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360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李隆基三人非要吃方便面,李易为了嫂嫂的营养均衡,给大家炒了方便面。

里面放了肉、青菜、胡萝卜、煎鹅蛋。

“易弟,没想到方便面还有如此吃法。”李成器觉得新奇。

“以前吃炒面不也是一样么。”李易苦恼,能炒面,为什么要吃方便面?

开水下面条不过几分钟而已,方便面放开水里能节省三分钟的时间?

“方便面比擀出来的面有嚼头,劲道。”李成器不认同。

“那是方便面用的面含筋比例大,外面磨下去两层。其实卖这个面,几乎是个本钱。”

李易说实话,面不同,还搭庄户的人工。

庄户们除了技术人员,其他的更多朝着管理人员方面培养。

包括刚刚从河南府回来的一百个庄户,他们得到了训练。

在洛阳,庄户一律指挥其他人干活。

自己负责指导和监督,渐渐的习惯了怎么组织人手,同时与他人配合。

回来的时候,把鸡鸭和猪都卖了。

又在洛阳城中与往来长安的大商人们多加半成的钱,用铜钱和绢帛兑换成了庄子的兑换券。

他们揣着兑换券回来,损失百分之五,节省了时间和运输钱的费用。

他们的人工不能按照普通人的人工来计算,折算进方便面的制作中,没什么利润。

李隆基未管利润的事情,他想到了长孙昕幕僚们的同样盘算。

“易弟,有钱的商人,作其他的事情,比没钱的人容易。”

“是,资本的力量体现在规模化上。”

李易放下筷子,他把他那一叠炒面吃完了,他就给自己留一碟。

他拿起旁边的黄酒喝一口:“资本在于引导,眼下的大户人家,他们把资本用在了土地上。”

“大商人家中,地同样不少,只要有人卖,他们就买。”王皇后咽下一块肉。

“农业是基础,涉及到人最低的需求层次,生存,有饭吃才行。

农业也是战争的基础,没粮吃怎么打仗。

工业同样是战争基础,同时工业能反过来辅助农业,研究更好的化肥。

现在需要的是,转变一些人的想法,把目光从土地的多少上换成土地产出的多少上。”

李易给三个人讲解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间的关系。

他慢慢说,告诉三人一些事情。

第二产业的发展,应该是对外战争和第一产业的需求。

而第一产业中的养殖和棉花、麻、蚕的产量增加,又促进第二产业扩大规模。

服务行业的第三产业中的娱乐是在某一部分人满足第一产业需求的情况下的额外需求。

服务行业的金融业是对第一、第二产业,及战争的一种补充和推进。

资本的本身没有好恶之分,只是在追求更多资本的情况下,必然会更多地展现出其恶的一面。

所以才有税收,税收是为了把资本的一部分拿过来反哺第一、第二产业,并辅助战争。

至于三个产业的从业人员,他们的收入状况决定了社会工种分配模式。

一切都是在动着,并不固定。

朝廷需要解决的是平衡各产业的从业人员的利益,不然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李易不时喝口酒,哇啦哇啦说。

三个人饭都不吃了,王皇后几次想喝酒,旁边的宫女递过来果汁给她。

李隆基发现,认识易弟这么长时间,今天终于看到了厉害的本事。

易弟把一个国家的事情摆在明面上讲,一听就懂,原来如此简单。

易弟以后怎么办呢?娶别人当老婆,自己不放心啊。

至于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先不说两个妹妹的年岁比易弟大,就她们那接触的人便不行。

自己的女儿……把自己的女儿给易弟,那就不是易弟了。

感觉怪别扭的,怎么称呼?易弟能扭过来那个情感问题吗?

李隆基此刻满脑子想给李易找媳妇儿,不可以成为别人的女婿,多危险啊。

“这仅仅是一些浅显的表述,还有更深层的问题纠缠在一起。

当以物易物出现的那一刻起,金融业就存在了,只是没人去多想。

纸币会促进金融业的发展,比现在的铜钱和绢帛更方便、更有利、更难以控制。”

李易在一点点灌输,说太深了,他怕大哥、三哥听不懂。

“易弟对金融业可了解?”李成器喝一口白酒,吧嗒吧嗒嘴儿。

“略知,金融是把双刃剑,你控制不了人的欲望,赌博的兴盛就在于此。等需要那天,我再给大家讲。”

李易不愿意就金融的事情多说,反正他现在控制着兑换券的发行,很稳。

按照历史资料记载,若没有他发出的兑换券,过上两年,朝廷强制要求绢帛和铜钱的比值。

说明绢帛的数量多了,开始贬值。

绢帛贬值放任不管的话,货币体系就乱了。

大家都不愿意要绢帛,全去兑换铜钱,越兑换绢帛越贬值。

强制兑换比例,属于绢帛的货币增发。

绢帛又不是能长期用,潮湿了、着火了,损失就大。

开元盛世是一个控制货币比值情况下的农产品稳定为基础的结果,并不稳固。

在开元盛世中,大量的钱财被集中到少部分人的手里,贫富两极化严重,加快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第0516章 大势演习推技术

