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996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好,你留下,寻找合适的石头,再弄到树胶。”

阮津把官员扒拉到一边,看着岛上的二百多人,抱拳行礼。

人家本地人把所有的桶全拿出来,没想过留给自己。

其他人开始送东西,船上装的陶器和绢帛、金属工具、铁锅、砧板、磨刀石……

原著民们看着,工匠负责教,他们再上手学着操作,一旦会了,便露出开心的笑容。

水手继续捕鱼,费力气而已,到哪个地方送上鱼,对方都高兴。

一网网的鱼打上来,土著找盐,准备腌制。

上次李易来送的鱼,现在还未吃了。

第1492章 惊喜未成被惊喜

“好手艺,七十一个人,在短时间内造出三百个大木桶,如何做到的?”

工匠有的教别人使用工具,有的看木桶。

洗澡用的大木桶,足足三百个。

到目前为止,未漏一个,所有木桶上其他板块连接使用横向榫卯,额外三块之间属于纵向榫卯。

工匠想不通,算上李易,游艇七十一人,大家变成熟练匠人,依旧不可完成。

破板子需要破多久?凿榫卯一下一个?

领头的工匠满脑子问号,找到漂亮的女首领比划。

女首领看一看,问:“你,不解,木桶,多久,造……好?”

工匠:“……”

他有一点懵,一点点,对方会说大唐话?

他深吸口气,强迫自己接受事实:“对,怎么,制,做,好?”

说完他恨不能扇自己一巴掌,我的大唐话竟然说不利索了。

女首领比划那么粗:“树,嘎嘎嘎,板子,板子,哗哗哗,木条,木条,咚咚咚,窟窿、出头,咔咔咔,装上。”

“我是服了。”工匠摸脑门:“东主打前站,跟对方咋交流的?”

“我懂了。”阮津凑上前:“她说树放在一个东西上,变成板子,板子变成木头条,木条上快速打孔与出头。

孔叫卯,又称榫眼儿,而榫呢,是指……”

“我知道。”工匠那叫一个无奈呀,我用你教?我问的是这个?

“莫急,我等速度快一些,或许在目的地堵住东主,给东主一个惊喜,比如……”

‘嗡嗡嗡嗡……’天上有嗡鸣声传来。

阮津停住话,抬头。

一个小黑点,它在快速变大,唰到阮津头上五米左右的高度停住,响起女孩子的声音。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我们来啦,你们太慢啦,被我们堵到,哈哈哈哈~~~”

“在哪呢?我要见李东主,大木桶怎么做出来的?”工匠仰着脑袋喊。

“等着,五分钟后可看到船只。很好,四十艘船,一艘……呀?三个蒸汽机船,少一个?”小丫头纳闷的声音又响起。

“哇啦哇啦。”女首领欣喜地对着无人机喊。

她听出来小丫头的声音,小丫头教她很多常用词汇。

她怕自己记不住,告诉自己的族人,一人背两个,反复地背,并且知道自己话的意思,作对比。

等李易离开,她再跟族人学。

“哇啦哇啦!”小丫头的语言更熟练了,一路上她对着平板电脑没少练。

“哇啦哇啦!”女头领。

“哇啦哇啦!”小丫头。

“哇啦……”

“哇啦……”

两个人聊上了,看情况都很高兴。

“冯青黛?东主的大弟子?她怎么……”

阮津嫉妒了,如果自己会一口流利的外语……

“旗语,船上旗语,看到船,李东主的船。”

岸上拿望远镜看船队的人发现上面有人在瞭望台打旗语。

他们知道李易的游艇样子,李易留有简笔画。

游艇比帆船快多了,没过多久,在海边找位置泊下。

岛子上的土著登时发出欢呼声,又见面喽!

皮划艇放下,李易一行人上岸。

“东主!”“李东主!”所有人就这两个称呼,鞠躬问候。

之前喊李易叫李大夫的官员现在也变成李东主,还有人不小心喊出来永穆公主,结果没人回应。

喊永穆公主的人,其旁边的同僚记下,就你是吧?找事儿?

李易先跟对方的女首领拥抱一下,用不太熟练的本地语说话。

“我们回来了,等我们回到大唐,培育出新的作物,会派人给你们送来耕种。”

李易不想现在给,自己还缺呢。

“你们的人太多了,给我们带来东西,以后不管什么大唐人过来,我们都会准备好足够的水。”

女首领确认,面前的男人权力大,好多好多的人向他弯腰。

“我们能够感受到你们的善意,我们互相帮助,等有机会,邀请你们去大唐游玩。”李易说外交辞令。

“你回来,今天就走?”女首领眼巴巴地问,她想多留李易,李易给岛子提供了很多帮助。

“明天早上,今天我们举行篝火晚会。”李易还有事情与船队交接。

他要弄点盐给船队,叫船队带到其他地方,还有好的丝绸。

船队不交换,再带回大唐,船多,装载量大。

他准备回去的时候挖红珊瑚,用来做兑换券抵押品。

女首领开心不已,转身对着自己的族人喊,族人已经听到了,哇啦哇啦欢呼。

游艇上的六个官员,操着更生疏的土著话与原著民们交流。

选他们的时候就要求他们记忆力好,不然带着出去玩耍?

