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662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包括一些电闸,已经不是单纯的铜,里面有银子。

历史上所有的文明,即便相互间没连通的时候,发现天然的黄金,都觉得珍贵。

就跟很多文明流传大洪水一般,中国自然是大禹治水,别人有诺亚方舟。

仔细想想,若真有一次世界性的洪水,大禹那个时候的人是怎么跟天斗的?

治水没问题,问题是死了多少人?

“是说咱家往后在大唐赚到的钱少,尽量去外面赚贵重金属?”永穆公主听明白了。

小兰眨眨眼睛:“咱家把大唐百姓养得肥肥的,然后再……再卖给他们好东西。”

她想说再宰,反应过来不对,咱李家庄子不宰大唐百姓。

“看了账簿,知道咱家有多少钱即可,无须在乎,真正的财富是庄户。

不能跳槽的员工就要好好对待,往后想要什么东西,直接找宋德。

别觉得不好意思,都是一家人,客气反而疏远。”

李易点点头,不能使劲剥削大唐百姓,庄子里卖东西都不想冲击市场。

“没客气呀!一直如此。”永穆公主想了想,自己缺东西确实找宋德。

“嗯嗯!”小兰附和,随即用水汪汪的眼睛看李易:“李郎,你有新故事没?”

“今天就不讲了,我回头好好琢磨下,怎么才能把新知识加入到新故事里,发给新婚夫妇图册里的知识,其实还能改进。”

李易深吸口气,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决定节制。

“小易,小易你在吗?过年了,蹿门。”外面突然响起毕构的声音。

“快把账簿收起来,我算盘呢?摆在这里,我记得我有另一套对外的账,哦,在这呢,刚要跟你们讲三套账怎么做,一会儿看我眼神行事。懂不?”

李易吓一哆嗦,他宁愿讲故事教知识也不想大过年的看老毕。

“明白,摔杯为号。”小兰拉着永穆公主藏账簿,跟做贼似的。

李易把另一本账放到小几上,算盘摆好,看零三三一眼。

零三三跑去开门:“毕尚书好,我家东主在,正愁着,今年又亏了。”

“唉!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永穆公主和小兰的小机器人同时萌萌地叹气。

毕构等人互相看看,同时颔首,果然,小易没少赚。

第2531章 地主缺粮民无碍

“种大棚大棚亏欠,培育新种子只出不进啊!飞艇虽好,一个造价都赶上二十艘蒸汽机船了……”

毕构等人进屋的时候,李易正在噼里啪啦地拨算盘,愁眉苦脸地嘟囔。

永穆公主和小兰在旁边,脸上的表情也很丰富,感觉有一丝痛苦。

毕构一众人露出差不多的表情,想笑,却要极力忍着,很痛苦。

“小易!”毕构问一声。

“啊?老毕老宋你们来了,快,上茶,上好茶,贵客到来,管有没有礼物呢。”

李易手上的算盘打乱了,起身招呼。

一群人:“……”

“你庄子里不缺少东西,我等每人写了一副喜庆的字。”

毕构先从袖子里往外拿字卷,其他人同样抽出来。

“这就是大礼了,闻恬小兰,快收起来。”

李易果然满意,别的东西不值钱,宰辅们的字才能传家。

团儿里的人都行,每一个值得自己救的就一定有价值。

就像他自己写的东西一样,写完就没了,听说自己开的药方都被人高价收走。

永穆公主和小兰收了字帖离开,小机器人负责泡茶。

“要裱起来,李郎喜欢收集字,我去父皇那里要。”

永穆公主想了想,决定找人弄字。

她说去要,不是只管李隆基要,而是李隆基让别人写,一个人画十幅画,写十幅字之类的。

太上皇的爷爷也要写和画,认真的那种。

“小易,你那个飞艇啊!来回运输,中间的差价……”

毕构眼睛扫一眼小几上的账簿,亏欠状态,他不信。

“是呀!农民伯伯种地不容易,差价方面即使亏损,咱们也得运,大家都说,自从有了大唐飞艇,农民伯伯的菜不愁卖了。”

李易剽窃一句广告词,以前他也在那个平台上买东西,一般是买啤酒。

别的他不敢买,假的太多了,说好的真皮的东西,发过来就是人造革。

属于诈骗,但没人管,执法部门无作为,因为拿到好处了。

“总归有利润吧?”宋璟从另一个方面说。

“你说成本啊?造飞艇的成本?橡胶,目前大唐还没开始收获,早着呢。”

李易再次把楼给歪掉,什么利润?橡胶不是成本?几万里之外拿回来的。

“刚柔,咱们就是想知道你家今年赚了多少钱。”张九龄直接。

“一亿多缗,回头就捐给大唐朝天下基金五千万缗。”

李易对张九龄不隐瞒,告诉你们,我确实钱多,我赚多了没处花,我就捐。

“喝茶喝茶,这茶好,全是嫩芽!”

