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667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不然这仗真的打不下去了,另外一支派出去打大石城的部队,没有消息传回来,一定是传信兵被截杀了。

……

扎西库热所想没错,已经不足四万人的吐蕃队伍与阿史那献两部对峙,补给始终不到。

他们已经派出去至少六拨人,多的三十来骑,少的十来骑,一个是看情况,另一个是回去报信。

不管哪一个,都没有回来。

然后正如张孝嵩所猜测的那样,吐蕃派出来大量骑兵在周围侦察。

不同的是,派出来的不到一千人,只有五百人。

更多的骑兵在与阿史那献两部周旋,阿史那献跟葛逻禄部的骑兵并不少。

吐蕃将领不敢让自己的骑兵队伍减少,一旦给对方机会,对方必然趁机猛攻骑兵。

战场上双方斗智斗勇,包括步兵也会冲过来一些强弓手诱敌。

强弓手射程远,一拨箭雨落下,不管盾牌兵怎么挡,保证有漏掉的箭。

盾牌兵挡住后,还要反冲锋,不冲锋士气就没了。

一直被动抵挡,会让抵挡的一方畏惧拼杀。

只要敌人的箭支充足,每次消耗一点有生力量,多来几次,被攻击的一方就习惯了不冲锋。

于是双方你来我往,都占不到什么便宜,骑兵互相兜圈子玩儿。

不同的是,阿史那献与葛逻禄部的补给多,后面还有人运输。

同时安西节度使的兵上来了,兵力一旦差太多,任何一个方向的强攻都会使整个军队出现危机。

吐蕃草倒是有,地上生长,可以让马吃。

军粮不够了,箭也不够了,只能捡敌人射过来的箭。

吃饭的时候,非战斗部队减少数量,不运动就消耗小,不会很饿。

仗打到这份上,吐蕃统帅知道应该撤了,坚持不下去。

他猜到了,粮道被截,更可怕的是没有人来报信,对方出动了多少兵?

每多耗一天,将士们的体力就减少一些。

就在他犹豫着是否放弃一部分人断后,大部队撤回去的时候,他终于等来了关键情报。

五百人出去,遇到了五千人的突袭,一路追,四匹马来回换。

五百人是一人双骑,初时还能跑过,持续追与逃,马承受不住了。

他们一部分人把自己的马让出来,给战友,让战友跑回去传递消息,自己则调过头拼杀。

一阵箭雨之后,想拼杀的人倒下。

多了马的一部分人什么都不管了,就是催着马跑。

跑倒一匹,换一匹。

追的人也不可能一直追,马即便不乘坐人,它也不能始终跑。

停下来,马自己吃青草,士兵们给马喂给人吃的青稞料,还有额外带着的水。

休息一个时辰,继续追。

午后的时候,剩下的几十骑吐蕃人终于与大部队汇合。

吐蕃这边派出大量骑兵阻断,张孝嵩部的骑兵调整方向,边跑边喊:“吐蕃两支辎重队被我们劫了,吐蕃没有补给了……”

轰隆轰隆,两万匹马的队伍跑了,奔向阿史那献部。

他们刚一到,安西节度使的兵紧跟着抵达,骑兵前出,绕向吐蕃部队的后方,以阻止对方派骑兵回去报信。

战场上的将领之间配合默契,根本不用传令,看到形势就跟上打辅助。

开元初期大唐的边关将领就这么厉害,随便拿出来一个都知道怎么打。

这个时期历史上最倒霉的将领是张知运,就是那个降户被他收了兵器,本来很好。

结果后御史中丞姜晦过去装逼,显示大唐恩德,又把武器给了降户。

然后降户叛变,张知运没打过人家给抓了。

当时在朔方的郭知运带兵把这些降户又给打了,救回了张知运。

李隆基却觉得张知运丧师辱国,给斩了。

张知运冤啊,我这边收兵器,你们朝廷派人来还兵器,然后……

当然,现在没这个事情,降户被李易给拿去了,张知运还当着他的副都护,守在那里很安稳。

而姜晦没当上巡边使,他哥姜皎进团儿了。

第0984章 攻心之策胜负定

历史上的事情现在没出现,现在出现的也不是历史上的事情。

历史上明明是阿史那献两部顶着敌军三方军马周旋,变成了张孝嵩领兵偷袭、布局。

同时安西节度使也敢放出来打,五千骑兵喊的话,让阿史那献两部的人士气大振。

吐蕃那边则是大喊着说不是,我们的辎重队伍没有被劫,马上就要来了。

吐蕃的士兵听着,一点都不信,人家那么多的骑兵跑过来。

而辎重这些日子一个没见到,那些骑兵难道不去打后勤部队?

哪怕是吐蕃的奴从兵,都不相信自己统帅说的话。

他们又不是李易那个时候地球另一边国家得了白皮肤病的二逼们,最上面的人说什么都信。

他们的智商至少还在线,辎重还能来?你忽悠傻子呢?

