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 第223章

作者:抉望

  李道宗笑了笑,眼中充满了向往之色:“那老夫就拭目以待了。”

  足足半个时辰过后,“敢死队”的探查者才返回汇报,说三个船坞已经基本安全了。

  直到这个时候,一行人才重新回去。

  站在一号船坞,也就是李承乾所属的船坞前面,众人看到一片狼藉的深坑,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此前的施工已经将船坞的基本形状挖出来了,可是此时,地坑里翻出来的尘土,却将它重新给填满了。大块的冻土此起彼伏,乱七八糟的堆在坑里,不清理的话,根本不知道炸了多深。

  阎立本对这样的结果也很满意,笑着说:“将这些冻土清理出去只要三五天的时间,就算再来两次,年前船坞都能挖出来,剩下的,就是厂房顶盖还有龙门吊等。这些东西都准备好了,只是组装的话,速度也很快,不出意外,年前造船厂就能搭建三成,不出正月,就能竣工!”

  “这样就好,接着施工吧,登州百姓既然愿意过年的时候也过来打工,那就给他们加些工钱,餐饭也准备的丰盛些。”

  看着眼前凌乱的土地,李承乾才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预想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他制定的计划书,还是太想当然了。

  之前以为年前就能把造船厂搭建出来,现在却被推到了二月,看样子,这个年真的要在工地过了啊....

  第二天,放了一天假的民工们,又美滋滋的开始上工,寂静了一夜的工地,再一次忙碌起来。

  ——长安、两仪殿

  在暂时把后宫交给杨妃,特别是下重手处置了两个嫔妃后,后宫终于安静了下来,李世民也得以重新回到后宫来。没去寝宫甘露殿,而是一直住在长孙的两仪殿。虽然人去楼空,但是住在这里,还是比留宿在别的妃子那里,或者冰冷的甘露殿要更舒适。

  甘露殿的办公桌没办法转移,所以不差钱的皇帝,在两仪殿也组装了一个。处理完政务,已经是太阳落山的时间了。当皇帝的就这样,除了一些特定的日子,基本每天都是起床-晨练-早朝大朝会-处理政务-睡觉这样的固定模式。好多时候李世民都会问自己,不惜掀起腥风血雨,甚至把亲情拆解的支离破碎,就是为了过这样固定模式的生活,真的值得吗?

  估计是....值得吧,想想把皇位让给谁,李世民就一阵难受。自傲如他,最讨厌的就是屈居人下,哪怕这个人是亲爹或者亲哥。

  桌子上的日历已经翻过去了,今天已经是腊月十九,马上就要过年了。看到这个台历,李世民才想起来这是太子送给自己的诞辰礼物。本来他已经通告朝廷百官,他不准备过生日,可是太子还是给他准备了礼物。

  当初收到礼物的时候,他还训斥太子太浪费了,把一摞子厚纸印成日子,这不是浪费是什么?可是用了一年,第二年用不着太子送了,他自己就找人专门又印了一份。有这么个东西在,想日子用不着来回的想或者问别人,看一眼就知道了。底下空白的地方也能用来做备忘。最难得的是,跟他有关系的重要日子,上面都有记录。

  翻过两张日历,第三张就标记着他的生日。嗯,皇帝的诞辰。虽然过诞辰是一个光明正大跟勋贵要贿赂的机会,可是因为过诞辰会显得自己已经老了,李世民并不喜欢。细算起来,一直以来,也只有皇后、太子两个人一直记得他的诞辰。特别是自从太子在东宫独立以后,每年诞辰,他都会收到儿子的孝敬。

  礼物什么的无关紧要,他最满意的就是态度。既然一直都记得,说明这个儿子还是很孝顺的。不像青雀那个混蛋,就记得吃,剩下什么都记不住!

  又回忆起了太子三人,李世民只觉得一股寂寞感油然而生。今年皇后太子和青雀都不在长安,别说诞辰了,就是过年,都无趣至极。

  哀叹一声,提起笔,李世民觉得还是给远方的三人都写一封信比较好。自从他第一次给他们写信以来,这段时间书信一直在来往。见不到人,看看字还是很好的。

  写完回信,已经是深夜了。临时顶替李涧的宦官总管,见皇帝结束了书写,就小声的询问皇帝今天的安排。

  “今天还是哪儿都不去,朕就在这两仪殿睡。这三封信,命人连夜送到登州去。”

  将信交给宦官总管后,李世民站起来,却忽然又坐了下去。刚刚的一瞬间,他感受到了久违的腰痛。不过想想也是,今天又坐了几个时辰,腰不疼才怪呢。

  这一次小心翼翼的直起腰,皇帝忽然玩心大起,翻开日历,在明天的日历上记下了一段话:

  “命中书省发文公告天下州府,今后但凡是有关商业的奏折,系数送往登州,交给太子决断!”

