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767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阿妹微微低头,脸……看不出来红不红。

“阿妹,给你酒喝。”覃水把自己的酒碗挪过去。

“不能喝酒,我要保护你。”阿妹又给挪回来。

她非常珍惜自己的生活,她一家被抓来的时候她已经七岁了。

知道日子多么苦,然后遇到大风浪,从那之后,一切都变了。

“把刚才撤下去的菜拿回来。”张九龄吩咐。

于是那些菜端回来,阿妹不嫌弃,各种吃,一刻钟之后,她离开。

大家放心了,今天不会浪费食物,喝酒吧,再切半只鸡,总得有下酒的菜啊。

酸菜鱼,别说酸菜和鱼,汤都没了。

“应该准备主食来着。”卫岳峰小声嘀咕。

覃水倒不觉得如何:“阿妹确实能吃,不过她也能打,不拿弓箭的话,普通羽林飞骑打不过她,郭长史除外。”

覃水还知道郭子仪的厉害,羽林飞骑中有一部分出类拔萃的,不以体型来判定。

在李家庄子的时候,有个比自己还矮一大截的羽林飞骑,他就跟猴子似的,特别灵活。

那人速度快,用刀的时候,围着人打,一手还拿个弩,不发射,就是近身单刀。

很恐怖,弩随时能够发射,自己的阿妹跟那个小矮子打,估计不行,吃亏。

……

天亮了,两只鸽子被张九龄放飞,同时被放的还有晏解等人。

他们担惊受怕了一晚上,怕走水。

等他们出来,见到黄岸,真想大哭一场。

“黄刺史,不行啊,那么多的钱。”晏解见面地一句就是这个话。

黄岸看着天空,刚刚有两只鸽子飞了,鸽子的腿上有竹筒。

“为什么要贪一点修路的钱?路修好了,不是有更多的钱吗?到时候慢慢捞钱,别人又察觉不出来。”

黄岸生气,大家都在修路,你先把路给修上啊,你盯着修路的钱作甚?

路一旦通了,过往的时候,你想弄钱还不容易,细水长流。

“试探一下,看看张九龄有什么反应,本以为他会找我们说,结果,他是找我们说,找人抓我们过来说。”

晏帮郁闷不已,官场上的事情,哪有上来就抓人的?

“先回,你们……把路修一下。”黄岸本着之前的情谊,提醒一句,说完他就走。

对方修不修的跟他无关了,他仁至义尽,他要掏钱修路了,必须掏,鸽子飞了。

……

“东主哥哥,我们什么时候回家呀!早过半个月啦!”芹儿一早吃饭的时候找过来。

最近五天她没有看到家人,其他的孩子也一样。

要不是这里是李家庄子,孩子们早不干了,李家庄子各种好玩儿的都有,而且孩子对李家庄子认可。

“房子修好了才能回去,现在房子盖完了,里面还潮,要刮大白,涂料我是拿不出来。

等你回家的时候,家里的墙是白白的,不用再糊报纸,虽然报纸很便宜。

你是不是不想跟我好了啊,着急回去,我还打算带你们去别的地方玩呢。”

李易耐心地解释,又耍起手段。

果然,芹儿就怕这个,抓着李易的胳膊摇:“才没有呢,才没有呢,我跟你最好。”

“那咱们回家看一眼,看完再回来,主要是挖地窖了,不是正房下面的地窖,是仓房和平地的地窖。

仓房的地窖是砖的固定窖,下面放白菜、萝卜、大葱。

平窖是用来储存冰的,到了冬天,咱们把东西放在不同的窖里,是不是就有好东西一直用啦?”

李易知道为什么进度慢,因为又增加了东西。

牲畜棚子、猪圈、鸡舍、鸭鹅的棚子、菜窖、冰窖、水池子、压力井、院内渠、室外厕所埋缸……

孩子的家大人忙得脚打后脑勺,他们又得收拾地里的事情,管不了孩子了。

反正孩子扔在李家庄子,用操心吗?

比自己家还安全,自己有照顾不到孩子的时候,李家庄子不存在。

李易敢带芹儿回去,是因为整个环境全变了,芹儿不会有任何回忆的具体东西。

芹儿并不知道整个村子的改变因为她一个人,付出代价的是倭国人。

“好,我要回去看看呢。”芹儿开心不已。

“东主,东主,给你,这两个。”

李易跟芹儿说话的时候,武婕妤身边的人宫女跑过来,递上两个玻璃瓶。

“闻恬你带芹儿玩儿。”李易接过两个小玻璃试管,赶紧去化验室。

孩子排泄了,大小都有。

出生的时候检查没问题,现在还要检查。

两刻钟过去,李易出来。

“最近三天,每顿饭增加一两羊肝,就缺一点点东西,不吃也行。”他给出一个反馈。

宫女跑回去对武婕妤说出来,武婕妤突然就觉得羊肝好吃,一两是吧?吃!

