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833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李易对郭子仪最看重,因为历史上郭子仪足够忠心。

忠心到他兵权在握,将士归心,却不造反的程度。

忠心到他儿子尚公主,公主跟他儿子日常吵架,说要让父亲收拾他家。

然后他儿子说:你以为你爸很厉害?我爸就是不愿意当皇帝,否则随时可以。

郭子仪把儿子给打了,带到皇帝面前。

皇帝跟自己的女儿说:人家没说错,咱现在就是靠人家保护呢,别闹,好好过日子。

还有郭子仪的侄子,被他推荐出去的郭昕,守西域,一守几十年,满城皆白发,战至最后一人。

可谓是满门忠烈,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啊。

故此李易对郭子仪特别厚待,同时放心。

就如李隆基对他放心一样,想篡位,随时都能成功。

一个皇帝,面对这样的人时,只要他不昏聩,就绝对不会打杀。

皇帝本身没有绝对武力,全靠别人拥护。

“吃肉!”小家伙沰儿抬头看到郭子仪,端着自己碟子里的三片烤五花三层肉两手举起来。

李隆基一脚踢出去,在碰到碟子的时候收力、粘、推,碟子带着肉飞上去。

郭子仪轻松接到手上:“遵命。”

武婕妤看看自己在保暖推车里的儿子,再次确认,干不过。

她算是明白了,沰儿太会收买人心了。

关键是小家伙收买人心的时候从本心出发,并没有任何功利。

他不懂斗争,他就是单纯地喜欢你,愿意把好东西跟你分享。

四个班的桃红等人都被他给收买了,羽林飞骑也被他收买了。

包括自己的儿子,沰儿还会摇拨浪鼓跟弟弟包儿玩耍。

包儿一听到拨浪鼓的声音,就会露出笑容,然后沰儿也笑。

“给你一个鸡头吃,大公鸡的。”

李易把一个卤得不是很入味的鸡头放小家伙新的碟子里。

小家伙不知道自己这个姐夫的意思,他有好吃的就行。

其他人却明白,鸡头,公鸡头。

李易依旧坚持小家伙的地位,皇嫡子,就决定了,并且亲自教育。

别人不行,李易不认可。

“易弟,明天去郑县,他们得到消息了吧?”

李成器一手一双筷子,为自己的侄子沰儿分解鸡头。

“别分太细,让沰儿自己抓着吃,用高压锅焖的,骨头酥了,就是浸泡的时间短。”

李易不赞成大人把所有的事情全解决。

孩子自己可以抓着吃,你总是抱着孩子,孩子永远都站不起来。

就跟学滑冰似的,没有教练教的孩子,父母在给孩子买一双冰刀之后,会扶着孩子、让孩子推椅子滑。

有教练的孩子,教练第一个教的是怎么跪在冰上站起来。

先是坐,坐在冰上,然后改成跪姿,双手撑冰,单脚摆位,另一只脚跟着同位,这就站起来了。

没有椅子,也不允许家长扶,必须是孩子自己站,站就行。

等能站住了,再进行双脚开合,移位前行。

好的教练,只要冰刀支撑没问题,新学的孩子,两个小时就能自己撑刀慢慢前进。

有一些人发现,到北方的冰场,租冰刀,自己怎么穿上后不会走路了?

很简单,那个冰刀若你滑轮玩得不错,至少可以支撑。

若连滑轮都不玩,别浪费钱了。

租赁的冰刀的鞋帮软,那得是踩刃,冰刀不好。

想穿着租赁冰刀鞋滑出来自由状态,必须具备用自己的冰刀可以滑出来所有姿态的程度。

沰儿现在在李家庄子,接受的就是那种超常规教育,包括运动。

他有自己的冰刀,软帮的,李易单独制作,踩刀特别费劲。

踩刀不是鞋,是刃,就是光着脚踩钢丝绳的感觉。

南方的人第一次到北方上冰,要先问租刀的有没有花刀或球刀,没有就别玩了。

小家伙不是,他年岁小,新陈代谢速度快。

在日常生活中,李易尽量让小家伙独自完成一些事情。

包括滑雪,滑雪基础其实比踩冰简单。

沰儿一直在成长,却不知道自己接受的是什么教育,反正他始终很开心。

他都会背九九乘法口诀了,李易教的时候像游戏一样。

小家伙学得就快,你把它当成负担,保证不爱学,你把它当成炫耀的资本,你会很努力。

……

“易弟,队伍行进速度慢,消息的传播速度却快,会不会出问题?”

