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88章

作者:早餐羊奶

把朱元璋的话,转述给观音奴。

观音奴终于明白了。

去了北平的话,她草原人的身份,就不是卑微的象征了。

滞留北平,数量庞大的同族,某种程度就是她的母族。

父皇希望通过他们夫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促成两族间和谐融合。

当然,另外两个人,她更应该感谢。

小叔子朱棣和妙云!

如果不是小叔子拒绝封藩,王爷就不会有改封北平的机会。

她的处境,恐怕永远不会改变!

“你帮我收拾准备一下,我要去土桥村,老三已经提前去了。”朱樉笑着捏了捏观音奴的脸。

观音奴小心翼翼征询,“我能一起去吗?”

“当然能!”朱樉笑道,话落,又伸手用力捏了捏观音奴的脸,郑重说道:“刚回来时,对你好,我的确是为了让父皇满意,得到改封北平的机会。”

“可刚才看你呆呆的模样,忽然发现,你挺有趣的,现在你对你好,是真的,往后对你好也是真的,不会有半分利益因素。”

“所以,你不用这么小心翼翼的。”

噗!

观音奴笑了,大方点头。

……

就当朱樉夫妇出门时。

江宁前往土桥村官道上。

朱棡和姚广孝相遇了。

朱棡骑在马上,耍着马鞭,居高临下嘲

弄看着姚广孝,“姚先生可真是个大忙人。”

“给本王留信物,转头投了我二哥。”

“昨天刚回来,就去拜访老四,你这是昼夜兼程去的吧?”

“如何,老四能入你姚先生法眼吗?”

他真想骂一句三姓家奴!

只是,骂了也白骂!

二哥、他、老四,都姓朱!

面对朱棡的尖酸刻薄,姚广孝十分平静。

直到等朱棡把所有火气撒出来。

才自信笑着,侃侃而谈道:“殿下应当还记得,当日皇觉寺,贫僧的旁敲侧击吧?”

“当时殿下提及了,皇后、太子陪同,陛下在御书房审问呵责您和秦王。”

“通过殿下的转述,贫僧可以肯定,秦王当时就动了小心思,并且还被陛下察觉。”

“秦王已经摆在明面上了。”

“所以,贫僧选择殿下,却去投靠秦王。”

“贫僧如此选择的用意,以殿下才智,不用贫僧说了吧?”

“至于朱四郎如何?”

姚广孝笑着摇了摇头:“腹中有锦绣,其夫妇能治小家,便能治大家,但温顺犬而!”

“虎父犬子罢了!”

“住嘴!”朱棡黑着脸呵斥。

他听不得,姚广孝这么贬低胞弟。

“看殿下如此维护朱四郎,贫僧就放心了。”

朱棡不由皱眉,狐疑看着姚广孝。

姚广孝笑道:“殿下,朱四郎有才而无志,即便有一天,你们争储,他也不会参与。”

“但朱四郎本人有大用!贫僧腹中,已为他布下天罗地网,只待东风!”

“另外,朱四郎夫妇培养的那批孩子,也十分优秀。”

“贫僧只希望,殿下此行去土桥村,一定要给那些孩子留个好印象。”

“往后,也要找机会多接触这些孩子。”

“陛下正值壮年,至少还有十数年时间,而这些孩子,如此培养下去,十数年后,必然是人中翘楚!”

“不考科举,做其他事,也必定能各展所长!”

“谁能笼络这批孩子,就能得到巨大助力!”

“更重要,谁能笼络这批孩子,就有可能将朱四郎拉入阵营!”

“本王从未想过争储,你的珠串,本王也早扔了!”

啪!

