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851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于是在永穆公主的带领下,家庭和睦,没有人敢找事儿,现在住在姐夫家。

永穆公主不去想太多,她嫌累,反正弟弟妹妹听话。

“公主,那边说要聘礼,不知道要什么,李郎去弄图纸,要做新东西。”

小兰带着豆卢贵妃的的孩子,别看年岁小,辈分却高。

小男孩儿自己能吃饭了,他妹妹不行,依旧吃奶,不在这里。

“小兰你想要什么名?我是永穆公主,按照地名,你认为哪个好?”

永穆公主问小兰,小兰出嫁前必须有个公主称号,李易要求的。

“东乡、宣汉、石鼓、三岗,这四个县不好听。

另一个通川不但不好听,关键还是通州的州治所。

会高于永穆县,剩下一个是新宁县,我要这个行不?”

小兰其实早就想好了,永穆公主的永穆是山南西道通州的永穆县。

那里还有其他的县,她觉得就新宁好听。

当然,若新宁是通州的州治所,她就不敢要。

“嗯嗯!过些日子你就是新宁公主,我去跟父皇说。”

永穆公主丝毫不觉得把小兰弄成公主,自己的地位会变低。

没有小兰,有大兰,左兰、右兰,自己终归得有贴身的人。

小兰好啊!说是侍女,其实亲同姐妹,小兰一路走来帮着挡掉无数敌害。

“以后我也是公主,能领钱的。”小兰笑。

“给你双份也不够你花的,哎呀!咱们的李郎要出双份聘礼。”

永穆公主思维跳跃,娶一个是一份,娶两个就是两份。

“技术最后也要是咱们管,聘礼是给出去的,咱们得跟李郎过日子,咱家的钱凭什么给别人?”

小兰提醒,技术都是李家庄子的,生活不得和李郎在一起嘛!

“对啊!咱俩找李郎说说,别吃亏。”永穆公主觉得有道理。

她俩比较聪明,聘礼给别人,自己家最后缺钱。

不但不能给,还得想办法多要嫁妆,划一片地给自己家,金银珠宝什么的用车往回拉。

朝廷赚那许多钱,留着干啥?

……

“风再冷~~不想逃~~花再美也不想要~~任我飘~摇~~天越高~~心越小~~不问因果有多少~~独自醉倒~~今天哭~~明天笑~~不求有人能明了~~一身骄~傲~~歌在唱~~舞在跳~~长夜漫漫不觉晓将快乐寻找……风再冷~~不想……”

池塘水幕上光影变幻,笑红尘的曲子又一次出现。

‘大家’们的舞姿却更舒展,表情更自然,比起第一次表演时的刻意和做作,今天的笑红尘达到巅峰。

这种境界所有的唱、奏、舞融会贯通,像李易时候的最高评价一样,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好多人看歌伴舞兴奋着,一起唱啊、跳啊!

李易也挺高兴,东北彻底占下来,准备成家,立业……先立了。

至于治国平天下,这不一直在忙嘛!

他抓把葵花籽嗑着喝啤酒,不喜欢吃别的东西,占肚子,该喝不下去酒了。

李成器咯吱咯吱吃掉一个油炸豆虫:“百姓需要官员手把手教,不然许多人不愿意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

他说豆虫,第一年李家庄子叫大家养豆虫,百姓养的少,等看别人赚钱,才跟风。

大棚同理,今年,或者说去年冬天,京兆府与河南府的大棚数量比前年增加一倍。

结果利润大幅度下降,亏欠倒不至于,利润低,一年回不来本,明年才可回本并赚一点。

第一年跟李家庄子种大棚的百姓一个个都发财了,有钱。

自己家换上玻璃窗户,买自行车骑,戴手表,家里落地钟,加上缝纫机、煤油灯、暖水瓶、玻璃镜子,可了不得哦!

有钱还愿意作公益事业,修路,大路不管,家门口的、村子里的路给修、小木头桥缝隙大的能补则补,补不了换石头的。

不修不行,耽误骑自行车,木桥缝隙大,把车轱辘卡里咋整?

别人去趟长安城,四五十里路,赶车,有牲口。

有自行车的人家不同,穿上棉衣,一大早蹬车出发,小风一吹,冻得直哆嗦,那也挺着。

到长安城看看方向,回忆一番,按着车铃铛奔向药铺,抓药,治疗风寒的……

“从个体上看,跟风后赚钱少,从大唐整体上看,属于一种商品数量增加。

大唐货币在升值,正是因大棚这等东西种的菜多,货币购买力提高。

农牧业生产力发展得好,货币即便贬值,百姓依旧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福利。

关键在于产地商品价格和销售地零售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涉及到……”

李易就着这个话题说,产地和销售低价格比例大,得看商品种类和路况。

种西红柿,相隔五百里,产地一钱买三斤,销售地三钱买一斤,正常。

种西瓜,同样的距离,相差九倍,不正常。

番茄保存期短,商人运到地方,会扔掉很多。

西瓜保存期长,不需要扔,凭什么九倍价格?都让收购商赚去,零售商通常赚的钱有比例。

李家庄子目前负责控制往京兆府与河南府卖东西的当地收购价格,除非特殊的东西,否则商人从中赚的钱有幅度限制。

这样两极分化率降低,商人若有本事能够把番茄保存很长时间,九倍价钱让他赚。

“是此道理,易弟你吃个豆虫?”李成器夹条豆虫要给李易。

“不吃,我其实不爱吃,只是能吃而已,别看宣传的时候说我因为吃了豆虫就想出来某种技术。”

