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70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好诗!哪位大才出得此作。”张说直接站起来了。

姚崇跟着动容,道:“好一首对仗工整的七律,往事在眼前,只是已惘然。”

“问一下,何人所作,招人前来,这个干谒本相许了。”姚崇对管事的说。

不长时间,管事回来,表情复杂,道:“李家庄子昨夜南曲众女哄叫李易上台,李易抄两首诗,一首词曲,此诗为后诗。”

姚崇、张说:“……”

第0233章 怎能讲解这学问

“太过分了,不带这样的。”张说过了好一会儿才恢复过来,咆哮。

姚崇伸出手,拍拍张说的肩膀,这一刻已往的恩怨似乎都淡了。

他说道:“李易一个少年,总写出这等沧桑之诗句,换个人,定然要被攻讦。”

张说使劲点头,道:“然,每每他都说是抄的,却总是找不到被抄之人,一问就说杀了埋了,叫报官,欺人太甚!”

“明日本相练练瑟,五十弦,思华年,迷蝴蝶,托杜鹃,珠有泪,玉生烟,成追忆,已惘然,他怎么就能把这些字给合在一起?”

姚崇一边感受着此诗的冲击力,一边抱怨李易。

他也觉得不讲道理了,凭啥?

“元之兄你看啊。”张说开始分析。

“他平日里写医书,已经传出来三本了。从春天开始到秋天,拿出来一样又一样农事的神器。

到冬日,大家采冰,他又有好东西,那个鞋,那个钻冰的家什。

然后制作烟花,烟花有多难,相信大家都知道是吧?

他的新马车我们都在用,出去接个人,跟上战场似的。

长安令如今正作的事情,皆为李易所出。

他还要给人看病,然后写三字经,随便就能扔出来一大堆的诗。最关键的是……”

张说说着,突然停顿,想找个词。

姚崇接过话:“最关键的是他看上去很轻闲,他还有时间教导庄户制作好吃的饭菜呢。”

“对,轻闲,他不需要学么?真的是抄?抄谁的呀?”张说突然跟姚崇有了心贴心的共同话题。

“唉!”姚崇觉得牙疼,他也发现了,别的人再厉害,能当个人看。

李易那里已经不是人了,你随时去问任何问题,他顺口给你办法,一天看着还有闲情溜达。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精。

其他的百工的事情不能想,想多了做噩梦。

“不然明年,不,今年叫他考科举吧,给他个一甲第一,省心。”

张说妥协了,让你出头,你哪怕报个名不来考,我都能给你弄个第一。

“他不考,说是忙,哎呀,我含两粒药,李易给陛下的药,给好几瓶,小葫芦样的,说是觉得喘气费劲含在舌下几粒。”

姚崇说着把旁边的抽屉打开,这桌子的布局都是李易那里常规设计。

含上几个粒,也不晓得是药效发挥作用,还是心理因素,他状态好了许多。

“元之兄,若没有其他必应之事,不如去庄子看看?”张说提议。

大年初一,别人怎么忙,跟他们宰相无关,早朝结束后,就轻松了。

当然,晚上有赐宴,要赶回来参加。

“去!叫人去问怀慎。”姚崇想到另一个宰相,卢怀慎。

很快三个人乘着一辆四轮马车,还有一众小厮陪护下抵达李易的庄子。

他们三个庄户都熟悉,大年初一过来,纷纷说新年好。

“李东主呢?”张说年岁在三人中最小,他负责交流。

“上课,那边。”庄户的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子指一个平房。

三个人走过去,在窗外又一同站住,很有默契。

“二月份科举,考策问的我之后告诉你们,现在说诗。作诗呢,其实我可以给你们写,但没意义,我能管得了你们一辈子?”

李易的声音传出来。

姚崇三人互相看看,点头,对,李易写诗牛逼,但四十二个学子,总不能都李易一个人给写。

“写诗最难的是什么?近体诗的格律不容易,但那不是问题,赋得诗命题,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李易的声音持续传出来。

三个宰相很想冲进去掐死李易,格律不是问题?赋得也简单?你究竟有多狂?

好吧,你行,你杀人多、埋人多,但你不能跟学子们说,学子们又没有你的本事。

“赋得诗,一般都要是律诗,因为律诗需要对仗,不然一个五言绝句,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体现不出本事。

当然,七言绝句有点风险,一个不好会出现三连仄和三连平,但还是可控的。

好在眼下咱们的大唐对三连平和三连仄要求不严,同时也没有孤平一说。”

李易说起诗词结构,绝句相对于律诗好写,少了四句,就没有中间的两个对仗句子。

宰相仔细听,对,绝句出好句子太难了,因为少了对仗,读起来不过瘾。

至于这小子作过的‘两个黄鹂鸣翠柳’和‘千山鸟飞绝’那种绝句太难了。

而孤平?孤平是什么?

姚崇看一眼张说,意思是说:这个李易还有另一套更严格的标准?

