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第131章

作者:上善若无水

李云泽想了想,试探性的询问“可是龙体不渝?”

“近来身子骨愈发难受。”朱棣先是惊愕无言,惊愕于李云泽真敢说。接着犹豫了一下,还是吐露心声“一到下雨天就难受的很。想来,也是时日无多了。”

这个时候,李云泽自然是说些应景的好话,什么万岁万岁万万岁的。

这话说的,别说是朱棣了,他自己都不信。

“朕戎马一生,要死也得死在战场上!”朱棣的神色逐渐威严起来“朕还有心愿未了,一定要灭了漠北部落,彻底剪除北地威胁!”

志向远大,也有做到这一切的雄心壮志。

可惜的是没能做成功。

说完之后,朱棣终于是转向了正事“朝廷却银,你可有什么好法子凑集军费?”

之前李云泽提出‘借用’倭国金银之事,的确是让朱棣刮目相看。

问题在于,急切之间拿不到手。

毕竟金

银都埋在地下,开采提炼出来需要时间。

而此时的朱棣,最缺的恰恰就是时间。

他想要在临死之前,把大事都给办了,可朝廷实在是拿不出银子了。

众所周知的,足额满饷状态下的明军,战斗力堪称亚洲第一。

可一旦给不了足够的饷银,那他们的战斗力

久在军中的朱棣,对此比谁都明白。

出兵漠北,军士与民夫们的开拔银子与犒赏,各种军资的购买,伤者救治,战死者的抚恤烧埋银子等等等等。

规模越大,战事持续的时间越久,需要的财货那就是天文数字。

朱棣也没办法,只好是想看看李云泽这儿,还能不能弄出来什么好办法搞点银钱花销。

听闻此言,李云泽微笑颔首“此事易尔。”

他的这个态度,真是让朱棣有些愣神“你想清楚,这可不是几万几十万两,起码也是数百万两起步的缺额。”

“三个月。”

李云泽竖起了三根手指“三个月内,筹集一千万两银子绝非难事。”

朱棣干脆起身,走到了李云泽面前,背手盯着他“说!”

“卖国债!”

朱棣从未听闻过国债是个什么东西,面上的疑惑更盛“仔细说说!”

“以朝廷税赋为财担保,以陛下名望为名担保。向全天下发售国债,一千万两两年期,可给三分利。”李云泽侃侃而谈“其实也就是以往要卖去江南,所以需要更多的时间,毕竟江南富庶。若是只在京中发卖,十天足已。”

朱棣皱眉“这是宝钞?你不知宝钞已经无人问津?”

大明朝也是有纸币的,就叫大明宝钞。

这玩意本可极大程度上缓解贵金属货币短缺,可惜却是被朱元璋给玩坏了。

他和文臣们以为这玩意是无限换钱的,拿纸换钱要多少就有多少。

结果就是宝钞的信誉一落千丈,到了现在一贯宝钞实际上只能换一百文钱,而面值却是一千文!

更为关键的是,基本上谁都不愿意收。

“当然不是宝钞。”李云泽干脆摇头“这是借贷,不是宝钞那种专门骗钱的玩意。所以要用税赋为担保,要以陛下的名声为担保。一旦失信,到时候还不上了,那丢的就是陛下的面子。”

“国债发行之后,随时可以从户部或内府兑换银两,只是没有了利息。两年之后没来兑换的,也可以继续持有,随时都能换取。”

李云泽叹了口气“如果不是之前宝钞弄坏了名声,也不至于这么麻烦。为了能够更好的发行,还得求陛下一道圣旨。”

背着手的朱棣转悠了几圈“说说看。”

“请陛下下旨,国债不入抄没。”

听闻此言,朱棣猛然转身看向李云泽。

李云泽坦然相对“能买得起国债的,自然都是有身家之人,尤其是大户居多。他们若是犯了事被抄家,国债不抄没可以继续持有,必然会引来众人争相购买。”

说到这里,朱棣已经是大致上明白了。

要说办法,这的确是一个短时间内快速聚集财富的好办法。

可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少。

尤其是不入抄没

古代抄家,那是连地上的砖头都给你翘了。

想要藏钱?做梦去吧。

无论之前有多少家财,一旦抄家必然是一贫如洗。

可如果国债不入抄没的话,富贵之家的的确确是会疯狂购买用来保障家财。

朱棣本能的就想要拒绝,可一想到出兵漠北还需要大量的钱粮,他就沉默了。

这个时候,李云泽再度出言“国债可年年发售,今年借的钱还去年的款子,也就是寅吃卯粮。只要能打赢,外加各地金银不断输入。等到大家都习惯了,信用也建立起来了,自然可以再度修改。”

背着手转悠了许久的朱棣,最终一跺脚。

“可。”

第135章 电木打底,激光防伪

出乎意料的,国债之事在朝廷与朱高炽那儿,很轻松的就获得通过。

不仅仅是通过,他们甚至还兴奋的支持。

原因很简单,能来钱啊。

大明朝廷压根就不懂朝廷信用是个什么东西,否则的话也不会把好好的宝钞给弄成废纸。

这要是换做李云泽来搞,绝对是花样翻飞。

“陛下。”杨士奇主动找上朱棣“国债之事,可以多发一些。”

能多赚钱谁都愿意,朱棣这里更是恨不得一次能弄来个几亿两银子,这样打仗的时候他就再也不用担心没钱花了。

“多发多少?”