苏颋又一次打圆场,他习惯了。

众人这下没啥可说的了,捐出来赚的一半的钱。

关键李易没把这个算在税里,正常交税,然后又额外捐的钱。

大家尴尬了,想着李家庄子赚多少,结果人家捐一半,说捐必然捐。

“小易,咱们过来就是问问,晌午吃什么,想跟你一起吃饭。”

姚崇打破尴尬,咱们跟小易啥关系啊!过年到这里算蹿门。

“吃海鲜吧!”李易不想做菜,那么就让别人做,在这里吃。

他知道大家不是为了吃饭,过来是想问钱的事情,现在钱没问题了,必然有其他的问题。

海鲜不是吃奶油海鲜锅,那是西方的传统,中华最烦的就是奶油锅。

中华的汤一般情况下有三种,一种是在锅里放点油,倒进去水,烧开了放东西。

一种是佛跳墙系列的,汤特别浓,就吃那种多食材的厚重感。

第三种则是以麻辣为尊的蜀地开水白菜系列,把佛跳墙的浓汤给吊成清汤。

没有高下,不存在贵贱。

……

“易弟,又下雪了?”

吃饭的时候天飘了雪,李易在楼上找大家,去的时候还没下雪,吃的时候落了。

李隆基以前要是看到下雪,没什么感觉的,冬天下雪很正常啊,洛阳怎么就不能下雪?

而在知道明年要发水的情况下,他难以淡定了,感觉每一片雪花都不是无辜的。

“其实有办法在天上把雨提前打下来,不过打在哪个位置,当地就要承受这个雨水。

打在上游的话,水还是往下冲,不比干旱时候和冰雹。

只能今年尽量做好排水工作,撤离的程序别乱了,咱们是有组织的。”

李易面对这种天灾没有办法,值得庆幸的是他可以提前安排怎么躲。

所以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想像下当时的情景吧,一群没有小学文化的人眼睁睁看着滔天洪峰在旁边流过。

这个时候居然还有能力去堵和疏,他们连个好点的工具都木有哇!

如此民族,难道还不值得自己去骄傲?

“藏冰的地方要放在高处,之前报纸写了,再问问,有没有人缺心眼不信任咱们的,赶紧弄过去。”

李易开始考虑夏天的冰的问题,百姓弄点冰,到夏天可以卖钱的。

但有的百姓吧就不信,让他搬走,他觉得成本太高了,以为没事情,折腾着嫌累。

“此事容易,衙门派人,凡不服从者,抓起来带走。”

大唐可不是大宋,北宋想要扩建皇宫,百姓不同意拆迁,只好不扩建。

大唐想要扩建,哪个百姓敢说不行?让你搬家你就搬,不搬抓起来打一顿带走,家毁了不管。

李易:“也罢!”

他认可了,劝不听的一律强制,咋?你还敢造反?

不可以出现电影电视剧中的情景,危急时刻,百姓就是不动,大家劝,最后把‘好人’给拖累死。

实际上李易多虑了,百姓看到报纸之后,非常主动地转移阵地,长安有地势低的地方,要储存冰。

报纸上说明年保证被淹,百姓趁着天冷,立即取出来,找新的地方。

比如说某个村子地势高,跟村民商量好,给钱,然后大冬天的刨冻土层,建地窖放冰。

村民原来答应收钱,看到挖地窖后询问这个以后不存冰了窖归谁?

得知归村子,钱就不要了,你们挖,我们告诉你们哪里挖更合适,我们以前就想挖窖来着,实在是人手不够。

就这里,放心,保证挖不出水,挖吧!你们之前挖的地方也不错,再挖一个,加油!

第2532章 除冰路上思路开

春节假期结束,官员们开始上班,小孩子们上学堂。

按照李易的想法,应该给孩子们的假期长一些,尽情玩耍。

结果孩子不答应,孩子要上学堂努力读书赚钱,放一个月假,三次旬考的钱谁给?

孩子的家大人一样不同意,赶紧去学校,在家乱跑,出了事儿怎么办?

在家吃家里的饭菜,上学吃学堂的,孩子很能吃的,顿顿吃肉谁承受得起?

不寄宿的早早到学堂晨读,结束后吃早饭,十点的时候吃间时,中午一顿饭,晚饭吃完回家。

相当于一天四顿饭,早饭有一个煎蛋,有奶的时候给奶喝,喝奶过敏的喝粥或汤。

间食一般是面包和油炸大麻花,一杯二百毫升的水。

午饭有肉有青菜,有时令水果的时候吃水果,没有的时候果干泡水喝,必须全喝了,补充水分。

晚饭前两个小时给一把干果,三百毫升水,还是要全喝掉。

晚饭后门口有马拉的校车,给送到家门口,提醒家长孩子一会儿要喝杯水。

年岁大的学子同样待遇,只是不提醒喝水,成年人了,自己看着办。

这等待遇,在家作甚?赶紧滚去学堂,养不起你。

大人们一样要工作,去工坊,或者在家编席子、筐。

需要清理的河道现在就不停地派船只在上面来回捞淤泥,泥鳅、黄鳝、水蛭、青蛙、癞蛤蟆、水蛇、大蚯蚓等东西全给捞出来。

青蛙和癞蛤蟆扔池塘里,其他的东西能吃的吃,不能吃的就在外面放着,冻死怪不得谁。

“电报,紧急情况,壶口瀑布开河,上游水量增加,安北都护府中段出现大量流凌,有结凌成墙之险。”

大臣、李隆基和李易几处地方的小机器人同是出声,刚刚来的电报,两个地方给的。

一处在壶口瀑布,告诉那里有彩虹,很漂亮,准备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