十六的月亮还是很圆,没到半夜的时候还在那里缓缓上升。

夜班的庄户们身上的衣服多加了一层,天更凉了。

菜地中的黄瓜、茄子,准备过几天收获。

很多黄瓜和茄子还很小,庄户们在等,等霜降。

一场霜之后,改变最明显的是茄子,茄子会变得很甜。

一寸长的小茄子,摘下来用手搓搓,放到嘴里生吃,跟水果似的。

外来务工者全部进到了新的楼房里面,窗户上糊着纸。

站在河边的平台上,能够看见许多人家点燃了蜡烛。

偶尔有的人家蜡烛摆放的位置不对,透过窗户还能瞧见人影。

有孩子写字的、有妇人打毛衣的、有……那是谁家呀?男人和女人点着灯那啥呀?那个聊天啊?

“旁边的楼用来给学子免费住,庄子上不再提供食物和笔墨纸。”

李成器指着外来务工者旁边的楼群说,学子们的待遇差了。

“早上还是有一顿粥的,至少不会被饿死,庄子新买的地,可没少种大棚,只要肯做事,终归能过下去。”

李隆基根本睡不着觉,心里塞满了吃饭时听到的内容。

那不是什么遇到问题了,着急想办法。

是问题发生之前就知道会出什么问题,并且清楚如何应对。

各个行业、各种从业者的相互关系,听着简单清晰。

一条条列出来,比之已往的零碎片断强上无数倍。

如是思忖,李隆基眉头舒展:“有易弟在,我心中安稳。”

“我也不着急了,原来总怕哪里没做好,让大唐不稳,现在基金就可以一直运作着。”

李成器有了人生目标,不怕搞事情被三弟怀疑。

对比起李易的那一套东西,自己干的事情就是其中的点滴。

指望着用足球、工盟、衣盟、海边买卖的钱造反,除非在外面有支能打过羽林飞骑的军队。

不,不止是羽林飞骑,还有易弟,易弟不会看着造反动荡的,易弟要求稳。

“西南的战事也不知如何了。”李隆基不担心大唐发展的之后,想起了西南蛮的问题。

“许是不会差,三弟是担心羽林飞骑损伤过大?”李成器知道羽林飞骑是宝贝。

“我只是怕他们胡乱冲杀,以为自己学到的本事大了,不管不顾跟敌人硬拼。”

李隆基没否认,羽林飞骑打仗死人他接受,不接受的是死人多。

其他人看了,会认为羽林飞骑战斗力不行,又该有人动歪心思了。

“他们精着呢,易弟训练出来的人,一个个想法和别人都不一样。呵呵呵!”李成器宽慰着。

说道训练,他忍不住笑起来。

李隆基莞尔,举着望远镜扫向灞桥的另一端桥头。

桥头有火把照明,一些学子刚来入住,没有钱买灯油和蜡烛,又不想睡觉,跑到桥头在那里看书。

冷是冷了些,安全上没问题,周围还有晚上轮换着训练的千牛卫。

另外还有准备明天摆摊的人天黑之前抵达,睡在推车或担子旁边。

若没有其他很多人结伴,走夜路他们害怕。

稍微远的地方的人选择白天出来,晚上到灞桥,睡一觉天亮。

东西卖完了,买需要用的东西,再住一晚上回去。

外来务工者和张家村子,同样有市集,外面的人过不得桥,只能等他们出去。

相互交流好需要什么,可以交换,也可以用兑换券。

铜钱和绢帛,在长安流通的很少了。

李家庄子陆续放出了三十万缗的兑换券,只有家中铜钱和绢帛太多的人还依旧使用原来的货币。

尤其是绢帛,大家都不愿意要了。

不小心弄脏了,当货币使用的时候别人不收。

一块又一块的布,放在那里,有时候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钱。

大部分铜钱和绢帛,经过流转,都给到长安卖东西的商人。

有的外来商人,也兑换一些兑换券拿着,不指望去别的地方好用,以后来长安却能当钱花。

“三弟回吧,明日还有朝会。”李成器觉得冷了,劝李隆基休息。

“走。”李隆基根本不困,精神着呢。

“走水了,走水了,救火呀。”夜间一个声音远远地传过来。

李隆基终于皱眉了,仔细分辨声音传来的方向,用望远镜看过去,果然有火光。

不过不是庄子里面,是距离码头还有一段路的路上?

那里怎么能着火?谁把东西搬运到那个地方了?

紧接着,他看到一群千牛卫冲过去,点着火把。

有人的火把还没点燃,边跑边和其他人的火把对一下。

火光中,推车的推车,挑担子的挑担子。

“怎么回事?”李隆基大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