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889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别吃撑了,你俩回去时给你们带上两条狗腿,加上调料,晚上还能吃锅,把肉拆下来。”

李易看到那么多的狗排骨摆在桌子上,对这对儿兄妹说。

“嗯嗯!”兄妹二人用鼻子发声,嘴里嚼东西呢。

……

“今天卖烤苞米,把我累坏了。”

晚上天黑,李易收摊,钱盒子里的钱他根本不回去数。

“李郎,我和小兰晚上给你按摩放松。”

永穆公主心疼,李郎一直在处理通州那里的情况。

李易脸色瞬间苍白:“今晚我想自己睡,我现在腰还疼着呢!说好的一起协同工作,怎么做着做着就我付出更多的体力?”

“就是按摩,不讲故事。”

永穆公主保证,小兰点头。

“那成!”李易选择相信。

……

“怀慎,惊蛰了哦!你家中还有醉蟹否?”

二月二龙抬头刚过完,翌日张说在吃饭的时候与卢怀慎闲谈。

“老夫若说,贪杯两樽梦小雪,宿瓮一醉闻惊蛰。此联并非老夫所作,你等信否?”

卢怀慎一到这个时候就郁闷,他是多么清廉的一个官啊……曾经!

众人笑着点头,卢怀慎:“……”

“罢了罢了,长安少了许多人,想是通州开出大量的地。”

卢怀慎摇摇头,转移话题,他上哪有醉蟹?还不是吃庄子里的。

“上午吃醉蟹,西南的人加上同州铁勒十姓的人跑过去干活,整整二十万人,飞艇每日往来。”

姚崇提起李易的安排,说二十万便二十万。

平日里这些人工作,每旬操练一日,说是民,实则为李易私军。

存在的意义在于听指挥,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别地方的将领不考虑羽林飞骑和十六卫加募兵,以及现在入伍的义务兵,他们也得想想李易手上的力量。

后突厥、渤海,人全过来了,他们若闹事,兵力比不上大唐,就在附近。

“这些人学习技术,将来年岁大了,李易让其自由,他们自己能够谋生路。”

李日知往食堂走,准备先把位置占好。

苏颋跟着:“两年义务兵后部分人可转自愿兵,当兵的两年体魄锻炼出来,纪律有了,又教技术,退伍再安排工作,给一笔钱。

然后他们变成预备役,同时允许考科举,文武皆可。

继续当自愿兵的,同样有各种考核,成绩好,给勋,当官。”

“经过评定,忠君爱国的,放到外面大唐蜀地当官,回来后福利高……”张九龄补充着。

众人说话间来到食堂,长安的李家庄子与洛阳的布局不同。

这个第一食堂人少,工坊更多放在了东边。

庄子的路上有人行横道,没有红绿灯。

庄户,尤其是孩子,被严格要求走人行横道。

庄户骑摩托车,平时速度快一点,到人行横道放慢速度。

要过去的人不会突然蹿到路上,至于说谁先过,无所谓的。

有人挥挥手,摩托车走,孩子多,摩托车停着,然后孩子们……围上来摸摸车。

大家到食堂先四处溜达,终于在一处角落中发现目标……李易。

李易躲在自己的小厨房里炒贝,蛏子、蛤蜊、海虹、扇贝,从黄海上面位置捞的。

渤海水冷,许多东西还不能捞。

此时鱼多,还都是小鱼,一盘能放好几条那种,清蒸、红焖、油炸。

李易嫌小鱼刺多,鲜归鲜,有别的则不吃,除非在大铁锅里焖,焖啊焖的,鱼刺给焖得能吃时,放凉后连着鱼冻一起装盘。

现在带壳的好,再过一个来月,渤海的皮皮虾可以捕捞。

而梭子蟹,渤海的在四月份才香呢!

他炒了一大铁锅,用军工铲炒的,最后放点香菜出锅。

端一盆出来到小屋,站在门口愣神。

“小易进来,别客气,当自己家一样。”宋璟打招呼。

“在外面吃,人多,闷。”李易端着重新找地方。

放下一盘,转身又回去,推个车回来:“多亏炒一大锅。”

“易弟炒这许多?土豆片跟着一起炒?”

李隆基帮忙从小车上搬盆,好几个盆。

“怕闻恬和小兰吃辣的和寒性的贝类多胃不舒服,放点土豆片。

吃这种辣炒的贝便不适合吃主食,土豆属于主食,正好一起当菜吃,结果主食也有了。

今日惊蛰,明天八九,北方地区再有半个月左右,开始大量翻耕。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说得正是黄河以北更北一点,南边不用。”

李易边说边往大盘子里盛,方便吃。

“嗯!”李隆基颔首又到北方春耕,今天渤海要大量种水稻,粳米好吃。

他这帮着搬一下,别人接手他落座:“易弟,小兰何日封公主?”

