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644章

作者:摇扇子的司马懿

在安史之乱后,吐蕃乘虚而入,大唐守军军力不支,河陇、西域之地先后为吐蕃所占。

国都长安城沦陷。

在公元763年,吐蕃攻克巂州,维州、松州。

在公元756年,吐蕃陷陇右所辖的威戎、神威、定戎、宣威、制胜、金天、天成等6军及石堡、百谷、雕窠3城。

同时又陷鄯、武、叠、宕4州。

公元761年吐蕃取秦、渭、洮、临、成、河、兰、岷、廓9州。

公元763年,吐蕃以20万军队乘胜长驱直入,逼近长安。

唐代宗仓皇出奔陕州,吐蕃军队占领长安,拥立吐蕃国舅李承宏为帝。

陇右道东段的十三个州全陷入吐蕃之手。

在公元777年,吐蕃攻占原州、坊州、盐州、夏州,灵州、庆州、盐州、银州、泾州。

在公元786年,西州沦陷,陇右十八州全境入吐蕃。

龟兹、疏勒、焉耆、于阗安西四镇也随之陷入吐蕃。

李世民和李靖、李世勣等名将,于贞观年间辛辛苦苦打下来的西域,彻底沦陷,完全归于吐蕃之手……

这种惨状,是触目惊心的。

这吐蕃,也可以称之为大唐的生死之敌。

大唐之子民,中原之百姓,也是饱经奴隶制吐蕃的战乱之苦。

对于其他人,或许还不觉得怎样。

可是对于先知先觉的李秋来讲,是绝对不想看到后续这一幕幕惨剧的发生。

这时候,李秋平复了一下心中的情绪,语重心长的对高侃和薛仁贵两人说道:“高侃,仁贵,你们两个永远的给我记住。”

“在国与国之间,有的只有利害关系。”

“弱肉强食,绝不存在道德和友谊。”

“只有自身强大的实力,令人畏惧的力量,才是立身之根本。”

“现如今,你们还小。”

“可是将来,这大唐,还需要交到你们的手上。”

“由你们来守护它。”

“现如今,你们所见到的一切友好,客气,礼遇,甚至是来自于吐蕃君主的低姿态。”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假象。”

“在这背后,也都有着其真正的用意。”

“这一次我们出使吐蕃,这件事本身就暗藏着巨大的阴谋。”

“东宫与太子,暗中与吐蕃达成了某种协议。”

“用吐蕃弃宗弄赞急需的工匠,换取为师的性命。”

“我们之前遭遇的十万吐蕃精锐,就是来履行他们的诺言的。”

“现如今,你们所获得的一切尊重与礼遇,都是建立在幽州军,我们自己强大的根基上。”

“不然的话,那座京冠上所堆积的,就是我们的尸身。”

“为师的项上人头,或许都已经被装入匣中,送往长安东宫了。”

“而且,就算是我们现在所享受到的低姿态,也是有着吐蕃背后的狡诈。”

“为师是大唐手握十几万精锐兵马的将领,朝中的宰相,数一数二的权臣。”

“吐蕃这一次以迎接君王的规格接待为师。”

“当这件事传到了长安之后,你们可以想一想,朝廷的那些官员们。”

“御史们,尤其是咱们的太子殿下,又该如何去看待为师?”

“这也是吐蕃最狠厉的阳谋,躲避不及的捧杀。”

第921章 让本王去求长孙无忌?

听着李秋的话,犹如暮鼓晨钟一般。

振聋发聩,让高侃和薛仁贵两人瞬间就惊醒起来。

两人的眼神之中,也重新换上了一片清明,与警惕、防范与冷冽。

……

另一边,大唐长安。

东宫之中的李承乾几乎快要被各地雪片一般递交上来的紧急奏折烦到爆炸。

也就是几天不到的功夫,各地就纷纷传来了洪水汛情。

原本的河道瘀滞,洪水泛滥出去,冲毁了大量的农田,房舍。

甚至是许多州府的府衙,都没能幸免。

一时间,农田里的庄稼被毁,家里的房屋、存粮尽皆被洪水淹没。

无数百姓无家可归,无房可居。

洪灾导致的灾情,还在进一步的加剧、恶化之中。

此时此刻,东宫的诸多附属之臣,均是满面忧色的聚集在此。

新任宰相高士廉,也是十分焦急的对李承乾进谏说道:“殿下。”