李易拒绝,别给我,东北的蚕茧能吃,没变成蛹的虫子就不想吃,从蛹中飞出来的蛾子,更没食欲。

能吃跟喜欢吃绝对是两回事儿,羽林飞骑野外生存训练,看他们什么不能吃?正常状态下,没人碰。

第2839章 众人之兴吐蕃宁

“快,快来,东主出图纸了,开会,看看都是什么。”

图纸送到工坊,当值的工匠们看到后叫人。

出成套图纸的东西,需要众工坊协同,某个产品,会选出来一个总负责人。

总负责人需要能看懂全部图纸,再分配下去。

分到某些零件的工坊继续有人看图纸,指挥人手。

工匠们最喜欢升级工具,车床一代比一代精良。

其次改良生活和战争工具,制造新的东西,东主给图纸是最开心的时刻。

他们对于金钱方面没啥追求,却不代表他们追求物质享受。

工匠喜欢穿舒服的衣服、住冬暖夏凉的房子、吃肉和水果。

物质享受不等于钱多钱少,他们不花钱,试验用的材料随便取,不要故意浪费即可。

李易没给过他们图纸,他们自己就把窗户的玻璃弄成双层的。

家中的装修,个人有不同的想法,然后找人帮忙一起处理,自己一个人太耽误时间。

有孩子的,孩子玩具他们自己做,看别人的好,瞅一瞅学来。

卧室、阳台窗户不装金属护栏,下面却撑起网,怕孩子掉下去。

另一端不是门那里,一层额外起个走廊,走廊旁边是副楼梯,担心着火的时候那边门跑不出去。

不是工匠的庄户一看,你们那个楼变样了,找管事提要求,我家的楼照着他们来。

休息的工匠时间多,整天琢磨怎么改善庄子里的生活条件,包括孩子玩耍的娱乐器械,要好玩,还得安全。

庄子的防火、防水措施李易同样不管,我养你们这么多有证的工匠,你们吃闲饭?

工匠们最开心的事情是自己有个思路,去操作后很管用,其他工匠一致称赞。

别的富贵人家开始使用液化气罐,天气不好的时候也没有煤烟,只是需要严格按照安全使用要求操作。

庄子里原来也是液化气罐,李易觉得够用。

工匠认为扛液化气罐上楼累,用东西吊上去也累,哪怕有电动机。

他们改一改就把液化气管道给装上楼,在外面入户,不遮挡,方便定期检测和维护。

电线拉上去,走特殊的凹槽,外面加防火防潮盖。

现在一看图纸,电视、冰箱,正好用点,收音机那个用电池,跟电线无关。

“快做,做好了咱们先用。”

一个工匠扫一眼介绍说明,激动了。

“电台和电视台怎么办?没人表演和说话,咱们看啥?”

另一个工匠考虑源头,打电话需要另一边有人跟你说话,不然自己拿个电话筒讲,属于精神有问题。

“这不有嘛!电台和电视台,做出来东主会安排。”

又一个工匠认为不应该操心配套的软件,自己是造硬件的。

“空调,我原来就想着怎么让屋子里夏天凉爽,还没想好,东主出图纸了,哎呀!”

一个很愿意思考的工匠看到图纸,懊恼,里面有的一些技术自己想到了。

“先看,看仔细了,送图纸的人说东主明天来,有问题的记下,问东主。”

之前开口的人说着拿起一份观看,图纸上的图案和数据,一般人看了脑袋疼,他们偏偏两眼放光。

……

“卢爷爷,你该去休息了。”青黛小丫头过来,一个个把脉,对卢怀慎说。

“老夫觉得还行。”卢怀慎不想走,今天热闹。

“那我给你盛一盅汤,你喝了继续呆着?”青黛点点头。

“好!就知道你有办法。”卢怀慎答应。

接着刘幽求、李日知和毕构全选择喝一盅汤,他们被青黛判定要休息。

一盅汤喝完,不到一刻钟,四个人开始不停地打哈欠,困啊!

“老夫去睡觉了,挺不住了。”卢怀慎觉得可以了,还是床上舒服。

另外三个人小声附和着,毕构甚至直接就闭眼睛,被人推回去。

“老夫还能坚持多久?不行的话也喝一盅。”

姚崇看明白了,那盅汤不是让人兴奋的,是助眠的。

他认为汤好,喝完很快会困,躺到床上便能睡去,否则睡不着更难受。

“姚爷爷身体好,不急呢!”青黛小手摆一摆,你继续。

她转一圈后来到李易这里搭脉,小眉头紧蹙:“师父你是想休息,还是想喝酒?”

“慢慢喝,随时可睡,随时应对突发情况,你看周围的羽林飞骑。”

李易坐直,突然精神了。

周围的羽林飞骑护卫跟他之前的状态一样,半放松,算休息,但身体机能正常运转。

真正休息的话,身体器官开始轮流排毒。

故此大人午睡都是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趴在桌子上睡。

到床上睡两个小时,还不如不睡,会打断器官的正常生理反应过程。

而小孩子两个小时左右,新陈代谢速度快,睡醒了稍微缓一缓,又能跑去玩耍。

考生们此刻也不怎么吃东西了,就是喝酒,送食物的人控制他们吃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