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827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现在有第二批学子当官,学子们会盯牢了,真正要查的是华州的郑县。

“明天到达华州时,问华州的刺史,告诉他,如果他说没问题,咱们查出来问题,就给他加罪。”

李易提到前面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现地方官有问题,不会直接处理州府的官员。

会让州府的官员先查,然后再看结果。

给留出来地方互相博弈的时间,通常副手被收拾。

像宰相出行,有人有冤情,跪在路上拦人喊冤。

宰相不会直接接见,还是当地先处理,治理地方还要依靠当地的官员。

一个百姓的问题,或许只是县里某一个官员倒霉被点儿出来。

其他的官员没有人告,那州府下个令,县中自己考虑怎么办。

只要把百姓摆平了,便没有事情,摆不平再说。

李易知道这是官场的规矩,不管哪个时候的官,皆如此。

他不在乎,自己厉害,凭什么守规矩?

我必须查,查到马上收拾,大唐啥都缺,就不缺当官的人。

没看到那么多等着被分配的官在长安呆着么?

远的地方,许多官员宁肯继续等也不愿意上任。

华州近,挨着京兆府,还有李易养降户的山,包括后面的同州。

“能查出问题?”郭子仪想了一下华州,摇头。

华州就是整个州府被端的地方,当时李易还亲自过去帮忙处理,解决了一大堆县的具体情况。

这才多长时间啊?再出问题,想来会掉脑袋。

“想查出问题,保证有问题。比如不贪不占,那么我就问数据,哪一个县现在有多少孤寡、多少应该入学的孩子。

还有今年主要的农作物亩产量,整个县的清淤情况,百姓家中的牛,等等。”

李易对此信心十足,找毛病还不容易?

郭子仪又摇头:“你这样可谓是强人所难。”

“你问张九龄,他就能给你说出广州那里他负责地方的具体情况,数据一个都不会差。”

李易反驳,看人,看谁在那里。

“换成你呢?”郭子仪想一想张九龄这个人,不得不点头。

“我?我若当县令,隔三岔五就让刺史到县里来,哦,郑县就是华州的州府所在地,倒是不用费心。

我还能让朝廷的大臣往县里跑,为什么要让人查?咱们把人喊过来,可以拿好处。

好比有个利民工程,不用朝廷出钱,我县里也不出钱。

到时候工程搞好了,百姓得利,朝廷得威望,需要朝廷官员过来露个脸。

朝廷的官员一准儿愿意来,过来看一看,捞政绩,再拿礼物回去。”

李易办法多着呢,没本事的官员怕上官下来,有本事的请上官下来。

他开始给郭子仪讲,当官不容易,尤其是还想当个好官。

需要维护所有方面的利益,通过协调来让所有人都满意。

在低头干活的时候,必须抬头看路,否则你升不上去。

故此想办法,把民生解决,把上官的政绩摆好。

郭子仪停傻眼了,考虑一会儿,问:“你这么能干,上官难道不担心你抢了他的位置。”

“给他功绩,他先升上去,你跟升。升到一定程度,上官升不上去,你必须立即换地方。

让上官帮忙,调到另一个位置,然后你就在这个位置上继续找更上面的官员。

在咱们大唐,最简单的办法是认识陛下。

你跟陛下能说得上话了,可以投书了,一切便好办了。”

李易很有耐心,虽然他说的这些对郭子仪没有任何帮助。

“哦~~我懂了!”郭子仪对李易伸出个大拇指,表示佩服。

服,他是心服口也服。

他算是看明白了,李易的层次更高,连投书都不投。

李易讲的全是官员跟官员,臣与君的事情。

李易自己却没选任何一条路,他选的路,一般人是甭指望了。

根本学不来,这条路,如今回想起来,特别艰难。

需要连续拿出来利国利民的好东西,还是不求回报的那种。

自己在赚钱的时候,带百姓一起赚钱,帮朝廷解决大问题。

这样一点点的,才有了如今的这种特殊关系。

自己考武举,被评为异等,李易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第1233章 衙门不动是为善

队伍走得不快,郑县的县令提前得到了消息。

他是上一批连着州府的官员和县里的官员一起被拿下后新上任的。

叫郑伊勤,此刻他很慌张。

他倒不认为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他知道上一任怎么下去的。

州府都没有机会挣扎,全没了。

李易要来了,在路上就问百姓有没有冤情,他想干什么?

“去查,看看有冤情没?”郑伊勤找到县丞、主簿和县尉。

三个人一同摇头,县尉出声:“哪里会有冤情?当地有李家庄子收购的东西,按照以前李易的办法赚钱。

真有冤情,送东西的百姓去李家庄子的时候难道不会说?他们能为我们保密?”

