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578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还能自己说得算?”宋庆礼感觉到了饭店一样。

“对,你选好了我给你做,别多选,我没那么多的时间。”

李易点头,同时强调。

“李……”

“叫小易即可。”

“小……小易,你亲自做?”

宋庆礼不好意思了,他知道李易在大唐的地位。

“别人做我不放心,你有功于大唐,自然要精心照料。”李易点头。

他其实是想让别人一起吃,用大锅做,他拿铲子,蒸的除外。

“无过即可,不敢居功。”宋庆礼眼圈红了。

“我让人给你送来报纸,放个架子,你那手挂着点滴,不好撑报纸看。”

李易说着出去,他亲自做菜,亦安其他人的心。

连治疗再加饮食,他全负责,别人对宋庆礼康复更有信心。

“如何?”李隆基在‘医院’外面跟小机器人说话,看到李易出来,连忙询问。

“有其他的一点小炎症,一起处理,不会出现意外。”

李易用酒精喷喷手,指头点点小机器人的脑袋。

“别点,点多了会傻掉。”小机器人灯光闪一闪。

“傻了就不要了。”李易又点点自己小机器人的脑袋。

“与我有何关系,我又没说。”零三三嘟囔一句。

中午李隆基等人吃宋庆礼选的饭菜,吃过饭又一起到甲板上看宋庆礼。

宋庆礼估计是心理因素起作用,状态好多了,感觉能活。

他坐在轮椅上,继续吸氧,看海波荡漾。

“小……小易没说错,依靠速度足够欺负其他的船只。”

宋庆礼总觉得称呼李易为小易不好,李易地位高,年岁不重要。

“庆礼,待你身体康复,你所处位置重要,休息时可想想当如何做。”

李隆基看看宋庆礼的气色,坚信对方可以多活几年,然后那里会配合着大唐对渤海及新罗的战略而动。

“陛下放心,臣定然好起来。”宋庆礼打保票。

其他人当作未听见陛下二字,张九龄开口:“庆礼不要急,病来如山倒,病去似抽丝,刚柔有办法。”

“对,小易费心了。”宋庆礼想起来自己好不好不取决自己。

“外面甲板风大,进去休息。”

李易推轮椅,给送回去,再吹一吹又咳嗽上了。

咳出来血,大家看着难受。

夕阳在晚霞衬托下变得迷人的时候,游艇来到地方,明天换陆路,泰山封禅就开始了。

这个时候不需要儒家的人,也不用道教和佛教。

封禅由钦天监负责,队伍晚上的时候抵达,一早起来就蹬山。

大家都很激动,晚上吃饭的时候喝了点酒,在游艇休息。

百姓来很多,在岸上,他们之前帮忙修一下路,好吃好喝的,今天更是有大量美食,允许打包。

第二天,天气晴朗,昨天有晚霞。

队伍上岸,浩浩荡荡地向泰山脚下行进。

李易的救护车在,固定翼无人机盘旋。

一共就不到一百里的距离,历史上来说一天过不去,队伍行进速度慢。

当下路况好,各大家族和百姓都愿意修路,泰山又是重要的地点。

马车一辆接一辆,剩下的人骑马,没人走路,走四十多公里就不用干别的了。

李易在查资料,李隆基泰山封禅在开元十三年,应该还有六年,才称为开元盛世。

路上出现了很多离奇古怪的事情,大风了、晴天了、下雨了、又晴了、遇到特殊东西了,乱七八糟的。

资料上有记载,真实情况根本不知道。

“不晓得今日有没有大风?感觉刮风也没问题。”李易嘟囔。

“有大风?”李隆基听到了。

第2396章 未到山巅已封禅

“呃……”李易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无妨,有风也不怕。”李隆基确定了,有风。

李易:“……”

他没看出来能刮大风,现在太阳圆圆的,周围的草都不动一下。

路边倒是有一些散落的蒿子,今天农历五月初七。

前天端午节,百姓们上山采蒿子,农历刚入五月就有百姓采蒿子,打成捆,卖给李家庄子的船队。

船队会装上船,顺流进渤海湾,向下到海州,拿火车运,可以节省一天半的时间。

不然只能逆流上去,风向不好的话,耽误的时间更久。

不管什么蒿子都收,能制作截疟丸的在船上挑拣出来,这药一直很好卖。

凡是能够发生疟疾的地方都给送去,百姓家中也储备几丸。

大唐内部截疟丸的价钱便宜,往外卖则贵。

百姓们不卖,他们懂,好东西便宜给自己,自己拿出去卖,会损害李家庄子的利益。

中午大家随便吃点东西,不到一个小时,又重新上路。

这个停留的时间还是为牲口停留,有马、驴、骡,牛就不要了,走的速度慢。

除非刺激到牛了,牛跑起来一样风驰电掣。

傍晚的时候队伍一部分刚到山脚下,突然间狂风大作。

呼呼的、忽忽的、唬唬的……

队伍瞬间变阵,一切有条不紊。

李隆基对李易说:“易弟,多亏你提前告知,才安排人手应对,明日上泰山有什么情况?”