现在的一两就是四十多克,跟李易那个时候的学校食堂一两米饭不一样。

要是一两米饭代表五十克蒸好的饭,那么学校领导就应该挨收拾。

米饭的两就跟李易那时内蒙古的烧卖一样,都是两。

米饭是指生米的两,蒸出来不是。

内蒙古烧卖更有意思,一般都是一两,二两的都属于能吃的了。

两指得是烧卖皮的重量,不是烧卖整体重量。

第1140章 回村所见大变样

天气还是那么热,半夜热,早起来感觉清凉了一下,接着又热。

一群孩子坐在车上向自己家赶,周围村子过来的孩子跟去看热闹。

队伍从城南绕,避开城外的轨道,公交马车的马脖子上挂铃铛,走起来叮当响。

车夫警惕地看着前面,发现有人走神,要吆喝,再不走就……拉住马。

城南人多,继续盖房子,不种树,不差一点绿化。

有了树,作奸犯科的不容易发现。而一片空荡,巡逻的人随时可以看清楚情况。

衙役人手不足,从百姓中找,巡逻一个时辰给五钱,白天不用,就晚上,最多两个时辰,多干不行。

路人见到救护车出现,纷纷让到两边,鞠躬!

包括新来的人,他们到地方就有房子、有工作、有便宜的需要还钱的家具。

每一个人从别处到京兆府,先去登记的地方说明情况,被询问会什么,按照技术先分。

什么都不会的,按照力气分配工作,只要愿意干,不存在吃不上饭的情况。

到京兆府,不喝生水、不随地大小便,可以不开火,到市场吃,有便宜的份饭。

百姓们知道,是陛下和李东主的恩赐。

“李郎,京兆府人多,再增加,会有找不到活儿干的人不?”永穆公主透过窗户向外看。

外面的人脸上带着真诚和好奇的神色,显然有的人第一次见到救护车。

“手工业可以解决问题,关键是原材料的运输,京兆府本身提供不了太多的材料。”

李易目前不担忧百姓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冬天,冬天种大棚。

大棚和大地种菜不一样,需要更多的人手,然后大棚蔬菜运出去。

黄瓜即便不喷药,正常保存,半个月也坏不了,就是送到地方会显得蔫一点。

冰箱的保鲜层,用口袋把黄瓜给包好了,半个月可以。

但是不要顶花,顶花的部位先烂。

还有茄子、茼蒿等蔬菜,都能放一段时间。

“现在的季节,就是让他们自己编织东西,再去采煤,京兆府上面的州,其实有活儿干,鼓励他们过去。”

李易又提到周围的工作机会,现在旅游业不行,金融业还是不行,第三产业只有个萌芽。

永穆公主不会整体规划,她从小没学过,只觉得很麻烦。

比教孩子累,要想很多事情。

“有李郎在,一切都会好的。”永穆公主选择最简单的答案,把事情推给李易。

“运河与路通了,京兆府能够获得更多的原材料,包括纺织、刺绣、水果的深加工、水产品深加工等方面。”

李易为永穆公主说起劳动密集型的深加工行业,熟练工速度快,人力成本低。

干活的人用计件的数量获得更多的报酬,加工好的东西运往别处,容易保存。

同时由于成本低,运输费加进去,依旧保证价钱不高。

都是一千个人干活,整合到一起,分工就比单独干效率高。

永穆公主笑着听、认真记。

等来到城南卖小吃的地方,马车停下,孩子们被允许下车去喝冷饮。

这里的冷饮有醉仙居后面温泉水制作的汽水,比不上李易那时的碳酸饮料气多,却跟喝其他的水不同。

用船运,到地方始终密封着,有一个水龙头,木桶直接放在冰水里镇。

需要制作冷饮的时候其他东西调好,拧开水龙头,水冲下来,就是汽水了。

其实李易愿意的话,采用玻璃瓶装汽水也没问题。

瓶盖里面加的胶垫,造一个封口机,一压就给压上。

喝汽水不能带走,除非有足够多的押金。

他小时候就那么喝,后来长大,只能在饭店喝,不然只能把瓶子扔了,大家都开始用塑料瓶。

现在是刨冰,真正的刨冰,用刨子来刨。

价钱倒是不贵,因为李成器弄了一大堆的硝石,然后用井水来制冰,制作出来卖。

尤其是夏天,温度高,硝石反复用,规模化生产,井水温度又低,成本不高。

一碗带果汁、冰的汽水,两钱;带果汁的冰,一钱;果汁井水,三角钱。

京兆府的百姓最喜欢分、角的钱了,许多东西可以量化价钱。

比如就做一顿饭,想买小葱,扔三分钱随便拿几根,或者是一角钱拿一小把。

李易在车里看外面的人用角为单位的兑换券买卖东西,一脸愁苦之色。

印刷成本比面值高,关键是流通起来,他收不到税。

有税收才能把货币的制造成本找补回来,否则帮大唐做贡献了。

孩子们一人喝一碗汽水,高高兴兴上车,继续往家里赶。

抵达村子外面时,村子里的孩子瞪大眼睛,不认识了。

村子原来的东西全消失,小路根本找不到,是水泥的宽敞路,之前路边的认识的树也没了。

路边的地方有不少坑,看着就浇过水,里面插了柳树条,相信过上两年会变成柳树。

再养两年,砍了木头可做家具,继续养上五六年,盖房子当主梁。

村子的主路边有凉亭,还有用水泥混合别的东西制作的桌子和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