  

第三百五十七章 一起过年

  

  写完备忘录以后,皇帝就像是个恶作剧得逞的孩子一样,奸笑了起来。

  腊月本来就是朝廷跟地方联系频繁的时期,一年到头,各州府需要报告自己的成就,对一年做出一个总结,还要顺便在奏折里轻轻拍拍皇帝的马屁。而朝堂各部门,也要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个总结。特别是吏部户部,是最忙的两个部门。前者需要挑选出功绩突出、或者犯事儿的官员,交给皇帝审查,赏赐或者惩罚。

  而户部,作为朝堂的财务部门,是最忙碌的。特别是太子开创了“小数点”这么个东西以后,“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已经是天下公认的严谨态度。而作为天下表率的户部,自然也要跟随潮流。不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无形中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距离过年,还有十一天的时间。可就是这十一天的时间,已经足够红翎急使把朝廷的公告发布天下了。

  人在登州工地,却偏偏收到了登州奏折的李承乾,表情精彩万分。

  “殿下,这是陛下的旨意,天下有关商业的奏折,需集中送到登州来,交给您决断。小事儿您可以直接决断,而大事儿,您审核完毕以后,再打包发回长安就是。”

  赵毅明显感觉到了太子满腔继续的怒火,说话都小心翼翼的。

  无奈的李承乾,只好坐在工地的木料上面,直接打开赵毅的奏折查看。

  登州的奏折很简单,就是申请扩大登州的口岸而已。这样的奏折,就算送到长安去,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会同意。登州临海,农业不如何发达,而渔业虽然发达,但也缺乏流通的渠道,登州扩大口岸,能够明显的改善登州的穷困情况。

  没道理不答应啊!

  伸手在怀里掏了掏,才想起自己的印章在行宫里放着,没带在身上。

  为难的看了一眼工地,李承乾真的感觉到了分身乏术。

  “皇兄,您回去吧,这里有我看着,不会出问题的。再说,快要过年了,母后那里也没人照看着,不太好。”

  好在李泰是善解人意的,毫不犹豫的把事情揽了过去。

  拍拍;李泰的肩膀,李承乾语重心长道:“既如此,那这里的事情就交给你了。等过了年,我再过来看看。”

  李泰伸出大拇指,一副万事有我的样子。这家伙虽然好多时候都会犯浑,但是真的要依靠他的时候,反而能放下心来。

  拿着登州的奏折,李承乾一路疾驰的回了行宫。

  回到书房以后,果不其然,书桌上已经堆放了好多的奏折,都是距离登州最近的州府发来的奏折。传递公文的信使自长安一路而来,最后抵达登州,这就导致登州虽然是最后一个得到消息的,却是第一个将奏折送来的。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么一来,所有州府的奏折,基本都聚集在一个时间段送过来了。

  好家伙,这么多的奏折,全处理完得多长时间啊!

  另外,事有轻重缓急,他这个太子都无法轻易决断的事情,肯定是重要的事情,或者着急的事情,要是再送去长安,最后再由朝廷发给地方,不知道要浪费多长时间。按理说,这样的,根本就是脑残才会安排的。

  没法说,看着张赟又抬进书房的一大包奏折,李承乾觉得自己接近了事实的真相。

  “你是有多狗啊,自己不舒服,也让我不自在?”

  朝着长安的方向笔出中指,虽然无奈,但还是坐了下来,开始处理奏折。

  再不愿意,事情还是要做的,怎么说他也是太子,不能在国家大事上面跟老爹置气。皇帝就是拿捏准了这一点,才会把这么无耻的事情,做的这么痛快。他可以出招,但是李承乾却没办法拆招。奏折,终究是需要处理的。

  正赶上年关,再加上今年已经初见商业的作用,导致今年有关于商业的奏折特别特别的多。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现如今已经把自己的辖区带动的相对富裕起来了。事到如今,就算有些地方官员还存有顾虑,也只能加入疾驰的战车。

  “我这里能发展什么”,这就是今年各地官员都在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但是不论发展什么,跟外部的交流才是最重要的。

  翻看了一大堆的奏折,李承乾发现这些奏折大多都是询问朝廷对他们地方发展的看法的。这真是开玩笑了,如果走正常的流程,这些奏折都会被送到中书省,房玄龄会筛选出重要的交给皇帝决断,不重要的要么他自己批复,要么送到东宫或者户部。然而如今他这个太子不在东宫,这些奏折都会是户部和中书省的活儿。

  然而....

