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 第207章

作者:抉望

  好不容易才把李泰安慰的安静下来,长孙无助的看向李承乾。

  微微一笑,李承乾走到俩人身边,伸手拍拍李泰的脑袋后才对长孙说:“母后放心,这一次就算有罪过,也不是单单青雀我们两个背。至于太子的废立,不是儿臣吹牛,也得看看谁敢顶替儿臣。只要有人站出来,且不说父皇厌烦,就是大臣们也会抵抗。青雀李恪两个人不愿意,余下根本就没了可选的。”

  说完,李承乾就拿出了一早准备好的诏书递给长孙看。

  展开诏书看了一遍,长孙立刻惊讶的说不出话来。诏书上的字迹,跟皇帝的简直有八分相似,这还是在她跟皇帝相处这么多年,彼此非常了解的情况下,换个人过来,恐怕根本看不出端倪。字迹不重要,最重要的反而是诏书上面的印鉴,中书省的印鉴,皇帝的印鉴,门下省的印鉴,集齐了这三个印鉴的诏书,不管里面的内容有多么天马行空,都是合法的。

  不要以为集齐这三个印鉴很简单,要知道这三样印鉴都是所有人当命看的,除了公务所用,平时甚至不会展示在人前。尚书省接到这份诏书,只有宣告天下的选择。毕竟,它不是门下省,没有封驳的权力。就算它是皇帝钻空子偷偷收揽到自己手里的三省之一,面对一个正经的诏书,恐怕也不会生疑。

  没错,诏书很正经,正经的让人甚至看不出太多的端倪来。

  皇帝重视新商律的修改定法,派出太子巡查大唐,体察民情,顺应民意制定合乎规范合乎实际的律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皇后尾随太子一同出行的字样,在一篇悲天悯人的诏书中不过是雪山鸿爪一般,像如今已经沦为工具人一般的尚书省,恐怕不会过度的揣摩。

  判断了可行性后,长孙吃惊的看向李承乾:“你得到了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支持?你知不知道,这份诏书一旦公布出来,你父皇会怎么看?”

  “太子伙同中书省门下省挑战皇权?母后啊,儿臣要是真的对父皇不满,在如今这个局面,只要向勋贵群体抛出橄榄枝,恐怕转瞬间就能把父皇逼到墙角,干嘛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再说了,都说皇家无亲情,就儿臣看来,分明是父皇权利心太重的缘故,因为分封刺史的事情,他甚至对您怒目相向,简直太过分了。”

  “对,母后,咱们这一次必须得反抗一下父皇,否则他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有李承乾的话,再加上李泰的边鼓,长孙只能叹息一声说:“既如此,本宫就陪你们胡来一次吧!不过咱们要说好,一旦事发,你们父皇怪罪下来,你们只能把罪过往母后的身上推,明白了吗?”

  想起这些天来皇帝夫君对自己的态度转变,长孙也是一阵的心凉。越是恩爱的夫妻,越是不容易产生矛盾。但是反过来说,一旦产生了矛盾,反而会更难以收拾。

  见长孙终于点头了,李承乾和李泰同时跳起来,在空中击掌了一下。

  见兄弟俩雀跃的样子,长孙苦笑着摇了摇头,她也不知道这么做是福是祸了。

  欢呼过后,李承乾和李泰就一人一边的扶着长孙往外走,东宫丽正殿外,又是几辆马车排列了起来。其中一半搭载的是两仪殿里长孙用习惯了的东西,另一半装着的还是宫女宦官。论照顾人的话,还是宫里的宫女宦官靠谱,衣来伸手的生活习惯了,哪怕尽量的在装作自食其力的样子,还是会不知不觉的习惯起来。

  这些宫女宦官,都是李承乾挑选出来的卑贱者联盟成员,有他们在,至少不会有人吃里扒外的给皇帝送信。

  才出书房,就将封存诏书的盒子交给了方山,方山拿着诏书就去了中书省。诏书还是由中书省的人送去尚书省更保险,毕竟,中书省直接将有了门下省复核的诏书递交尚书省,也不是一次两次。