冷冷丢下一句话,朱棡挥鞭策马离开。

姚广孝盯着朱棡背影,自信低语,“现在你的亲情压过欲望,总有一天,欲望会压过亲情的。”

“贫僧这一局诸龙夺嫡,再造乱世,你躲不掉!”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第86章 算计亲弟弟!兄弟情,家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朱棡入村后,通过问路,牵马穿过村子,来到公祠附近,就听到里面传出的稚嫩童声。

把马拴在附近一棵树上,提步来到公祠大门旁边。

透过公祠大门,可以看到正对大门的学堂。

孩子们在朗诵。

徐妙云则在孩子们中间,背对着公祠门口方向慢慢走动,听着孩子们朗诵。

等孩子们朗诵完第一段后,她已经来到讲台上。

转身,指着黑板上抄录的《大学》片段。

“这……”

开口同时,注意到了站在门口旁听的朱棡。

朱棡笑着点点头,示意徐妙云先讲课。

徐妙云点头,心中狐疑一闪而逝,收敛思绪,继续给孩子们讲道:“先哲这段话告诉我们,个人做到明德、亲民、知止、定静、安虑后,才能得到真正的大智慧。”

“其他几点,你们现在这个年纪,可能接触不到,你们现在的年龄段,也无法通过自我实践体验感悟。”

“但定静,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碰到。”

“所谓定静,其实就是镇定、冷静,就是指人的情绪。”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情绪会时时刻刻起起伏伏……”

……

“先贤教我们定静,不是要把我们变得没有情绪,人之所以鲜活,就是人有情绪,定静是让我们学会管理好情绪。”

……

“一个管理不好情绪的人,小,无法把一个家庭经营好,大,无法把自己的人生经营成功……”

……

“明德、亲民、知止这些,大家暂时牢记在心中,在你们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人事物,要有意识的练习,用细致入微的态度,观察周围的人事物,通过观察,去验证先贤教导,检验先贤之言是否正确。”

……

朱棡听的忍不住连连点头。

妙云和老四教导这群孩子,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

也不是强行填塞式,灌输做人道理。

是结合实际,对孩子们进行引导。

在孩子们记住先贤文章的基础上,他们只给孩子们阐明,孩子们现阶段,能够接触,有过亲身体会的部分。

比如定静,如何管理好情绪。

对于孩子们年纪缘故、生活环境缘故,接触不到的知识点。

他们明显不会强行灌输。

而是反复引导培养孩子们细致观察的态度和习惯。

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去验证先贤之言,是否正确。

在孩子们心中,还留下了一颗质疑的种子。

有好奇、怀疑,人就会主动去探索、验证。

大儒宋濂给他们授课,都从不容许他们质疑先贤之言。

谁敢提出质疑,就是一顿戒尺!

现在,他终于明白,姚广孝为何重视这群孩子了。

的确,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即便考不上科举功名。

也不妨碍他们的能力。

因为老四和妙云,培养

他们养成了善于观察、质疑、总结的习惯。

‘姚广孝是怎么发现,这群孩子善于观察的?’

‘按照时间推算,他应该没听过妙云授课。’

姚广孝没有讲,差点被杨东旭毁了佛心、佛业,所以朱棡此刻才会纳闷不解。

杨东旭观察姚广孝当时的眼神、表情,联想到小时候曾见过的苦行僧,经过对比。

提出质疑:大师伱真是出家人吗?

然后进行总结:我六岁时,村里来过出家人,可他们的眼睛和你不一样。

最后的总结,杨东旭说的委婉,直白尖锐点,其实就是说:你不是真出家人!

姚广孝冷静清醒后就意识到,以杨东旭为首这群孩子,十分善于观察、质疑、总结。

就在朱棡出神,思绪发散之际,徐妙云给孩子们交代了几句,走了出来。

“三哥。”

闻声,朱棡回神,打量着,笑着伸出大拇指:“不愧是女诸生,老四和你把这些孩子教的很好。”

他看得出来,昔日徐家小妹,今日的弟妹和老四在这小小方寸农村,的确过的很幸福。

徐妙云浅浅一笑,邀请道:“三哥去给孩子们讲几句吧。”

朱棡嘴唇动了动,意动了。

可话到嘴边却停下,笑着摇头:“我就不讲了,老四呢?”

“四郎在村西的稻田割稻子。”

“那我就不打扰你授课,去找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