  让房玄龄或者长孙无忌进行批复,实在是欺负人啊。就李承乾看来,这俩人分明是大唐最聪明的两个土包子。就眼界来看,他们虽然在朝臣中最出挑的,但是放眼全大唐,就只只能算是乡巴佬了。好多地方的产物,这俩人根本不清楚是什么,询问周围无果后,就会臆断一下,再做出决定。至于臆想都想不出来的,他们也只会统一同意。

  虽然自认也不是全知全能,但是李承乾觉得自己还是比这俩人强的。

  下午回到的行宫,处理奏折一直到晚饭时间,也没见处理完了多少。看着桌子上堆的山一样高的奏折,李承乾对自己年前的生活,基本不抱希望了。这些要是都认真处理完,怎么也得二十七八了。

  不过好在处理完了奏折,会有额外的杀必死。躺在大床上,李承乾时不时的呻吟出声。

  “再往下一点点,对,就是那里,用力!啊~舒爽!”

  “您不要发出这样的怪声音,妾身本来就够害臊的了,您还这样!”

  活动活动脖子,李承乾勉强的回过头看向苏媛,只觉得暖心无比。

  此时的苏媛,正光着脚踩在他的后背上。七十多斤的她,要是用手按摩,根本没多大力道,现在多简单,只要踩就好了。不过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也不知道古人定的都是什么怪规矩,女人的脚不能随便碰,搞得好像比贞操还重要似的。好多成婚的妇人,就算已经被丈夫进进出出不知道多少次了,还是不给丈夫摸脚。

  也就是说,苏媛能够光着脚帮他踩背,此时承受的羞臊感,不比光着身子在街道上跑强多少。能做到这样的事情,只能说她把他看的格外重要。

  足足两刻钟后....

  “您好点了吗?要不要妾身多帮您踩踩?”

  “嗯,好多了,你下来吧,今天就这样,明天晚上再帮我踩踩。”

  腰疼什么的都是小事儿了,能享受到这个,累死都值得。

  翻身而起,才喝了一口茶,就见苏媛欲言又止的样子。

  “有什么话就说,咱么俩什么时候这么见外了?”

  叹了一口气,苏媛才开口道:“本来母后是叮嘱妾身不要多嘴的,但是妾身还是觉得得跟您说说。相信您今天也看到了,得知您会留在行宫过年以后,母后很是开心。您没回来的时候,母后没少跟我们抱怨,说您和青雀不够孝顺,大过年的还在外面做事情,好像几艘船比她还重要似的。

  可是啊,等过一会儿以后,她又会跟我们说忙着做事是好事儿,用不着为这个闷气。夫君,您说说,您和青雀是不是要回来过年啊。”

  伸手捏了一下苏媛的鼻子,李承乾笑道:“幸好有你的提醒,否则我们到现在还糊里糊涂的在工地瞎忙活呢。母后说的对啊,几艘破船而已,哪有她重要。工地那里的事情就算全交给阎立本他们也不是问题,反正造船厂完工,也得是出了正月的时候。也罢,我这就给青雀李恪送信,把他们也给叫回来。”

  伸个懒腰,下床穿上拖鞋,走到书桌边,李承乾就开始给李泰写信。人做事情的时候很容易就会投入进去,一旦产生了“没了我不行”的想法,就更是混蛋了。如果此时还在工地,他多半也会忽略掉苏媛的话。但是现在不在那里,反而看得更开了。

  论专业,他和李泰无论如何也比不过阎立本他们,留在现场,最多就是出点主意,但是这些主意也没有太大的用处。再者,大概就是亲民了。每天他们三个出现在工地,让民工们看到,都会引来一阵欢呼。一次两次还成,时间久了,怎么也不是那么一回事儿。既然大多数人眼中,“亲民行为”像是作秀,就没必要做的太多,多了容易让人恶心。对登州民夫来说,只要钱到位就够了。谁有心情整天看到太子,然后更加卖力的干活儿?