  在扶着长孙钻进一个伪装的很普通的马车后,李承乾终于兴奋的挥了挥手。看到太子的手势,窜天猴毫不犹豫的开始带队护送马车出去。想要从东宫出门其实很方便,只要从正门口出去,穿过横街尽头的延喜门,就进入了皇城和永兴坊之间的街道。

  按理说延喜门的重要程度,甚至不亚于玄武门之类的城门,但是因为东宫这些年来总是有大量资金物品流通的原因,延喜门的守将等对东宫来往的马车已经习以为常了。不如说,要是哪天东宫突然没有马车来往了,才是吓人的事情。

  今天也是一样,尽管已经有几辆马车离开过了,但是延喜门守将赵恬还是没有过多的关注。队伍前进到延喜门,照常看完了太子签署的手令后,赵恬看了一眼窜天猴,再看看守卫轮空,已经被金吾卫接管的东宫守卫,迷惑道:“猴子,我记得你们不是在休假吗?怎么今天早晨突然接管了东宫防卫,现在又换成了金吾卫?”

  掀开一辆马车的门帘,露出里面金光闪闪的物事,窜天猴笑道:“现在知道了?这么多的钱财,还是我们亲率亲自押运,殿下才会放心。今天我们结束休假就是专门跑这一趟的,跑完以后拿到殿下的赏赐,回去继续休假。”

  听到这里,赵恬忍不住的露出羡慕的神色。跟亲率相比,他们禁军的待遇顿时就不香了。军中传闻,本来皇帝是准备封赏窜天猴爵位的,但是因为卫国公谋反的事情耽搁了,如今好像又要被提上日程。

  吐蕃五万人头的战功啊!亲率两千人怎么分都能撑死,作为亲率大将军的窜天猴,能凭借此从布衣一跃而成为有爵一族,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无论如何自己一个寻常守将,还是有必要跟未来的大佬人物打好关系的。想到这里,赵恬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窜天猴检查的要求。

  “出宫跟入宫不同,用不着严查,再说俺老赵跟东宫打交道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延喜门的将士还收到过太子殿下的红包,既然亲率的大家伙还在休假中,还是快些交卸了差事,好回家。”

  窜天猴笑了笑,也不再坚持,跨上战马,就带领着队伍离开了延喜门。一千五百多人的阵容,并没有引起赵恬的异觉,这样的时候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成功穿过延喜门后,李承乾就长舒了一口气。延喜门过去以后,就是通途了,至于启夏门的守将,就更好打发,亲率出入长安,除了关门落锁的时间以外,基本用不着跟他们打招呼。

  “皇兄,咱们出来了?”

  “嗯,出来了。”

  听到皇兄的肯定,李泰几乎兴奋的想要跳起来。

  长孙叹了一口气,说:“出来是出来了,可是承乾你有想过咱们这么做会连累好多人吗?延喜门守将估计会受罚,青雀的长史,东宫的奴婢、孔颖达等人,恐怕都会受罚。如果说陛下处罚有官职的这几个人还很难的话,处罚奴婢可没有那么多的顾及,自古以来可没有因为皇帝处罚奴婢而犯颜直谏的大臣啊!”

  不得不说长孙的确心善,如果是别的人恐怕此时已经沉浸在逃出皇宫的惊喜中了,但是她却反而想到了会连累到别人。她说的没错,皇帝处罚奴婢,就算是打死几个,只要不是接连不断,就不会有人进谏,魏征这样的都不会。皇帝处罚宦官宫女,跟行家法一样,外人是没有资格多说什么的。

  李承乾笑道:“母后放心就是,儿臣离开之前已经做了安排,只要父皇不给金吾卫下令,不亲自动手,那些宫女宦官就不会有事,没准儿反而能因祸得福。您知道的,儿臣向来心善,如果不是这样,安能心安理得的享受逃出来的快乐?”

