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702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土著们过来个人,警惕地看着羽林飞骑,也拿起肉干咬一口,立即点头,转身向别人喊:“是吃的,肉。”

半个小时过去,所有能吃东西的土著都吃上了饭,不能吃的在吃奶。

炒面用手抓着吃很不舒服,土著们不在意,塞嘴里一口,舌头舔干净,再接点雨水喝。

羽林飞骑不吃了,来之前正好吃午饭,雨水他们也不想喝。

他们只有十个人带了自动步枪,其他人就是一个四角裤、光脚。

气温低,羽林飞骑能够承受,比这更低的气温他们都经历过,冬天在水里,零上两到三度。

年轻的土著人猛吃几口,冒雨跑出去找树叶,给窝棚做防水。

之前他们以为雨很快会停,结果下大了饿了,不敢多运动。

吃上食物,胆子变大,自己淋雨可以,孩子和老人淋了会生病。

他们不懂什么叫失温,却明白冷,冷时间长了人就死了。

部落的人吃到食物、裹上毛毯,眼中有了神采。

羽林飞骑帮忙修窝棚,看土著直觉得可怜。

住的地方不好,没有被褥,每天打猎后有时还不够吃,有毒蛇偷袭,工具简陋……

遇到一场传染病会灭族,天气持续不好同样死人。

不过想一想大唐百姓,似乎差不多,有工具依旧在青黄不接的时候饿肚子,现在倒是逐渐好起来。

东主说的果然没错,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哦,叫科技。

土著吃一吃,明显没吃饱,纷纷停下,准备把食物收拢到一起用毯子盖上。

小机器人出声:“吃吧,还有很多,再给你们送。”

“为什么?”酋长又单独安排给孕妇和哺乳期的女人吃,盯着小机器人问。

“事情是这样滴,在很久很久以前……”

小机器人按照之前的故事讲,关于大唐遗民的。

它脑袋上的屏幕播放画面,酋长和大巫医凑近看,看完互相看。

大巫医问:“我们是大唐遗民,所以大唐皇帝过来找我们,给我们东西吃,不是大唐遗民呢?”

“不是?不是这些东西吃完就没了,毯子你们留下。”小机器人回答的干脆。

“是大唐遗民。”大巫医认可身份,必须是。

他找来部落中跟他学习的其他巫医和学徒,把故事重复两遍,大家分开去各个窝棚讲。

他们得告诉其他部落的人新身份,别说错话,天知道大雨还要下多长时间。

一个半小时后,另一个部落也吃到了炒面,人口两千三百二十,依旧与那个酋长说的有很大出入。

“他是不是故意的啊?这叫一点五倍?换一个后勤遇到这个情况就废了,还好是我们灞水军团。”

这里的小机器人抱怨,什么一倍,或者一半多?

“别生气,是基础教育问题,人家不识数。

你看他们,给饭吃就使劲干活,你难道还能指望他们给你一个数据曲线图?

或者是看着大雨感怀吟诗: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另一个小机器人劝,别这样,咱们要用最善意的想法考虑别人,顺便抄诗。

“是呢!你这一说我就明白啦!咱们要继续进行教育。”之前的小机器人回应。

羽林飞骑迷糊了,你们小机器人是统一的,还是独立的?

怎么能互相之间劝说与理解?哪里出了问题?

不过诗确实不错,何人所作?埋了?

得疟疾的部落酋长通过小机器人看到两边的情况,露出开心的笑容。

“只不知其他地方的部落如何生存。”

豆卢贵妃在高兴的时刻,又为其他位置的人发愁。

“会死一部分人,其他的人不得不在雨中去采集食物和狩猎。”

李易不那么难过,距离近可以去救,在无法得知距离和方位的情况下,飞艇出去很危险。

这个大岛子应该叫大陆,整体面积七百六十九万平方公里。

既然在以后依旧有人存在,证明他们能够挺过去一次次危机。

按照人口数量来计算,土著们生活确实艰难。

在没有外来战争的情况下,根据数据显示,七十多万人。

相当于一人十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外来人口繁衍的倒是多。

“平日里要多储存食物,遇到特殊情况才好应急。”

宋璟发表看法,比如多准备果干和肉干。

“真如此大唐又岂能饿死人?运气好的时候才能剩下一点食物,平时不够吃。”

张九龄看宋璟一眼,站着说话不腰疼?谁不想多留东西,前提是有才能留。

“往后怎般安置?”苏颋换个话题,遗民有了,带回大唐?