帮忙干活的小兰停下动作,眨着眼睛看李易。

“叫钦天监算日子,他们厉害。”李易也不知道哪天好。

“钦天监如今看你脸色行事,你说好就是好。”

毕构鄙视,还钦天监?钦天监被你吓怕了。

好不容易测算出来本月无雨或雨少,旱,结果一堆火箭弹飞上去……

关内道,就是适合种西瓜和姜的京兆府北面,钦天监又努力测算出来,会下冰雹,于是又一堆火箭弹飞上去……

你说发大水,保证发大水,你说兴道坊地陷,那个陷的只能重新打地基,填进去好多石子和沙子。

李易想一想:“不是有台历嘛!哪天日子好,查一查,庄子每年印一批,卖给百姓,家家都有。”

“对,上面还标了拼音呢!百姓们拿铅笔在空白的地方记账,收入与支出。”

毕构承认,有,一本台历三钱,用一年,台子用木头、竹子都能做。

第2899章 交接完成数据揽

炒贝盛好,众人喝黄酒,过滤后的,并非浊酒,这种黄酒酒精度在十一到十三度左右。

喝的时候口感像干红,回味不一样。

喝干红喝多了胃酸,喝黄酒胃暖,当然真喝多了都吐。

“易弟遥领通州刺史,又当通川县公,当地的军权要不?”

李成器夹个小仁仙,说着抠出来肉。

“军权?当地……哦!对,要有驻军,主要目的为了抢险救灾,辐射周边。”

李易刚想说当地用不找军队,随即反应过来,万一受灾了呢?

地方是自己,必须留兵驻扎。

“吃菜,惊蛰好!”李隆基端碗。

……

通州所在,倒不是很冷,不过潮湿。

百姓们忙疯了,把老人送到悲田坊,孩子扔学堂,自己跟着干活。

蒸汽机的、汽油机的、柴油机的翻耕设备齐上阵。

挖人工河流的地方有勾机、推土机、斗车……

就像以后一些年代挖巴拿马运河时的样子,当时有蒸汽机的勾机。

当时没有液压技术,采用齿轮和皮带的传动模式。

李家庄子倒是能做出来液压系统,不过用在飞机和大唐自己的航母上了。

工程建设方面需求量大,庄子工匠人手不足,就不造液压的。

即便如此,百姓们依旧疯狂,干活速度太快了。

挖土,一下子挖出来的就得推几十车。

眼看着给动物和保持水土保留的森林规划出来,其他地方的树木成片往下倒。

有的地方以后种果树,有的种生长速度快的树和竹子,通州即李易时的达州,有竹海公园。

李易不可能放弃当地的自然气候环境不利用,能种竹子,以后经济发展更快。

整个州到处都是穿大唐军装的人,他们用柴油锯锯树,接着把树根起出来,扔到空地上晒。

树木的枝杈都是柴火,主干看品种、粗细,再考虑如何使用。

好的木头,又粗的,会留给当地人做棺材。

能做棺材的木头都是好木头,剥了皮之后放在外面经受风吹雨淋日晒。

许多人一准备就是十几二十年,指望着死了后有个好‘家’。

若是发水给冲没了,或者走水烧了,那个人通常活不了太久,精神状态废了。

有六七十岁的老人,算长寿,每天会看看自己的‘材’,下地干活什么的都没问题。

突然间某天走水,材被烧了,当晚都可能过不去,人就没了。

不处在那个环境和历史因素下,就无法理解那些人的心思。

李易那时谁愿意提前给自己准备棺材?准备好了等死?

跟一个老人说:这木头好,送你了,给你打一口好棺材。

对方用铁锹拍死你一点都不冤枉,诅咒别人死呢?

换到大唐,老人高兴,这孩子明事理,木头确实不错,好材!

飞艇每日陆续飞来送东西,主要是粮食,二十万人的生产建设军团,指望当地提供饭菜?

军队穿的一律迷彩服,打绑腿或长筒靴。

看作业环境,进山的长筒靴,不进的绑腿,长筒靴太沉。

百姓们主要任务是盖房子,盖三层楼,不过地基打下去的结构支撑,能够盖六层,以后看需求是否增加。

一个县一个火力发电厂,架电线和铺暖气管道,预留出来燃气管道位置。

暖气与燃气都是放在外面,方便维修,砌在楼里,检测和维护可麻烦喽!

而电线有专门的管道,这个抽线和穿线就行,相对简单。

通州的冬天特别令人难受,零下二三度到零上七八度。

要么你像振州,冬天零上二十度,要么像渤海,冬天零下三十度。

像长安也行,零下二三十度,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水汽少,有水汽就冻了。

要么北方怎么讨厌春天呢,春天的时候潮气大,关节都疼。

百姓们挖地基,住楼房,三层,自己家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