一方面也庆幸自己等人没有插手进去。

不过,对于是否营救罗通,他们当中却产生了分歧。

陈懋觉得罗通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叩阙没叩成,还被人抓到了把柄。

如今满朝上下,也没有人觉得他是犯颜直谏,反而觉得他煽动朝臣,不怀好意。

倒是有些为他说情的人,但是也都寥寥无几,至于文臣这边的大佬们,碍于罗通是陈镒和于谦亲自抓的,更是作壁上观,一言不发。

因此,陈懋认为罗通已经没有了利用的价值,任由他自生自灭便是。

但是,任礼和蒋义却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任礼认为,不管怎么说,罗通都是替他们冲锋陷阵去的,尽管中间出了波折,但还是应该尽力营救。

不然的话,恐怕以后再拉拢其他的文臣就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