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014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谁让你比不上人家李易的?陛下现在问政,赌命的那种,你敢跟李易较量不?

姚崇自己端碗喝酒,高兴,终于轮到别人了,自己当初那宰相日子过的……

姚崇放下碗,看李易是越看越顺眼,他想起件事情。

“小易,前几日有泉州刺史赵栋,收泉州晋江章氏子弟章瑞波赋税八百缗进京呈献。”

就一句,说罢他看李易。

李易回看他:“收拾了?两千二百二十缗,加上利息,按日计息,复利,日息一分,都给我拿回来。

我把钱给章瑞波了,叫他造大船,以后再收税,发展阶段,不可抽水。”

李易一听便知怎么回事儿,既然姚崇说出来,保证抓人。

“那个什么刺史贪墨六成多?”永穆公主知道经过,她左手攥拳头。

“并非他一人,层层剥皮,地方能捞的油水少,财帛动人心。”

李易实在是太过了解了,越穷的地方官员越腐败。

不过矿产资源多,钱多的地方,官员一样腐败。

“日息一分的利滚利多了吧?差不多有两个月,再过几日,翻倍。”

毕构都背下来大概多少息的多少日的复利数字。

“当地贫困,贫不到官员。驿站也收拾了?”李易再次看姚崇。

第1520章 办事不利气难消

姚崇那叫一个别扭哇!自己给不给李易回答?感觉像面对上官。

“已经派人去收拾了。”新入团儿的柳冲不觉得丢人,他的命乃李易所救。

自己被人给下毒了,据说李易能掐会算,及时把自己给救回来。

活命之恩,自己偏偏无以为报,李易啥都不缺。

不,缺,缺帮大唐守住最后一道清廉防线的人,自己在团儿,绝不允许其他人徇私。

“立法不应只为民立法,更应为执法者立法,许多时候的问题在于执法力度。

最上层的人,要么选君子,要么选小人。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小人能够诱之以利。中庸之派,绝对不要。”

李易边说边转桌子,旋转的圆桌,停下,给永穆公主夹菜。

管通,也叫猴腿菜,蕨菜类的,分青红两种,东北最多。

契丹送来的,还很小呢,就赶紧采了用船送到长安。

“这个是契丹、渤海当地阳坡的,阴坡的现在应该刚出芽,能多采两个月。跟韭菜似的,一茬一茬的。”

李易得介绍,永穆公主第一次见到。

“哦!刺嫩芽也有了吧?去年吃过。”

永穆公主不急着吃,她吃过蘸酱的,炒的感觉口感不怎么好。

说完她突然一个停顿:“李郎是说契丹等地与我们的贸易更主动了?”

“果然是咱家的闻恬,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李易赶紧夸赞,厉害啦!给你点赞!

“哪有!”永穆公主低头。

众臣愕然,原来契丹着急做买卖?我们……

怪不得李易一回来就生气,自己等人连永穆公主都比不上了?

“臣请加强与契丹等部沿途护卫,以……”苏颋反应迅速。

“吃饭。”李隆基打断苏颋的话,什么你就臣?你跟谁说话呢?朕现在不是皇帝。

何况你早干啥去了?别人说完你积极!

“刺嫩芽有,其实咱们可在大棚中养,天热时移出大棚,天冷大棚里出,过年的时候吃新鲜的。”

李易自己也夹猴腿儿吃,他不怎么喜欢吃,口感滑,像吃竹笋,竹笋与藕他一样不爱吃。

如豇豆,他除了吃煳的豇豆咸菜,其他的无爱。

蒜薹,吃着脆的时候不碰,等回下锅,软了好吃。

“种几棚呗,玻璃更多了,给群臣吃,大家很努力的。”

永穆公主想到‘贿赂’京兆府的官员,不白花钱,官员们确实廉洁。

官员廉洁,吏员同样能拿到点好处,干活卖力气。

谁家丢只鸡,保证给找到,哪怕被偷,谁偷的,怎么吃的,调查得明明白白,然后赔偿。

百姓们在乎的不是一只鸡,是安稳。

长安城及周遭尤甚,晚上一盏盏油灯,耗费的是钱财,照亮的是人心。

百姓半夜睡不着,出去溜达溜达,吃点东西,卖东西的人交费,费用超过油灯钱。

“行,听你的。但你别总操宰相的心,好像宰相们一个个如酒囊饭袋一般。”李易继续挤兑宰辅。

毕构讪笑一下:“小易,不得不说,你镶牙和洗牙的技术确实好。”

“我拔牙的技术更好。”李易重音说‘拔’。

毕构深吸口气,低头吃菜,看来小易的气一时半会儿的消不下去了。

李旦在另一桌上,与其他女眷们一同吃,不时看看,想笑。

以前他当皇帝那短暂的时候,可从来不敢如此不给宰辅们面子,当众怼,有失君仪。

现在好玩儿,小易逮谁怼谁,史书怎么写呢?

