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地三年,废物皇子震惊朝堂大佬 第128章

作者:灯芯道人

高句丽,王宫。

此时高巨基高坐在王座上,一脸愁容。

“关!关!关!逼着寡人关了那自贸区,乾人若是借机出兵,你觉得谁能拦得住!”

高巨基狠狠的将案牍上的文书推倒在地上,暴怒道。

底下的文武官员顿时不敢作声,将脑袋缩了起来。

这马巷坪的自贸区,开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从新罗涌入了无数的商品。

起初高巨基和朝臣并没有当回事。

但直到半年前的税收出来,才惊讶的发现,收上来的税不抵往年的一半。

等派了人去调查原因,才发现事情就出在那个安王搞出来的自贸区上。

每日从自贸区流入高句丽国内的商品货值竟然有十万两白银之巨。

而这些东西都是免了关税的。

其实只是这些东西的关税,对高句丽的影响也没有这么大。

主要是这些商品几乎涉及高句丽从贵族到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布匹,茶叶,肉食,家具,农具……凡是日常能够用到的东西,几乎都能在自贸区找到它们的身影。

这些东西进入高句丽市场,因为物美价廉,迅速抢占了原本的高句丽商品的份额。

导致很多商户和作坊破产。

不说别的,就说那布匹,从新罗贩卖来的布匹,质量紧密,规格齐整,而且保暖,竟然价值只有高句丽本土布匹价格的三分之二。

这直接就挤垮了本土的布匹作坊。

最终导致,布庄不愿意再采买本地的布匹,转而全部售卖来自自贸区的质优价廉的大乾布。

这其中还有一个秘密就是,贩卖大乾布,商家可以从乾人那里拿到返点,更加刺激了高句丽商贾的积极性。

这多亏了岭南大学这些年的技术革新,在各行各业都有新式机器的采用。

像是布匹这种东西,更是集群化,大规模生产,制造成本降低到一个惊人的地步。

在有些民生行业,甚至,直接有了蒸汽机作为动力的应用。

这些商品进入高句丽市场,完全就是倾销式的灾难。

“大王,臣有一计!”

国相高闵出列躬身道。

“王叔请讲!”

高巨基坐着了身子。

高闵是他的叔叔辈,一直以来都是高巨基的左膀右臂,对于他的意见向来重视。

“之前只是约定不征收关税,但是我们可以变相收取这部分税啊。

臣建议对那些凡是售卖乾人货物的商户在售卖的时候征收一笔额外的税。

这笔税只要不叫关税,那乾人也挑不出什么错来。”

高闵说道。

“这——是否会让乾人不满?”

高巨基犹豫道。

“大王,这自贸区关又关不得,只能取此法子了,不然要不了两年,我高句丽国库就被掏空了。”

高闵劝道。

“好了,暂且执行下去吧。”

高巨基叹气道。

当初签订契约时,就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自贸区可以带来这么大的麻烦,乾人阴险!

此时的大乾京师,到处都是年味。

京师百姓的门口都挂起了大红灯笼。

这几年,肉眼可见变好的生活,让京师百姓也越来也有盼头。

走在路上的人都充满了精气神。

路上的番邦人也比往常要多了起来。

还有十天,就是大朝会,到时候来自各地参会的人也都汇聚到京师。

早在一个月前,乾帝就下了旨意,过了年春天加一场恩科,还派了钦差去军中大肆犒赏边军。

借着防火的名义,京师的防守也比以前要加强了几分。

乾帝的举动,让嗅觉敏锐的人都闻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仿佛有什么惊天消息要爆出来。

第189章 文治武功

承运殿,大朝会。

此时的大殿内熙熙攘攘,人声鼎沸。

“张大人,新年安康!”

“刘大人,新年安康,今日大朝会莫要再说错话啦。”

张廉冲着刘伯斋打趣道。

弄得刘伯斋本来喜气洋洋的脸上一脸黑线。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殿内群臣互相说着吉祥话,等待着大朝会的开始。

此时李肃也赫然在大殿之上。

自己找到了位置站定,身边也围了几个皇亲闲聊着。

众人对李肃的到来,虽然心中有着疑惑,但也没有多想什么。

“啪!”

