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441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李易出去,到桃红他们休息的车中,有人在值班,锅上煲着菜,猪蹄。

他用夹子把砂锅夹起来,拎回到刚才的车中。

“一早就小火煲着,正好吃。”李易开始烫酒,六两的酒,一人三两。

猪蹄砂锅里除了猪蹄就是大虾,冻的大虾,从陆路那里运过来,放在冰中冻。

现在很流行,李成器从莱州那里运送,赚一笔。

还有几样洗干净的蘸酱菜,补充维生素、叶绿素什么的。

碧荷跑过来看看,转身回去把其他人喊起来,一起吃饭。

八个人自己端着小砂锅,跑到车厢中,左右各四个,随时听候吩咐。

李隆基吃了一块猪蹄肉,吐出骨头:“今年的漕运还要好好修修,不然粮食运不过来,又得跑去河南府找吃的。”

“京兆府的人还是少,人数翻一倍,不会缺粮,各地粮商比我们着急。”李易说出来需求理论。

人口越少的地方、经济越不发达的地方,东西越缺,价钱越贵。

京兆府地方大,缺吃的是因为商人在评估后,不认为有缺口。

等缺口出现,皇帝带着人跑了。

“人多了往何处安置?”李隆基不认为长安还有多少地方。

“周边的县,今年要修路,同时修水渠。毕尚书跟我说事情的时候,我提到了产铁的附近有煤矿。

想起个东西,轨道,没有铁轨,咱们用木轨。在矿区能铺设,在洛阳到长安的路上也能铺。”

李易提出新的东西。

第0634章 车有同轨科举别

铁轨李易暂时修不了,他大量收购铁来制作轨道,许多百姓家中的菜刀都没有呢。

需要的铁轨的时候,意味着承重的东西就沉。

他没拿出来蒸汽火车,多重的东西需要上铁轨?

木头的轨道就行,木头大唐不缺,或者是水泥的。

那个矿区的轨道需要高出地面,车轱辘在上面。

道路上的轨道,用水泥修出来凹槽,马拉着车顺着凹槽跑,速度比正常的路面快。

这个时候四轮的车厢就不适合用了,容易别到车轱辘,两个轮的只要轨道宽一点,就可以跑了。

它就像是泥土路上压出来的车辙,后车跟着前车的车辙跑,省力气。

车辙容易受到雨水而改变,凹槽轨道不改变。

旁边留下槽口,有沙石进去,清扫一下就行,或者用水冲,沙子顺着槽口流下去。

每隔一段路,放一个相对平坦的位置,比如岔路口,这样车子上去,进别的道。

秦朝的时候就有这样的路,后来大家没钱修了,就废了。

万里长城,各代会修,却从未超过秦朝,秦朝对土木工程是真的拼啊。

李易把这些事情讲给李隆基听。

“修水泥的,木头的时间太长,下木头要挖坑,木头需要用桐油浸泡,有那些桐油,咱们造船。”

李隆基听明白了,好主意,长安到洛阳的陆路修轨。

这不就是车同轨嘛,为了运输方便。

“用水泥修,要新建水泥厂,蓝田县的矿足够支撑咱们烧水泥用,离住户远一点,水泥厂烟尘大。”

李易自己的庄子无法支撑那么大的工程水泥用量,只能分出去。

“十六卫会保护烧水泥的秘密,在外围,十六卫不得进去接触秘密。你那庄子又买了地,再给你安排一千户。”

李隆基不放心其他人,李易保管着很多秘密,觉得他不够安全,总不能自己一个皇帝亲自管吧?

最后还是要放到别人手上,不如就可着易弟那里来了。

“三哥,我新制出了一种船,一大一小,大的不算大,中等吧。后天等科举名单公布,你去我庄子看。”

李易发出邀请,他造的船不适合在长江或黄河上漂,小。

放在江南水乡倒是不错,可是人家江南水乡的操船技术,不要这样的船。

水少的地方船只用桨,水面宽平又水浅的地方用篙,水道复杂的地方的人用橹。

能用橹的地方的人就能用桨和篙,只是人家不用。

李易拿出来的船,不需要什么太高深的技巧,直接就上去,玩一玩,保证会。

“好,我带孩子去检查一下。”李隆基答应,要么他也想去看看了。

时间一长不过去,他心中空落落的。

宫女和太监低头吃饭,不记录陛下说的话,没什么起居录。

“东主,东主你在哪?我考完了,全答上来了。”李易和李隆基吃饭聊天呢,有人大喊。

“安排一下。”李易吩咐,青松放下筷子出去。

“看他们的样子,傍晚前,全能出来。”李易知道情况。

毕构考他的帖一大经时,他就明白今年的科举帖那一大经是什么,礼记·深衣。

这个特别好记,就跟他那时要是考‘山不在高……’一样。

背得熟熟的了,多年后还能背出来个大概。

帖一大经,分成段,每一段取一次,一般分五段,全对就稳了,再看时务策。

至于最后的赋,国有丰年四个韵别用出错了,就没问题。

“东主,我全答上来了,别围着我,好吧,我告诉你们题,进士科的题是……”

