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753章

作者:早餐羊奶

这个庞然大物,被蒙古人统治数百年。

吸取了蒙古人的经验教训和优点。

不管大明要不要以理想之名,横扫四方。

他都要在海外做这件事。

他也特别需要借鉴这些经验教训。

不能完全闭门造车。

要知道,现在制定的一些同化政策,都是他们这群人,模拟推演出来的。

“诸位,愿不愿意,给我一句准话,将来,只要我认为时机合适,你们还有带兵机会,也还有做事的机会。”

闻言,纳哈出等人相互对视。

下一秒,纳哈出郑重一拜。

他同意了。

他倒要看看,这位明四皇子,将来会走到哪一步!

海童以及其他被俘的蒙古贵族,纷纷郑重一拜。

嗒嗒嗒……

朱棣唇角笑意一闪而逝时,急促脚步声传来。

徐辉祖脸色难堪,快步走来,狠狠瞪了眼海童,咬牙道:“姐夫,参谋团刚刚去调查统计才发现,城内大部分马车,都在破城前,被海童下令损毁了!”

纳哈出错愕看向海童,担忧一闪而逝,随即看向朱棣,“燕王……”

朱棣看着海童,抬手制止纳哈出,“战争进行中的行为,我不会在战后迁怒。”

话罢,转向徐辉祖,“尽可能搜集完好的马车,同时,命令随军工匠,修复被损毁的,他们仓皇损毁,肯定不可能毁坏的很彻底,应该能修复。”

海童抬头,看着朱棣,“王爷为何要驰援明太子?若是大明二十万主力精锐出事,明太子出事,你父皇也年迈了,需要为大明选一个能稳定江山,且带领大明,闯过风雨飘摇时期的储君……”

在他看来。

若是朱标真出事。

大明皇帝真的很有可能,放弃太子一脉,以及秦王、晋王。

而选明四皇子。

如此,明四皇子以理想之名,横扫天下的雄心壮举,就有实现的可能了。

刹那间,整个殿内,安静的落针可闻……

……

于此同时。

一路循着朱棣踪迹,追查的蒋瓛,总算找到了徐达,正在跟随徐达统帅的步军,拼命赶往和林……

蒋瓛十分犹豫。

他希望朱棣战败。

乃至战死。

可朱棣死,他的脑袋也保不住。

尤其,他已经从徐达口中知晓,太子如今的处境,还要朱棣去救援。

可朱棣打下和林,这份捷报传回金陵……

他不敢想象……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第419章 事不可为,牺牲朱标!

整个大殿内,瞬间安静的只能听到所有人,紧张呼吸的声音。

朱橚愤怒瞪视海童。

这个该死的降人,真是把四哥的仁慈,当做筹码?

这个问题,让四哥怎么回答?

传到大哥耳中。

太子系耳中。

传回朝中,又会引发多少波澜?

北元从始至终都在算计大哥,纳哈出一路精锐几乎尽数被调往捕鱼儿海。

说实话,明眼人都能看出。

四哥的麻烦还在后面呢!

这该死的海童还故意在大哥和四哥之间埋刺?

找死!

“海童万夫长……”

朱棣的声音,瞬间打破殿内紧张压抑的气氛,众人纷纷看向朱棣。

朱棣含笑看着海童,“当年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也十分优秀,因出身缘故,也遭受到了成吉思汗麾下很多将领,乃至兄弟们的攻讦,若是没有术赤的心胸宽广,以及后来出走钦察故地,他若是继续留在成吉思汗身边,恐怕你们蒙古人,也不可能打下如此庞大的疆域……”

其实,蒙古人中间。

他不欣赏蒙哥、忽必烈这些被中原史书,浓墨重彩记录的人物。

不可否认。

这些人有雄才伟略,有野心、有治理天下的能力。

可这些人毫无意外,私欲很重。

对个人利益,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能为了个人利益做任何事情。

……

相反,蒙古历史中,他特别欣赏术赤这个人。

有能力。

因出身问题,屡屡被兄弟、以及成吉思汗麾下将领质疑。

可恰恰是术赤。

一路协助成吉思汗,擒杀太阳汗。

招降或征服斡亦剌、不里牙惕、巴儿忽诸部。

后随成吉思汗南下攻金,取云内、东胜、武州、朔州等地,攻掠太行山东西30余州,并会诸军围攻金中都(今北平)。

在这个过程中。

术赤凭借卓越军事才能,身边也笼络了一大批追随者。

成为蒙古人中,一股极其强大雄厚的势力。

若是术赤真想争夺成吉思汗汗位的继承权。

也不是没有可能成功。

即便不成功,也一定会把蒙古人内部搅乱。

就好像后来蒙哥驾崩,忽必烈夺取汗位那样,最终让整个蒙古各方势力分崩离析。

再也不遵从蒙古人的中枢。

忽必烈只能建立元朝,自己玩儿。

反观术赤做了什么选择。

当辅佐成吉思汗,率领蒙古人在东方占据了绝对优势,然后就开始西征,主动远离中枢。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

术赤与其兄弟们。

乃至与成吉思汗都发生了一些矛盾。

但术赤只是痛心成吉思汗对其怀疑,貌似,并未有过要争夺继承权的想法。

在他看来,恰恰是当时蒙古人中,术赤以及很多类似术赤的人,懂得大局为重,胸怀足够大,少了点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

所以才有了蒙古人创业前中期的团结和勇猛精进

或许,将来他和大哥之间,也不可避免会发生摩擦碰撞。

毕竟,两个人,两颗脑袋。

有不同的价值观,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肯定少不了碰撞。

即便是上牙和下牙,还经常协调不好,咬舌头呢。

但只要大方向不出问题。

大哥将来支持兄弟们走出去。

他做大明的术赤,又有何不可。

给兄弟们做个表率。

大家都少斤斤计较个人利益。

无论最后大明版的‘忽里台大会’能持续多少年并不重要。

只要中原人、中原文明、中原文化走出去就行。

看看成吉思汗。

蒙古人向世界传递的游牧文化。

终大明一朝,都没有彻底将这种文化根除。

大明一朝,陆路上始终被蒙古人的游牧文化死死包围着,就像一只手,遏制了大明经济、文化从陆路方向,辐射更遥远的地方。

他不清楚。

历史上的‘他’。

是不是感受到了这种游牧文化,从陆路对大明经济、文化的包围。

所以一边数次北征。

试图彻底铲除成吉思汗留给子孙的遗泽。

一边,则开始派遣郑和下西洋。

但有一点可以看出。

大明时期的万邦来朝,主要来自南边海上。

贸易体系也几乎完全转移到海路。

海陆并进不好吗?

是周围的蒙古势力,终明一朝,都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底蕴单薄的游牧文化,伴随着领土扩张,在其轰然倒塌后,遗留的福泽,都能恩泽后世子孙数百年。

若换成中原文化,更擅长治理、经营、统治的中原文明呢?

中原文明的顽强和韧性,只要他扎根了。

就会顽强的生存下去!

否则,中原文明不可能延续至今,也不可能从三皇五帝开始,伴随着兵锋扩张,最终形成,大明两京十三省,凝聚力如此顽强,如此庞大的疆域!

所以,从始至终他都十分自信。

只要中原人、中原文明,跟着中原王朝的兵锋,如蒙古人那般走出去,就一定恩泽后世数百年、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