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118章

作者:隔壁的小蜥蜴

“不,不说这个……”蔡琰的脸是真红透了,“你不是要看书么?《孙子》还没有人借阅,你要看就看便是。”

“诶呀呀,《孙子》今天没有人借阅啊!”刘韬闻言也不客气,直接过去看看,发现架子上真有,于是拿过去开始背诵。

“昨天,你似乎找过墨子……对墨家的学说,你也感兴趣?”当他把书本背下,然后放回去的时候,蔡琰问了句。

“墨家的学说有太多不合时宜,在我看也只剩下兼爱、节葬和尚贤三个还好……”刘韬想了想,“扣除这些政治思想外,其他的学说倒还有些意思……”

顿了顿,继续说道:“当然,我更好奇的是传说中的墨家机关术。”

“不少人都说机关术是墨家,实际上却是公输家的学说。”蔡琰闻言解释道,“公输班原本只是匠人,传世的作品没有流传,大多都是口口相传,师徒传递的方法传承……”

“原来如此……”刘韬有些失望,当然也就一点点,毕竟春秋战国时代的技术,未必有现在那么先进。

工艺方面,其实他最佩服的,还是《天工开物》,里面记载的一些技术,到了现代还在使用的样子。可惜,他也只是知道这本书,却没有真正看过。

“问题是,你不是羽林中郎将么?为什么,对这些那么感兴趣?”蔡琰想不明白,如果说是学术方面的书籍,比如公羊或者荀子,她还可以理解,但机巧方面的,就难以理解。

“诶呀,你不知道?”刘韬一副惊讶的样子看向蔡琰,“我改良过器具,然后还改良过攻城器械。实际上我这次,能够被封为羽林中郎将,也有一部分功劳在这上面。”

“原来将军还是全才?”蔡琰回了句,当然调侃的意味更强烈一些。

“承蒙夸奖。”刘韬顿时一副虚心的态度回道,“我还需要继续学习和积累。”

“…………”蔡琰顿时有些说不出话来,这个时候才假装谦虚,是不是太晚了?

“《孙子》之外,还有什么好推荐没?比如说治国,经济,技艺之类……”刘韬也没打算等她回话,直接进一步发问。

一般来说,对古代典籍,现代人了解真的不会太多。这个时候,一个古代导读很重要。

“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先了解一下《左氏春秋》?”蔡琰询问,“或许在你看了之后,能够有更深入的了解,然后意识到‘原来我误会它了’这点。”

“那么……《公羊》和《荀子》,你又看了多少?”刘韬反问。

“…………哪有看得那么快的……”蔡琰有些无语,她昨天尝试看了看,不过也只能在工作之余看看,实在看得不太多。

“诶呀,也就是说你开始看了啊?”刘韬饶有兴致的看向蔡琰。

“你这是在套我的话吗?”蔡琰看向刘韬,语气有些不满。

“只是想着,你既然已经开始看了,那我不看似乎说不过去……”刘韬轻轻一拍手,“那好,接下来我就看《左氏春秋》!”

说完,真的去找了《左氏春秋》,然后开始看了起来。

“………………”蔡琰就这样看着他翻阅的样子,心里有千言万语,却说不出口。这种感觉,真的很不舒服,“真是,莫名其妙的家伙……”

索性也不再管他,自己做自己的。可想到对方已经开始看,自己却没看,好像不太对,只能趁着空闲,继续找出《荀子》,开始看起来。

第172章 蔡琰来借宿

蔡琰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那么认真看《荀子》。在她回过神来的时候,她已经快要把《荀子》大半的内容给背了下来。

闭上眼睛,那些内容就在脑海之中浮现出来。然后作为一个校书的职业习惯,她会慢慢的去校对和注释,然后对其中的内容,了解得越来越深。

“看来你很喜欢?”刘韬的声音传来,让仔细阅读状态中的蔡琰吓了一跳。

“你……”蔡琰看向刘韬,后者似乎正把左氏春秋放回去,“看完了?”

