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262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比如说冬天作战的将士穿什么衣服更舒服,保暖怎么样。

姚崇还有话说:“宋王管的两个盟是这般,谁能担保别处的人也照着作?”

“李易既然拿出来联盟,定然有应对之策。”卢怀慎直接说李易,他放心。

“夏日屋中蚊蝇多的解决事情,谁去问问?”姚崇换了个事情说。

感受到权利和恩宠外落的他十分焦虑,堂堂一朝之相,眼看着一个少年来回折腾。

王皇后干脆搬过去住,等着生孩子,陛下晚上去,凌晨回来。

按理说,陛下两头跑,应该累。

等着每天见到陛下的时候,却发现陛下精神头十足,分明是在庄子休息得更好。

以前偶尔还在后面的‘花园’找自己吃个饭、喝个酒,说说事情。

好多天没叫自己去了,自己这个宰相当得有什么意思?

张说看姚崇的表情,心中却暗喜。

他曾经想尽办法要阻止姚崇当上宰相,陛下却心意已决,对自己疏远。

眼下轮到你姚崇了,叫你也体会体会。

在他们互相间各用心思的时候,李隆基果然又到了庄子。

如姚崇所见,李隆基晚上不跟别的妃子们睡,精神头养好了。

同时在庄子睡眠质量高,安心,没有宫中的清冷,庄子皆是可信任之人。

尤其是李隆基始终认为李易有特殊武力手段,所有的地方全造反,一起围攻庄子,易弟能解决。

吃饭吃的也不再是别人尝来尝去,放凉了的,或是放凉后又热的饭菜。

睡得香、吃的香,心情愉快,身体自然好,每天上下班又不需要他亲自走路。

抵达庄子,李隆基看到有人用平板车运送东西离开。

见到李易的时候问:“刚刚送走的我看着像窗户?”

“三哥先洗手,边吃边说。”李易没立即回答。

李隆基很快收拾完,过来一同吃饭。

今天晚上吃的是大盘鸡,没有土豆,用山药来代替。

鸡肉都是大块的,酱色在上面看着很有食欲。

皮带面准备好了,只要王皇后一说吃主食,立即煮了后放到大盘鸡里拌着汤汁吃。

王皇后提的要求,她说她想吃宽面,但不是那种拌酱和放在汤里的。

于是李易给制作大盘鸡,面拌着汁吃。

李隆基知道情况后对李易点点头,佩服。

自己老婆整天惦记着吃新的花样,换个人能被折磨疯了,也就易弟顽强,本事大。

三个人依旧饮酒,王皇后那里单独加一个青菜炒杂菌,补充维生素。

不能只吃鸡肉和山药,两个东西她尝尝味道就行。

李隆基先吃块鸡肉,再喝盅酒,对李易说:“方才……”

“三哥是问窗框的事情?给外来的人使用,天太热,水多的地方蚊蝇滋生,他们要砸了墙换窗户。

我想到他们用薄纱舍不得,换个造价便宜又很好制作的窗纱,把蚊蝇挡在外面,还没有几个钱。

门也可以,就是中间要加横栏,不然绷不住新的窗纱。”

李易介绍他新琢磨出来的小东西。

第0373章 官员分配账不急

职务定,未许送临行。叮嘱衙中多酒请,慎为出语只聆听。官场少承平。

吃过饭,李易不管别人,自己去忙。

王皇后日子渐近,整天想着好玩的事情,偶尔发呆,还会莫名其妙地傻笑两声。

李隆基和李成器在看新的纱窗。

“姚相在殿里说过一嘴,我没理他,不曾想,易弟做出来了。”

李隆基知道姚崇的情况,他故意如此。

帝王需要学会平衡,姚崇还是有能力的,现在给他权利太多,收拾的速度越快。

李成器摆弄着纱窗,其实是拿竹条制作框,竹子条上钻小孔,麻线来回穿。

比起正常织布,孔大,不能穿在身上,也没别的用处。

他唯一的优点是那个孔可以让苍蝇和蚊子钻不过去,麻线用的不多,整个纱窗轻便。

能推开的大扇窗户,直接把这个框按上去即可。

框上留有几个大孔,插一个后面成九十度的销子,便卡在其他窗户里外的边缘上。

纱窗钻孔和穿麻线费点时间,竹条和麻线加起来有一文钱就可以了。

知道的原理,不同的窗户自己调整不同的边框,没有任何技术难度。

“兄长,你拿去工匠联盟,定制一下,十文钱一扇,百姓不愿花钱,看了自己去做,亦无妨。”

李隆基看几眼,会了,觉得自己也能做。

给竹片钻孔,比纳鞋的钻孔容易多了。

双排的孔,后排的孔正好把前排的孔和孔之间的间隙给补上。

手巧的人,能把麻线给穿出花样。

“如此轻巧的东西,以前怎没人琢磨出来?”李成器摇摇头,表示不解。

“富贵人家不去考虑,没钱的人家哪有心思想?工匠或许有想到的,觉得赚不到几个钱。”

李隆基分析其中的原因,给出个答案。

翌日,工匠联盟的业务员出发,一人拿着一个新纱窗,跑到各个坊给别人看,问做不做。

做的话统计一下,都有多少户要做,窗户什么样。

百姓看几眼,有觉得自己手工可以的人摇头,不做,家中两个窗户,双开的,一个要十钱,两个二十钱。

自己做一个用不上太久,尤其是下工后,抽空儿钻一钻,再穿一穿,两天,用料估计有个三四钱,足够。

两天自己赚了十六文钱,美!

