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849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哪个要对李家庄子使个绊子,李家庄子能给对方埋了。

“嗯!”李易微微点一下头,表示行。

王维高兴了,如此家中多了赚钱的办法,自己在外面孤零零的漂泊钱财就多。

不然那么些个侍女和护卫,一路走一路花销很大。

“走,咱们也吃点串儿。”李易馋了,他一般情况下爱吃正餐。

出门在外,天冷,看孩子们吃得香,想去‘抢’。

孩子们不准立即吃,一人半碗涮串儿里的鸡汤,先喝汤,暖暖肚子。

玩的时候未戴口罩、脖套、围脖,呛一肚子凉风。

直接吃串儿,凉气压着,会肚子疼,吐。

有的孩子小手冻的连碗都端不住,在火炉边烤手,目光始终不离开涮串儿的地方。

李易说是吃串儿,到地方开始检查孩子们的手脸,看有没有冻疮。

有的话要用药,从小就留下冻疮,以后的日子可不好过。

冻疮耽误冬天干活,冻疮的位置关键在于感染。

裂口子、出脓血、细菌孳生。

王维想吃,看李易不碰,只好跟随李易。

“你觉得你是宰相之才,那么现在就要胸怀天下。

你认为你是一个看透人世的禅者,就别浪费官员的名额。

你把考科举和当官当成炫耀的资本,我保证给你往死里收拾。

大唐正在逐步增加官员的俸禄,叫官员的日子好过,再伸手去贪,就用这双手挖矿吧。”

李易再次警告王维,他不在乎王维生气与否。

他此刻在代表大唐的百姓说话,他觉得自己有此资格,代表一大群人。

李易此时看人,讲究这人的思想和行为符合要求,就给予更高的位置。

若不符合,拿下,换符合的人上去。

“李东主,我会努力。”王维受到触动了。

他发现李易的才华高出他太多太多,同时李易的钱财非他家可比。

要财有财、要才有才、要品质有品质、要权力有权力。

这样一个人,整天想得是边关将士、大唐百姓。

看着李易做事情,自己想帮忙。

王维不懂人格魅力,他就愿意向李易学习。

“你这个手不能再空着抓冰钎,你看都裂开了,你自己用刷子使劲刷,里面红色的皮肤已经露出来。紫玉。”

李易拉着一个七八岁孩子的小手看,孩子拳头骨节的位置中指与食指后面,裂口子了。

洗手的时候孩子自己刷,现在肿起来。

紫玉跑了,青松拉开大箱子,从中拿出冻疮膏。

李易小心地给抹上,再用纱布好好包扎。

对于他来说不存在包不上的位置,只看如何不影响行动。

“谢谢李东主,我在家要干活,就这两天能滑一会儿冰车。”

孩子望着李易说,神情间有信任和依赖。

“好孩子,冻疮膏送你两盒,还有肥皂,所有的孩子都有。”

李易明白了,孩子手上的伤不是玩耍造成的,是干活。

紫玉没一会儿的工夫回来,拿一双羊毛织的手套和一副棉手闷子。

手套是五个指头,手闷子是一个大拇指和一个放四个指头的手套。

不管是手套还是手闷子,都有一根绳子连接,绳子挎在脖子上,这样就不会丢了。

“吃串儿的时候戴手套,一般干活的时候带闷子。”李易把东西交给孩子。

小孩子戴上手套:“李东主,我怎么报答你?”

“是陛下让我做的,等长大了,听陛下的话,有钱有本事,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李易带着温和的笑容跟孩子说。

王维在心中感慨的时候,又看青松和紫玉,再去瞅自己的人手,发现自己的人咋那么笨呢?

王维跟着李易,李易就喊了一个紫玉的名,结果青松和紫玉同时动作,知道李易要干什么。

‘紫玉’两个字,包含了这么多的内容?

难道是因为少了点东西,所以才如此?那么自己的人要不要……

第1266章 交换不同浩然到

“嚼碎了再咽,别着急哦,边吃边喝口汤,鸡和肉骨头炖的汤。”

