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011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她盯着看,青蛙跳一跳,停住。

小朋友过去抓起青蛙,继续上弦,放到地上,青蛙又开始跳。

女娃娃明白了,原来这么简单,拧一拧就行。

她哪知道拧一拧这个发条的技术难度有多高,整个天下,只李家庄子能做。

第1515章 防疫欲推待天时

“东主,看土壤行不?”张家村子的村正张肖脸上带着泥土的痕迹,咧嘴儿笑着问李易。

李易带永穆公主、小兰等人进村子。

村子要帮忙种玉米,戒严。

只有一直在张家村子养孩子的人才允许进,必须守规矩。

村口由十六卫站岗,发现有人值得怀疑,允许执法,如对方不配合,当场击杀。

以前不是,现在种新品种,要么别来,来了必须听话。

李易蹲下,手在又翻了一遍的垄沟中抓把土,捏一捏,扔掉。

旁边桃红递来水囊,给李易洗手,这土里放了不少发酵好的农家肥。

“水分可以,等晒好玉米种子,拿过来浅种。

待收获,由于取种,故此不能青贮,只能粉碎后混合其他牧草发酵,喂养牲畜。

哦,当柴火烧也可,或者粉碎后制作肥料,不过咱大唐缺饲料。”

李易推荐用玉米秸秆稍微发酵下喂牛,人都能吃呢。

以前‘自然’灾害,国家用秸秆来混合其他的东西制作成代食饼干,人吃了顶饿,就是方便的时候难受,干燥。

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油水,生产队的工分模式让人变得懒惰,大锅饭越吃越穷。

想到此,李易由感而发:“内部斗争的破坏力从来高过外部斗争,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越到基层走样越厉害。

凡制定政策者,在拿不出全套的辅助策略时,不可直接落实到地方。

漏洞多的规则是在唆使人犯罪,情感管理模式考验的是人性,难以长久。”

说完他拉着永穆公主继续向里走,后面的宫女太监们赶紧写。

他们听得懂,东主的话说给朝堂最上层的官员和陛下,普通百姓主动忽视。

“东主,晚上吃焖青蛙?”有村民过来询问。

张家村子的焖青蛙为一绝,现在不卖了,卖不上价,就那么一段日子,别人没吃过。

后来发现不划算,凭什么蛤蟆卖那么贵?

张家村子有钱了,不买就不买,干别的。

青蛙继续捉,自己做了吃,还有一块地方帮东主养林蛙。

李易看永穆公主,你想吃不?

永穆公主低头考虑:“好,别做太多,我吃一只。”

“一人一只。”李易跟村民说。

他现在不限制百姓吃山珍海味什么的,青蛙正常捕捉吃,根本吃不绝。

一片片地方见不到青蛙,罪魁祸首乃农药与化肥。

他准备以后研究更好的化肥和农药,使用的时候限制量,别使劲打。

草木灰的水并非万能,只能对付一部分害虫,作物自身的病,需依靠药物治疗。

还有的属于水多水少和土壤微量元素的问题,全能解决。

“东主晚上在村子里吃饭。”村民猜不出李易的心思,他只管传达喜悦的消息。

村民瞬间欢腾,昨天东主回来,今日选村子吃饭,莫大的荣幸。

家家户户讨论菜谱、数量,谁家做什么,在哪吃,有说道的。

还得祭祖,上香,告诉祖先东主来吃饭了,让先祖高兴高兴。

“李郎,别人叫修身、齐家、治国而平天下,你是修身、齐庄子,扩张、扩张、再扩张。”

永穆公主想着黄焖青蛙咽了下口水,笑着说李易的发展模式。

李易不否认,颔首:“在于获得话语权,用才华来获得高层的认可,以军事实力保障制度的推行。

所有的政治都是肮脏的,但能为百姓提供清泉。

权利的搏杀充满了阴暗,却可使百姓感受阳光。

当一个执政者牺牲一部分百姓的生命而维护更多百姓利益的时候,不能说其错了,只能证明其无能。

比如大唐百姓得传染性伤寒,或者是天花,是追求经济,还是牺牲经济保生命?这就考验执政者了。”

宫女太监继续唰唰记,配合默契,一人一句。

“伤寒倒是能治,天花怎么办?”

永穆公主心中略微抵触,为啥拿大唐百姓举例子?却愁天花。

“疫苗吧,见毒疫苗,开始接种,我抽出时间。接种的过程,有可能死人。”

李易就纠结这个事情,人家本来没得天花,现在大唐也没有,非要接种,随之而来的是小概率事故。

概率小,对于家庭来说可不小。

“问问,别的地方哪有出现天花的,咱们宣传一下,再去帮忙接种。

到时候大唐的百姓明白了原因,即便有小概率的问题出现,还是愿意接受。”

像他庄子里的人、张家村子的人、皇室的人、有资格与他对话的大臣的人,都弄了一堆疫苗。

包括嘟嘟,他回来了,要给嘟嘟来一套。

一对一,针对性的,出问题的概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嘟嘟她哥沰儿,多健康啊,根源在于李易。

“问夷商。”永穆公主突然想让夷商哪个地方得天花,她赶紧摇摇头,不能这样咒别人。

“东主,辣椒种下去了,村子里去年一个没流出去,只是自己吃。”