  卑贱者联盟的力量,就在紫燕坦白身份的时候,李承乾就已经见识到了。在他们全部活动起来的时候,毫不夸张的说,除非皇帝血洗皇宫,否则还真别想把命令彻底落到实处。处罚宫女宦官的,也是宦官,这期间就大有文章可做了。不管是宣称已死,实际上却是送出皇宫,还是在乱葬岗找几个被打死的家仆顶替一下,都可以。

  麻烦的反而是皇帝亲自动手或者交给金吾卫行刑,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是卑贱者联盟也无计可施了。毕竟这个组织能存活到现在,靠的是低调....

  不过,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李承乾也做出了保证,绝对会赔偿足够的钱财给已死之人。当然,就算不给钱,仅仅是太子的命令,也足够让所有卑贱者联盟成员赴死了。

  当东宫的车队和亲率成员耻高气昂的从启夏门穿行而过以后,李承乾就彻底松了一口气。

  出了长安以后,所有人就会直接上船,连夜前进直到洛阳。离开了长安周边,特别是离开洛阳以后,就算皇帝不下台阶直接急眼,也无计可施了。毕竟有“鞭长莫及”这个成语,除了洛阳,地方根本没有足够的常备兵力供皇帝用来堵截一行人。

  就在亲率离开长安不久后,尚书省就将诏书的内容公布了全长安,给各地的文书也准备齐全,当天就能直接发放出去。

  文书一经张贴,顿时在长安商人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年初的时候,朝廷制定了净利润十税一的新税,并公告说过后会重新调整商律,整理出一部适用于当今的商业律法。

  从实物税的十二取一变成净利润的十取一,对一些商家而言,可以说是巨大的打击。不过这个税率也不算太苛刻,大家钻律法的漏洞赚了这么多年的钱,重回正轨也没什么。跟这个相比,最引人注意的还是新律法的事情。

  

第三百二十九章 醉酒的皇帝

  

  有消息透露出来,说以后公账将会成为未来的账簿记录方式,商户的账簿将不再属于私人,朝廷也有验看的资格。而且,敢于涂抹账簿,借此偷税漏税的,将会被严厉惩处。

  “严厉惩处”究竟是怎么个严厉程度,究竟要怎么惩处,都让人摸不着头脑,担心至极,与其缩着脖子恐惧,还不如临头一刀来个痛快。而这个时候太子开始游历四方,查看商业实情,对商人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消息。

  这两年来,从太子对商业的处置手段上,就能看出是真的精于此道,一个懂行的人来制定律法,怎么也比什么都不知道的人瞎搞要好得多,这就是商人们的想法。当然,不管是房玄龄还是长孙无忌之流,都被他们归类到了酒囊饭袋的行列中。

  就在商人们开始将这个消息扩散到全城的时候,皇帝还被房玄龄等人牵扯在朝堂之上不能退朝。吐谷浑的事情已经说好了,只能以羁縻州的方式约束,谋定后动,新王慕容顺只要对大唐足够恭顺就够了,等到了有余力彻底收拾掉他们,取其地而融灭其民的时候,再正式谋划不迟。如今东突厥的大片新土地,还没有处理好,谁有闲心管吐谷浑那边?

  可就是说好了的策略,还是出了问题,房玄龄竟然口吐惊人之言,认为大唐应该将那里变成一片不毛之地,才是最符合朝廷利益的做法。相比较继续让吐谷浑人在那片土地逍遥自在,房玄龄认为毁掉等以后交给后人收拾比较好。

  “爱卿可知此例一开,后果由多么恶劣吗?今后敌人如果也学着我们的做法,攻入边城毫不犹豫的将住民屠戮一空,该当如何?自古以来,残暴如秦始皇也不过坑杀了一些将士,却没有对六国的国民动手。要是真的这么做了,恐怕朕在史书上就会成为茅坑一样的存在了!”

  想到后世对自己的封号是唐桀宗什么的,李世民就忍不住的冒虚汗。好不容易把太上皇搬下来,将来能给他上武皇帝的谥号,将“文皇帝”留给自己的,因此而破坏了怎么行?