张说:他自己的咱们不跟着,凭什么要按照他说的来。

姚崇颔首:对,都照着他说的,往后别人还要不要写诗。

“律诗的格律有正体和变体,考科举,不要玩变体,不然考官会不舒服。”李易的声音又传出来。

三个宰相认同,他们反感有人在他们面前显摆一些旁门左道。

看样子李易很有经验啊,居然能够了解得如此详细。

“李贤弟,要不要提前去打听一下谁主考?”里面有学子问。

三个宰相露出笑容,看吧,还是有人想要干谒。

“不必,吏部考功郎中一个人,正五品上,员外郎就一个人,从六品上的官,其他的主事不负责出题。”

李易的声音轻飘飘。

三个宰相脸色难看,你一边说不考科举,一边把人都给研究明白了?

“要不要送些礼?”又有学子问。

“不送,我是那等行贿之人?我行事堂堂正正。等过了年,堂堂正正把吏部那些官员请过来参加诗会。”

李易说得大义凛然。

三个宰相好悬吐血,卧槽,太不要脸了。

还堂堂正正?堂堂正正被你如此用,你问过堂堂正正答应与否?

“他们邀请就能来?”学子问出关键的情况,请容易,答应不容易。

“接下来我要讲的东西传出去,相信会有人给薄面。”李易回答。

姚崇露出一丝冷笑,张说看着,暗暗点头,对,搞破坏,你让来就来?看你有什么手段。

“接下来我继续说怎么写诗。”李易的声音还是那么平静与柔和。

三个宰相已经有主意了,看你怎么弄。

第0234章 科举作诗存对韵

“说律诗,对仗是个问题,所以,今天开始,我教你们对韵。”李易说。

屋子里的四十二个学子没出声,很安静。

“今天教你们三个,一个是东西南北的东,一个是春夏秋冬的冬,一个江河湖海的江,听我说,都很好学,仅仅是背的东西。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

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晨对午,夏对冬。下晌对高舂……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

内苑佳人,满地风光愁不尽;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无穷……”

三个宰相此刻:“……”

张说用幽怨的眼神看姚崇和卢怀慎。

两个人瘪着嘴点头,意思是知道,大家都一样。

三个人的想法是,当初我学写对仗的时候,怎么没有人这么教?我草,我了个草。

所有的对韵都给说出来了?可以这样吗?你李易敢不敢出来告诉我等你又抄了谁的?我们去刨坟。

张说对口型、打手势:多亏今天过来了,不然还不知道居然有这么好的东西。

卢怀慎比划:对,太不像话了,李易还藏着本事,三字经原来不是最后的结果。

姚崇使劲甩两下袖子:别比划了,听,回头一定要弄一份过来,教孩子。

“板书呢,我写下来了,实际上,并不是严格对韵就一定是好的。有的时候,你可以抛开了韵去写。

但是,能写出不符合格律好诗的人,他一定精通格律。

所以不要写一首诗,在不符合规律的情况下就强说自己写的是古体。”

李易的声音持续响起,还有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时候的动静。

“你们看,如果我写黄鹤楼的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不管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还是三连仄、三连平,这诗都是有问题的。

但整体读下来,却不觉得突兀,你们能说这个作者不懂得格律吗?他其实有控制的,对不对?”

“对,黄鹤的黄是颜色,白云的白也是颜色。”有学子发现秘密。

“是的,有色彩,有画面,那么这首诗读起来,没人会刻意关注格律。”李易又道。

“二位。”张说非常小心地轻声说:“教学的诗也是随意抄的吗?”

姚崇和卢怀慎瞪张说一眼:你总提抄不抄作甚?听着,这才是最厉害的诗词讲解。

“诗,有着自己的风格,诗人,同样有风格,但并不是说每个诗人写出来的风格固定……”

李易继续讲。

他抄笠翁对韵有的要改,比如‘冬’里的‘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就不行。

唐朝可没有三元及第这一说。

还有‘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此中的唐库金钱能化蝶,指的是唐穆宗时候的牡丹花开引诱蝴蝶过来,蝴蝶是金钱所化之故事。

整个笠翁对韵涉及到后面的东西,该改就要改,也挺累人呢。

里面的学子鸦雀无声,皆在认真听讲。

他们今天才真切感受到李易的才华,尤其是针对科举的方法。

只凭借今天一堂课,便会有无数人愿意过来白干一年活,还是自带干粮的那种。

姚崇三人在外面听得也是如痴如醉,后悔的是刚刚那什么东、冬的没记下几句,回头怎么张口要呢?

“今天就说到这里,回去好好琢磨一下今天我所说的内容,明天继续说其他对韵的事情。”

李易的课讲完了,最近一段日子他不讲物理、化学,倒是留了几道题,每天由学子抽空作。

李易出来的时候,姚崇三个人躲到墙那边去。

等李易走远,他们逮到一个学子,硬是从学子手上把写的东西给抢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