“不若给他们工具,教他们种地、养殖,让他们上交足够数量的东西。”毕构出主意。

“思想教育为主。”李易强调:“不然他们认为地是他们种的、牲畜是他们养的,与我们无关。”

李易可不打算最后这里的人闹独立,不认为自己是大唐人,少一种认同感绝对不行。

“将来带他们轮换着到大唐去看、去感受,这里教大唐话和大唐文字。”

李成器支持李易,补充一下,大唐人最初并不都是大唐的,大唐李氏也是从隋朝抢来的江山。

现在看看,百姓们谁还会去考虑曾经的隋朝,那批人早死没了。

等土著一批批老死掉,后代自然把自己当成大唐人。

第2596章 雨过天晴菜品缺

云终于散去,太阳在大雨下的第十一天中午于天空上露面。

岛子上的遗民和得疟疾的部落遗民们着急地要求干活,在他们的认识中,只吃饭不劳动绝对不行。

这是他们的生存法则,狩猎的时候被别的部落帮助,要分给别人更多的猎物。

各部落之间在环境恶劣的时候抱团取暖,他们面对的主要威胁来自自然环境。

巨蜥、毒蛇、袋獾、鳄鱼和野狗正常情况下就毒蛇可以偷袭人。

土著们从来不会单独行动,在长期的斗争中,除了毒蛇和鳄鱼,其他三种动物已经知道这群生物的脾气。

别的生物被攻击的时候其他的会跑开,这种不是,攻击其中的一个,其他的冲过来打。

蛇的智商有问题,鳄鱼估计是觉得自己在水里,人在水中攻击能力差。

而且本地的鳄鱼速度快,土著们跑不过。

其他的动物跑的速度也快,土著们捕猎很辛苦的,需要围起来,要么在河流里砸鱼、矛鱼、捉鱼。

食物不足的时候,相邻部落的人会过来借,或者询问哪里有多的果子,要不大家组队去捕猎。

下了十天的大雨,土著们白吃了十天,顿顿吃好的。

不能吃白食,要通过干活来补偿。

他们的孩子不允许参加工作,跟着大臣们学习大唐话。

老人愿意学就跟着一起学,女人们有人带着编织东西,教她们。

其他人继续拽木头、刨树根,将来被砍伐掉树木的地方会变成田地。

之前砍的树又湿了,再晒,晒干了方便剥树皮。

建的窑等明天再看,尤其是烧砖的那个窑。

换到大唐某个县建个窑遇到这等天气,百姓们会气哭,好不容易起个窑,老天爷太欺负人了。

队伍中的人无所谓,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小易,按照此进度,回大唐时又是逆风。”

李旦发现大家必须在此地停留很长时间,等另外两个部落过来,教会他们一些生活技能。

“多呆几个月,咱们顺风回去?”

李易提议,他不着急回大唐,关键人物全带着,随时可与大唐通信。

无须考虑是否有人会趁机造反,那可太好了,直接灭,谁敢露头?

没有好的通信手段能假传圣旨,如今直接视频通讯。

“怕油不够,航母出海打渔费油。”

李旦同样不在乎时间,在外面吃得好、睡得香,这辈子没白活,终于真正旅游一次。

“让那边送油,咱们制作海鲜干品,他们送完立即带回去。过些日子我带大家去南极瞧瞧。”

李易想着游轮和游艇去南极,其他的船别凑热闹,容易挂在那里。

“你说的很冷的地方?不管春夏秋冬?”

李旦回忆一番,有印象。

“没有春夏秋,所谓的夏是相对来讲。”

李易摇头,南极的夏天跟冬天有啥区别?

“建冶炼炉,不能总从大唐向此地送工具。”李旦考虑实际情况。

“成。”李易要建冶铁的炉子,顺便派其他船只绕到大岛子的西边,那里的铁矿石多,随手可捡到,还是高品位的。

在本地若没发现好办法,就是大唐遗民故事,一时间弄不到足够多的土著,转一圈就去另一边的新西兰岛子,然后归唐。

既然找到了门路,四下里找土著呗,找到就给讲故事,先得给东西,让对方明白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干活的土著遗民们不参与大事,午饭都不吃,干活。

其他海军用电动车床破木头,继续晒,晒好了大家盖房子,帐篷住着不舒服。

湿木头破的时候费劲,破完后又容易变形,不理会,用石板压一压,或者干脆当柴火烧。

下午四点,今天的工作结束,春天的时候天短,再干下去天会黑,耽误吃饭。

大家在旁边的河流中洗洗澡,顺便干掉九只鳄鱼,手榴弹炸的。

羽林飞骑投掷,准着呢,平时就总练习。

轰隆一声,破片损伤不大,水中震动把鳄鱼直接震出内出血。

跟用油桶发射炸药包的没良心炮一样,真正的伤害在于爆炸震动的冲击波。

那一片地方只有九条鳄鱼,土著们见到鳄鱼翻白,游过去拽,羽林飞骑把冲锋舟抬到水里,捞别的鱼。

鳄鱼能震死,其他的鱼不用说,一大片一大片的水面上飘着鱼。

厨师们高兴,可以做吃的了,咱们有菜谱,东主以前就提供了。

等到吃晚饭的时候土著遗民发现饭菜变了,种类变少了,之前顿顿二十多道菜,现在恢复四菜一汤。

他们想不明白,下大雨的时候难道更容易做菜?天晴了,做起来困难?

厨师们在休息,下雨天累坏了,跟老天爷较劲,灞水军团向来逆天行事,遇强更强。

炊事班要在最恶劣的时候做出最好的饭菜,战况胶着的时候顺便杀敌。

李易那时炊事班在日常生活中做红烧肉放酱油,老抽。

赶上野外拉练训练,必然在最差的条件下炒糖色。

“这里的鳄鱼很多,是药材?”

柳冲看到了鳄鱼,吃饭的时候聊。

“淡水鳄和湾鳄两种,本地的淡水鳄上岸后奔跑速度快,两分多钟能跑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