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528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若跟豇豆进行杂交,那个叫架豆。

眼下没有架豆,司农寺的人正在培育。

已经说了,能架,赶紧给我架出来。

还有和豌豆、扁豆的嫁接取种,到时候芸豆就不一样了,分出来好多种。

不少地区管这个芸豆叫四季豆,南方地区什么时候都能种。

但李易始终坚持芸豆的称呼,因为这个字的结构。

草字头加云,草自然是植物,云指变幻不定。

也就是说,这个豆的品种随便嫁接,故此称为云豆,或者是芸豆。

芸豆培育出来的品种是最多的,上百种,只看你怎么选择。

被淘汰的说明大家不喜欢,能留下的才有存在的意义。

于是晚上,尺带珠丹看到了阴干的芸豆炖红烧肉,没放酱油,只炒了糖色加盐,毛氏的。

“李大夫,我敬你一盅。”尺带珠丹站起身,端个小酒盅。

李易面前没有酒,他不想喝,他还诧异呢,这人怎么跟我坐一桌了?谁安排的。

人家敬了,他立即找酒盅给自己满上,同样起身:“赞普这一盅酒,当真叫人惭愧。先干为敬。”

李易不能说臣,他是大唐之臣。

说着他把一小盅酒干了,呼出口酒气,大晚上的我今天吃菜,不是吃烤串儿啊,难受。

尺带珠丹也喝了:“春季到来,吐蕃所在,种何作物为好?”

“蚕豆,青稞一直种着,大家都吃青稞,油菜出油不够多,不如荤油,畜牧业。

豌豆不易保存,吃皮还是吃豆?对于当地都不是最好的选择,不过家里要是定居,栅栏边种一下也行。

小麦种植,需要水源,后期照料倒是省事,产量比不得青稞,口感好一点。

所以如果能种药材的话,尽量种药材,别人我就不说了,我李家庄子会高价收。”

李易思忖一番,给出回答,这里面没有太多的算计,就是说不以算计为主,不是不算计。

第2318章 江山难回兵何筹

面对一脸真诚之色的李易,尺带珠丹抿了抿嘴:“李大夫,我也看过《管子》。”

“没让你全种药材,种药材的地方种其他的作物不合适,比如说雪莲。”

李易没有丝毫被人发现说谎时候的愧疚,反而坦然。

“雪莲啊!还有红花、红景天,就选能种的地方?”

尺带珠丹倒是不好意思了,认为对李易有所误会。

他以为李易想让吐蕃使劲种药材,大唐收,再把粮食卖到吐蕃。

突然有一天大唐不收了,吐蕃没粮,大唐禁止粮食出口。

《管子》里的计谋,经济战。

“新的种子给送过去一些,试种,万一就行了呢!”

李易答应给种子,西藏的气候特殊,哪个种子突然能在当地生根发芽,当地就有新的作物品种。

“李大夫费心了。”尺带珠丹开心,他以为种子要对他保密。

成不成的另一说,允许带种子过去,证明自己未被排于外。

当大唐的女婿,陪媳妇儿回娘家没人轻视,不丢人。

再呆上一年,等第二个孩子大一点,看情况。

“姑爷,你现在回不去红白宫,发电报叫那边的人送来一支军队,到大唐培养。”

李易想到一件事情,尺带珠丹一同来的军队少。

人在外时间一久,难免别人动心思。

“这个……”尺带珠丹头微微低下去。

“姑爷你忘了黄河源头地方的合作之时?有分红,先给来的人家里钱财,等人到地方,吃喝分红足够。”

尺带珠丹一个动作,李易便知道原因。

士兵有家庭,打仗的时候一招呼,各家出人、出马、出兵器。

平时放牧、猎杀野兽,家人种青稞、油菜。

把人调过来,每一个人代表一家的劳动力,说顶梁柱亦不为过。

大唐不能出钱给吐蕃养兵,李家庄子更不可以。

那不是有坑人的合作协议嘛!赚钱和赔钱在一念之间。

我说赚钱,够养兵,大家一起看,赚不赚?保证赚。

尺带珠丹抬头:“有分红?”

“前年就有,去年赚得更多,足够养兵,还有剩余。”李易笃定地点头。

“可养兵几何?”尺带珠丹问。

“看需兵几何。”李易答。

“嗯?”尺带珠丹发呆,这么灵活吗?需要多少便养活多少?分红不固定?

“兵多贱养,兵少精养。你说个数,我看怎么养。”

李易赶紧纠正错误,别误会。

“哦!”尺带珠丹认可这个说法:“十万?”

