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第431章

作者:上善若无水

这两座城池都是一战而下,因为他们都使用了火药炸城墙。

曾经让百万隋军都深感头疼,只能是用性命去填的坚固城防,在火药的面前却是宛如豆腐一般脆弱,不堪一击。

城墙被炸垮塌之后,身披重甲的唐军甲士方阵,浩浩荡荡的越过废墟进入城内,基本上战斗就已经可以宣告结束了。

前锋进展神速,得知消息的李二大喜过望,当即带着主力兵团从幽州出发。

如此庞大的军团,自然不可能全都聚集在一起。

李二安排诸多大将们各自领兵四散出击,形成宽大的战线去压垮高句丽。

随着时间进入冬季,李孝恭的水师因为海面结冰不得不返回莱州。

而唐军也开始逐渐放缓了前进的脚步。

之所以要赶在冬季出兵,李二打的主意就是通过冬季战役获得前线据点,消耗高句丽的有生力量,将战火烧进敌国境内。

等到春天到来的时候,唐军就可以直接全线出击,借着接下来近一年的良好天气一举荡平高句丽。

毕竟高句丽不是突厥回纥薛延陀那种游牧部落,人家是真正以城池为核心的农业国家。

对付游牧部落,打掉他们的王庭就行。

可对付农业国家,必须要将各处的城池全都攻占下来。

高句丽国土数千里,唐军哪怕是一路横扫

也需要时间。

所以冬季出兵获取前线据点,来年再一举灭国的战略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随着冬季的到来,唐军需要面对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个自然就是天时,寒冷的天气将会对唐军构成巨大的威胁。

还有一个就是高句丽人的反击,比唐军更加适应寒冷天气的高句丽,有能力发起大规模的反击。

高句丽内线传来的消息,是权臣泉盖苏文与国王高建武已然停下了争斗达成和解,正在筹集兵马粮草准备反击。

而比高句丽军队来的更快的,是肆虐的寒风与鹅毛大雪。

李二的动作很快,渡过辽水后很快就进抵了辽东城下。

即将发起攻城的时候却是天降大雪,不得不暂停行动。

数以万计的帐篷将辽东城围拢的水泄不通,每个大型帐篷内都有一个带着密封烟囱的炉子,燃烧着蜂窝煤为帐篷内提供热量。

华夏这儿很早之前就知道煤炭的好处,也是长期使用。

只不过因为不知道直接使用煤炭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所以取暖的时候通常是用木炭,而煤炭主要用于炼铁等方面。

然而煤炭之中的磷等杂质,又影响到了铁的质量,真可谓是成也煤炭,败也煤炭。

带烟囱的煤炉与蜂窝煤的出现,解决了煤炭取暖的问题。

当烟尘通过烟囱穿过帐篷上预留的口子排向天空的时候,帐篷内的唐军将士们,终于可以围着火炉美美的睡觉。

这种认知与技术,对于现代人来说压根算不得什么。

可对于因此被困扰千年的古人来说,那就是开天辟地一般的技术升级。

其带来的影响力,是言语所难以形容的。

最起码,现在的唐军可以在寒冬腊月里,在野外安营扎寨。

除了煤炭之外,唐军取暖的标准装备还有羊毛呢绒做的毛毯,铺在橡胶放水垫上能够有效隔绝寒意。

再穿上棉质内衣与羊毛衫毛裤,外面披上棉大衣,围着火炉有说有笑。

睡觉的时候盖上棉被,哪怕夜间气温下降到零下多少多少度,也是依然能够扛过去。

李二的帐篷是全军之中最大的,支撑搭建起来后,其面积广阔宛如一座小型宫殿。

军中诸将聚集在此,正在商议战况。

大帐内烧着好几台煤炉,温暖的热气宣泄而出,让整个大帐都温暖如春。

足有数十上百的校尉以上军将聚集在此,互相凑在一起说话交谈,嗡嗡之声不绝于耳。

作为最近几年才出头的新贵,薛仁贵在这儿没什么人脉可言,环顾四周后走向了角落里,坐在马扎上昏昏欲睡的李云泽。

“王爷。”

“嗯?”

薛仁贵行礼后蹲下身子,不解的询问“末将有一事不解,还请王爷解惑。”

眯着眼睛抱着膀子的李云泽,轻轻吐出个字来“说。”

“这辽东城都已经被围住了,为何不打?”

薛仁贵的确是对此很不理解“此地位置重要,而且城池面积够大,若是攻下之后入住城内,怎么也比在外面要强。”

想了想,他跟着解释“王爷勿怪,大军后勤非常好,末将只是觉得打下这辽东城应该更好才是,又不是打不下来。”

到了薛仁贵这种程度,自然也是有知道了解到唐军火药的秘密。

有了火药,哪怕辽东城再坚固,也不过是多用一些份量罢了。

可此时唐军主力宁愿在风雪之中露营,也不动手攻城,这让年轻的薛仁贵表示不能理解。

眼皮都没抬的李云泽,随口问了句“你读兵法吗?”

薛仁贵楞了下“自是读过。”

“有没有读过什么叫做围点打援?”

“围点打援?”

“能攻下的重要城池不攻,要么是主帅脑子有问题,要么就是等着敌人援军的到来。”

李云泽摆摆手“没事的时候别整天跟人去比箭,多读点兵法比什么都强。”

说话之间,可能是脑子有问题的主帅李二,穿着一身金甲从后帐走了出来。

众人见礼后,李二当即说出了一句洗脱自己脑残嫌疑的话语。

“众卿,高句丽的援军就要到了!”