  还是一起过过年吧,老祖宗既然留下了“新年”这个节日,终究是有它存在的意义的。

  写完信,放下笔,再回过头的时候,苏媛已经躺在床上睡着了。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这妞儿竟然半盖着被子,偏殿因为有“暖气”,所以很热。一袭纱衣,半解状态,虽然没有蕾丝花边,但是这个时候还是充满了诱惑。

  好家伙,这让人怎么忍?

  小承乾才要奋起发起抗议,却又不得不老实了下去。想起吴王妃齐氏的经历,李承乾觉得还是为她再忍两年比较好。年纪不够的情况下生孩子,真的跟走鬼门关差不多。特别是在这个医疗并不先进的情况下,一旦听到稳婆“保大保小”的问题,李承乾觉得自己一定会疯的。

  老老实实的上床,老老实实的睡觉。男人家嘛,还是要有责任心点。

  第二天,不到晚上,李泰和李恪就赶了回来。这下,两个儿子顺带一个李恪都回来过年了,长孙顿时收获了二点二倍的快乐。本来她也准备将就着过年算了,但是人一多,就有了心情。于是,本来沉寂的行宫,顿时热闹起来。宫女宦官们被使唤的像是驴子一样,开始走街串巷的采办过年要用到的东西。

  如果是原本的登州的话,冬天海面冻着,能买到的只有咸鱼,活鱼都非常少见。但是此时的登州不一样,天南海北的物资,在这里都能买到。而且因为是皇家购买的原因,用不着走家串户的买,只是说一声,商人们就会把自己的货物送到行宫来。这可是在太子和皇后面前露脸的机会,只要自家的名字能被这二位得知,打个七八个折扣还是应该的。

  李承乾也是这时候才发现登州已经不再是之前凉凉的样子,而是汇聚了好多的商人。商人群体的嗅觉极其灵敏,打从他从长安出来开始,商人的目光就紧紧跟随。如今他停留在登州过冬,还开始建造造船厂,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猜到登州要繁荣起来了。不管是在造船方面发展起来,还是海运、河运方面变成一个大港口,都能让登州在山东道的各个州府间脱颖而出。

  早到的吃肉,晚到的汤都喝不到。所以,财大气粗的商人,都扛着花钱打水漂的风险,将产业部分转移到了登州来。

  他们的所为注定是明智的,现在登州的地价跟白送一样,而以后,势必会超过汴州,直追扬州。要是有一两个无良的地产商人搅和一下,直逼洛阳都不是问题。

  大唐没有职业的地产商人,仅仅这一点,就足以让李承乾拍手称庆。

  二十七开始,行宫就开始陆续收到长安送来的物资。这些都是皇帝特意送过来的,当然,再多的物资,也比不过孙思邈一个人。

  孙思邈的到来,让李承乾彻底放下心来。如果说之前他还在为长孙的生产担心的话,孙思邈的到来就像是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收到圣旨的时候,老道我正在医学院整理医案。自长安过来,一路日夜不休,船队都挂满帆前进,好几次都差点撞船翻船....”

  讲述完旅程的凶险、给长孙号脉确定没事儿以后,孙思邈就一头扎进了登州集市。皇帝的圣旨只是他过来的原因之一,真正让他打算动程的,是对海边药材的好奇。

  

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年

  

  现如今的孙思邈,靠着他的几百学徒,还有一众医者伙伴,已经把收集起来的各种方剂,检索完毕了。就如同他之前预言的那样,民间的方剂,好多都毫无用处。不过,那些检测适合的,也成功充实了医学院药方的储备。

  完成这一项工作以后,孙思邈就把视线又转回了对新药材和新药方的探索上。在这个领域,他永远没有感到腻烦的一天。

  为了让老孙能更顺利一点,李承乾毫不犹豫的把张赟派到他的身边,不管花多少钱,都为他买单。

  至于老孙已经习惯了有李承乾的支持,所以也毫不客气,在行宫里要了一间屋子,就开始实验自己的药方。

  天下州府所有有关于商业的奏折加起来有多少?至少年前李承乾是完全没办法处理完的,这也就导致他连除夕夜陪在长孙身边一起守岁的时候,都坐在一边处理奏折。

  通过这些奏折,他大概也了解了大唐现在商业发展的情况。总的来说,商业的发展还在初期阶段,还局限在“实物”这个领域之内。或许有一些聪明点的商人,已经开始了初始的服务业经营,但是还没有人更近一步,弄出个高级酒店什么的。

  至于旅游业之类的,在目前的大唐根本没有市场。除了商人和官员以外,鲜有走南闯北的人。终生生活在山沟沟里的老农民,根本没有心情赏景吟诗。刨食吃还吃不饱呢,谁有那时间整那些没用的东西?