“行!一人十缗,另外愿意在大唐训练后帮忙,可额外补十缗。”李易点头。

“这么多钱?”尺带珠丹咽了咽口水。

大唐的货币购买力很强的,电报上说,天竺接受兑换券,只要吐蕃认可,就能当成货币用。

吐蕃自然认可,拿着可跟大唐买东西。

黄河源头划出区域,大唐把货物运过去,用钱买吐蕃的东西,拿到钱的人再买大唐的东西。

按照需求和生产力计算,自己吐蕃一个会放牧、有狩猎本领的成年人,一年赚不到四缗兑换券。

只要愿意在大唐帮忙干活,相当于五年的收入。

“分红在那摆着,没问题。”李易强调分红。

“好!我发电报,抽调最强的军队过来。”尺带珠丹相信大家愿意过来。

“不,不能把最强壮的送来,他们需要顾家,看他们家中的青年,调过来,由于吃饭吃不饱,体弱的不怕。”

李易劝说,你把厉害的人弄来,谁向天竺扩张?

何况那些老兵都是兵油子,不好管啊。

“十二岁以上的?”尺带珠丹提议,在吐蕃十二岁就要狩猎。

“可,就说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万青年十万军。”李易刚说一句,小机器人接后面的。

‘哗啦!’尺带珠丹站起来,桌子上的东西都碰倒了。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他攥紧拳头低声重复。

“醒醒,十万青年指得是学子,羽林飞骑那样的,自己可以制订战术。”

小机器人很不给面子,你有十万人就行?你知道这十万青年是啥不?

尺带珠丹一愣,又颓然坐下:“哦!要会读写和算术?”

“姑爷何须懊恼?待人过来,教会即可。”李易宽慰。

“哦哦哦!对对对!能学,他们还能学。”尺带珠丹又激动了。

另一桌上被母亲金城公主抱着吃饭的小宝宝跟着也激动了:“万,百万男儿命向卿,肆意归朝……圣。”

他学过,总背,他并不知道什么意思,反正娘让背,背下来娘就高兴。

“背得真好。”金城公主果然开心,亲儿子。

“嗯!嗯!”小宝宝笑。

……

饭后,李易被邀请去喝茶,一群老头加李隆基。

“今天的红烧肉香,可惜小易不能天天给做。”

谈正事之前,毕构先抱怨。

“天天吃红烧肉能给你吃死,你还敢使劲吃脂肪?”李易回一句。

“红烧瘦肉不行?你都能帮别人养兵呢。”

毕构说请李易喝茶的目的,吐蕃十万兵,你给养着,并且教他们学习?

“当初陛下把三千羽林飞骑给我带,我说‘陛下让我带你们玩儿’的时候,他们大声嘲笑。”

李易讲起羽林飞骑的故事,曾经自己重复一句,羽林飞骑便笑一回。

毕构眼睛眯起来,其他大臣露出恍然的神色,原来如此。

宋璟盯着自己的茶碗看:“怪不得要少年兵,好教哇!”

“好管啊!”苏颋跟着说。

“之后这十万兵……”张九龄留半句话。

“钱财从哪出?”姚崇顺嘴问一下。

“分红啊!黄河源头占下来好大一片地方,野生动植物收集一大堆,里面有许多药材。”

李易指指西北的地区,我黄河那里占下来,赔钱?

毕构来精神了:“赚几百万缗?投入的呢?”

“投入是投入,产出是产出,投入准备三十年的回报周期,每年的利润达到一定数额即可。”

李易没想过几年内把扔进去的钱赚回来,马牛羊繁殖还有个周期呢。

停顿一下,他补充:“十万过来的人最少十二岁,能干活,让他们参与修水利当作训练,朝廷拨款。”

“凭、凭什么?”毕构十分怀疑是因为自己问了一个问题导致朝廷出钱。

第2319章 外事海事欲远求

“正常官府干活不掏钱?西南的人工作,我都没管你要过钱,铁勒九姓的你拿过一分?”

李易跟毕构算账,西南蛮加铁勒九姓,平时没少干大型工程,还出外面执行任务。

钱一律由李家庄子出,朝廷当作没看见。

“他们生活的地方也没交过税,换个人养这么多私兵试试?家族给他灭了。”

毕构说税的事情,再提豢养私兵的严重性。

“我家族就剩我一个了。”李易想起自己有家族,系统给弄的。

“呃……”毕构卡壳:“小易啊!大家都把你当家人。”

“所以要拿钱,诶……这样,老毕,你看啊!朝廷不拨款,我自己想办法,跟铁勒九姓与西南来的人一样。”

李易突然换个办法,钱的问题嘛!好解决。

毕构:“……”

他想了想:“其实……朝廷出钱应该的。”

“朝廷出?”李易问。

“不是……他那个……哎呀!小易你先说说让他们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