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396章

作者:隔壁的小蜥蜴

官员嘛,不仅要帮皇帝治国,关键还要学会给皇帝善后,才是合格的官员。

“陛下高瞻远瞩,臣惭愧。”荀彧连忙回道,也的确不想继续纠缠这个问题。

他在意的是经费开销,毕竟这样会让敌军的官员和将领,豁出去一切去防守,这样经费和物资开销都会提升。

相对的是,大汉的百姓会高兴,毕竟他们明白了科举的重要性,而且科举的公平性也进一步提升。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至少看起来是这样。

下面的军队会狂喜,因为如此一来,各地必然会大扩军,同时战斗起来更加凶悍。但这也意味着,战争的战功会更多,运气好真的能够凭着军功封侯,甚至封王。

就说这次,白捡了一郡,你说这到底算是战功,还是后面官员外交的胜利?哪怕算是战功,感觉也要砍一半,这点战功五千人分,怎么分?

于是后续军管的事情,也作为战功来算,直至恩科开始,新的一批官员陆续派遣到地方,然后一批新的官员提拔起来,填充到沛郡,这个时期才算完。

值得一提的是,在荀彧的建议下,那些被辞退的沛郡各县吏员,刘韬宣布可以由各县百姓公推,值得信任的就留任,不信任的就辞退。

多少保留了一下吏员,不至于让官府的职能完全崩溃。

“扩军准备得怎么样了?”刘韬现在最关键的,还是扩招的问题。

“已经有准备,夏收的情况不错,同时还在扬州,以及徐州购买了一批粮食。原徐汉大司农糜竺,把家里的存粮都献了上来,只是臣没有收,只是按照市价进行收购。从目前的粮食储备来看,完全可以扩招三万人。”荀彧回道。

严格来说就算扩招四万人都没问题,只是……道理大家都懂的。

主要还是刘韬要求的训练强度,以及伙食的消耗过大,否则按照别人的标准来,扩招十万,二十万都不成问题。

三千人顶着几万人打,别说有法术加持,就算没有,顶着两万人打都没问题。

无论体格还是装备,都是真正的精锐,可以说是弱化版的陷阵营。刘韬还打算建立一个军官学校,专门让立功的,或者在军中表现出色的将领,先来这里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升迁,算是兰台看书的升级版。

到时候,高顺肯定是要作为教习官加入的,这种擅长练兵的将领,是稀缺资源。

“这样,这次扩招,以三万人为主,另外扩招五千人,补充到各部。一些服役五年以上的老兵,陆续转任到各县县尉,都尉手下……”刘韬想了想,“同时,把各县县尉,都尉麾下的士卒统合起来,组建武装警察队伍。”

“陛下,哪有专门削弱己军战斗力的?”荀彧有些想不明白,这样掺水进去,全军的战力都会有些下滑。再说,那个武警队伍到底是什么鬼,陛下到底谋划这个多长时间了?

这玩意肯定不是临时起意,荀彧百分百肯定,刘韬构思这个已经很久。

“现在我们在搞军政分离,但各县县尉和都尉麾下的队伍,他们的存在很尴尬。”刘韬提醒道,“他们是固定驻防地方,但也不会轻易被调动随军……”

无法随军出征,但本质上是军队,既然要军政分离,总不能归地方县令和太守掌管。

“原来如此,另外建立一支军队,直属于兵部的话,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了!”郭嘉最早反应过来,觉得这样的确是不错的解决方案。

“而且这次扩军,为了让队伍迅速形成战力,扣除三四支主力军外,新兵都要融入到各军之中。他们有不少已经三十几岁,甚至已经四十岁。

正常来说还算年轻,不过身体情况已经开始下滑。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不能继续让他们去参战了,武警队伍,便是用于安置他们的。”刘韬解释道。

刘韬都不敢主动去说,这原因估计很私密,甚至可能会动摇全军吧?两人也不是傻瓜,真没必要让刘韬说得那么清楚。

这个原因,是否会导致一段时间后,这些士卒出现什么问题,他们当然会想到这点。

跟着刘韬打天下时期的士卒,两人大概也有印象。硬仗打了不少,不少士卒好几次差点就战死沙场,硬生生被刘韬用法术救了回来。

因为哪怕只有一口气,都能救回来,所以士卒们才越战越勇,在很短时间内,就从刚入伍的新军,成为悍不畏死的精锐。

也是,怎么可能一点代价都没有……不过本来就必死的情况下,还能活下来那么多次,其实已经赚到了。这部分士卒,最低的已经混到队率,统御50名士卒。不少已经成为地方县尉,都尉……还有些已经成为军候,甚至是校尉的。