就在这个时候,过来的五千人把两次袭击后得到的旗帜拿了出来,找到阿史那献部的床弩所在。

他们把几个旗帜绑在弩箭上,瞄着对方发射出去,落到双方之间的空地上。

同时喊:“两拨辎重,全部被我军截获,看看旗帜是不是?”

“烧了,冲过去,烧了,不是,那是假的。”吐蕃统帅大喊。

一些人点燃火把冲过去,看都不看,直接就给烧了,又拔出床弩的箭跑回来。

阿史那献部、葛逻禄的将领露出笑容,安西节度使的将领也心情愉悦。

烧,烧得好,烧吧。

吐蕃部的将士们一时间什么都明白了,没了,补给没了。

吐蕃统帅想吐血,唐兵太坏了,之后怎么办?

大唐一方兵力众多,步兵开始行动,从吐蕃营地左右前进,一副要包围的样子。

后面的安西节度使的骑兵远远离开,不堵了,配合着摆出来围三阙一的样子。

若是继续堵后路,吐蕃兵就只能拼死,现在让出来了,吐蕃怎么办?

一时间吐蕃队伍中人心浮动,他们有的想跑,不能打了,或者是投降。

唐兵几倍于自己,又是那么多的骑兵,自己一方吃饭都吃不饱了。

再呆上几天,粮食吃光,难道吃人?

吐蕃统帅的心此刻拔凉拔凉的,他想指挥队伍突击、冲锋。

然,唐军那里和自己一方一样,建成了军寨,不管是用骑兵还是步兵冲寨,都是下策。

除非是自己的军队多,把唐兵的连环军寨给围上,才能冲。

己方骑兵出动,唐兵会有更多的骑兵应对。

己方步兵冲寨,唐兵多余的骑兵就会在侧翼准备凿穿。

双方拼得就是机动力、主动权、人数、后勤、士气。

至于阵形,到现在还用看么?换成军神来也得跪。

什么阵管用?兵种的数量在那摆着。

指望大唐将领指挥出现失误?绝对是做梦,没看到热气球上在打旗语么?

或许熬到天黑,然后……

不,不行,唐兵又不傻,换成自己现在处于唐兵的位置,自己会不警惕晚上?

自己说不定会在晚上进行袭扰,不,不用晚上,现在就应该袭扰。

吐蕃统帅想着,浑身上下的汗毛孔张开,汗毛乍起来。

他想到了,唐兵将领们当然也想到了。

鼓声响起,阿史那献跟葛逻禄的长弓手正面列队前进。

刚刚过来的五千骑兵,挑选体力还好的马奔向左右。

安西节度使的陌刀兵‘吼!哈!吼!哈!’上前,其骑兵跑向远处,准备借冲击惯性抛射箭雨。

吐蕃统帅仰头看天,他知道,袭扰开始了,正如他所想。

一个应对不当,袭扰就会变成强攻。

后面可是留出来让自己人逃跑的缺口了,而一旦开始跑,就是溃兵,唐军必然掩杀。

现在已经不是留不留断后兵,自己带人撤退的问题了。

深入大唐境地,撤是那么好撤的?

断后的兵有什么用?唐兵不去攻断后的兵,继续围,用人数取胜。

自己所统帅的剩下来三万六千多的军队,跑不了了,补给不够,很多人还饿着。

“投降不杀,投降不杀,交换大唐百姓,交换大唐百姓,投降吧,投降还能换回去,投降吧……”

唐军这边又一拨心理攻势开始了,告诉吐蕃人,你们投降,咱们用你们换咱们的百姓。

实际上人数已经够了,不需要现在这些吐蕃的将士来交换。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

也不知道大唐这边谁先起的头,许多人一起唱起了鸿雁。

战士们唱不出泛音和倚音的效果,调也不高,反而低沉,没有任何演唱技法,就是白嗓子。

沙哑、无伴奏、低沉,有的还跑调,明明是单旋律,硬是给唱出了和声效果,跑调太严重了。

然,就是这样的歌声,才最触动人心。

好多吐蕃的士兵们动摇了,有的跟着哼哼起来,还有的眼泪流下。

“垓下之围,四面楚歌。”吐蕃统帅懂,什么都懂,但就是找不到破局之法。

“降了吧,降了交换百姓啊,降了吧,降了交换……”

另有一群群的人在招降。

步兵在前进,骑兵在寻找机会。

又是几个热气球升空,不再是那一个热气球了,向吐蕃展示自己保留的力量。

“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歌声远……”

“统帅,降了吧,我受不了了。”一个士兵扔下武器,满脸泪水大喊。

他周围的人看了看,也把武器给扔了。

‘轰隆轰隆’几百骑出现在前方,骑兵的怀中抱着一个包裹,手上拿火把。

已经知道厉害的吐蕃最前面的军队不由得向后退,阵形凌乱。

他们害怕,这些人会冲上来点燃那个东西,然后轰隆声中,自己阵废掉,马受惊。

吐蕃统帅眼泪也流出来了,憋屈的,士兵没有斗志了,明明还能拼死一战啊。

“降!”统帅从牙缝里挤出来一个字,打不了哇。

“投降了,投降了。”传令兵去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