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392章

作者:隔壁的小蜥蜴

期间也是才知道,原来李典并非武将,而是文官来着。严格来说是军中的主簿,军中主要负责统兵的,是他的兄长李整,以及族弟李进。

李整这个名字刘韬有印象,主要是和青州有关。

当时青州闹黄巾,刺史出缺。袁绍任命臧洪为青州刺史,公孙瓒推荐了田楷为青州刺史。其实当时曹操也有参与进来,他当时就任命李整为青州刺史。

比起李整和李进,其实李典虽然有才学,但还没有表现出军事方面的天赋。

大概是他的父亲觉得,武将方面,已经有李整和李进。但文职方面,家中还没有子弟担任。李典有这个才能,于是就让他专心担任文职。

李乾现在是陈留太守,算是李氏举族投奔刘岱的回礼。李典担任军中主簿的同时,在魏国也担任官员,逐渐走向政治核心,说到底还是刘岱麾下,没多少出色的文臣的关系。

在刘韬看来,李典当文臣有些浪费,他在军事方面天赋不错,跟着张辽几百人能大破孙权十万大军……然后才想起,不仅仅是家族的问题,李典本身对战场厮杀也没兴趣。

算是一个比较仁慈的存在,不忍心亲自去制造杀戮。但真的上战场,又能毫不含糊,只可惜一场疫病,不仅夺走了甘宁的性命,也夺走了李典的性命,三十六岁就亡故了。

算了,刘韬不打算干预李典的未来。如果他终究有一天不得不从军,那也只能说是他命该如此。再说,自己麾下其实也不缺优秀的武将。

和吕布黄忠、关羽张飞、颜良文丑……这些一流或超一流的武将比起来,也不算什么。

慰问了一番,也不好耽误他们行军,刘韬第三天就要离开。

按照约定,今晚二王就必须要给他答复。否则,就默认两人拒绝了自己的条件。那么在攻打徐州之前,刘韬会把两王,连带他们的军队都给消灭,把两国占下来。

为了这个行动,司州那边三千兵马已经做好出征的准备。同时刘韬为了这次行动,准备了大量的卷轴,绝对可以一路推进到底!

不会吧,不会你们真的那么不想不开吧?刘韬默默的等待,直至吃饭完毕,打算离开。有些想不明白,明明选一国两制都挺好的,怎么还能沉默到这个程度?

关起门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充分享受封建君主的腐败和奢靡,难道不香吗?!

正要离开,结果刘宠到底是坐不住了,率先起来:“叔父……侄儿有决断了!”

这两天其实他也在思考,同时也询问了随军的董昭。这位还没有北上投靠袁绍,已经被刘宠招揽到了麾下,担任军师。

董昭属于功利主义者,那自然推荐刘宠选择第一个,因为这样他也有机会成为宰相。相对来说,就刘宠这性格和能力,他觉得就算能登基称帝,估计也守不了江山。

跟着他没多大的出息,若非盛情难却,他其实最初是打算投奔晋国的。

刘宠本身已经打算接受收编,又听董昭的劝,最终还是下了决心。于是他郑重行了一礼,表态:“臣愿接受收编!”

“好,好,好!”刘韬心里舒服了,“按约定,封你为北地郡王,镇东将军!”

北地郡,至少不是朔方或者张掖什么的,刘宠觉得这个结果也不错,于是欣然受命。

韩国也因此撤除,刘韬的意思是封骆俊为豫州刺史。刘宠却希望能让骆俊继续给他当国相,毕竟以前就是这样。最后索性派人过去问问,看看他怎么选。

见刘宠都做了选择,刘岱也知道不能糊弄过去,于是起身:“臣也选择第一个……”

第551章 回程时的打情骂俏

其实两人都清楚,选择第二个的话,还不如直接什么都不选,这样更舒服一些。

一则可以待价而沽,等待刘韬开出更大的价码;二则这段时间自己该怎么玩就怎么玩。

反正已经结盟,人才也互相交流,完全可以尝试发展。万一以后发展比大汉朝廷还要好,说不定还能联合起来打过去,瓜分天下然后两人再各凭本事什么的……

当然这也就是想想,首先打不过刘韬这边,除非这厮出点什么意外突然挂了。然后就是谁能保证这厮,不会先一步打过来?

