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352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李易额外炸着系统用设备帮忙包的豆沙馅油炸糕,面包圈和焦圈没有。

古玄轻搂着媳妇儿的腰站在不远处看,清晨凉爽的空气中带这浓浓的温馨。

小机器人跑来跑去,帮着把油条放到临时储存的地方。

没到吃饭时间呢,才早上六点,大家又不上早班。

“等到洛阳安稳下来,把你的家人接到洛阳看看。”

古玄的孩子和父母睡着呢,他不去喊。

古扎西娜想了想,点头:“备上家中的好东西,送陛下。”

“叫贡,是不是?”古玄纠正一个词,问旁边晒太阳小机器人。

“陛下不在乎怎么说,只要给东西就好。陛下特别随和,脸上总带着笑容,杀人的时候都那么温柔。”

小机器人回答,脑袋转呀转。

古玄:“……”

“开玩笑啦!没谁值得陛下亲手杀。趁着无事,我带你俩去找咱们青春美貌无敌少女青黛看孩子是男是女。”

小机器人招呼一声,去找小丫头。

小丫头和师弟起来得早,锻炼身体,练五禽戏。

见到二人时,两个人正好练出汗。

“等我冲个澡,看孩子容易,就不清楚体位适合与否。”

小丫头听到来意,答应下来。

这个时候她速度快,五分钟,换身白大褂,带上师弟。

她不问古玄夫妇她带师弟行不行,她问的话,对方会额外多想。

不问的情况下,对方以为属于正常操作。

一番准备,彩超用上。

“这个体位好,能看到,看,没有把儿,女儿,恭喜恭喜。我再仔细瞧瞧,万一特殊的情况呢。”

小丫头先道喜,对方想要闺女。

继续看,有的雄性生殖器官不显,觉得是女的,其实是男的。

按照大唐人的观念,遇到此类情况只能想办法打掉。

不然生出来怎么养?其他人会如何看?

若眼下的孩子那般,估计李易能询问古玄夫妻的意思,生下来再处理一下,当太监?

“没问题,养着吧!”小丫头确定,只少她没看出来意外情况。

古玄二人高兴了,古玄帮媳妇儿擦干净肚子,说到洛阳多养几只鸡,下蛋吃。

“吃鱼,洛阳养鸡的人太多了,你去捞鱼,多好的条件啊!想吃鱼自己能抓。”

小丫头纠正对方的错误,吃什么鸡蛋?一天吃两个足够,其他的时候吃鱼。

凭古玄的水性,不指望打渔卖钱,想吃鱼他跳河里徒手抓很容易。

“好,吃鱼。等到地方,我下去捞贝。”

古玄听医生的,准备用泳镜展现一番真正的实力。

“开饭啦,快去吃饭啊!”小机器人兴奋地喊着,好像它能吃似的。

游艇的速度依旧很快,无人机在前面飞,提醒下游船只躲避或保持航道。

天大亮,其他无人机飞着找摆摊、挑担子卖东西的人,看有什么商品能用,买到船上。

主要买时令水果,再往前走,遇到卖绣品的也买,苏绣漂亮。

沿江的百姓已经认识游艇,即便自己未见过,总会听别人说过。

古玄带家人坐在餐厅相对安静的地方,李易刻意安排的,不然古玄父母总要应对自己。

周刚与羽林飞骑在一起吃饭,聊着西南的事情。

李易不愿意油条泡豆浆,调整着油条的角度咬,怕碰破上颚。

“豆浆煮的多,晌午的菜就有了,豆腐,我最爱吃了,红烧肉炖豆腐。”

永穆公主夸着豆腐,如果不带上红烧肉就更好了。

“还有炒干豆腐,里面放肉末。”小兰喝口豆浆跟着说。

“中午的时候会到海里,顺流速度快,白天别人躲避游艇更容易。”

李易对中午吃什么不在乎,做呗!

无人机升空,会记录长江这段的两岸情况。

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河堤、百姓的穿着、树木的生长。

第2050章 苦寒幸福最简单

江面上的风不算小,撑着翻的船往来不休。

比起北方,江上的风不冷。

在草原的深处,雪地上留下一道道爬犁的痕迹。

马拉着爬犁不紧不慢地奔跑着,爬犁上摆放着一个个的麻袋。

迎面的马拉爬犁跑过来,从上面扔下一个麻袋,又离开。

这边的赶马的人叫停马匹,过去打开麻袋,里面有切好的草料。

一面的爬犁拉松子,一面的爬犁运草料和食物,如此形成绵延一千五六百里的壮观景象。

整个采松子的行动上,超过十五万人。

估计今年采完一次,未来两年的产量要降很低。

在终点的一片林子中,两台蒸汽机在吭哧吭哧工作着,烧木柴。

“松塔湿的不好打,好在跟来了两个师傅,带易损零件替换。”

