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175章

作者:月麒麟

“沈卿刚刚不是问,朕为什么要皇店囤积这么多的物资吗?这就是答案!”

沈翼张了张口,隐约明白了天子的意思。

朱祁钰嘴角浮起一丝笑意,淡淡的道。

“这次互市,朕并不打算对民间商贾开放,和蒙古部族的所有交易,都会由皇店来统一完成。”

“除了皇店之外的所有民间商贾,但凡敢踏出边境,擅自和外族交易者,一律视为走私,严刑惩处!”

这就是他应对走私的办法。

互市一开,之所以会涌现出大量的走私商人,无非是因为,民间商贾分散,管理困难。

走私商人夹杂在普通的商人中间,朝廷根本难以分辨。

那么既然如此,便索性维持现状,仍旧保持民间禁止交易,一应交易,由官方来完成。

没有民间交易的渠道,走私自然也就无所遁形。

朝廷里的衙门,是不做生意的。

因为朝廷本身处于监管市场的地位,如果亲自下场,等同于自己监管自己,这是不可取的。

故而,朱祁钰最终将主意打到了皇店的身上。

朝廷不做生意,但是皇家可以做。

虽然皇帝是天子,名义上来说,富有四海。

可实际上,皇家和朝廷,就是割裂开的两个部分,他们中间唯一的联系,就是天子本人。

皇家是天子的皇家,朝廷也是天子的朝廷,但是皇家的产业,皇店,却同样是要受到朝廷监管的。

前世的时候,朝廷上下的谏官,弹劾皇店不法之事的例子,可多了去了。

所以,互市由皇店来包揽,是最为合适的。

有皇帝坐镇,皇店有足够的本钱,足够的人力,也不会像普通商人一样难以组织,来源杂乱。

作为天子的私产,有东厂在,皇店当中,从人手到货物,都有清晰的来源可查,几乎和官方亲自经营没有什么差别。

如此,可以最大限度的禁绝互市当中本身会存在的走私行为。

至于互市之外的民间走私。

既然只允许皇店参与互市,那么没有这层身份许可的任何人,只要胆敢和外族有交易行为,直接抓人就是。

边境依旧会保持严格的出入制度。

最重要的是,皇店特殊的地位,让东厂和锦衣卫可以共同进行监管,最大程度上的防止了外族通过互市渗透的情况出现,甚至于,通过互市,反过来向对方渗透,也未必没有可能。

沈翼听了之后,先是悬着的心落了落,紧接着却感到有点不安。

这个时候,他已经不担心走私了。

如天子所说,皇店来做这件事情,互市即便开放,只要边军查的够严,走私依旧无所遁形。

他本以为,天子只是要在互市当中掺一脚,却没想到,这位的胃口这么大,竟然想要全盘垄断。

要说,这也没什么坏处,皇店是天子的产业,肯定比一大堆各式各样的商人,组织管理起来要容易的多。

但是

关系到自身利益,沈翼觉得,无论如何也得问个明白,硬着头皮,沈尚书努力理直气壮的道。

“陛下所言,的确可以遏制走私,但是臣有一疑问,皇店既然是依托于朝廷的互市政策交易,那么个中所得,该如何分配?”

朱祁钰笑吟吟的望着沈翼,眨了眨眼睛,道。

“既然是做生意,自然是谁出钱,得利归谁,沈卿难不成想要抢皇店的银子不成?”

眼瞧着沈翼脸色一黑,就要怒发冲冠,朱祁钰也不再玩笑,正色道。

“沈卿实际上是想问,皇店进行的一应交易,是否会和之前互市时民间商贾一应,缴纳商税吧?”

您这不是明白着呢吗

沈尚书黑着脸,闷声道。

“陛下明鉴。”

朱祁钰正襟危坐,慎重的望着沈翼,以示自己并非是在戏言,道。

“沈卿放心,皇店虽然是皇家产业,但是依旧处于朝廷管控之下,课税是肯定的,朕不会因为是皇家产业,就徇私偏护。”

“不仅如此,就如沈卿所说,皇店在边境的贸易,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依仗了朝廷的互市政策。”

“因此,朕准户部对于皇店在边境的贸易,征以重税。”

沈翼试探着问:“陛下所说的重税是指”

“布匹,香料,首饰等日常用度之物,准十税一。”

“粮食,铁器,茶,盐四样紧俏货物,准八税一。”

沈尚书有些头晕。

他没记错的话,大明正常的商税,应该是

三十税一?

