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445章

作者:隔壁的小蜥蜴

也就关羽,常年征战在外,也没有怎么关心过自家儿子的将来。他的妻子半路被接回来,才发现自己已经不是普通小户人家,一时间有些不适应新环境。

好在持家还是很不错的,和关羽的小妾关系也可以,小关兴和小关索也在一天天长大。

回归正题,孙坚刚投降,刘韬也稍微让他调整一下心态,就安排和孙匡一起居住。谁知道一个月左右,黄盖和孙静也过来,作为孙家的亲戚和护卫也住了进去。

眼看三个将领都无所事事,刘韬不能忍,这不就打算把三人,都打发到黄忠那边。不管对付鲜卑还是乌桓,好歹不能让他们闲着。

诏书就这样发回江东,孙策对这个结果没有太意外,他派人过去,其实主要还是和父亲那边联系一下,看看这段时间他过得怎么样。

按照派过去的人回复,孙坚在那边生活很惬意,每天练武,喝茶,看书,甚至还时不时拜访卢植,皇甫嵩和朱儁,大家都是老同事,所以互相走动很正常。

三人也没有因为孙策的原因,以及自己的立场就疏远这位同僚。某种程度来说,孙坚在那边,给孙匡和孙策,留下了不少的人脉。

“不愧是大汉皇帝,还是那么霸道。”孙策看着送回来的诏书,没有生气,反而嘴角微微抬起,真的是微微,没有变成√。

或许是性格有些相近,他很喜欢刘韬这种直来直往,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性格。

尤其是这段时间,江东的那些世家,显然开始打算争夺权力,孙策怎么可能让他们那么做,刘表被荆州世家搞成傀儡的事情,又不是不知道。

到时候好处都是他们赚,自己却成了背锅的存在,以孙策性格和能力,自然是不干的。

“问题是,我们总不能就这样归顺吧?”周瑜询问道。

“想要对方打不过来,那么我们就要有足够的能耐。这次派人过去,不仅是确认一下父亲的情况,主要还是打探一下,他们下一步要攻打哪里。”孙策摇了摇头说道。

目前的结果来看,刘韬似乎主要还是打算以巴蜀为主,别人都不知道,其实他是馋攀枝花的铁矿。虽然现阶段,攀枝花那片区域,还只是纯粹的蛮荒之地。

不过就如同白云县一样,只要矿产被开采出来,自然会围绕那里,逐渐形成一个集矿产和冶金为主的工业城市。

另外从云南那边过去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刘韬也没打算放过。现在就算还搞不起来,以后陆续还能搞出来。荒漠和热带雨林完全是两个极端,不过比起改造困难的荒漠,热带雨林还比较好改造一些。

“大概三年内不会南下!”孙策郑重说道,“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三年,三年内如果能彻底平定山越和五溪蛮的问题,那么我们还有机会和对方较量一番。如果不能,那么我觉得,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随即看向周瑜等人,继续说道:“你们有没有信心,和大汉硬刚?”

“当然有!”周围的文武纷纷回应,果然这样豪气,才是他们最看好的孙策。

孙策的小心思,刘韬没太在意,毕竟打肯定是能打过去的,什么时候打的问题。江南还没有发展起来,打过去要浪费兵力和物资,打下来一两百年里,也没办法很好的回馈中原。可以说对于这个时代人来说,江南完全就是赔钱货。

荆州八郡,加上扬州数郡的地盘,都比兖州加青州加豫州还大。问题是扣除荆北四郡,扬州江北两郡,各郡加起来的人数,却还没有豫州多。

人口不仅对于大汉来说很重要,对于孙策来说一样很重要。尤其孙策要北上,首先就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

“另外就是改王号这点……”眼看大家都没问题,于是孙策开始进入到下一个议题。

公元194年2月中旬,孙策正式改王号为‘吴’,自封为吴王。还是那个意思,没有称帝,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同时,开始积极整兵备战,做好收服越人和蛮人的准备。

刘韬收到消息,也就是收到消息,没有太在意。孙策有本事就称帝,到时候被俘虏的时候,他自然会知道错的。

此刻他更在意的,还是云太铁路的通车。经过了好几年的修造,这条从云中郡到太原郡的铁路,终于顺利完工,动用差不多十多万的百姓参与进去,若非考虑安全问题,只怕还能提前半年完工。