“勉强背了下来,实际上到底是以《春秋经》作为基础,不管是公羊和春秋,在事件上其实都差不多。”刘韬随口说道。

就如同同时看两部三国同人小说,历史事件其实都一样,无非是作者要表现出的东西有所不同,所以在历史事件的侧重点,以及作者本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上,有所不同。

他算是明白了,治《春秋》的,都是出色的小说家,是值得钦佩的老前辈。

毕竟后世写一本同人穿越文,最多赚点钱。同样是同人,《春秋》写得好的这些前辈,基本上都混了个一官半职。

“话虽如此,《左氏春秋》的篇幅……”蔡琰不敢置信,这才多长时间。

“你可以随便节选一年的内容问我,我背出来,如何?”刘韬打算满足她的好奇心。

“算了,你看书的时间有限……慢着,现在什么时候了?”蔡琰摇了摇头,兰台看书的机会非常难得,她不打算耽误刘韬太多时间,随即却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

“还不到一个时辰,距离下衙还有一个多时辰。”刘韬回道。

“诶呀,我还有事情要做……”蔡琰连忙放下手中的书本,急急忙忙工作去了。

“既然如此……”刘韬看了看书架,“在《左氏》这边浪费的时间,得快点在别的书本那里补回来才行,否则今天就亏了。”

一个时辰之后,刘韬挑战了一下自己,结果大概能背下四部书。但可以肯定,四部已经是极限,毕竟记忆都有些模糊不清的感觉,没有昨天那么肯定。

速记嘛,也就这样……给他足够的时间慢慢看,慢慢记,别说十部,一百部都能背下。

离开兰台的时候,也没有能遇到蔡琰,也不知道她的工作完成没有。这个时代应该没有加班的说法,至少皇宫里面一直滞留也不好,卫尉那些禁卫也不是好招惹的。

再次回到军营的时候,刘韬已经看到,卢琰又买了不少的木椟回来。

“我们营地的一角都快被木椟堆满了。”刘韬感慨道,这都专门划了一个帐篷专门用来装这些木椟,可见数量之多。

“要抄录的书本比较多,没办法,背了几本?”卢琰上前询问。

“《六韬》、《孙子》、《三略》和《左氏春秋》四部。”刘韬当即回道。

“居然有四部,那可要抓紧抄写……话说,兄长不是不喜欢《左氏》吗?”卢琰有些疑惑,兄长莫非转性了?

“对比《公羊》看看而已,说真的有些佩服左氏了。”刘韬感慨。

《春秋经》0.18万字,《左氏春秋》25万多字,之前没有细看不知道,细看明白了。大概就是如同把《三国志》扩写成《三国演义》,35万字扩写成64万字。

罗贯中把三国的著名战役扩写,同时加入一些私货,多写了29万字。《左氏春秋》同样是把《春秋经》里面的经典事件扩写,也加入了私货,然后扩充了24万字。

和拥有30卷的《左氏春秋》比起来,只有11卷的《公羊春秋》,无论是可读性和精彩些方面,都远远不如。

也难怪《三国演义》里面,关羽闲暇的时候就看春秋,真的是当成小说细细品味的。

“为什么我觉得,兄长的佩服……和我印象里面的佩服,应该不是一个意思?”卢琰怀疑的看了看刘韬,然后毫不客气地吐槽道。

“因为你的猜测没有错……”刘韬笑道,“好了,我去吃饭,洗漱一下就开始抄!今晚我也稍微出点力,把《六韬》给抄出来。”

光看拼音的话,六韬和他刘韬是一样的,大概是和他有缘,索性亲自抄写。当然最关键的是,《文韬》篇,昨天已经抄写完了。

“还是算了,就兄长的字,我怕后续还要再重新抄写一次。”卢琰却是拒绝了。

“反正后续也要换个东西来转抄,丑就丑点,我再不练字的话,那问题才更大一些。”刘韬摇了摇头,以后签个公文,结果给下面的官员嫌字丑那就太不好。

“这样啊……那兄长随意便是。”卢琰想了想,觉得兄长这番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再说,四部书他们几个人抄,也的确是太累了,多个人帮忙抄也挺好,丑就丑点呗。

“慢着,兄长,《左氏春秋》没必要抄吧?”卢琰突然想到一件事,“父亲那边,送来了一套《左氏春秋》,这个我们不需要抄。”

“得,我白背书了……”刘韬顿时一副痛惜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