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521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这事是宋璟弄的,宋璟说,若给郝灵荃封了大将军,会告诉边关的将领们主动出击,穷兵黩武啊。

然后今年就没理会郝灵荃,冷处理,过了年,随便给个小官。

“李大夫……”郝灵荃眼泪掉下来,他用袖子擦一下,还是说不出话来。

确实如李易所说,他着急了,怎么还不给官儿啊。

他知道是当朝宰相宋璟不给,咋办?似乎找谁都没用。

他想起李易了,李易急公好义,说不定能帮忙。

过来的时候他心中忐忑,李易只是文散官,敢不敢得罪宋璟?分量够不?

结果听到李易的话,他哭了,李易居然了解情况。

“郝将军,说实话,由于人不是你亲手所杀,而且你直接当上大将军,很可能不熟悉情况。

大将军乃正三品的官,你看从三品的将军行不行?

毕竟是针对宋璟,直接帮你拿大将军,宋璟面子上过不去。”

李易不用郝灵荃说,他自己说,一口一个宋璟。

郝灵荃听傻了,感觉哪里不对。

听李易话中的意思,似乎可以给自己弄个大将军当,却要降一级,变成将军。

自己过来是要干什么来着?对,让李易帮忙说说话,怎直接定了?

现在从二品的文散官如此厉害了?

“郝将军,从三品的将军可否?”李易问一下。

郝灵荃发呆中……

“东主问你话呢。”桃红在旁边说一句。

“啊?啊!行,行,将军行。”郝灵荃反应过来,同时想通了,宫女太监在李家庄子。

李易的文散官和其他的文散官不一样,哪个官员身边带着宫女太监?

“恭喜郝将军了,纸笔。”李易先给郝灵荃道个贺。

青松把箱子打开,取出来纸和铅笔。

李易放在桌子上写:陛下,今天不赏郝灵荃,明天谁还去拼命?臣以为不给大将军,给个将军挺好。

写完了,折上纸,递给旁边的羽林飞骑,羽林飞骑一声没出,接过纸,带上几个兄弟,上千牛卫在这里的马,跑向长安城。

郝灵荃:“……”

他看着李易写的,什么纸?铅笔?写的东西怎么……

朝堂上的大臣们上书是这个样子的?自己官小,果然见识少。

“郝将军,在这吃碗面吧,童叔,按照人数算,一人一碗面。”

李易邀请郝灵荃吃面条,大家都有。

在李家庄子旁边吃饭放心,干净。

葛岩跑了,跑回庄子,等会来的时候拎了四挂大蒜。

李易摘下来几头大蒜,剩下的全给摊主了。

他知道对方不会要面钱,用大蒜顶。

摊主不好意思地接过蒜,赚了。

郝灵荃一直在看,看李易,看护卫,看宫女太监,有种安心感。

正常的面条是清汤面,面黑,九零粉都算不上。

“不要汤。”旁边等着的一个顾客对摊主说,煮完他这一碗才能给李易他们煮。

“好咧!”摊主答应一声,面条煮好放在碗里,顾客端着碗去免费汤的地方。

他用勺子舀汤倒进碗里,清汤面就变成了骨头、菜叶汤的面。

郝灵荃看着:“李大夫,他们……”

“免费的汤比清汤好喝,今天的是猪骨头汤,有时候是鸡架汤。

大棚里的菜,有的叶子不好,就放在汤里了,加点盐,冬天喝一碗,浑身舒坦。”

李易说汤的制作,菠菜了、油菜了等大棚种的菜,不好的,扔免费汤里。

“李大夫,我是说他们在这里吃饭,直接盛免费的汤?”郝灵荃是这个意思。

吃面不让摊主放汤,浇免费的汤,吃饭的人如此多,每天要用去多少煤?

李易点下头:“现在京兆府村子中富贵的人家都会在村口摆上米汤锅和咸菜,不然会落个为富不仁的骂名。”

李易说的是实际情况,米汤是稀粥,大部分是水,喝它饿不死人。

专门给外来进村多的人喝,村子里的人倒是不喝,日子好过了,谁喝米汤啊。

一般是直径二尺的陶锅,煮好了盖上盖子,凉了再加热。

村子里有钱的人为了好名声去做,李家庄子更要如此。

一碗面端过来,李易推给郝灵荃。

面里没有汤,郝灵荃明白,自己端着去舀。

他确实饿了,他是子将。

大将军指挥作战的时候,子将听鼓声、看旗帜,指挥自己负责的队伍。

子将识字、懂战术、会指挥。

故此他才被派出去执行任务,运气若是差,直接被拔曳固的人抓起来送给默啜,命就丢了。

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去策反别人,还把默啜杀了,带脑袋回来,不给大官,多委屈吧。