双方暂时分开,阮津在旁边赶紧抢在工匠的面前说:“东主,你怎么穿……穿得如此清凉?”

李易看看自己的衣服,沙滩装,半截袖的薄衫、大裤衩子、沙滩鞋、大沿草帽,就差一个太阳镜。

永穆公主穿泳衣,外面是长的纱衣,同样有大沿帽。

“天热,把设备搬下来,继续制作的木桶,这个岛子重要,又没有淡水湖、河流。”

李易向工匠点点头,他知道对方想问什么。

破木头用的一大套设备抬下来,坐在岸上,开始加工未干透的木头。

去时停留砍伐的木头,一直晾晒着,岛子上下雨,土著们尽量用树叶和草席遮挡。

破板子,先破外面干一些的,里面的留下继续晾晒。

工匠们终于知道短时间内怎么完成的大工程,设备好先进。

“一会儿跟我取海图,有的地方不能去,游艇冲过去,冒很大的风险,你们队伍,强行通过,保证减员。”

李易带阮津到旁边坐下说话,让对方就在智利为最后的地点。

“你们深入雨林,还是危险,不过相互照应,叫当地土著带路,给好处。

把咱们的丝绸、瓷器带在身上,还有精盐。

看到其他部落的人,先送东西,现在大家比较好说话。

配上弓弩,火枪在那里有时火药会受潮。

主要防范巨蟒、毒蛇、水蛭、蚊子、吸血蝙蝠……”

李易恨不能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全部灌输给阮津,同时懊恼自己给的辅助不够好。

阮津听,二十个官员老老实实记笔记,差一个字也不行。

他们一路上如实记录了许多事情,包括跟当地人接触,每个地方有什么,哪一天的队伍情况。

记完后当天晚上整理,抄写出上百份,每艘船至少保存两份。

第1493章 雏鹰长大莫须悲

“我给你平板电脑,教你操作,里面输入了语音翻译,还有地形图等等信息,来几个聪明的一起学。”

李易要再兑换一个平板,拷贝进去资料。

大队伍从出发到现在,一路上的日记照下来,一同带回大唐。

“东主辛苦了。”听李易讲解,阮津想到的是李易一行人经历的事情。

没有李易,想拿到同样的信息,死十万人不够。

包括主要航线的暗礁位置、气候特征、当地人口、饮食习惯、生活习性、动植物种类、洋流规律、风向变幻……

一个四十艘大船的队伍六千人,死光二十次,拿不出来同样的资料。

“少拍马屁,牢记谨慎二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兄弟们的性命为第一,无法用金钱衡量。谁的孩子?谁的丈夫?谁的父亲?

咱大唐热爱和平,却不代表没有脾气,有人敢主动袭击,灭了。

发现灭不了,跑,回大唐,咱们重新组织兵力过去。”

李易语重心长跟阮津说交流的问题,南美那里他未深入,还有的地方一路走来没停留。

万一有人不知道好歹,给他东西表示善意,他以为你怕他,反而要抢你东西、杀你的人。

遇到了别客气,往死里干,要是对方组织更多的人继续来打,那就打到服。

阮津使劲点头:“听东主的,不过东主,我估摸着没人会打咱们,六千人啊。”

阮津有此自信,超过大部分都是战斗人员,带着兵器,谁傻了会主动进攻?

“不准参与别人部落之间的战争,我的意思是不去调解,非要调解,记得先给双方礼物。”

李易又提个事情,人家打仗,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就如有人跑到大唐,要调解大唐与突厥的战争,呵呵!

行不行?行!先一边给一万匹战马,或者是拉出来百万骑兵,承认你有资格。

“明白!”阮津一脸严肃。

“基本上没有大的问题,人家互相之间也贸易。看过平板上的资料,你会知道情况。”

李易选择放下,他刚才像看着孩子远行一般。

通常送孩子的母亲会事无巨细,一遍遍叮嘱。

作为父亲,则是简单几个词,剩下的想说又不愿说,孩子总要长大,雏鹰终究要依靠自己翱翔蓝天。

阮津起身,有单膝点地:“东主放心,我会带人拼命学。”

“做饭吧,咱们人多,提前准备。”李易说着离开位置,手往大裤头的兜一里插。

永穆公主和小兰一左一右,挽上李易的胳膊,也不嫌热。

土著们跟过节似的,小孩子跑来跑去,看看这边、瞅瞅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