“是呀,现在整个华州,还有同州,都知道李易有多大的能耐。”县丞跟着说。

主簿只是点头,他敢保证,自己的账没有任何问题。

“百姓家中房子有被大雪压塌的?”郑伊勤又问。

大家还是摇头,县尉回答:“那一次水灾,房子全好好修过,百姓有了钱,许多人家新盖房子。”

“前几天我专门去溜达了一圈,百姓家中牲畜数量增加,他们制作青贮。”主簿补充。

郑伊勤看县丞,县丞摊手:“前几天你自己还说,今年没用使用庸的令,百姓已经把路和河堤给弄差不多了。”

“对,对,今年县里没招呼百姓干活,百姓自己干。哎呀,算不算失职?”

郑伊勤疑神疑鬼的,害怕。

以前修路或修河堤,官府出令,百姓一人一年有二十天的庸,不像旁边的京兆府,庸和调全取消了。

实际情况,不用衙门操心,百姓看到路不好,有人组织。

负责卖本地土特产的到李家庄子的人招呼百姓,一起把路修一修。

路不好耽误运输,运输不便利,赚钱少。

河道因为淹过一次,不想再被淹,同样有人出钱。

不少人家还新盖的房子,原来房子不好的也修,顺便在旁边加屋子。

百姓不指望官府,自己能办的赶紧办了。

要是再淹,把官员杀一批,有什么用?房子还不是被泡了?

官府唯一做的事情只有把库房打开,取出来工具给百姓。

百姓拿着去干活,整个郑县被收拾得利利索索。

下雪,百姓自己看哪条路需要留雪跑雪橇,其他的地方的雪给清理干净。

河道上面不允许随便倒垃圾,还指望着在河上跑运输。

郑县如今就是这么个情况,叫人觉得不可思议。

“不会,百姓总去李家庄子,他们难道不说?你以为收拾我们,需要李易亲自过来?他是路过。”

县丞十分无奈,县令咋变得胆小如鼠了?

郑伊勤站在那里想想,长出口气:“对,百姓之所以会自己干活,还是李家庄子给出的主意。”

“李东主要来了,大家赶紧看看哪里不好,收拾收拾。”

“明天上午李东主的队伍就会到,现在扫扫街。”

“咱们给李东主做顿饭吃吧,每次去李家庄子,咱们都能吃上好饭菜。”

“人太多了,加起来六千人是不?听他们说是,光羽林飞骑就五千。”

“咱们人更多,一家出点东西,没有李东主,咱们过的是什么日子?”

“好,按照钱多钱少来出,大户多拿。”

“大户会答应吗?”

“会呀,我是老成,县里我家业最大。”

“老成啊,你戴着帽子,眼睛都快看不到了,没认出来。”

郑伊勤正在研究如何迎接李易,外面百姓的喊声隐约传进来。

“百姓在组织,咱们怎么办?”郑伊勤又慌了。

其实他挺稳重,不然不会把他安排到郑县。

宰相来他都不会紧张成这样,李易跟宰相不一样,宰相有人可以弹劾,谁会弹劾李易?

即便宰相想收拾人,得有个证据。

李易一句话的事情,甚至不用跟别人说,对百姓喊一嗓子,估计百姓能把衙门的官员活活咬死。

“不用管,听我的,衙门不管,衙门组织起来,叫官员命令,百姓自发,才能显出李易的厉害。”

县尉想到了一个情况,县里不出头。

不代表县里没能力,而是告诉其他人,李易得到的待遇属于他自己。

县里领头,岂不是显得百姓没办法才去接待李易么?

“对,咱们看着。”主簿也想通了。

“真,真行?”郑伊勤需要别人再推一下。

“行!”县丞笃定。

“好,好吧!”郑伊勤攥了攥拳头,脸色有些发白。

他很珍惜现在的官职,郑县的县令。

在别的地方,县令想办点什么事情,总找不到好的方法,眼看着百姓过苦日子,光着急,没有用。

在郑县,当初拿下州府官员后,李易亲自坐镇,把所有的县的发展模式全给确定下来了。

百姓只要照着做,看现在的情况,就知道那些模式有多厉害。

自己只要萧规曹随,看着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变好,很有成就感。

郑伊勤自己都不清楚,他真正害怕李易的并非李易弹劾别人容易,而是李易留下来的发展规划。

李易当时只在州府帮忙几天,到如今,还按照李易的办法来行事,并且没有错误。

几日的工作量,把整个州府的各县摆弄明白了,又能持续发展,这是什么能力?

自己没什么大的建树,李易过来看,不用弹劾,说一句‘官员怎么就没想出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