郝灵荃吃着,李易给他剥蒜,剥好一瓣递过去一瓣。

郝灵荃也不客气,如能当上从三品的将军,李易的恩情大了,不差几瓣蒜。

呼噜呼噜,一碗面很快下肚,没吃饱,差远了。

他脸微微一红,抬头看别人,别人用很正常的目光看他。

没有鄙夷和瞧不起的神色,能吃还不好么。

另一边的兴庆宫,李隆基留下三个宰相问政。

现在问其他陆续会过来投降的部族如何安排,要不要像李家庄子那样给派去种梯田。

李易的‘奏疏’就送到了,李隆基打开看一眼,目光落到宋璟身上。

第0756章 权力斗争在此间

以前的时候有部族来投降大唐,大唐不会叫对方迁徙进来。

同样不指望对方帮着守边关,都是封个官,又打发回去。

一个是因为大唐的傲气,用不着你们帮着打,一个是无法安置到内地。

一大群人进内地,怎么生活?语言不通。

如今有办法了,李家庄子打了样儿,叫人去种梯田,租借东西,不给武器,派人教授大唐话。

要不要学习一番?由朝廷按照同样的手段来操作。

宋璟他们在考虑这类事情,分析利弊。

宋璟话还没说几句,羽林飞骑送来封信,然后陛下为什么要盯着自己看?

“宋卿大武军子将郝灵荃携默啜头而归,应封赏,给大将军职。”李隆基看着宋璟说。

“陛下,臣已说过,若封赏郝灵荃为大将军,边关各地将士将为功而擅自出兵。”

宋璟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要和平,别主动出击。

“李易说今日不赏,会无人拼命杀敌,如宋卿不愿给大将军职,便给个将军,诸卿以为呢?”

李隆基说李易,顺便给宋璟一个台阶,听你的,不给大将军。

宋璟:“……”

大将军和将军就差一点,正三品从三品,岂不是依旧给高赏?

不行,要阻止。

“陛下,不可给将军,不如给个郎将。”宋璟反对。

他停顿一下,接着说:“陛下,李易年岁过轻,不熟悉边关之事,大唐频繁出兵,其他部落会视大唐为敌。”

“李易熟悉兵事,也知道将士们需要什么。”毕构在旁边开口。

他支持李易,李易既然专门写个纸条送过来,说明事关重大。

从知道李易这个人开始,李易还没犯过错误,不听他的,他……他会使坏,最后还是要按照他的决定来办。

同为宰相的苏颋左右看看,一时间难以决定帮谁。

大家一起当宰相,第一次斗争来了。

“毕卿所言有理,那便封郝灵荃为将军。”李隆基不愿多在此事上耗费时间。

听易弟的没错,易弟一心为大唐,至于边关将士愿意去打别人,打呗,有钱。

还能把自己给打穷了?自己没钱的话,让易弟拿出来个赚大钱的法子,很快就会有钱。

“臣遵旨。”毕构应声,接下来就是紫微行令,门下制书。

“现在就去吧,外邦来投,当遵照李家庄子行事。”

李隆基连部族的事情都不讨论了,按李易的办法操作。

三个人回兴庆宫的办公室,宋璟沉着脸,他终于感受到姚崇曾经的愁苦了。

大唐第一宰辅,一顿分析,不如李易递个纸条管用。

怎么可以这样,自己话说出去了,不给郝灵荃封大官,冷处理一段时间。

转眼朝廷给郝灵荃一个从三品的将军,自己的宰相还有威严了吗?

“可否用调查郝灵荃虚报功劳的名义拖延些时日?”

苏颋跟宋璟想的一样,宰相说出的话得管用。

“不可。”毕构反对:“李易知道后,他会很生气。”

“他还能拿我怎样?”苏颋不服。

“他取消你的会员卡就行了。”毕构指指天上人间的方向。

“会员卡……”苏颋刚要说不去天上人间也行,突然顿住。

他想到个事情,六部尚书或宰相,皆有天上人间的会员卡。

百姓们都知道了,给官员好处,是为了让官员别伸手。

如果有一个宰相的会员卡被取消,百姓怎么想?

卧槽,那个宰相定然是伸了不该伸的手,他有问题啊。

苏颋想到此,吓一激灵,第一次发现,天上人间的会员卡还有额外的作用。

宰相高高在上,百姓们不熟悉、不认识。

李家庄子亲民,百姓们了解。

岂不是李易说谁是坏官,百姓就认为谁不好?

宋璟显然和苏颋一样,想明白其中的问题了。

他加快速度,回办公室,开条子,给门下省送去。

门下省用最快的速度把郝灵荃的升官的事情定下,写好了立即派人送。

郝灵荃在长安没有房子,他住在道政坊的客栈里。

道政坊与兴庆宫隔一条路,距离近,郝灵荃在这里住着等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