  本来,这种明显脑袋被驴子踢了的主意,是不可能出自房玄龄之口的,可是看到皇帝的焦急,离房玄龄不远的长孙无忌就想到了老房这么做的可能。

  一直以来,皇帝虽然还没有明面上跟朝廷官员吵起来,跟勋贵群体吵起来,但是他想要分封刺史的心思犹如磐石。面对这样的皇帝,就算不会心生谋反之心,那么在朝廷公务上出口气,也是不错的。

  一想到这个可能,长孙无忌就暗地里给房玄龄伸出了大拇指,随后出班附议道:“陛下,微臣也觉得房相之言有道理。历来吐蕃、突厥对吐谷浑就垂涎三尺,好东西谁都想分一杯羹,不过把汤碗打碎,也就没人有想法了。将吐谷浑变成赤地,就算还有人对它垂涎,恐怕也不会轻易的争夺了。”

  眼见长孙无忌站了出来,不少官员紧紧跟随,出班附议。早在皇帝第一次在朝堂之上提出分封刺史之后,群臣就结成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反抗群体,简单来说,只要是长孙无忌想要做什么,余下的朝臣都会无条件的跟随。

  当然,聪明人跟一般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会防患于未然,这样的联盟,房玄龄没加入,杜如晦没加入,虽然他们也反对皇帝,但是绝不会跟大多数人结成利益共同体。至于武将们,连反抗的资格都没有,武将的反抗,反而是最敏感的。

  眼见朝中好多人都出班附议,李世民顿时急了。早在贞观之初,他就跟群臣相约所有事情没有巨细,都要商量着来,他作为皇帝,除非必要,否则不会独断朝纲。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除非他使出全力,否则只要是大多数朝臣都赞同的事情,他这个皇帝也无力反驳。

  眼看朝局朝着自己最害怕的局面演变了,房玄龄只能赶紧插话说:“不过,就算不毁掉吐谷浑,也是可以的。此一役,我大唐虽然靡费颇多,但是年后只一次收缴赋税,就再次让国库恢复了元气,甚至还要更充盈。可见,当初陛下决定放开商业限制,是有效果的。今天微臣收到了门下省发来的诏书,几经查看以后才发现陛下的安排简直完美,在此,微臣不得不拜于吾皇圣明!”

  说完,房玄龄就跪倒在地,态度诚恳的一塌糊涂。虽然不知道魏征是怎么想的,他可没有拿身家性命帮太子跑路做遮掩的打算,这个时候还是尽早把自己摘出去比较好。

  “诏书?”

  虽然房玄龄成功的将事情说了出来,却并没有引起皇帝的注意。拍拍桌子,李世民站起身,不耐烦的朝着长孙无忌等人挥挥手说:“朕是不会做这种天怒人怨的事情的,此事休要再提!退朝!”

  眼看已经日晒三杆了,房玄龄才松了一口气,拖延了这么长的时间,估计太子已经成功逃脱了吧!就是不知道魏征要怎么解释门下省印鉴的事情?另一个侍中可没有魏征的胆量承担这份罪责。

  不过这关老夫何事!

  解决了自身麻烦的房玄龄,笑呵呵的离开了太极殿。

  另一边,李世民在退朝以后,依照习惯不由自主的从太极殿一直走到了两仪殿。

  就在要进入两仪殿范围的时候,他又生生的站住脚步,转身就去了甘露殿。

  家事国事没一样顺心的!

  进入甘露殿以后,从李涧的手中接过瓷瓶,狠狠的摔到地上,然后接着摔,一直摔到胳膊酸麻,地面全是瓷器的碎片以后,李世民才松了一口气。

  坐倒在地上,接过李涧递来的茶壶,也不嫌凉,一口气抽干后,李世民开口了。

  像是在对李涧说,又像是自言自语的:“朕殚精竭虑,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大唐的长治久安?自汉末以来,天下可曾安定过?如今大唐好不容易结成一片版图,至少明面上没有分裂,这已经是百年,千年以至于万年的基业了。朕扪心自问,从未想过李家能从中获得多少利益,而是希望这个世间长久的太平下去。

  都说盛世难得,自大唐建国以来,不满二十年,在一片疮痍中,建造出了盛世的雏形,可见盛世不是那么的不可得,而是长久安定下自然而然出现的局面。既然二十年的太平能换来一个盛世,那么二百年,两千年呢?朕为万世基业奠定基础,有什么错?”

