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544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等其他地方的海上贸易路探出来,一年拿回来价值上亿缗的东西,我都不吃惊。”

李易评估过蓝宝的话,平城京的人都知道当地的情况。

多亏是大唐的军队在,不然早被人给抢了,把蓝宝抓住。

自己当初跟李隆基刚认识,有李隆基在,姚崇还总惦记。

“主要是粮食,其他珍珠什么的有没有皆可,从海外买粮,大唐储备起来,攒够九年粮就好办了。”

李隆基始终记得要储备够九年吃的粮食,人家书上写了。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凶旱水溢,民无菜色。

李易认同:“粮食,先解决最重要的问题。”

他其实认为不需要九年的粮食,三年够用,还能种呢。

不过古代人都饿怕了,真会饿死人的。

然后可能有人造反,国家动荡。

“明年让百姓多吃地瓜、土豆,把能保存住的主粮省下来。”李隆基补充一句。

“行!三哥所言有理。等着海外贸易赚钱,朝廷可以发行大唐的纸币,兑换券慢慢退出。”

李易找过来除了说倭国赚钱,更多的原因于此。

他不能总拿庄子的兑换券来支撑,该退就要退。

“纸币发行也要易弟你管着,别人为兄不放心,他们见钱眼开。兑换券你不留一些?”

李隆基同样想着换掉兑换券,所有人的共识,国就是国。

“只是不再印刷而已,慢慢回收,一部分继续流通,给学堂教喻、夫子、孩子们奖励。”

李易知道短时间内李家庄子的兑换券依旧会跟大唐的纸币共同流通。

甚至发行大唐纸币的时候,李家庄子出面担保。

不然朝廷拿出来别人不认可,两种货币一起流通的时候,初期会出现百姓不愿意收朝廷纸币的情况。

李家庄子需要先管朝廷借钱,无利息的,用这个钱买东西。

等卖的时候回收兑换券,多设几个地方。

学堂的继续,特殊的兑换券已经不是钱的问题,给了它外的附加属性。

换个说法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并非刻意抬高读书人,是叫大家都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

现在有的地方做买卖,加减法,还需要算筹来帮忙,不然算不出来。

简单的四则运算不应该都是口算吗?一说买东西,称斤论两的,脑海中应该出现运算公式。

其实挺难的,比如一斤五钱,切一刀,一斤三两三,得算一会儿。

一斤十六两,三钱和两的关系是十进制。

先得出一两多少钱,乘三,再除十,再乘三,加上前面的斤两。

两后面可以加小数点来乘,三两三就是得出一两多少钱,乘三点三。

最后算完,一斤三两三的肉卖六钱零三分一厘二五,算六钱,再给你搭跟骨头,拿走吧!

啥?你还想饶副腰子?行,给你,这年纪轻轻的,得注意节制,我认识一个会看这个病的,你……跑什么?

“呵呵呵呵……”李易想着想着就忍不住笑出声。

李隆基诧异,倒是没问‘易弟因何发笑’。

“回头给孩子们专门开珠算课,算盘谁给提供都行,有车床,制作起来简单,木头也不缺。”

李易又想到了一个小细节,他不好立即改变度量衡。

大家都用着杆称,星是标好的,突然变成十进制,称要调。

干脆大家带小算盘吧,孩子人手一个,多可爱呀!

第2343章 基础教育定未来

“算盘好,算盘比算筹方便。”李隆基认可。

现在大唐有的人出门就带算筹,放在褡裢或者袖子里,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算。

如果逛大集的时候,看到买东西的人蹲在那里摆一堆小木棍,不用觉得稀奇,人家在算账呢。

大多数屠夫切肉称重说多少钱,不是算出来的,是背下来的。

百姓日常生活用需要用到绢帛的时候,也是背的。

不过商家一般不骗人,百姓不算也给准称,不然人家买了东西,回去后,别人一问,他一说,别人告诉他上当了,他就要找回来。

找回来的问题就大了,人口流动性差,一个区域内就那些人。

有人找你,站在摊子面前说你骗人,其他本来就不会算的人再也不买你的了,我不会算,你能骗别人,就能骗我。

“基础教育重要啊!”李易感慨一句。

上小学的孩子,加减法都能做错,家长在不能直接告诉答案的情况下,想尽办法从侧面引导。

最后家长被气疯,你怎么那么笨?跟我小时候一样啊!

大唐的成年人,数学功底很浅,稍微数字复杂一点就不知道怎么办。

李易要求不高,大家把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会就行,也不指望全答满分,买卖东西的时候允许重新计算。

“易弟可有好方法?百姓看报纸识字、写字,算术却不易学。”

李隆基自己想不出来,问易弟吧,反正一直以来都问。

“花钱有,不花钱没有。”李易回答简单。

“怎么花钱?”