一声金鞭炸响。

殿外响起悠长的号角声。

“陛下驾到!”

随着一声唱名,乾帝牵着一个六七岁的男孩,迈着龙行虎步走进殿内,昂首阔步迈向龙椅坐定。

那孩子也被安置在一旁的座椅上,还给贴心的铺了一个软垫。

众人对这个从未露过面的孩子,纷纷猜测不已。

“陛下万岁!”

群臣跪拜。

“众爱卿平身!”

乾帝中气十足道。

然后大朝会就正式开始。

先是王全照例洋洋洒洒念了一篇国赋,总结了这一年以来大乾经历的事情。

圣天子,也就是乾帝,终究没有辜负列祖列宗的期待,这一年里,大乾蒸蒸日上,越来越好了。

接下来的一年里,大家也肯定会在圣天子的英明领导下取得更好的成绩。

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李肃发现以前的国赋内容都是瞎编硬凑,净整一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虚词。

今日的国赋则是内容充实了许多,列举的一些事都确实算是实打实的政绩。

再看向坐在龙椅上的乾帝,李肃不禁露出了老怀甚慰的表情,这父皇终于成长了啊。

乾帝感受到李肃的目光,总感觉他的眼神不怀好意,暗中瞪了他一眼,才收敛了下去。

接下来就是群臣报喜环节。

“陛下,我大乾今年赋税收入总计五千三百余万两白银。

新粮种已经全面铺开,各地禀告,官仓爆满,粮价比去年下降三成!”

户部尚书郑坤率先出列道。

此言一出,殿内的大乾君臣还没什么反应,坐在角落里观礼的番邦使臣团则是露出了震惊的眼神。

惊呼声一片。

要知道对于这里的大部分小国而言,这个钱都可以把他们整个国家买下来了。

对于番使的表现,乾帝自然是很满意的,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遥想当初大乾国库岁入不过一千多万两白银,朝廷各处都捉襟见肘,乾帝的内库也空空如也。

这才区区六年时间,国库岁入已经翻了好几番,这在以前是乾帝和众朝臣想都不敢想的。

这多亏了安王的京岭铁路,以及海贸带来的影响。

而且有一点大家都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岭南一府贡献的赋税现在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三百万两白银。

这是什么概念?

隆景十三年大乾整年国库的税入才不过一千二百万两白银,如今岭南一府竟然比得上当年大乾一国的税收。

这还是没有把铁路沿线带动的地方以及东南沿海被海贸带动的地方收入给纳进去。

要是全部都算在岭南头上,众人根本不敢想这个数字会庞大到什么地步。

据有心人估算,这要都加上恐怕能够占到大乾税入的一半!

李肃站在那里,嘴角露出一抹轻笑。

这要是他们知道了倭国那里,自己还有那么多银矿,岂不是要吓死。

倭国的银子开采出来,李肃也没有马上命人运回来。

对于现在的大乾而言,白银并不是越多越好,要不然社会生产水平跟不上去,只会造成通货膨胀。

银子,归根结底只是作为货币而已,够用就好。

李肃在乎的还是人口,相比已银钱,人口才是关键。

现在的大乾,人口还是太少,将来大乾控制的土地将会更多,眼下这些人口根本就不够用。

要是人口足够多,自己对待高句丽,对待倭国,吕宋,根本不用那么麻烦。

直接占领之后,大量移民驻兵。

大不了把那些敢反抗的杀个人头滚滚就是,哪里用得着像现在这么麻烦。

“好!”

乾帝淡淡的点个头,尽显大国皇帝陛下的威严。

最高明的炫耀就是低调,乾帝深谙此道。

“臣启奏,我大乾边军如今更换新式装备三万人,新式火炮三千余门。

至前年以来,共驱逐鞑靼人内退四百里,至此,鞑靼人未敢再次犯边!

边关安宁祥和,边关百姓送上万民表为大乾贺!”

兵部尚书赵金明躬身道,然后便是有人抬进来一匹巨大的锦轴。

铺展开来,是绣上去的“文治武功”四个大字,上边是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手印。

“好!好!边关将士还需勠力杀敌,保我边关安宁。

这幅字收起来,等将来灭了鞑靼人,再将其挂于朕的寝殿之中。

现在的朕,还不配边关百姓的厚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