明显是有些兴奋的杨士奇,当即行礼,开口爆出一个惊人的数字“可多发一千万两。”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要知道此时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也才三千万两而已,杨士奇一开口就要创收三分之一。

的确是也才三千万两的年收入,对比一下崇祯年间几百万两的收入,就知道文官们的吃相究竟是多么的难看。

朱棣对此很是心动,觉得有钱了什么事情都能办成。

下意识的就想要同意的时候,却是不经意间见到了李云泽的脸上满是荒唐之色。

心头微动,把答应的话咽了回去“瞻基,你提的国债事,你说说看行不行。”

百官勋贵们的目光,全都看向了李云泽。

这位太孙,生财有道啊。

“真的是误国之辈。”

他的话,说的大殿内众人神色各异。

毫不犹豫的给某位大臣下定义,关键他还不是皇帝。

这种事情,是会引起风潮的。

没见着那边的太子,已经是急的红了脸,拼命的给太孙打眼色吗?

因为之前的表现很好,朱棣并没有为之动怒。

仅仅只是看着李云泽,看他有什么说辞。

走到杨士奇的面前,李云泽向他拱手“杨学士,你这是把国债当成宝钞了?”

身为三杨之首的杨士奇,能力自然是没有问题。

不过对于国债这种新奇的东西,自然是不懂,的的确确是将其当做类似能够当银子用的宝钞了。

“国债不是宝钞,是借条。”

李云泽真诚解释“这是以朝廷与陛下的名誉为担保,向天下百姓们借钱用,本质上是寅吃卯粮。”

“借了钱,是要还的,还带上了利息。”

他叹了口气“你是不是不打算还?”

“这个.”杨士奇有些懵,他还真没想过要还。

毕竟银子进了朝廷的手中,岂会再有送回去这种事情。

“尔等弄废了宝钞,现在十比一都没有人愿意收宝钞。”说到这里,李云泽就是恨铁不成钢,原本可以适当超发的宝钞,直接被这帮子家伙给搞成了废纸。

“为了弥补这份信誉损失,这次发行国债已经是不得不让陛下拿出自己的名誉作为担保。而且还许了抄没不入。”

李云泽环顾四周“若

是滥用,置陛下颜面于何地?”

不管什么事,只要把皇帝的名头拿出来,必然能够在大义上立于不败之地。

他的意思很明白,你们拿着个敛财瞎搞,那就是在踩皇帝的脸面。

文官们可以踩许多皇帝的脸面,甚至能让皇帝们自己落水,自己落马,自己毒死自己,身中多少到自己自尽等等。

可像是朱棣这种马上皇帝,文官们是不敢的。

因为人家是真的敢拨皮填草。

杨士奇说到底还是东宫的人,实质上就是太子一系的人马。

面对李云泽的数落,他恭敬的向着朱棣行礼“陛下,臣错了。”

“此事就交由瞻基去做。”朱棣摆摆手“各部各司衙门当尽力协同配合,不得有误。”

众人纷纷行礼,表示一定会好生协助。

散朝之后,朱高煦邀请自己三弟朱高燧去府上喝酒。

酒意正酣的时候,挥手让妹子们都出去,朱高煦直接进入正题“我打算仿冒国债。”

朱高燧这边没有丝毫惊讶,因为他也是这么想的。

那可是一千万两的巨额,而且还是抄没不入。

作为最快接触朝廷风向标的人,自然很明显这些东西一旦发售出去,必然会引起哄抢。

跟废纸一样的宝钞不同,这什么国债是朱棣明旨天下,用赋税为担保,用自己的面子为信用发行的借条。

天下人或许不怎么相信朝廷,可南征北战的皇帝还是能得到很多人信任的。

按照这个时代人的观点,皇帝的脸面大于一切,皇帝都拿自己的脸面做担保了,自然是可信。

三分利什么的,倒是没多说人在乎。

毕竟这种据说最少也是一千两一张的国债,能买得起的必然是富豪之家。

抄没不入的特性,就像是往火堆上浇了一盆油,朱高煦兄弟自己都想买。

不过他们现在商议的,不是自己买,而是想要自己造。

“找来找去也不过是内府与工部的大匠。”朱高煦一脸的不过如此“他们的手艺我懂,等出来了就拉人过来再做就是。”

“你打算做多少?”朱高燧沉默片刻,问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端着酒杯悠然自得喝着酒的朱高煦,慢悠悠的说“老头子盯得紧,也不好弄太多。而且咱们大侄子第一次做正经的大事,自然也得给他些面子。就先弄个二百万两吧。”

这边朱高燧差点一口酒水喷出来。

二百万两还是给面子,还是不好弄太多?

你要是狠下心来不给面子,那岂不是要包圆了。

“老三。”朱高煦端着酒杯伸过去“分你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