铁皮车厢已经打造完毕,分为载人还货运两种规格。同时选择大量的马匹,路途每隔十到二十里就有一个中转站,可以在这里更换马匹。

同时可以拉得动重物的挽马,也在抓紧时间培育,这方面中山张氏不敢怠慢。

“陛下,这铁路真的好厉害!”苏双提前三天过来进行最后的测试,刘韬过来的时候,他激动的来到其面前,夸奖这条铁路。

“具体什么情况?”刘韬好奇问道。

“很多数据说出来可能不太直观,可否让陛下乘坐一次看看?”苏双卖了个关子。

“得,正好我也好久没去云中看看了……”刘韬笑了笑,示意苏双安排一下。

第624章 铁路的重要性

云中郡作为大汉的边郡,说真的人口其实并不多。毕竟当初步度根和轲比能劫掠几次得逞之后,就时不时南下劫掠,步度根甚至把云中当成兵源地。

一来一往的,云中人口更少。当初刘韬过来担任太守,与其说是升官,不如说是接手了一个烂摊子,顺便帮忙镇守边疆。

不管如何,云中对于刘韬来说,便是梦真正开始的地方。

起兵讨伐黄巾那阵,哪怕后续当了羽林中郎将那阵,未来对于他来说,依然是模糊不清,唯有真正有了一块地盘,才觉得一切踏实了下来。

晋阳城外的车站,这个时代应该还不能成为火车,而是马车站。用八匹骏马牵引,可以拉动四节左右的车厢。

最初的设定,是一匹马在铁路上奔跑,依靠枕木的间距,让马匹一直处于高速跑动的状态。这样大概十里左右,就要换一匹马,继续完成牵引工作。

只是后来发现,一匹马最多拉动一节车厢,这样显然利益不能最大化。

于是进行调整,八匹马和一匹马的设计并行。不走铁轨,马匹自然也不是全速,不过车厢在铁轨上行走,到底是在地面行走方便,于是牵引四节车厢,匀速前进问题不大。

不过刘韬要体验的,当然还是特快车厢。由一匹马跑在铁轨上,牵引一节车厢。

肉眼可见,马匹慢慢前进,四蹄落点正好在枕木间隙上,所以有种越来越快的意思。

一开始还是二十公里每小时,转眼已经六十公里每小时,车厢在它的带动下迅速向前移动,倒真的有那么点坐火车的感觉。

如此十里之后,进入舒缓区,这里没有铁轨,但马匹会因为惯性,暂时停不下来。

休息区的工作人员,要提前把铁轨转换到休息区,让马匹转向过去,然后慢慢停下。在这里更换马匹,继续沿着环形轨道绕一圈,回到铁轨上继续奔跑。

“这速度,就算没有法术,一天内差不多就能到云中了!”随车的简雍感慨道。

均速大概是五十公里每小时,同时每二十里就有一个休息站。也就是吝惜畜力,否则这样狂奔五十里,马匹差不多也废了。

算上更换马匹的时间,均速也有四十公里每小时。太原到云中四百多里,也就二百多公里,算算五到七个小时,差不多就能跑完。

就算换成普通马车,均速三十公里每小时不成问题,一天内也能跑完。

也就是说,云中出现问题,那么通过加急马车,半天左右就能把消息带回晋阳。然后晋阳那边,用半天时间准备士卒,然后陆续通过普通的马车运输过去,第二天中午就能抵达前线。难得的是士卒都没有行军,所以下车立刻就能投入战斗。

意识到这点之后,杨射对这铁路除了震惊就是感慨。

难怪陛下不惜一切也要把这铁路建设起来,不管是军用还是商用,都非常划算。

比如说商用,换了以前,一支商队带着一百车的货物北上,路上人吃马嚼,包括保镖的费用,那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现在只需要装车,然后运输到的地方,几乎不需要什么人力,甚至搬运的人力可以车站这边临时雇用,甚至能解决当地百姓的工作问题。

花费的时间也少,这意味着路上人吃马嚼的开销也进一步削弱。这样一来一往的,也就相当于收入提升了两成左右,还很省时间。

费用不太高的话,那么商人自然会买账,而且每天都会有源源不断的货物,南北不断运输过去。那这铁路就不是铁路,而是一条金路啊!

“这样的铁路铺满全国,哪里有叛乱,驻守地方的军队,都能立刻抵达现场。流寇还没有形成规模以前将其剿灭。

以前叛乱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消息传递到洛阳,再派兵过去,原本三五千的流寇,可能已经裹挟了七八万的百姓。”刘韬感慨。

“陛下把这个也考虑进去了啊?”简雍听得一愣一愣,当初修造铁路的时候,各种参数都还没有明白,大家都不知道这玩意到底有没有用,甚至很多人觉得它很浪费铁的时候,陛下居然已经把它的用法都给思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