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651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现在变了,报纸上会说,还很煽情的那种,培养民众拥军的思想。

豆天蛾出来,百姓开始盼,不去打扰,等豆天蛾产卵,再根据报纸上介绍的方法养。

种葡萄的人家也等着,等别人家豆地里的蛾子飞过来产卵。

不能让豆虫把葡萄叶子全吃了,却可以选择性地养一些。

报纸上介绍,葡萄种植要打尖,又叫抹芽,等坐果时要掐尖,掐下来的尖扔嘴里吃了就行,酸酸的。

人不吃,用来喂豆虫,豆虫都说了,和吃鸡蛋一样。

“大家现在能就是看着,在蛾子没有产卵之前不要驱赶和捕捉,即便蛾子也能吃。”

小兰的庄子,有二十亩大豆地,永穆公主今天没去闻恬兰香阁,休息。

闻恬兰香阁送完了婴儿背带后,每旬营业两天,百姓们都知道了。

越是如此,越显得闻恬兰香阁尊贵,人家不需要天天营业。

永穆公主最近生活得很快乐,她自由了,不用呆在宫里。

有时在自己庄子教孩子,有时去店中,有时跑到李家庄子。

她不愁赚钱,把过日子当成了玩儿。

别的未出阁的女子会幻想自己未来的夫君是什么样的,万一嫁错了郎怎么办。

她不想了,知道是谁。

现在她教邻居们如何养虫子,邻居边听边问,不怕错了。

邻居已经知道这个美女邻居是谁的人,李东主。

李东主的女人一定是得到真传了,不会差。

“等产完卵,能够看到一只只小虫子的时候,摘豆叶喂,要摘背阴一面的,向阳一面的摘了影响大豆生长。”

永穆公主继续说,脸上是甜甜的笑容。

第0959章 日子快乐又病倒

“为了增加豆虫的养殖数量,减少大豆叶子的损失、减少大豆减产的程度,菜地里的豇豆叶子……”

永穆公主讲替代品喂养,用豇豆的叶子。

现在豇豆快要开始收获了,一批接一批,豇豆打架子,顺架子爬上去。

豇豆的叶子多,种植的还密集。

当小的豆虫稍微长大一点,就可以挪到笸箩里用大量的豇豆叶子喂。

等变成了三龄以后的虫子,再放到豆秧上喂。

豇豆少一些叶子并不会减产,如果家中没有豆地的,甚至可以弄些豆虫来自己养,喂豇豆的叶子。

养个几千只,也不少钱,包括绿豆的叶子。

邻居里确实有家中无地的,干手艺活儿。

听到可以养,跟其他邻居商量,要去采别人家豇豆地里的豇豆叶子,还有豆虫幼虫。

自己家的院子里有种豇豆,差不多可以把虫子养大。

等养大了,可以给对方一成的大虫子。

养虫子,不一定是卖,李东主说了,吃了对身体好,当肉。

豆虫一时间吃不完,用土埋上,能够随吃随取。

比养其他的东西省心,像养蚕似的。

“李家娘子,苏禄打过来,朝廷这回能打赢?”

永穆公主介绍完如何饲养豆虫,有人问起战争的事情。

永穆公主眨眨眼睛,笃定道:“能,咱们大唐也出兵去打吐蕃了,报纸上没说,怕吐蕃的使臣知道后报信。”

她估算一下,即便现在吐蕃的使臣知道了,再送信也晚了。

吐蕃使者可无法在驿站换马,只能是外交方面允许他们在驿站休息,然后卖给他们草料。

“李家娘子,打仗的粮草够不够?”另一个人想着将士们吃饭的问题。

“够呢,李郎去年和今年开春,给那边送去许多东西,还拿了五十万缗给蜀地盐帮,蜀地盐帮会找人筹集东西。”

永穆公主又说出个关键的事情,她才不担心大唐会打败仗。

周围的邻居们长出口气,彻底放下心。

原来李东主已经安排好了,还给了五十万缗,李东主果然是忧国忧民。

而且李东主真有钱,五十万缗说拿便拿。

百姓们这个时候没保密,也没想着保密,他们把好消息告诉给别人。

当天晚上,吐蕃使臣伯讹病倒在鸿胪寺中,太医过去看看,说是上火,加上气急攻心所致,没有生命危险,给开了药。

药煎好了,伊辛巴亲自端着来到伯讹的床前。

“喝药,不能倒下,咱们得活着。”伊辛巴没喂伯讹,伯讹已经坐起来了,嘴唇上起了好几个泡。

嘴里面的泡更多,他承受了不该承受的打击。

大唐竟然偷摸出兵,没有任何消息显示,更可怕的是,李易提前拿出去大量钱财给蜀地。

那么多的钱可以提供多少辎重?大唐要进行一场多大规模的战争?

现在只晓得大唐的兵出去了,却不知道具体打哪。

情报送不送?送到地方能否来得及?

自己的吐蕃跟着苏禄去打大石城等地方,后方空虚不?