再一次天亮,李成器有所纠结,李易压制队伍行进速度。

若不压制,明天的这个时候就应该到地方了。

可是李易慢悠悠的,似乎并不着急。

“就是给他们传递信息,主要是给他们施加压力,咱们多知道郑县的情况。”

李易早知道下一个站点的问题,这个队伍出行,必须前了解当地的情况。

他故意的,要看地方行政机构怎么做。

第1242章 路途赠帽言养兔

大队伍的中间跟了许多百姓,百姓出行,也去郑县,或者那个方向。

被队伍赶上的时候,立即加入进来。

百姓自己用脚走,队伍里有雪橇,百姓们方便了,同时节省干粮。

蓝宝一家人不着急,有羽林飞骑提前去弘农,估计已到地方。

南田和子在努力练习说大唐的话,老太太气色很好。

“这位兄长,去哪?”李易见到一个三十许的人带个七八岁的孩子进到队伍中,跟着坐在同一架雪橇上询问。

“阌乡。”当父亲的人把儿子抱着放到两腿中间。

“干什么去?”李易继续打听。

“孩子的娘家种大棚,过去帮忙。”男子有问就答。

“嫂嫂没一起来?”李易看周围。

“先去了,带着小闺女去的,跟其他人一起,我家中还有活计,干完了再去。”

男子把手捂在儿子的两个耳朵上,捂一捂,冷。

李易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扣在孩子的头上:“这样就暖和了,带了什么干粮?”

“黑面包,沿途有驿站,十里一个,不怕走不动。”男子说起此事露出憨厚的笑容。

对百姓来讲,十里一驿,解决了大问题,不管哪个季节,十里路难道还坚持不到?

到地方可以休息,还有不要钱的汤。

黑面包好储存,价钱便宜,一钱一个,很大。

报纸上有写,黑面包吃着不会出岔子,虽说里面加了麸子,整体价钱绝对超过一钱。

现在不少大规模雇佣人磨面的地方都制作黑面包,一钱一个赔本卖。

之前不提供黑面包,或要价两钱一个的磨面商人,现在全一钱一个。

买黑面包的未必全是穷人,黑面包硬,不容易坏,吃着方便,在有汤的情况下。

有时百姓家中会备上一堆,然后改吃米还是吃米、该吃好点的面还是吃面。

不提供一钱一个的黑面包,百姓就不去买其他的东西。

“早上吃饭了?”李易问戴上帽子的孩子。

孩子摇摇头:“准备到下一个驿站再吃。”

“去问问都谁没吃饭,大车制作煎饼果子,一人给一套。”李易头都不回地吩咐。

旁边的一匹马蹿出去,找人制作煎饼果子。

大车上拉着东西,随时提供食物。

孩子的眼中多了期待之色,显得十分开心,他吃过煎饼果子。

“李东主,倒是叫你破费了,帽子行了,戴一会儿就暖和。”

孩子的父亲伸手要给孩子摘帽子。

“送孩子了,我早看这个帽子不顺眼了,一直没有机会扔。”李易手按在帽子上。

“这怎么使得?不成不成。”男子急了。

“我还缺一顶帽子?我有钱啊。听我的,戴着。”李易摇摇头。

说完他松手,男子就不敢往下摘。

“李东主,是什么皮的帽子,真暖和。”小孩子得到一顶帽子,开心。

“兔皮制作的狗皮帽子,狗皮帽子指形状。”李易解释一下。

他的帽子不贵,不需要老虎皮、狐狸皮,只是寻常的野兔子。

山里多,有时田里也蹿来蹿去。

繁殖速度快,生长周期短。

煎饼果子做好,有人骑马送来。

李易跳下雪橇,去李隆基的大车。

他找李成器:“大哥,我想到个事情,刚才孩子问我帽子什么皮。”

“兔皮。”李成器给出答案。

“我知道是兔皮,咱们尝试着养兔子吧,我有养殖方法,成套的。”

李易以前家里有兔子,当时养的哈白兔,就是哈尔滨大白兔。

大唐没有这个品种,却有其他的野兔。

“赚钱?”李成器感兴趣,兔子现在多,只要山上,想抓保证能抓到。

赶上夏秋收获作物的时候,有的狗会帮忙把兔子叼过来。

“兔子长得快,吃草,养牲畜的繁殖周期长,兔子不同。

兔肉能吃,兔皮用来制作东西。

一亩地的大小,轻松养五千只兔子,从配种到出栏,八个月差不多。”

李易说数据,比起家禽,养兔子一样有很高的利润。

关键是兔皮,兔皮用处比鸡毛大,鸭子的鸭绒虽说不错,产量却低。

“让百姓养?”李成器瞬间想到养猪的操作,梁掌柜等人建了大的生猪养殖场。

同时又在京兆府北边的各州府与百姓合作,百姓按照要求养,猪场收,百姓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