“让他们上夜校,工坊每天拿出来半个时辰上课,算他们干活了,给工钱。

要么就是谁不会就不允许干活,这个比较残忍,因为工作不需要算术。

搬运石头又不计算土石方量,是一天干多长时间给多少钱。

多给三钱,让他们学一个小时,报纸上再配合一番,就说学会了是自己的本事,别人拿不去。”

李易知道百姓需要什么,钱,多三钱,学一个小时,又增加本事,百姓才愿意。

“需要多少钱?”

“其实成年人有逻辑思维能力,简单,上五堂课,简单的就都教会了,剩下的是他们自己练。

一人十五钱的话,有个二百万缗足矣,用不完,因为孩子在学堂会,有的人也会。

年岁太大的人不需要会了,按照咱大唐人口来算,估计一百二十万缗能行,二百万是兜底。”

“这么点钱就行?”李隆基很随意地说道。

他刚刚就看到了五百万缗,一百多万缗算钱吗?

他是忘了他刚当上皇帝的时候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为多少,七百多万缗。

“我还是打广告吧,多印一张报纸,给大人练习算术,小孩子也可以学。”

李易可不认为一百多万缗少,请京兆府与河南府的百姓吃一顿饭才多少钱?

有二百万缗,可以再打吐蕃一次。

“怎么做?”李隆基这次确实想不出来。

“比如三哥你卖线手套,平时一副手套卖一钱,成本九毛,三十税一,交三分三厘的税。

你有十万副手套,压货卖不动,你说你想九毛五卖,别人卖一钱,你便宜五分。

零售上你一点便宜都不占,不是所有的百姓都愿意买,人家用不上,我呢,可以……”

李易给李隆基讲广告的作用和简单的操作手段。

成本九毛钱的手套,卖一钱要交三分三厘的税,压仓了。

九毛五不好卖,如果九毛五能卖出去,税就变成了三分一厘六毫。

十万副的税是三缗一百六十六钱六毛六分六。

九毛五能卖出去,有钱赚,但我让你定在九毛四的价格上,你可以不交广告费。

或者说,一分钱是广告费,十万副,我收一缗的广告费,单独印出来一块地方。

一张报纸可以印好多广告,都是运算题。

你某某手套作坊批发手套,原价一钱,交税三十税一,如今九毛四一副,问税有多少?

手套十万副,一共交多少税?

这样计算提就有了,顺便告诉百姓确实有这样的手套要卖,买吧!

李隆基:“……”

他根本想不到还有这样的运作手段:“易弟,报纸的钱够吗?”

“当然不够,印一张报纸,赔钱。不过广告效果好,正常的广告,大家看看就过去了。

这样的广告有运算题能作,大家会作题,记住你的手套了。

等别的商家觉得这个方式好的时候,再找我打同类广告,就不是这个价钱了。”

李易不追求眼前利润,他甚至可以免费给别人打广告,以后再赚。

就跟卖医疗设备一样,得给人家医生免费试用的,用好了,医生觉得利润可观,才找你合作。

李隆基又一次:“……”

“易弟你看着安排。”他没啥可说的,已习惯。

“好,这个事情确实很重要,不为了赚钱,大唐的基础教育必须跟上,将来有用。”

李易准备回头就找人,找需要出货的商人。

一般这种情况下,商人不想赔钱,是不会打广告的,再加个广告费,卖不动怎么办?

李家庄子需要跟商人谈,打保票,什么东西如果按照规定好的价钱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卖不完,剩下的李家庄子包了。

第一次给福利,以后再有此类的事情,全卖掉,保证一定利润的情况下,有额外合同谈。

比如说免费广告,从利润中拿分成,在商言商,要是快破产,李家庄子评估情况,可以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

“陛下,毕宰辅、宋宰辅、苏宰辅、张宰辅来了。”

高力士见到守在门口通过猫眼向外看的小太监打了一连串的手势之后汇报。

“啊?”李隆基吓一跳,又反应过来:“快,开门。”

门口四个人已经到了,纳闷,大白天的关这道门作甚?宫变了?那得找小易去。

门一开,四个人看到李隆基和李易在,顿时就觉得有问题,尤其是毕构。

“这次的投资预算虽然多了一些,但我认为在细节调整一番后,能够消减百分之十。

我知道三哥你也没有钱,海外贸易赚的钱搭进去,你再添一点,估计有百分之五十的盈利可能,另外……”

“另外老夫就不相信小易你做买卖能赔钱。”

毕构连行礼都顾不得了,他确定,有问题。

自己进来就听到小易说缺钱的话,你还能更假一点不?

第2344章 三件事情主流向

“老毕来了,我做买卖不赔钱,然!有个回报期。诸位怎有闲暇?三哥,我先回去了。”

李易起身,他对四个人拱拱手,准备离开。

“慢着。”毕构出声阻拦,别走。

“干啥?”李易一脸茫然。

“倭国的买卖,这次统计出来了?”毕构不绕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