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46章

作者:早餐羊奶

大小伙子,脸微红,点点头,眼巴巴盯着笔盒。

“咱们学堂虽然讲规矩,但没那么多规矩,打开看看,喜不喜欢。”朱棣读懂杨旭眼中的迫不及待后,笑着说。

笑着点点头,杨旭小心翼翼打开盒子。

“杨旭哥让我看看。”

“旭哥,我看看……”

……

周围的孩子,迫不及待伸长脖子看。

“好漂亮!”

“师娘,这真是师傅给我们做的吗?”

“太漂亮了,前些天,俺跟着父亲去镇子上,去书店看过毛笔,书店的毛笔,都没师傅做的好看!”

……

围在杨旭身边的孩子们,纷纷羡慕惊呼。

一支小拇指粗细的毛笔,躺在笔盒中。

使用山里的一种野生红木做的,打磨的十分光滑,上面除了刻着杨

旭的名字。

还刻了一句话:充实富足的人生,始于认真,成于认真。

除了每支笔的名字不一样。

朱棣把这句话,刻在笔上,送给了每个孩子。

希望,这些孩子,能记住这句话。

记住了,他们的人生,无论考功名、嫁做人妇、还是种田……

都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成就。

会比别人更充实富足。

他们教书,没有一味去灌输什么,十年寒窗,金榜题名。

除了金榜题名,其他事,就不配读书人认真?这太偏激了,不是教孩子,是毁孩子。

杨旭眼眶噙着泪水,噗通跪倒,郑重一拜:“学生,谢师傅师娘!”

“出息!”朱棣没好气笑着,催促道:“赶快起来!”

徐妙云瞧着,不由莞尔笑了。

杨旭擦着泪,嘴上笑着起身。

“苏春晓。”

“王靳宓。”

……

这些孩子的大名,都是朱棣和徐妙云起的。

女孩子是徐妙云起的。

男孩子是朱棣起的。

片刻后,每个孩子手中,都捧着一个笔盒。

簇拥围着朱棣和徐妙云。

皮孩子们相互对视,整整齐齐躬身,稚嫩童生响起:“谢师傅、师娘赐!”

“好了,有了毛笔,都要好好练字。”

对孩子们说了句,朱棣转身,笑看着徐妙云:“我去田里了。”

“嗯。”徐妙云浅笑点头,“孩子们刚拿到毛笔,肯定猴急猴急,想试着写字,今天上午,我们也不上课了。”

“我带他们去村东头的荷塘边,练字。”

……

公祠外。

目视徐妙云带着孩子们,去荷塘练字走远。

朱棣笑着转身,轻松愉悦快步往西边走去。

他没忘记,好些个叔伯婶子提及的,‘从未见过的草’!

他怀疑是……

玉米秧苗!

求投资、推荐票、月票、追读,拜托大家一定要追读,拜托……拜托……

第49章 朱棣:我也有件好事要分享!

村儿里的地,除了少部分旱地分部在村东。

余下的,大部分都集中在村西。

“四郎,这里!”

朱棣刚来到自家地头,远处就有人招手呼喊。

是春妮、春晓的父亲。

苏六六。

元朝统治时期,出生的这批人,名字大多有个特点,基本都带着数字。

尤其是底层百姓。

“四叔,四婶,二叔……,你们都在啊。”朱棣笑着走过去。

苏四叔拉住朱棣,就往田里走。

边走边说:“你读书多,见多识广,看看这是什么草,咱们伺候庄稼这么多年,从未见过这种草。”

“可不,俺家地里也有好几颗,叔打算锄死,你六婶儿不让。”

“俺家婆娘也一样,说要等等看。”

……

朱棣一脚深一脚浅,踩在泥泞的麦陇空隙间,听着乡亲们议论,不由笑了。

十几步距离,很快就到了。

四叔指着一株雨后,翠绿秧苗,“四郎,就是它,伱帮着看看,到底是什么?”

按捺着喜悦,朱棣蹲下仔细观察。

是玉米秧苗!

错不了!

他是观察,秧苗的长势情况。

是否适应大明的环境?

至少现在看起来,很适应。

翠绿翠绿的。

高到膝盖、叶片已经有三指宽了,挂着晶莹的雨露。

“四郎,认识吗?”杨八叔问道。

朱棣微微摇头,“八叔,我也不认识,不过这株植物,我家麦田里也有。”

“四郎,那你准备割掉吗?”四婶赶忙追问。

乡亲们全都看着朱棣。

几个月相处,朱棣和徐妙云,在土桥村已经很有影响力了。

朱棣笑着摇头:“我准备留着,等到秋天,看它产出什么种子。”

“我猜测是飞禽走兽,在深山老林中,吃了它的种子,来到土桥村,没有完全消化,就随着粪便,排泄到咱们的村田里。”

“飞禽走兽能吃,证明没有毒性,家养的家禽也可以吃。”

“咱们人也可以食用!”

“飞禽走兽都没办法完全消化,变相证明,种子应该很大,有可能产量不小呢!”

……

认真说完,他准备好的推理后。

朱棣笑看着众人,“各位叔伯婶子,我建议,大家把这种植物保留下来。”

“这么几株,对麦子收成影响不大。”

“书上记载了,咱们现在种植的水稻、麦子、黍子等一切农作物,最早都是野生的,是被咱们农民驯化的。”

“万一,这种植物,是一种高产量的植物呢?”

“反正,我是准备保留下来。”

叔伯婶子们相互对视,随即纷纷开口。

“四郎要保留,俺家也保留!”

“孩子他爹,要是听你的,前些天,咱们就把这棵草撅了,还骂俺败家!”

“听四郎的,四郎说得对,拢共几株,对麦子收成没什么影响。”

“可不,万一是一种高产的呢!”

“老天爷

啊,你千万别耍俺们这些农民,给俺们一个惊喜吧!”

……

呼!

暗暗松了口气,听着八婶都开始祈求老天爷给个惊喜,朱棣不由笑了……

看着一张张,对未来多了一丝期盼的面孔,他在心中默默暗道:一定会成为惊喜的!

又闲聊了几句,众人就各忙各的散开。

朱棣匆匆返回自家麦田,寻找玉米秧苗。

刚才对乡亲们说的那番话,有部分内容,他撒谎了。

整个五月份,他都在忙教学、去山里选制作毛笔的木材、搜集鬃毛、制作毛笔。

虽然也抽时间,看过庄稼长势。

但只是站在田边看看。

还真没关注,玉米种子有没有发芽,长势如何。

朱棣没走几步,就眼睛一亮,找到了一株!

不远处,还分散着七株。

瞧着翠绿秧苗,笑着自言自语:“乡亲们都期盼着,你们能给他们的艰辛生活,带来一丝惊喜。”

“你们可长点心,争点气!”

“听到了吗?”

其实,他有些担心,玉米无法适应,大明时期的气候。

即便在此之前,没种过地,他也知道一个道理,气温、降雨任何一点变化,都会对农作物的发育、成长产生很大影响。

“不行,再看看……”

乡亲们的生活,太需要一点惊喜来调剂,可能,一点惊喜,就能让他们高兴一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