第258章 得寸进尺沈司徒

望着沈翼惊讶的神情,朱祁钰再度将自己方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他始终都没有忘记,开放互市的本意,是为了充裕国库,虽然在此基础上,他同样有其他的目的,但是那都是次要的。

连年的战争,已经让大明朝廷不堪重负。

接下来几年的天灾,更是雪上加霜。

国库没有银子,就没有办法修建各种工程,就没有办法及时的组织救灾赈灾的措施。

地方受了灾,朝廷无力赈济,就会产生大量的流民,加剧土地兼并,反过来进一步恶化朝廷的税收。

这是一个近乎无解的恶性循环。

前世他花了八年的时间,轻徭薄赋,息兵止戈,慢慢的给朝廷休养生息,徐徐恢复。

但是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一条好路子。

就像他对沈翼所说的,节源不如开流,只想着如何保持现有的税收,节省开支,只会让国库岁入越发萎靡。

想要让国库真正充裕起来,必须要开源。

这次互市,就是他进行的一次尝试。

诚然,他将互市的全部内容都交由皇店来管理,是存了几分搭顺风车,充裕内库的心思。

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事实上,如果可以的话,朱祁钰心中最理想的状态,是由户部代替皇店来完成所有的交易。

朱祁钰知道隆庆之后,江南等地的大商人究竟富庶到何种程度,腰缠万贯都已经完全不足以形容他们的家业。

明后期真正的大商人,动辄有数万亩的良田,能够雇佣数万人的织户和佃户。

商业贸易,虽然是四民之末,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它敛取暴利的能力,是十分强大的。

既然如此,那么这份暴利,为什么不能由朝廷来收取呢?

大明之所以会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国库入不敷出,互市既然要开,必然会伴随着大笔的贸易往来。

这其中蕴含的利润无比惊人,与其让它流入民间,不如归于国库当中,缓解朝廷的财政压力。

当然,朱祁钰心里也清楚。

由户部出面经营官店,和外族进行互市的方式,至少在现在,是绝对无法在朝堂上通过的。

所以暂时来说,只能由皇店来出面进行交易。

尽管如此一来,他这个天子,必然会受人诟病,被视作与民争利,但是纵观大明的皇帝,有几个有好名声的?

只要不去碰一些完全碰不得的事情,区区名声算得了什么。

这点担当,朱祁钰还是有的。

另一头,沈尚书听到天子再度重复了一次,激灵灵的打了个寒颤,脑子迅速的就转了起来。

大明的商税是开国时便定下的。

不论何种货物,一律三十税一。

很多人都觉得大明抑制商人,抑制商业发展,但是其实只说对了一半。

大明轻视商人不假,但是对于普通的商业贸易,其实是持鼓励态度的。

听起来有点矛盾,但是确实是如此。

直白的说,太祖他老人家并不反对正常的贸易,但是他并不希望产生大量的专职商人。

太祖之所以定下三十税一的税率,目的就是为了恢复因为元末大战而摧毁的商业贸易。

但是即便是这个税率,也不曾真正执行下去。

原因再度,大明有很多的货物,都是免于征税的。

太祖之时,曾定下规制,笔墨纸砚,农具,舟车丝布,鱼蔬杂果等物,通通都是免税的。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这些东西大多都是零散的小宗贸易,征收起来十分麻烦。

第二点就是,开国初期,并没有太多专门的商人。

大多数的百姓,都是既耕地也织布种菜。

总不能老百姓农闲的时候挑几筐菜去市集上卖,官府还要征税吧。

这直接导致了,大明的商税很少,连整个国库岁入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但是天子刚刚说什么?

布匹,首饰,珠玉准十税一,粮食,铁器,茶,盐四样紧俏货物,准八税一。

这可不仅仅是所谓的“重税”这么简单,其中透出的信号,让沈翼有些心惊,顾不得什么礼节,沈翼急急问道。

“陛下的意思是,不论何种货物,一律征税?”

朱祁钰点了点头,道。

“不错,除了粮食,铁器,茶,盐四样执行八税一,其余货物,一律执行十税一,任何货物都不例外。”

沈翼长长吐了口气,起身拜倒在地,道。

“陛下英明,有陛下此言,臣必当竭尽全力,助互市之事通过朝议。”

如果说刚一开始,沈尚书是因为手头没钱,半被迫的跟天子站在一起,推动互市的话。

那么天子抛出的这个筹码,就真真正正的让沈翼这个户部尚书,敬服天子的心胸了。

互市的本质,事实上是一种垄断贸易。

草原部族需要的很多物资,只有大明才有。

正因于此,大明作为唯一的卖方,实际上是掌握着定价的权力的。

正常情况下,香料,布匹,珠玉这些并非是必须品的日常物资,在互市当中,往往能够卖出关内二倍以上的价格。

至于粮食,铁器,盐,茶这些紧需的货物,更是能够卖到三到四倍的价格。

尤其是铁器和茶叶。

草原上的一块茶砖,昂贵的时候,甚至能够和黄金等价。

铁器也是如此,在大明严厉禁绝走私的情况下,草原上一匹良马换一口铁锅,是十分常见的事情。

而相对的,草原部族的马匹,牛,羊,皮毛等物资,在关内也十分受欢迎。

脱脱不花手底下的五大部落,每一个都是拥有超过二十万牧民的大型部落。

再加上那帮草原贵族,最喜欢的就是囤积各种金银之物,对于中原的上好丝绸,瓷器,也是趋之若鹜。

在这种背景下,一旦开放互市。

各种普通牧民需要的日常物资,紧俏的粮,茶,盐,铁物资,加上蒙古贵族喜欢的首饰,丝绸,瓷器等交易,

那么每年的交易额达到三到四百万两,只怕不是什么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