第472章 别瞧不起李二,他是最能打的马上皇

辽东城的位置非常重要,高句丽自然不能放任其被唐军攻克。

而高句丽并未与唐军进行过大规模决战,对唐军的了解更多的是来自于收集的情报。

除此之外更加重要的一点在于,高句丽人有数十年前成功击败隋朝百万大军三次猛攻的胜利作为底气。

在他们看来,隋军与唐军的来源差不多,很自然是就将其套入其中。

最后一点就是,高句(勾)丽人认为自己比唐军更耐严寒,寒冬之中作战更具优势。

在高句丽真正掌权的权臣渊盖苏文野心极大,想要通过寒冬野战击溃唐军主力。

如此一来,只要击溃了唐军,那些溃兵想要在这寒风大雪之中逃亡千里回到幽州,那纯属在做梦。

若是数十万唐军葬送在冰天雪地之中,说不得高句丽还能有窥视中土的机会。

渊盖苏文野心勃勃,想要一战搞定大唐主力,甚至拿下李二进而窥视中土。

毕竟以前打赢过,就觉得现在还能打赢。

与高建武和解之后,两人拼拼凑凑的拉出来了一支十余万的兵马。

这基本上就是整个高句丽此时全部的野战机动力量。

因为天寒地冻行军困难,他们一路艰难跋涉到了腊月里,才算是赶到了辽东城附近。

得知辽东城还没有被攻陷之后,渊盖苏文大松了口气。

若是辽东城已然失陷,那这次的冒险出击就失去了基石。

辽东城东南四十里的一处山岗上,渊盖苏文与高建武并马而立。

看着远处密密麻麻的唐军军营,高建武放下手中从大唐高价走私来的单桶望远镜,忧心忡忡的询问“能打赢吗?”

同样放下单筒望远镜的渊盖苏文,沉声回应“损失了那么多来到这儿,肯定是要打的。”

他们从各地集结兵马再赶到这里,沿途损失的兵马何止数千之众,运输补给的后勤民夫损失的数量更是数倍于此。

这个时候若是不开战就返回,那可真是成了大笑话。

“现在机会难得。”

渊盖苏文伸手指着唐军军营方向“大唐的皇帝就在那边,这是高句丽最好的机会。”

他的心中幻想着能够击败唐军主力,甚至能够射瞎李二的眼睛,再一路追击到长安城去,那富庶的大唐的一切都是他们的了。

眼见着高建武还有些犹豫,心中鄙夷的渊盖苏文,面上却是正色劝说“现在天寒地冻,天时在我。唐军千里远征,却是连辽东城都没能攻下,地利在我。我军将士保家卫国,人和在我

。”

“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我高句丽,一定能赢的。”

打了一管鸡血,渊盖苏文吐出口白气“我们都知道唐军为何要冬日里进兵,若是不能赶走他们。等到春日来到.”

“知道了。”

面色铁青的高建武调转马头“那就战!”

高建武

的实力一般,只有四五万人马,其他的兵马都是属于渊盖苏文的。

原本历史上过两年高建武就会因为争权失败,从而被渊盖苏文灭掉。

只是现在事关高句丽生死,只能是先行携手一起抵御唐军。

高句丽这儿忙着准备与唐军决战的时候,唐军这儿自然也没有闲着。

大帐内的李二,正在与一众将领们商议作战流程。

面对如此一场必将名垂青史的灭国之战,众人都是异常踊跃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哪怕是年轻的薛仁贵也是大声向着李二阐述自己的观点。

等到大家纷纷说完,李二的目光落在了角落里坐在马扎上闭目养神的李云泽。

“子厚,你有什么想说的?”

李云泽睁开了眼睛,平静的开口说道“主攻渊盖苏文所部。”

李二挑挑眉问道“为何?”

“渊盖苏文是权臣,与高句丽王高建武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若是大唐不来打,他们自己就会内斗起来。”

“渊盖苏文实力更强,打垮了他的兵马,就算是让他侥幸逃回去,也必然是要立刻对高建武动手。”

这话说的薛仁贵很是不解“这是为何?”

李云泽扫了他一眼“因为失去了实力,渊盖苏文无法再压制高建武,如果不想完蛋的话,那就只能是先下手为强。”

薛仁贵还待再问,那边李二已然是开口说道“就这么办。”

两边都在摩拳擦掌期待着决定国运的决战,也都认为自己能赢。

高句丽的信心来自于他们认为的天时地利人和,以及之前击败隋军的信心。

而唐军的信心,则是来自于他们那充分保障的后勤,打服了四周诸国的实力,以及皇帝御驾亲征带来的高涨士气。

两天之后,漫天纷飞的大雪终于逐渐停歇,天空之中乌云散去露出了难得一见的阳光。

两边不约而同的提前做饭,然后一支支兵马开出了营地,往两军中间的空旷之地聚集。

唐军并没有展现出自己的兵力优势来,因为要留下足够的兵马封锁身后的辽东城,出战的唐军数量并不比高句丽的援军多多少。

不过等到双方列阵完毕,差距很快就直观的展现出来。

唐军基本上都是在棉服的外面套着铁甲,皮帽皮手套皮靴全都齐备。

而高句丽这边的披甲率只有不到八成的样子,这其中铁甲的披甲率也就是刚刚过半而已。

这还是这些年里,高句丽不惜一切代价通过走私的方式,从大唐弄来众多铁制品融了之后重新打造的。

最重要的甲胄数量上,自然是比不上唐军。甚至就连质量也不行。

唐军基本上是以水利锻造的板甲为主,而高句丽却是以鱼鳞甲与链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