“眼下我大唐各州府,均是发来了灾情急报。”

“这洪水不同于前几年的旱灾,来势过于迅猛。”

“多处州府,也都是准备不及。”

“据目前他们报上来的,溺死者,就达数万。”

“真实情况,可能还会更多,更为的严重。”

“臣以为,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可能的赈灾。”

“开仓放粮,救治百姓。”

“不然的话,这一次洪灾死伤百姓的数目就太大了。”

这时候,新任吏部尚书杜正伦也是躬身说道:“殿下。”

“臣当年也是被下派到各地,辅助各地州府处理灾情。”

“眼下我们除了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之外。”

“还要格外督促各地州府,严防瘟疫的发生。”

听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进谏,李承乾只感到头大如斗。

最终实在是忍受不住,直接摆手说道:“你们不要在本王这里说这些大道理。”

“眼下这千钧一发之际,本王直接放权给你们。”

“由你们去亲自督办赈灾之事。”

“像高士廉,居中协调。”

“尤其是协调户部的钱粮和各州府的分配方面。”

“同时本王还让你主管吏部之事。”

“凡是以赈灾有利的,你可酌情对官员任免进行定夺。”

“而杜正伦,正好你也有赈灾的经验。”

“朝中吏部的事情暂且交由高士廉监管。”

“而你,本王封你为钦差,前去灾情最为严重的山东、洛阳地带赈灾。”

“还有,像孔颖达,于志宁等等,全都可以作为钦差。”

“到那各地州府中去……”

听着李承乾的话,在场众人,包括高士廉在内,尽皆是苦脸。

远没有了刚才高谈论阔,头头是道的气场。

眼看着他们冷场下来,李承乾眼神颇为凌厉的问询一般扫过他们一眼。

这时候,高士廉轻叹一口气,躬身说道:“殿下。”

“今年这番的大水,数十年难遇。”

“各地的灾情,也远比我们想象中严峻的多。”

“这种事情,也远非我们东宫自己的力量就能够解决的了。”

“臣以为,殿下您还是要召集群臣,一起商议的好。”

说到这里,高士廉停顿了一下,叹息说道:“在来东宫之前,臣也曾向户部和兵部那边了解过。”

“眼下我们的官仓之中,粮食远比想象中的少。”

“在除去供给前线大军的之外,剩余的部分对于这场灾情。”

“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同时,这次大水,还冲毁了太多的河道,水渠。”

“像南部的存粮想要北运,也是甚为艰难。”

孔颖达此刻接着说道:“殿下。”

“这一次的灾情之下,许多州府的官仓,也多有受灾发生。”

“很多地方,就连官差都无粮可吃。”

“就更不用说那些百姓了。”

“而且同历年的灾荒一样,市面上的这些商家,已经开始奇货可居。”

“故意的抬高卖价。”

“原本十几文钱一斗的稻米,如今已经涨到了二三百,三四百文。”

“而且看价格,还在继续高涨之中。”

“如此一来,百姓求生更为艰难。”

“就是朝廷想要赈灾的话,也要花费太多的银钱。”

听到此,李承乾是勃然大怒。

一拳就重重的砸在了桌案之上。

“又是这群可恶至极的商贾!”

“难道他们想要无法无天不成?!”

“难道就没有人去管管他们,就让他们如此胡作非为?”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

“依本王看,干脆将这群奸商的家产,钱粮统统抄没。”

“本王心中最为痛恨的,就是这群满身铜臭味的低贱商贾!”听着李承乾的怒火,众人也是知道。

这里面的怒气至少有半数,是从北平王李秋那边而来。

这时候,杜正伦缓和的说道:“殿下您也是心系这灾情和受灾的百姓。”

“才说出这番气话。”

“这群商贾,虽然可恶,但无端就抄没他们的家产。”

“没有这样的道理。”

“一个不小心,就容易引出大乱子来。”

上一篇:宋北云

下一篇:演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