  才要再拿起一本奏折,胳膊却被苏媛扯了扯。

  将手里的新奏折丢到一边,李承乾伸了个懒腰,离开自己的小隔间,走进了正殿宴会现场。

  虽然人在登州,但是年宴的规模还是不小。包括登州刺史、司马、别驾等人在内,都成了长孙的邀请对象。虽然行宫大殿之内没有歌舞,只有民间的杂耍、皮影戏一类,显得不伦不类,可是看长孙嘴角上扬的样子,就知道她很享受这种自己做主的感觉。

  在长安的时候,她虽然是后宫之主,但是好多时候国宴却是礼部官员制定的,她这个皇后只需要让内务府把东西买回来就好了,根本没有插手的余地。

  如今在登州她最大,自然是怎么好玩怎么来,所以她毫不犹豫的把皮影戏给弄了过来。

  灯烛都熄灭的情况下,大殿内有点黑。从小隔间摸了好长时间,才成功摸到长孙的身边。

  “是我让苏氏叫你过来的,奏折虽然重要,但不要把身子累坏了,你父皇也真是的,虽说彻底放权交给你决断是好事,但是把户部中书省的事情都砸到你的身上,就太不应该了。”

  接过长孙递过来的水杯,喝了一口茶水后李承乾才说:“其实儿臣并不怎么埋怨父皇,这样虽然累一点,但是却很稳妥。一旦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它适合的速度,对大唐社会而言,反而是一种摧残。脚踏实地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任何没有基础的发展都是空中楼阁,很容易出现问题。”

  听完李承乾的话,长孙只是点点头,却没有应答。她清楚自己在这方面没有发言权,自己这个大儿子,在商业方面的造诣,已经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至少,兄长就曾拿古之陶朱公来跟他作比较。一想到长孙无忌,长孙还是忍不住的思念起来。到底是患难与共的兄妹情,一时的生气并不会影响彼此的敬爱。

  “承乾啊,等出了正月,咱们就启程返回长安如何?母后我有些怀念长安了。”

  听到长孙的话,李承乾却摇了摇头:“母后,您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再有不到四个月,您就要生产了,大着肚子赶路,您可禁不起这种折腾。您还是再忍忍,等孩子平安降生、并且长大一些,再启程返回不迟。”

  长孙摸了一下自己大大的肚子,只好点下了头。她也就是说说,之所以说出这样的话,就是想听到儿子这样的回复。到底是长大成人了,拥有这个一个聪慧又孝顺的儿子,长孙觉得自己已经很满足了。就是可惜,她这个当娘的都要再生一个了,大儿子却还没给她添一个孙子。

  见长孙看着苏媛唉声叹气的样子,李承乾如何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不过,皇后老娘想要当奶奶,还是要再等两年啊。

  看破不说破,李承乾只好转头看皮影戏。皮影戏的起源很久远,最早能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当然,这是就后世而言,从唐朝来看的话,只有不到八百年的间隔。而且,因为唐朝之前天下纷争,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没有诞生的机会,最常见的就是二十四孝之类的故事,看起来简直枯燥无味。

  一直撑到子时,皮影戏终于结束了,大殿外报时的钟声也敲响起来。李承乾离席而起,率领众人向长孙拜年。

  拜年结束,长孙大笑着起身,将自己亲手刺绣的钱袋分发给众人。钱袋刺绣很简单,就是福禄寿三个字,但是里面的东西却不简单,每人一个小金块啊!小金块上面也有福禄寿的字样,不仅吉祥,还能当作钱来花。

  事实上在这之前,一般过年分发给晚辈的都是压祟钱,不是货币,而是特意铸造的仿铜钱,不能用作货币用途。不过自从李承乾“自作主张”的给弟妹们分发了一次银子的“压岁钱”以后,长孙也接受了这个。到底是皇家,她也觉得用铜钱模样的压祟钱有点太小气,所以就换成了银制的。

  之所以不用金的,还是怕言官之类的看皇家的做法不顺眼,借题发挥。不过现在在登州,言官再混蛋,也管不到这里,所以长孙毫不犹豫的用自己的钱给李承乾等人都弄了一个小金块。皇帝从长安给她送来的钱,李承乾看到都咋舌不已。几个小金块而已,九牛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