  甩甩茶壶,见没了茶水,李世民一甩手就把茶壶丢了出去。旁边的李涧保姆一般重新递上了一个新的茶壶。

  喝了一口茶水,皇帝又赌气的将茶壶丢了出去。看到这一幕,李涧只能叹息一声,取来酒,还是烈酒给皇帝。

  这一次终于对味了,狠狠的灌了半壶以后,李世民才大着舌头继续说:“辅机啊辅机,自我们相识以来,朕以为你是最懂朕的一个人,一直以来你我君臣配合,都能将朝政拨动到正轨上。然而这一次,你为何背叛了朕?还代表着群臣和不知道多少勋贵反抗朕?分封刺史不过是一个名号而已,诸侯王才能有的待遇,朕给你们这些国公甚至只是国侯就安排上了,有什么好不满的?你们不知道萧瑀得知自己被封为宋州刺史,世袭罔替的时候,有多高兴吗?

  观音婢啊观音婢,你明知道朕剥夺了辅机直入皇宫的权力,就是为了不跟他过多的冲突,为何每次辅机求见,你都要把他放进皇宫?莫非,朕这个丈夫,就真的不如你的哥哥重要?”

  说到这里,皇帝虎目含泪,又一连喝了好几口的酒。

  这里是甘露殿,从值守的太监到周围所有的侍卫,都是他的心腹,所以在这座大殿里的他,才能短暂的放下伪装,才是真正的李世民。

  等三壶酒喝光,地上的碎片已经被战战兢兢的宦官收拾走了。看了一眼有些繁杂的事务,李世民闭上眼,干脆不再多想。有群臣在,耽搁一天的政务,不打紧。

  索性躺在地上,接过李涧递来的枕头,堂堂的皇帝就在甘露殿内的地面上睡着了。

  皇帝睡着了,夫妻同体,此时的皇后也睡着了。一艘看似是画舫的军船,此时正顺着水路直流而下。逃离皇宫带来的自由感,还有一路上的新鲜感,让长孙这个年纪的女人都忍不住兴奋,一阵兴奋的结果就是差点累坏,被李承乾和李泰逼着进船舱休息去了。

  李承乾吩咐了苏媛,李泰吩咐了阎婉照顾皇后后,兄弟俩才钻出船舱,站在甲板上欣赏两岸的风景。做坏事儿带来的违禁感,甚至可以跟磕了药获得的快感对比。此时的李承乾和李泰都无心考虑后果,只想珍惜眼下的快乐。

  “皇兄,咱们到了洛阳,停靠吗?”

  “停靠啊,不然在哪儿获得补给?这艘画舫可是在渭水河畔赶急工才制作出来的,咱们又忙着跑路,根本没准备物资。再说了,在长安准备物资的话,会引起不必要的关注,在长安城外,又会耽误跑路的速度,所以我就给洛阳的掌柜下了命令,让他在洛阳准备物资,咱们直接装上船就好。”

  踩了踩甲板,李泰忧愁道:“我就怕洛阳刺史接待了咱们后,会耽误咱们的行程,一旦父皇下令追回咱们,不出洛阳地界,咱们恐怕还是难逃一劫啊。”

  拍拍李泰的肩膀,李承乾笑道:“如果洛阳刺史是别人,哥哥还没办法对付,前几年,杜尚书的弟弟杜楚客,本来应该担任你王府长史的,结果我跟父皇商量以后,就把他弄来了洛阳担任刺史。这个人其实很急功近利的,在我捏着他们杜家馋虫的情况下,他只有老实听话的份。”

  “杜家的馋虫?”

