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803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所以不指望养的猪快点出栏,为草就行,吃不了的烂果子,扔猪圈里一样没问题。

鱼内脏,换成李易会拿来做菜,比如肠子。

将士和部族的人除了把鱼鳔拿出,其他的全扔,等着喂猪。

说好了的,过年的时候一起吃杀猪菜,酸菜已经准备好,按照李易提供的东北杀猪菜的方法做。

要是换成李易那时的云南,属于另一种了,猪肉生的就剁碎的放盐,然后装进坛子里面。

肉会发酵,然后因为没有更多的氧气和细菌参与,过上几个月,肉拿出来能直接吃。

其实在制作的过程中,切完了肉,碎肉当地人就有直接抓起来吃的。

李易吃过,克服心理障碍后,遵循人家当地的传统,能吃下去。

吐蕃部族的人头一次见到这种打孔穿网,然后一下子拽出来好几千条鱼的方式。

他们兴奋着处理鱼内脏,把鱼扔一边冻起来。

在他们看来,这个冬天吃鱼就够用了。

他们以前抓到鱼,最常见的方法为烤,烤鱼,然后蘸盐吃。

别看他们这里有岩盐和湖盐,平时能吃到的盐还真不多。

大唐运输盐,从蜀地运,蜀地运的全是李隆基盐井里的盐。

李隆基没办法,别人都在支援前线,自己难道在蜀地那么多的盐井不给盐?

井盐比现在的海盐、湖盐要好,比如山西的盐湖,那个盐就不好吃,价钱很低。

现在李易报纸上教怎么处理那个盐,山西也就是河东道的盐都会深加工,当地不缺煤。

李易就给出来五个小煤矿的位置,山西小煤矿也不小哇。

吐蕃部族无暇理会大唐的事情,更接收不到太多的信息。

他们只晓得盐多了,这个盐味道好,很细。

以前吃盐,要么是放在煮的奶里和酒中,或者是烤完东西把盐压碎了蘸。

现在怎么用都行,只要舍得,烤的时候往上撒,这个就有点心疼,太不应该了。

实际上不管是吐蕃、突厥、契丹,还是大唐,当下的烧烤没有直接往烤的东西上面撒调料的,浪费了。

大家都是蘸干料,主要是盐,有点钱的加上花椒粉或胡椒粉。

“秦离兄弟,鱼鳞还要不?”彼剌喇跟秦离一同处理鱼,他其实不会,现学。

秦离会,羽林飞骑什么都得会一些,李易教。

“现在不要,连着鱼鳞一起冻,等吃的时候需要刮鳞,不要扔,收集起来,我们有用。

你要是有足够多的油,还能炸鱼鳞和鱼骨头吃,东主平时愿意炸海鱼的骨头。

鱼鳞与骨头,晒干了磨碎,喂家禽最好,猪也吃。”

秦离按照常规的牲畜家禽喂养方法给彼剌喇介绍。

“人吃呢?”彼剌喇听得馋了。

“人其实吃了吸收并不好,最容易补钙的是奶,其次是动物肝脏与海藻类食物,不过该吃还是要吃。”

秦离继续讲解,他学到了什么,尽量告诉对方。

彼剌喇没听懂,只听个大概。

他很难过,他觉得自己当这个部族的头领不够好。

看人家羽林飞骑,都会的东西自己就不会。

他想了下,问:“你们那里的百姓知道吗?”

“知道啊,尤其是京兆府的,报纸上总说,一次次提起,从不同的角度来提,包括吃家禽的蛋。”

秦离理所当然地回应。

彼剌喇犹豫了一下:“大唐的字好学不?”

“好学,东主教,在报纸上教,如今整个京兆府,原来的百姓,不识字的不超过一成,年岁大的。”

“我能学吗?”彼剌喇羡慕、嫉妒了。

“我教你,这样吧,冬天没有事情,我们羽林飞骑负责教你们,都挨着住,谁愿意学就学。”

秦离瞬间想到了教学,东主讲过,文化侵略。

当地吐蕃部族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少了,都是听别人说。

如果他们学会了大唐的文字,然后会看报纸,报纸上说的事情,他们自然要去了解。

报纸上说怎么种地、养殖,尤其是针对吐蕃地区开一个版。

吐蕃部族从中获益,某一天报纸上说的话,就是部族的引领方向。

比如报纸上说大家都是一家人,如何和平相处,怎样各取所需。

相信部族也会认可,觉得确实应该如此。

晚上的时候,他写信回去,用最快的速度传递。

……

“这个怎么耽误了?两封信明明相差两天多。”李家庄子,李易对比着两封信的时间。

“大雪,还有第三封信,下大雪堵路的地方传过来的,已经不错了。”李隆基不去纠结信的时间。

“一个说是要把人安置在城池边,另一个说已经安置好了,问我教学和宣传的事情。”

李易先说信的内容。

“对!其实只剩一个问题,第一个你保证答应。”