入伍前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现在已经成为不少人一辈子都无法达到的位置。

“你们都是聪明人,有些事情,不要随便说出去。”刘韬提醒道。

“遵旨!”两人连忙回道,这件事情说出去,虽然不会动摇国本,但估计会让士卒战斗的时候,稍微有所顾忌,从而降低战斗力。

“武警的性质和贼曹一样,主要负责抓捕那些聚众手持武器作乱,或者占山为王,或者设卡抢劫的盗贼。甚至地方民乱,负责镇压他们的,也都是武警。

军队,以后只能对外,不参加对内军事行动。除非,贼人明确建立国家,称王称帝什么的,这样才能出动军队镇压。”刘韬也稍微规定了一下武警的职权。

也就是对内用武警,对外用军队,军队更难插手地方政治;而县令与太守,也无法直接调动武警队伍,手里能调动的只剩下贼曹麾下的队伍。

这样补充下来,军政分离也算是能真正的落实……也就是说在军政分离的概念提出的时候,刘韬已经有组建武警的想法了?

荀彧暗暗叹了口气,自己莫非还要感谢刘韬的不杀之恩对吧?

第556章 恩科开始

随着夏收开始,大汉治下各州各郡,也按照人口数目,开始进行征兵。

人口少的地方少征收一些,人口多的地方多征收。征收标准在十八岁到二十五岁之间,优先招募家里有兄弟的男丁,最好没有不良记录。

各州刺史,还是第一次见到那么苛刻的征兵条件,好在只是优先征召这样的,并非一定要征召这样的。圣旨到达地方后,各州花费一个月左右,陆续把士卒征召完毕。

也没有打散,而是哪州招募的,就去哪支军队里面报到。

打散的话,就意味着需要提供这些士卒一路的伙食,这是笔不菲的开销。同时用这个时代的话来说,正因为是本州的子弟,所以别人打进来的时候,才会义无反顾去防守。

毕竟他们的家人就在他们的身后,他们若是逃走,那么他们的家人和宗族都要倒霉!

镇北和镇东两部,四安将军部麾下士卒,也开始把年龄超过三十五岁,优先选拔超过四十岁的士卒,安放到地方担任县尉或者都尉。

条件不够的,可以当什长或者队率。四十岁以上的优先转到地方,人数不够再从四十岁一下的选拔。以后一定程度上,每五年征一次兵,同时以后四十岁的士卒,也陆续退伍。

表现优秀的,推荐到地方担任贼曹或者武警序列。表现一般的,至少也存够了军饷,回去之后买点田地,娶个媳妇什么的。

也可以组队干点镖局什么的买卖,最近商业也开始活跃,商品押运各地都缺人手。

“陛下这是要藏兵于民啊……”朱儁感慨,这样一年年下去,全国成年男子大多可能都有从军的经历。以后出了什么变故,只需要吩咐一声,立刻拉起一支几十万的队伍。

同时服过役的士卒回到家乡,有了孩子,很大概率会把自己学会的传授下去。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长大后又是优质的兵源。

到时候‘泰山兵’和‘丹阳兵’之流,也不会那么突出了。

“主要是队伍年轻,敢打敢杀,就是每五年需要重新训练一次。”卢植感慨。

他很清楚朱儁很爽,毕竟武警建立,兵部相当于又多了一支队伍可以掌控。主要还是,这是兵部可以直接调动的队伍!

“不不,陛下说了,优秀的部曲,他们的士卒四十岁才退役。一般的部曲,入伍训练两年,二十岁差不多已经具备战力。各队各屯都是老兵,以老带新,打几场仗,很快就能变成精锐。”朱儁摇了摇头,向卢植解释道。

后续还有军官学校,进一步加强军官的军事素养,只要不是明显的实力碾压,又或者是犯了什么重大的战术错误,哪怕没有他的法术,各部依然能成为世界最强的军队!

精锐部队差别待遇,卢植觉得可以理解,也稍微放心一些。他真的担心,下面的士卒若都是以新兵为主,上战场真的没问题吗?

顺风顺水还好,若是面对的是硬战,可能就会出问题了。

也就刘韬不知道他们讨论这些,否则他会说,后续思想问题也会跟上。少不得委派一些‘监军’,专门进行思想教育什么的……

只是这类监军,肯定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口才。很不巧的是,他这边现在士卒扩招了,开始不缺。但是官吏问题,还需要等到恩科考完之后才能补充。

到底能不能得到足够的官员,补充到地方,这还两说的。监军的问题,刘韬不好说出来,反正这个也不是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