于是许多百姓开始找竹子,几户人家找几根,破开一起用。

他们还分出来了钻孔的和穿麻绳的,相互合作。

中午的时候满长安流传着新的纱窗工艺,还有的比谁能在穿麻绳的时候穿出来好看的图案。

很自然的,姚崇又知道了。

张说吃过午饭在那喝茶水笑,喝几口笑两声,也不怕肚子疼。

姚崇也坐在大厅中,一小口一小口抿茶,脸上带着笑容:“看,老夫思虑之事,终于有了稳妥的法子,心中甚慰。”

“嗯嗯!”张说点头,没啥可说的,你开心就好。

“蚊子和苍蝇能挡在外面,睡觉的时候,若是没有个凉席,实在是难熬。”姚崇说起另一件事情。

“没有凉席就编呗,这东西还要什么技术?编席子百姓自己会,家家有,只要有空儿,他们会编。”

张说不觉得凉席的事情还要什么其他的额外辅助技术。

“总是会有更快的方法。”姚崇笃定。

张说摇摇头,端着自己的茶碗回屋,他发现姚崇魔怔了。

国家大事不操心,坐在那里琢磨怎么给李易出难题。

吏部尚书同样给了李易一个难题,学子四十二人,蓝田县三人,其他十九个县共三十八人。

多出来一个人无法分配,这个是麻烦。

崔日用决定把麻烦扔给李易,派个人把人名单和县名单送到庄子上,让李易作决定。

李易很轻松地把名单给填上,多出来一个人,甲第头名赵东林没有在榜上。

他把学子们找来,一个个念,念到最后,没有赵东林。

其他人一同看向赵东林,赵东林倒是面色平静。

“都准备准备,四月初八去上任,记得多看多听多琢磨,尽量别说话。

县尉负责缉捕等工作,庄子给你们一人一百缗的钱,带钱去上任。

多请下面的衙役喝酒,跟他们说,庄子里不会忘了他们,办事的时候叫他们多操心。

主簿亦如此,管账,要查账查库,已经在任上的主簿要答对好了。

下面的文吏喜欢什么就送些什么,不要在乎钱。

现在你们属于拿钱快速购买经验,属于投资,回报就是你们了解地方情况。”

李易对学子们提点,不然学子们三天两头要写信回来哭诉遇到的麻烦。

“若是查出来问题怎么办?”第四名的傅可道询问。

“主簿查出来问题,记下来情况,县尉查出来冤情,同样记下,写信回来交给我,你们处理不了。”

李易安排一下。

他其实对财务方面的不在乎,钱的事情好解决。

案件上的却不同,被冤枉的人,还有该被判的逍遥法外,受害者是个体承受,影响一生。

大家要回去准备行李,李易把赵东林喊住。

“东林,你现在和他们一样,有个官的俸禄,他们去地方有实权,你留在庄子上。

他们写信回来说的情况,你分好类,看其中的问题大多数出在哪些方面。

再琢磨琢磨,换成你现在处在同样的位置上,你是出问题的官员,你如何继续隐瞒。

你是查的官员,你从哪一个方面入手,想完了,我会问你,然后我们两个互相问答。”

李易对赵东林说。

刚才面色平静的赵东林这一刻激动了,他看着李易,张张嘴:“东,东主,我……”

“你能考第一,说明在时务策写的时候文字组织更好,你阐述时候的条理更清晰,正好负责总揽的工作。

到地方当官很容易,花钱即可,不过你没有本事,下去了,会发现处处受到掣肘。”

李易又说一番,示意赵东林回去准备应对二十个县的无数问题。

赵东林高高兴兴地走了,他确实知道想当官不难。

东主能在科举开考前把吏部尚书及一群官员请来。

分配个工作还不容易嘛!

看看科举的名次,庄子四十二个人参加,结果四十二个人全排在前面。

李易坐在那里摇了摇头,地方上的事情很简单,套路相同,不同的是有的证据被隐藏得很深。

想去翻那些个账和案子,要触动许多人的利益。

最后的博弈不在地方,在上面。

“谁能跳出那个圈子,谁才能去收拾。”李易总结一句。

第0374章 朝廷民间事多急

外戚意难收,还招羽林绸。武举一将秀,文科众官优。清凉存房舍,热闹最码头。往日邀不至,今时却来求。

四月初八,二十辆豪华的大马车载着四十一个学子出发。

他们自己带任命文书,没有吏部的官员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