李隆基怀里抱着小家伙沰儿,拿一串儿糖葫芦。

橙子的、沙果的、葡萄的、山药的,就是没有山楂的,组合起来变成一串儿糖葫芦。

现在晚上,小家伙不适合吃山楂,不然半夜饿了难受。

李易看着糖葫芦上的山药,有一些回忆。

在河北省的时候冬天买糖葫芦,那时糖葫芦便宜,一元钱一串儿。

不像后来,两元的都少了,一般三元起。

然后可以赌,一次买一串儿不赌。

不限制,一般最少十串儿,卖糖葫芦的跟你投色子赌。

你输了,多买一串儿,卖的人输了,赔你一串儿。

按照概率五五分,卖糖葫芦的并不赔钱,买的人也不吃亏。

里面就有山药的糖葫芦,这个糖葫芦口感跟其他的不一样。

“易弟,易弟!”李隆基呼唤。

“啊?糖吃太多了不行,记得马上刷牙,不然你还未等到换牙,就一口蛀牙。”

李易对小家伙说,快点吃,吃完了刷牙。

“嗯!”小家伙点头答应。

“可以把吐蕃部族的人当成大唐百姓来对待,尤其是明年春天耕种的问题。”

李易从记忆中醒过来,直接提办法。

他所处的时代,那里都是国人,所以他并不想杀。

政权足够强大,不存在民族问题,皆为一家人。

第1196章 限制教宗顾大局

李易对自己的国家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尤其是关于多民族融合的方面。

世界那么大,多民族的国家有许多,只有自己国家民族之间的问题。

要是没有外面人总搞破坏,早弄明白了。

因为有人见不得他的国家稳定,各种使坏、收买、煽动、提供资金、指导怎么搞事儿。

现在吐蕃的宗教规模还没那么大,突厥更是没有大食的宗教。

李易不准备继续让宗教发展,大家不用信别的教,信中华民族就行。

道教都可以不要,非要学,就学一点道教吧,知道怎么回事儿即可。

“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趁此机会,问有学子愿意过去呆两年不?

没考上科举的去教别人,回来可以再考,或者直接分配官职,支边。”

李易开始出主意,这个事情在他看来非常重要,仅次于大唐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

“为何?”李隆基抱着小家伙问。

“大家都信教,到时候听大唐皇帝的,还是听宗教领袖的?”李易就一句话。

“对,要教。”李隆基立即认同。

“要限制其他宗教的传教,可以研究,然后记录下来,多印副本,放在各地收藏,避免遗失。”

李易又提到个事情,学术要研究,传教就不用了。

不过我们帮着记录,以免你们自己弄丢了。

比如天竺,他那时的历史,很多都是找世界各国要,你们都怎么记载的我们呀?跟我们说一下,最好是有书籍来证明。

李易想帮现在世界上个个国家和部落记,记完了放好。

等有一天谁忘了,给他们一套副本。

或许不用给,直接就写进自己的历史里,地都占下来了。

五十六个民族能和谐相处,五百六十个不是问题。

“炊烟多了?”李隆基看长安城的方向,由于烧火的人多,上空烟雾缭绕。

不过都是些煤烟味,半夜的时候就好了,早上起来不会起雾霾,即便早上也生火。

除非是天直接下雾,那样煤烟和柴火烟一时散不去,比较呛人,不过忍忍就好,等太阳升起。

李易天天会观察,一般早上和晚上,中午不用看,大部分人会选择吃盒饭。

盒饭的利润不高,百分之十所有。

换成自己家做,这个钱做不下来,保证高过买份饭。

“今年冬天京兆府希望别有人冻死。”李易看烟在看火炕。

晚上最后一次烧,天气不好的时候衙门派人到各坊与外面宣传,别压炉子,容易中炭毒。

因为火炕漏烟,所有的火炕都漏,不可能全堵上。

气压有所改变,烟出不去,就从炕的缝隙中冒出来。

如果直接冒烟,还能知道情况。

若压炉子,慢慢往外冒一氧化碳,这个无色无味,睡迷糊的时候就直接迷糊过去了。

半夜的时候气压突然变了,各坊专门负责守夜的人必须敲锣,宁肯吵醒所有人,也不能有一家因炭毒而死。

守夜的人有专门的炉子用来观察,烧水。

“你还有煤矿的位置没?再给几个,多挖煤,白天的时候烧煤坯,晚上的时候烧块煤,便宜一点。”

李隆基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减少中炭毒概率的。

用煤面子打的煤坯容易出烟,燃烧不充分,煤块烟则少。

“有,我这就在地图上标。”李易点头。

‘嗖!’紫玉跑了,去取地图。

青松看着,等紫玉跑出去几十步,他打开自己的拉杆箱,从里面拿出地图:“东主,京兆府和周围地方的。”

“哈哈哈哈~~”李隆基突然大笑,笑完喊:“紫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