负责种辣椒的庄户跑过来,压低声音汇报。

他们帮忙种辣椒,李易卖辣椒面和辣椒油,很贵。

村民种完自己打成辣椒面,需要的时候再做辣椒油,不外卖。

旅游来的人能吃到,价格跟李易卖的差不多,有时候会赠送一小碟,不准带走。

“今年胡萝卜自己吃,种子够了,无须上大棚。”李易点下头,说胡萝卜。

胡萝卜送到南方,到今年正好能够大量出种子,北方不用大棚,胡萝卜过冬是个问题。

南方指定地点普及,其他人会选择一部分吃,一部分留种,再按照要求把种子卖给朝廷,朝廷卖百姓。

河西节度使、安西节度使等所在,去年就种了。

他们留不了种,种完今年还得等朝廷发种子。

胡萝卜可以生吃,挺甜呢,牲畜和家禽都爱吃。

家禽鸭子和鹅需要帮忙粉碎,胡萝卜秧子不用。

给马一根胡萝卜,马会觉得你是好人,再来一把胡椒,友人,生鸡蛋有没?有就是亲人。

其实马根本不晓得,胡椒比鸡蛋贵好多。

“胡萝卜还有个作用,给孩子当咬胶,小宝宝长牙,给胡萝卜条锻炼咬合力,咬掉渣了直接吃,关键是胡萝卜天,宝宝愿意咬,给辣椒显然不行。”

李易无法给大唐所有的孩子提供咬胶,只能推广胡萝卜。

“宝宝会把牙给咬掉不?”小兰总觉得危险,求知!

第1516章 国事缺口不周全

“孩子只要长了牙,你即便不给他们咬胡萝卜,他们自己一样会寻找东西去咬。”

李易了解情况,孩子咬那个咬胶,一样的。

当孩子傻呀?使劲咬,人家难道不懂一点点的用力?

除非人家宝宝咬着呢,你突然使劲拽,哪个咬啥都能把牙给拽掉。

孩子长牙后,开始四处寻找东西往嘴里塞,咬一咬,看看是什么。

“咬别的东西还容易因卫生问题生病,切好的胡萝卜条最合适,味道甜。

小宝宝小手抓着,一咬口水倒处淌,只要你让他们继续抓着胡萝卜条,你给他们擦嘴,他们也对你笑。

大唐的家长们,要多学学知识,我在报纸上继续发表。”

李易说着,都快流口水了,他脑海中出现小宝宝攥着胡萝卜条啃时候的景象,那口水流的啊……

“给我炸两条豆虫。”永穆公主又咽咽口水,想起来好东西了。

“把庄子上的孩子们带来,一起在村子吃。”李易吩咐。

在他们继续溜达的时候,村子里的孩子在欢呼,又能见到小伙伴儿啦。

他们一般一旬能在一起玩一次,平时要学习,学很多知识,过桥还费劲。

村子孩子的玩具与庄子孩子的玩具一样,并不是村子制作,俱是庄子的孩子赠送。

庄子的孩子得到消息,同样开心,准备玩具,今天在张家村子住。

女娃娃乐乐感受着欢悦的氛围,却不知道怎么配合。

“走啦,去张家村子。”关键时刻小丫头出现,喂给女娃娃一个小山药蛋子的冰糖葫芦。

此时天气热,只有李家庄子可提供冰糖葫芦。

纯冰糖的不容易融化,制作的时候需要低温。

“东主哥哥在哪?”女娃娃别看年岁小,懂事儿,知道谁对自己最好,同时也最厉害。

除了东主哥哥,就是这个小姐姐,小姐姐把自己带出去,不然自己会死掉。

“就是师父在,才把咱们叫过去,咱们乘车过去,轨道从庄子铺到村子,又连着京兆府,有的地方没修完。”

小丫头回来后开始了解情况,她要帮师父分析,万一有人不听话,告诉师父。

整个京兆府,长安两县到外面二十个县,马车木轨全铺好,连接村子的暂时没全通。

小丫头不明白木轨铺那么远的作用,还有水网的船慢慢漂。

她带着乐乐坐上一个车厢,好几个年岁差不多的孩子同样坐在这里。

大孩子安排的,把看着一样大的弟弟妹妹安排到东主哥哥带回来的女娃娃身边。

“陛下,小易不回来住了?”

毕构一看这动作,直接给出结论,他若连这个都看不出来,还是死了比较好。

“不就是突厥草木茂密的针对措施嘛!不差这一天,朕喜欢娃娃们,去瞧瞧。”

李隆基一边表示无所谓,一边要出去。

大臣们讨论现在突厥那里草原的草茂盛、动物多,突厥能够养马,还不缺少肉食。

去年人家来求和,大唐不和,反而集兵于边境,甚至外出。

吐蕃所在,吐蕃找不到足够的兵力,都降唐了,郝灵荃外交能力应该遭天谴。

契丹、奚族、渤海被贸易牵制,正在努力养柞蚕。

白衣大食损失惨重,无力东顾。

苏禄带领的突骑施去年最后一刻被张孝嵩给打惨了,或者说打残了。

西南蛮那里被当地压制得一直后退,当地前突去抓动物,顺便帮俘虏寻家人,一起带回来。

更多的铁勒十族归降被安排,朝廷出手,不允许其他人学李家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