先跑出来的学子被人给拦住了,问考试题。

不少美女在,她们负责把先出来的进士科的人的题要到手,回平康坊给‘大家’们解答。

被美女们一围,跑出来的学子就痛痛快快地交代了。

青松被挤到外面咬牙切齿,他在想这个学子有没有媳妇儿,要是有,他准备……

“易弟,你想过考科举甲第头名的风光吗?”李隆基突然觉得对不起自己的易弟。

易弟考科举,保证是……异等。

易弟给出的时务策,就是国策。

“不考。”李易摇头:“当上了官就进去了,江湖水深,还是在外比较好。”

接着他又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李隆基笑了:“易弟,你考与不考,天下都莫能与你争。”

“是呀,所以我还是当我的庄主,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李易举盅。

李隆基陪着李易喝一盅:“为大唐,易弟多费心了。”

“金仙公主,若能劝就多劝一句,别总吃药,对身体不好。真想吃药丸,我这里有山楂丸,大蜜丸,可好吃了。”

李易突然提到了金仙公主,这个公主修炼道家,走错路了,非要吃药。

一听李易说金仙公主,李隆基就难受。

他最宠的妹妹,整天想着要印书。

“金仙公主吃的一些药,其实是为了……和你嫂嫂相反的。”李隆基无奈地说出来。

李易懂了,原来人家公主也知道吃重金属多的东西不好,不过是为了‘避啊孕’。

于是他转身回救护车,不长时间回来。

“我这里有药,一个月吃二十二片,吃完就不那什么,还能调整女人的月事。”

李易给李隆基一大包,这东西便宜。

“三年,就能放三年,三年后……也可以用,就是不晓得能什么时候失去作用。”

李易又追加一句。

李隆基诧异地看着李易,这玩意你也有?还不会中毒?

李易说情况:“金仙公主代表了皇室,喜欢印书给别人,她活着,才能体现出她的价值。”

李易说实话,金仙公主现在印道教的书,之后佛教懂事了,李隆基又松了松。

从那时开始,金仙公主又印佛教的书。

她既然可以这么印,还说要弄全套的铜版印刷,那么自然可以印别的书。

教化百姓,总不能是李家庄子使劲吧,费钱啊。

“好,要印书,金仙公主其实心思比较单纯。”李隆基一直觉得自己这个亲妹妹不错。

两个人继续吃喝,陆续有李家庄子的学子跑出来,都‘抄’完了,不愿意在里面吃饭。

天上人间开始送饭,他们打开食盒,找个地方蹲在那里吃,车不进,桌子也不用。

互相凑在一起聊着时务策,还有的因一个字词起了争执。

第0635章 再次打击大鹅船

未正一刻,二百二十个学子皆从考场出来。

其他学子不见一个,目前外面人能够拿到的题只有进士科的。

最后一个学子出来,看看别人,拿过天上人间的饭,几口划拉进去。

“排队,报数。”李易用车里的喇叭喊。

学子们十人一什,一百一十人一队,快速排好。

“一、二、三……十。”

“报告,我第三小队应到十人,实到十人,报告完毕。”

“报告,我第一队应到一百一十人,实到一百一十人,报告完毕。”

“报告,我第二队……报告完毕。”

二百二十个人齐了。

“上车,回家。”李易吩咐。

学子们纷纷上车,车辆已经调好头,车队浩荡着在羽林飞骑保护下离去。

考场外面的人面面相觑,这些是考科举进士科的考生?

怕不是进错考场了吧,武举那边需要他们。

学子们回到李家庄子,有家人的学子家人在等候,只有三个家里没有人了。

家人们上前询问情况。

“全答上来了,帖经题简单,礼记·深衣,赋是国有丰年韵,其他的时务策平时日里没少练。”

“一定会考中,放心吧。”

“不知道当上官后东主怎般安排。”

“以后还要跟东主学习,教孩子们读书。”

学子们开始想往后的事情了。

他们心里清楚着呢,自己身上有着不可抹除的李家庄子烙印。

此时他们没有太过激动,科举的考题已经提前安排好。

真正厉害的是东主,手段了得。

学子们的家人倒是开心,亲人能考中,了却一个心思。

如今的生活舒适,不准备搬家,除非东主往外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