姜岗站在一台蒸汽脱离机的旁边与骨利干的头领伏帝匐说话。

“多谢李家庄子的工匠,很多羊了。”

伏帝匐高兴,他不怕冷。

按照他所说,四十斤松子值一只羊的价钱。

他的族人安排在天兵军旁边,有暖道、有火炕。

族里能够干活的男人过来,包括大一点的孩子。

松树高,孩子爬树快,下面撑起网,孩子掉下来用网接住。

最初到此,拿长杆子能打到,再找空地晒,人用手来剥,蹭一手油脂,拿肥皂居然洗不干净。

现在有手套,晾晒不了,直接丢厉害的机器里。

一共十台蒸汽机,分布在几个地方。

晚上住在用树枝搭的帐篷中,帐篷外面有猎取的野兽的皮遮挡。

野兽皮上带着血,冻得硬硬的,可挡风即可。

冷了到外面的火堆烤火,火上架了大铁锅,始终煮着汤。

不管有多冷,一口热汤喝下去,总归会暖和起来。

“谢陛下!”伏帝匐向着长安的位置鞠躬。

突然想了什么,换个方向,朝洛阳再鞠躬:“谢陛下赐我族人安稳和好生活。”

“更多的原因在于你们自己勤劳,愿意努力奋斗。”姜岗称赞。

“以前难道我们不勤劳?是陛下好!”伏帝匐纠正姜岗的错误。

“以前难道陛下对你们不好?”姜岗质问。

伏帝匐愣,与姜岗对视一眼,同时说道:“是后突厥的错。”

“等明年咱们想办法种松树,哪怕长很多年才能结松子,树长着又不耽误做别的事情。”

姜岗看到了巨大的经济收入,现在烧火用的树木没有一棵是红松。

二十多年才能出松塔,年年产松子,松子那么贵,舍不得伤害到树。

小的松塔不能碰,等明年再长大。

几棵松树的松子相当于养一只羊,养羊多费劲啊,漫山成片的红松,是多少只羊?

“要派人守着,谁敢放火要谁的命。”

伏帝匐喜欢上红松林了,全是钱啊!

曾经自己的族人没少砍红松,木头好,砍倒一棵有很多用途,比如烧火。

“当派人守,还有松蘑,松蘑在长安和洛阳也贵,干的松蘑比松子价钱还高。”

姜岗懂行情,李家庄子的人就爱吃松蘑,血红铆钉菇。

猴头菇同样不错,但猴头菇能种,李东主有本事种出来,还有木耳。

松蘑种不出来,大家又喜欢吃,结果有钱人学着吃。

“我的族人安排,你们派几个人盯着。”

伏帝匐表态,他主动要求别人监督。

“有你们即可。”姜岗一副放心的样子,反正对方采了松子不会开口,只能卖给李家庄子。

多采了价钱降低,必须等到能采摘的时候喊上其他人,利益不分配好怎么行?

“哪个敢私下藏或卖,上族法。”

伏帝匐感动,真把自己的族人当成大唐自己人了。

已经给了大唐的好箭,每支重量差不多,长短亦是。

包括其他的刀和工具,对自己部族居住的地方无监视。

想造反随时可造反,不过……族人没造反的心思,一直不属于降户,正常生活。

造反能突然杀一个大唐军队无防备,之后呢?

那么多的炸药包、窜天猴、火枪,还不得把自己给灭族了?

说话的时候,又一堆成熟的松塔被人从林子里用雪橇拖拽出来。

他们的脸上有面套,露出嘴、鼻子、眼睛,其他的全覆盖住。

呼吸的时候哈气升起来,面罩和眼睫毛上一层霜,睫毛长一点的上面还有冰粒。

其实他们要求很低,不冻手和脚、耳朵,其他的地方冷一冷能扛住。

一批人过来,躲在围子里,找自己烤干的皮靴子,用热毛巾擦擦脚穿上,脱下的靴子摆好继续烤。

烤完一回,穿上可以坚持两三个时辰,就怕汗水多,一担凉了就开始冻脚了,除非使劲运动。

李易时候北方的边防巡逻的人,材料技术够好了吧!在雪地里时间长了一样冻脚,只是能挺住而已。

总不能给边防军穿宇航服,那个是不冷,却能累死。

回来的一批人不负责后续的事情,先休息,喝热汤,坐在一起高兴地聊天。

伏帝匐和姜岗凑上前,看看众人的状态,里面有其他部族的人。

当初和后突厥混,不混不行,能挨打,后突厥打不动了,他们赶紧投靠大唐,反正谁强跟谁。

采松子他们参与,加上天兵军、横野军的人。

分配的时候按照人头算,天兵军、横野军额外拿百分之二十。

后勤由大唐负责,百分之二十属于后勤费用。

别人认可,反正他们解决不了同样的后勤,给他们额外百分之五十,他们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