宋璟等人忍,不然还能咋办?请辞威胁?陛下保证答应,不要了,换一批上来。

然后团儿都不准进,直接告老还乡了。

还得看李易是否放过,他若不放,在报纸上写,谁谁谁当宰辅的时候不行,没那本事,只能羞愧辞官,自己和家里的人以后……

一顿饭,有些人吃得不是很舒心,在李家庄子住下,洗澡、看书、凑在一起研究。

宰辅们也是要脸的,商议商议吧,看看接下来有什么能够做的。

别等李易出声,他说话越多,自己等人地位越低。

李易倒是睡得香,还是家里安稳,张家村子的住宿环境很好。

一觉醒来,天阴沉沉的,风中带着潮气,不用多想,保证有雨,而且是大雨。

收拾利索,李易出来。

“东主,已派人看守种植区,及时排水。”张肖眼中有血丝,显然昨夜没怎么休息。

“你去睡,我叫庄户过来接手。”李易担心对方突然猝死。

“谢东主。”张肖确实疲劳,一大群重要人物在,压力大。

“这场雨及时啊。”李易不喜欢现在的天气,却知道百姓在期盼。

“易弟,瞧着雨很大,会有涝灾?”李隆基感觉稍微有点冷,没想好早饭吃什么。

“不可能,水网的水差一截,说明黄河上游降雨一样少,等下过雨,水网水位能起来才好。”

李易看看天,乌云滚滚,气压低,但又给人一种额外的感觉。

面临巨大危机时候的肾上腺素加快分泌的状态,兴奋。

平时人不会使劲喘气,呼吸中的空气含水量少。

气压很低的时候,必须增加呼吸频率,吸入的水汽也多。

这个情况要不是有雨体温下降,干活和跑步都适合,能突破正常的极限。

李隆基深呼吸:“如此便好。”

他感觉良好,易弟归来,生活又如往常一般。

任何问题都不是问题,同样的事情问宰辅们,宰辅们保证会找其他人过来回答。

问易弟,易弟直接说。

“早上吃什么?”李隆基问生活上的事情。

“孩子别吃撑了,孩子活泼,喜欢跑跳。大人吃烫面的东西,气压低,发面的容易引起胃部不适。

葱油饼、一小盅素烩汤,加两个煎蛋,小菜不要吃腐乳、干豆腐、咸豆干、皮蛋拌豆腐等豆制品。

先喝点冰水,疏通下肠胃,吃完饭,喝绿茶,要热点,吹着喝。”

李易属于下医嘱,群臣平均年岁大,喝冷水刺激一下,喝温水就吃不下去饭了。

刺激性大,出问题,有他在,保证不出事儿。

“哦,昨晚若行房,就别喝冰水了,喝半杯温水继续睡。”李易又补充一句。

“我晚上自己睡的。”李隆基觉得李易就是说自己,老头没带女人,行什么房?

第1521章 紧急应对何所晓

轰隆隆的雷声中,风卷着雨点噼里啪啦砸到地上。

地表一层如烟般的水雾被风吹着像浪似的扫过,不长时间,地面有了积水后,雨点再落下变成一个个溅水的小坑。

小孩子们无法上课,心思不宁,老师带着扒玻璃窗户看外面。

大人穿蓑衣、戴斗笠忙碌。

女娃娃乐乐满脸恐惧,她想到了自己岛子上遇到此类天气的情况。

一场大雨落下,许多东西被冲走,还有房子坏掉,大人们哭,哭着重新修房子,找东西。

她眼中含着泪水,以为现在的地方也一样。

“乐乐你怎么了?”小丫头陪在身边,一扭头,发现就这个小妹妹状态差。

“雨,冲跑了,房子。”女娃娃努力组织词汇,四岁的她想表达具体很困难。

话说出来,眼泪跟着掉下来。

小丫头搂住她:“不怕,咱们的地方不会被水冲,师父厉害着呢,天塌下来有师父顶着。”

“哦!”女娃娃信了,抬手抹眼睛。

外面京兆府的百姓同样不怕,以前遇到此类事情,他们会找村子里的老人。

长安城更多的人找寺和观,问和尚、道士。

皇帝和大臣则问浑天监察院。

大家一个是依靠经验,另一个为蒙。

看星象,说一堆乱七八糟的话,最后说大概的情况。

李易到来,始终在收集数据,同时对比历史资料记载,县志了什么的。

李易查资料,发现现在的关中地区只能旱,不会涝。

查到一篇论文,说七一四年关中大水。

实际情况,太行山以东,包括河南道,旱灾,然后蝗灾。

关中若是大水,水难道不从黄河走?不从支流分配?

论文中没有给出任何具体出处,连个参考文献都木有。

属于一篇毕业论文,叭啦叭啦一说,整篇论文四五千字,老师也不会去查资料纠正,给通过就完事儿了,都不容易。

李易很生气,为了个学位,脸都不要了是不?

学谁不好,非要学我当年毕业时候糊弄的样子,现在我查资料多费劲?

哎呀,以后凡是学士学位的论文都不能看,太坑。

李易站在棚子下面看,不时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