刘宠这边还有董昭在那里忽悠,自己先撑不住选择第一个。剩下刘岱一个,难道他还能死撑到底,长痛不如短痛,当即表态算了。

事情到这里,也算是告一段落。刘韬很满意刘岱的选择,当即封他为武威王,兖州刺史。当然也给他另外的选择,就是随他回晋阳,在六部里面任职。

不管是吏部还是兵部,以他的身份肯定有一席之地。之前不那么说,主要还是担心他有些什么不好的联想。

“臣愿意留在兖州,为陛下治理好此方百姓。”果然刘岱还是有些顾虑,权衡了一番之后,他还是选择留在这里。

毕竟刘宠也驻扎在这里,这样两人的情况,实际上和以前没什么不同。

所以说既然都没什么不同,甚至在专属领域还有所提升,为什么那么简单的抉择,非要让自己等到那么久?刘韬离开的时候,心里不由得吐槽道。

到了这一步,他南下的目的也就算是完成。剩下的事情,交给刘宠负责就好。

“命,安南将军关羽,夏侯惇,李进、徐晃和乐进为副将,率军征讨徐州!”刘韬离开之后,刘宠以镇东将军的身份,正式下达命令。

按说徐州那片区域,从职权方面,应该是安东将军黄忠的负责范围。

不过在扩招之前,黄忠和张飞两人的防区,主要还是为了提防袁绍突然杀来。同时若后续要对晋国开战,那么两人便是这个战区的主力。

就说这次,若能出动一万人,兵分三路的话,那么别说只是兵临城下,把整个徐州都给打下来都不成问题。当然后续的治理和官员任免问题,一样会把户部和吏部的官员逼疯。

“如果各郡各县,都能望风而降就好了……”回去的路上,刘韬少不得感慨了句。

“可是陛下……”甄脱似乎听了进去,毕竟就在身边,“我们的军队不是最厉害的军队了吗?那为什么,他们不肯投降?”

“首先,他们都有自己的理想。比如说有人会觉得,大汉在自己的治理下,才能真正的兴盛。甚至觉得我的治理方案,根本就是在胡闹,只是自掘坟墓,所以没必要陪葬。”刘韬想了想,“但主要还是,他们已经称帝,他们害怕失去这些,更害怕我为了免除后患,把他们三族给夷灭……”

“既然害怕,那一开始就当皇帝不就好了?”甄脱还小,或许本身也没有学习过这些,所以闻言更加迷茫起来。

“主要是他们很多人登基,本身由不得他们。”刘韬摇摇头,“问题是登基是事实,他们根本不会相信,有一天我们攻打过去,他们以此为理由,表示自己登基只是身不由己时,我们会放过他们……”

哪怕他明着说,只要投降他,那么管你登基还是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都能一概不追究……他们怕也不会相信,万一这只是个阴谋呢?

可话说回来,这国与国之间打来打去的,一般到最后,不都是如同刘禅或刘璋一样,刚打过去,趁着城池还没有被攻破,主动出来投降。

比如刘璋,投降至少活着,能保留财物,还有个振威将军衔。

比如刘禅,投降不仅活着,子子孙孙享受曹氏,以及后续的司马氏供养。

换个角度,投降就能活着,是不是说这些皇帝,心里都有‘我打不过你,兵临城下之时,至少我可以投降’的想法?

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潜规则,其中的概念就是:自己这一代厉害,但子孙后代什么时候出问题,被人灭国。到时候投降,至少还能保住性命,毕竟潜规则就这样,除非是亡国之战,那些卑鄙的外乡人不懂华夏这潜规则。

没打过去之前,担心自己会被夷三族,所以诚惶诚恐,想尽办法抵抗自己;真的兵临城下,有会幻想着自己主动投降,那么你就不能把我怎么样……

三分无奈,三分侥幸,三分利益熏心和一分有恃无恐,称帝的家伙大多都这心态。

“听不懂……也想不懂……”甄脱有些为难的说道。

“政治的事情,也没必要懂那么多。懂得好好过日子,好好伺候我就好。以后长大一些,然后再好好学学怎么当一个母亲。”刘韬调笑道。

“嗯……”很意外的,甄脱很乖巧的点了点头,表现得很顺从。

“哈哈,我还以为你会叫嚣现在也可以学着当母亲。”刘韬见状笑道。

“可姐姐生孩子的时候,感觉真的很痛……陛下之前就说她年纪太小,所以可能生产会变得有些困难,只是姐姐不信,结果遭了罪。”甄脱连忙解释,“我比她还小……”

“不不,你比她大太多了!”刘韬一把将她搂过来,这球绝对不是十五岁的规模,甚至已经超过大部分成年人。

自家球队的尺码都挺大的,于是甄姜反而成了稀有资源,哪怕她本身对此不满。到底是同父异母,只能说人和人的体质,真的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