李易再一次:“……”

我真不知道啊!我是说你历史上到泰山封禅刮风,今天怎么也刮上了?

你那时乃秋天,眼下为夏季,差一个季节,你上去的时候下雨,现在能下吗?

这么想着,李易顺口说:“下雨也无妨。”

“嗯!”李隆基点头,明白,要下雨。

外面队伍顶着风完成安营扎寨的操作,没有丝毫问题。

休息的营帐、吃饭的棚子全部搭好,提前预判了。

众人全知道因为什么,他们以为李易算出来的,实际上……

“李东主整天就知道装凡人,神仙就神仙呗!咱还能说什么?”

“估计是怕其他神仙知道,下凡修行,西游记没看么?容易被人算计。”

“风真大,要不是提前告诉,咱们有所准备,一下子就乱了。”

“关键时刻李东主办事稳妥,他能看着陛下遭罪?”

“李东主怎么不直接叫风停下?”

“傻呀?那么干,别人会察觉,过来一看,呀!你下凡了?哈哈!当初你总欺负我,现在换我了。”

“是这个理儿,快,再绷根绳子,别吹断了。”

队伍里的人非常自然地把李易当成神仙,无非他目前在凡间修炼。

高力士匆匆跑过来,在车门外喊:“陛……那个什么县公、李东主,很多周围的百姓过来帮忙摆沙袋压绳子。”

他一着急,忘了李隆基是方渠县公的事情了,只知道是县公。

“出去看看。”李隆基看李易。

李易无可无不可,看呗!就是风吹得难受,晚上吃饭再调理。

山脚下住着不少百姓,山上有水,就会出现冲击的小平原,大家在这里生活。

修路的时候他们参与,现在一看刮大风,连忙跑来帮忙。

路边堆放着沙子,准备随时应对下大雨,很多沙子装在麻袋中,不然会被雨水冲跑。

现在百姓把沙袋搬起来,压到打桩的钎子上,避免风大钎子钉得不牢靠被拔出去。

李隆基和李易出去,百姓顶风帮忙。

牲畜卸下套子,百姓牵到旁边,用水给冲眼睛,避免牲畜眼睛难受突然暴躁。

十多个小孩子,一起努力地抬大沙袋,低头走路,突然一个孩子摔倒,他赶紧爬起来继续抓着麻袋边缘。

李隆基冲过去,一抓麻袋就扛在肩膀上,噌噌噌到地方,摞在一个钎子旁边。

李易无奈地扛起另一个袋子,哎呦!这得有二百多斤,他也跑过去放下。

等着忙完,百姓露出笑脸。

李隆基呸呸两口土嘴里的沙子:“山,上不上并不重要,封禅其实已经结束,大唐百姓封的。”

他动容了,在他之前有过四代帝王泰山封禅。

武则天没在泰山,跑去嵩山了。

别的帝王不管多少次到泰山封禅,一律自己的队伍负责。

今天不是队伍,百姓冲过来帮忙。

封禅说白了就是借天之名,叫人认可。

现在他已经被百姓认可了,百姓封了就是封了。

“易弟你说对不对?”李隆基扭头问李易。

“有的男人或者女人有个追求幸福的理想,他们在努力,然后他们的妻子和丈夫就默默地支持着他们。

他们往上拼搏,认为眼看就触碰到了幸福,其实他们早已拥有了幸福。

不过这山呢,咱们还得上,回头把这份喜悦分享给支持自己的人。

只要没有抛弃支持你向上的人,你就没有做错。”

李易知道李隆基在想什么,他先说什么是幸福,再说山要不要上。

李隆基又吐沙子:“对,上去,易弟你努力,让大唐的百姓以后都不用付出租庸调。为兄这厢有礼了。”

李隆基向李易鞠躬,然后发现易弟没了。

李易躲到旁边:“三哥你如此礼遇百姓,百姓付出值得。”

他说你鞠躬给百姓了,我后面有百姓,你别给我行礼。

“至少先让泰山周围的百姓生活水平提高。”

李隆基见易弟不受,继续提要求,这个简单,他这么认为的。

易弟你都到地方了,很自然地要会看当地的条件,帮百姓赚钱。

李易点头:“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