一个个问题在伯讹的心中出现,他觉得喘气都费劲。

他端起碗,吹一吹,试试温度,仰头干掉,感觉肚子里翻江倒海一般,满嘴苦涩。

“打听到哪只军队出动了吗?”伯讹忍着想吐的难受,声音很轻地问。

伊辛巴摇头:“能问的人不知道,宰相们估计知道,却无法去问。”

“倭国使臣那里呢?”伯讹又问起之前说好的离间计。

他病倒的这一段时间,他以为会有奇迹发生。

伊辛巴还是摇头:“倭国使臣说,他们知道我们和大唐在打仗,他们不会参与进来。”

伊辛巴说完很无奈,人家倭国使团也不是傻子,你吐蕃的人跑过来说李易的坏话,要干什么?

不就是李易制作出了热气球,又有了可以带人飞的大风筝。

你们怕李易继续拿出来新的东西,所以想借刀杀人?

“唉!”伯讹叹口气,然后胃里一阵翻腾,哇的一口把刚喝进去的药又吐出来一堆。

伊辛巴赶紧扶着,伯讹咳嗽起来:“没,没事,不舒服,再来一碗。”

其他院子里的使臣得知情况,除了有些怜悯,还有的幸灾乐祸。

反正他们的地方没和大唐打仗,大唐不会出兵。

倒是突厥使臣们比较愁,大唐这次的出兵太快了。

那边苏禄刚一动手,这边就紧跟着动手。

按照道理来说,出兵也应该是去打苏禄的突骑施,而不是打吐蕃。

说明大唐有底气打赢苏禄那里的联军,同时也有足够的兵力主动进攻。

看着很突然,大唐却从容应对,关键还有李易的五十万缗钱送过去了。

“李易果然是吐蕃的心腹大患,他一次次算计吐蕃和突厥。”

四方馆中,同样得到大唐出兵和伯讹病倒消息的倭国使臣在说此事。

高树纯一郎已经给自己的同僚们介绍过李易的情况了,李易针对边关做了不少事情。

包括契丹那里,还有降户。

“李易有钱,他怎能赚那许多钱?”下道真备以为天皇就够有钱了,日本大部分的地方都要给天皇交租子。

现在他才明白,天皇不行,因为天皇拿不出来上百万缗的钱随意往外扔。

整个日本,不管是干什么的,就没有一个可以比得上李易。

李家庄子还那么大,养了几百个庄户,几千个学子的家人,并且管理一万多的外来者。

还要加上张家村子的事情,近一万两千的西南蛮俘虏,二十二万余铁勒十姓降户。

“李易为整个京兆府的百姓找活干,河南府也受其影响,京兆府北面的几个州亦是,此人……”

藤原马养找不出来形容李易的词汇,简直不是人啊。

关键是李易现在不到二十岁,还能活很久,一年接一年,几年后大唐又是什么样?

自己的日本想学大唐,怎么感觉学不过来?似乎别的都能有,唯独缺一个李易。

阿倍仲麻吕开口:“不如找机会见一见李易,问问他对我日本的看法,如果他有敌意,不用吐蕃挑拨,我等拼死也要……”

说着他停下,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意思。

第0960章 河边忽遇原来客

“喝碗茶水再走啊,路远着呢,不如乘船,顺流。”

蓝田县的河边,长孙昕招呼着过往的人。

距离伯讹倒下有九天了,天是一天比一天热。

去年种的冬小麦收获后,长孙昕购买了不少,雇着在脱壳和磨粉,顺便制作黑面包以一钱的价格卖。

他根本不想着回朝堂了,朝堂有什么意思,又不赚钱。

他的巡察使官职别人拿不走,他在蓝田县买了邻近的三个套院,给打通了,后面又跟官府买的地。

继续向后修房子和庭院,这样面积大了,在家中有假山、小湖与亭廊。

家里开了好几个买卖,有纺织的、有刺绣的、有织毛衣的、有种地的。

他的妻子把一些荒地给买了,按照报纸上教的方法进行处理。

这不有了试纸,知道地是碱性的还是酸性的,适合种什么。

京兆府的盐碱地少,买来的有几百亩盐碱地,盐碱程度不高,用水泡完了种蒲公英。

蒲公英的根是药材,蒲公英的叶子能吃。

叶子多了用来制作免费汤,比茶叶和绿豆水还清热去火。

当地的百姓都说了,这个汤好喝,里面有肉骨头。

肉骨头是长孙昕妻子跟县里的屠户们商量好的,只要大骨头,带一点点肉,价钱便宜。

熬完了给别人喝的免费汤,骨头都熬酥了,压一压成粉末,喂给养的大量家禽。

整个长孙家实现了产业化和规模化,现在百姓过来脱壳,额外给他留下一些麸子。

他的巡察使根本管不了人,他不在乎,守着位置与路人说话。

路人一看就是外来的,精气神跟京兆府的人不同。

“多少钱?”对方一共三个人其中一个年长的问。

“不要钱,你们从那边过来,路上没喝到免费的汤或水?”长孙昕诧异不已。

自己这个位置是蓝田县的北面,对方从南边过来,经过村子又穿县城,不喝水?

听口音,似乎是……岭南那边的?张九龄的老乡?

不,张九龄的老乡怎么会不知道京兆府的规矩。

“真的不要钱?”二十多岁的一个青年问,他的嘴唇有点干裂,显然缺水。

长孙昕点下头,再仔细打量,笑了:“是父亲带着儿女到京兆府?要去长安?喝汤吧,送你们一个黑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