永穆公主在忙碌,告诉孩子们慢点吃。

她喜欢这种照顾别人的感觉,别人开心了,她跟着高兴。

有的人是拥有钱财和权力后得别人高看一眼而舒心,我有权、我有钱,我享受到其他人的奉承。

别人对我这样是应该的,我能利用别人这种想法来获得更多的好处。

永穆公主不是,她权和钱皆有,不需要刻意彰显出来,然后获得好处。

她更愿意帮助其他人,她的成就感来自于付出,而非索取。

她的利益在于长久,贯穿一生。

在奉献的时刻她开心了,就是最大的收获。

小兰在旁边帮忙,以前小兰属于依靠永穆公主,同时为自己着想。

现在她依靠的人多了一个,她觉得有了家,那么就要为了维护这个家而努力。

当李易抱起她的一刻,她就决定这一生都给李易。

她心思多,总是会去了解其他女人在家中怎么生活。

比如做错了事情会挨打,要把丈夫伺候好了,还有公婆,得听话。

等有了孩子必须带孩子,丈夫通常什么都不管,就是在外面赚钱,或者当官,要么是准备考科举。

在她的心中,女人有不少种模式。

结果对比,发现跟李易,没有一个能重合,李易对人的态度不同。

李易从来不打人,不打自己人,却杀过很多人。

李易会写诗作赋,更多的时候却在研究医学和教学。

李易可以吃黑面包就免费的汤,要是有咸菜更好。

同时李易做的饭菜好吃,尤其是红烧肉。

李易会演奏忧伤的曲子,日常生活中则不见丝毫忧伤,永远那么阳光。

这个人太有意思了,跟别的男人不一样。

“你们谁家种了大棚的早黄瓜?”李易吃着涮的蘑菇,问周围一圈孩子。

“我家有,我回去让我爹送过来。”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

“我家也有,我家有四十亩地的大棚,看报纸上说的分批种。”一个女娃娃也起身。

“去摘,不给钱,涮串儿加点黄瓜好吃,里面花椒放得有点多,还扔了几十个切碎的小米椒。”

李易下命令,再解释下为什么吃黄瓜。

这属于热串儿,吃点黄瓜丝什么的。

若是冷串儿,里面应该在之前熬汤的时候放罗汉果和甘草、草果等东西。

羽林飞骑带着东西出去,跟人家换。

李易说不给钱,就是要换,并非抢。

换和买,在贸易上本质相同,在情感上却绝对不同。

换有很多种方法,要说我用这些东西换你的东西,纯买卖。

换个说法,你家这个黄瓜太好吃了,你看看咱家的护肤霜,试着用用,这性质就不一样了。

羽林飞骑长时间接受李易的教导,对此把握得非常到位。

对外铁血,对内温情。

“李……我能吃吗?辣的!”武婕妤馋了,她想吃辣椒,她有孩子要哺乳。

“能,不差一点吃食上的问题,但别多吃,尤其是别吃太多豆制品,吃多了肚子不舒服。

蛋白质的摄入咱们有肉、蛋、鱼、豆虫。

钙啊什么的,有海产品支撑,配合着骨头汤,容易吸收。

干果每天不是已经给你定了嘛!别在乎吃一顿辣的食物。”

李易打保票,吃吧,出问题算我的。

武婕妤直接用筷子夹了汤里的半个小米椒,嚼几下,辣得吐舌头,精神状态反而好了。

她信李易,信李易的品质。

李易不可能为了保王皇后的儿子就坑她的儿子,她知道李易干不出那种事情。

那属于弱者,李易是强者,李易想让谁当太子,还需要耍手段吗?

武婕妤哪怕因为李易对王皇后打的辅助再多,也不相信李易能对孩子下手。

“好!”有了李易的保证,武婕妤彻底放下心,吃。

“有新买的羊肝,吃一点,回头我在车里测一下包儿的血液,采耳血。

奶水我再化验一下,看看缺什么,或者哪一个方面太多,再调整。”

李易想着包儿,包儿总是睡觉,胖乎乎的,这个胖有属于健康的胖。

“我来了,我来了。昨夜西风送,路平马蹄纵。垂柳枝渐消,冻莲茎常供。荆山禽兽少,沃土菜苗众。愿作田园客,时把锄篱弄。”

一群马跑过来了,里面有人大声喊。

喊出来的是七言律诗,在李易等人看来,还是一般般的顺口溜,哪怕走格律和韵了。

“孟浩然来了?”王维听风格,跟之前的一样,他能听出来。

现在他高兴了,天呀,终于遇到一个不总是跟我讲民生的人了。

是的,王维怕李易。

李易一出声就是怎么提高百姓生活的办法,直接落实下去的那种。

孟浩然别看总写田园诗,然后隐居什么的,他对仕途跟很多人一样,有着绝对的追求。

李易对孟浩然的评价是基础不扎实,一个是背诵的贴经,一个是对时政的把握。

说白了就是孟浩然是艺术类的,并非行政类的人才。

但这个艺术与行政,看后续发展,你不能从一个方面就直接否定别人。

李易愿意给历史上那些个名人一个机会,因为人家确实心存抱负。

当然,像安史之乱的那几个人,李易就不觉得对方的抱负好。

抱负是指为民,而不是为己。

为己的叫自私,打着为民的旗帜,在大势不可为的时候还给下一个接任者挖坑,这样的就是政客。

政客不是政治家,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