  “是啊,我也是过后才知道杜家竟然也经营粮食的买卖,生意最远都做到了辽东。虽然杜家没法把控大唐粮食交易的命门,但是一种新的高产水稻,对他们而言还是很有诱惑力的。杜家本家没有多少地,但是族人中不缺地主,要是没有足够的田土支撑,杜家凭什么把粮食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捡起船头的一个碎木片,丢进水里后,李泰嘿嘿笑道:“您会主动给别人送好处?如果是对您有恩的就算了,杜老贼坑了您不止一次,我可不信您是一个以直报怨的性子。”

  李承乾哈哈大笑:“不愧是你,你说的没错,其实我这次是丢给了杜家一个考验。农学院培育的高产水稻,虽然产量确实厉害,勉强也能做到一年两季。可是这些结果,都是研究者在实验田里实验得到的结果。不管是施肥还是除草,他们都把这些实验苗当祖宗伺候,实际这些种子能有多少产量,能不能抵抗旱情,能不能抗风,都是未知数。由杜家来试种的话,成了他们能收获好大一份功劳,老杜也能收获很多的威望,没准儿能一跃而成为尚书仆射。但是失败的概率和结果,他们也得承受。”

  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杜如晦最是擅长断事,又如何会让这样的机会白白溜走。而让勋贵家先试种,确定无碍以后再推广到民间,则是于跃和李承乾几经商量以后出来的结果。普通百姓承受不起损失,虽说东宫财大气粗的不怕赔偿,可是总赔偿百姓,对太子而言也不是什么好事儿不是?

  天下水道,特别是常用的水道,因为水运慢慢发展起来的原因,被狂热的商人清理成了坦途。如今河道上总能看到商船的影子,遇到河面狭窄的地方,甚至还会堵船。

  水上讨饭吃的家伙,南北都有,路一堵,顿时不同音的骂腔就响了起来。大唐十里不同俗,好多人其实只是单纯的对喷,恐怕都没听明白对方在骂什么。

  好不容易出了长安,不显摆一下怎么行,常言道御史出京地动山摇,如今太子出京,震惊一下河道,不过分吧!

  当画舫上属于太子的四爪金龙旗升起的时候,河面狭窄处顿时从喧嚣变成了寂静。当下本在争吵的商人也不争吵了,纷纷吆喝着自己的船往两边靠,搁浅了都不打紧。

  在极短的时间里清出一条道路后,两岸就站满了下了船的人,还对着画舫行乱七八糟的礼。

  无论如何这次出京都是打着制定商律的借口,在河流平缓的地方,李承乾下令让船夫靠岸落锚,准备下去跟这些人聊一聊。

  船停下来以后,后船上全副武装的亲率士兵就跳下战船,占领了岸边的制高点、路口,还有一些没有抽出武器的士兵开始在人群中穿梭,检查有没有看上去就有歹意的人。

  在窜天猴打出OK的手势后,李承乾才顺着跳板下了船。

  亲率的阵势并没有吓到这些商贾,正相反,他们对太子的出现感到格外的惊喜。

  “草民周大富....”

  “草民柳白川....”

  “草民....”

  一阵杂乱的自报家门后,反而响起了整齐划一的声音:“拜见太子殿下!”

  脸上带着最和善的笑意,李承乾坐到了勤快的商贾准备好的椅子上,开始跟商人们交谈起来。

  傍晚—甘露殿

  醉酒后醒来的李世民,只觉得自己头痛欲裂,烈酒虽好,贪杯的下场就是脑袋疼。

  呻吟一声,强忍着头疼坐起身,还没来得及多思考,身体就先走到了办公桌边坐下。

  睡了一下午,桌案上又多出了几封奏折。只是令人奇怪的是,这些商业所属的奏折显然还没有开封的样子,中书省房玄龄不拆封也就罢了,为何东宫太子也不拆?这孩子,大胜之余,开始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摇摇脑袋,把这个想法摇出脑海,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绝不是产生这样想法的人。估计,是有什么事儿,才没时间处理的。

  拆开第一道奏折看了看,李世民就又是一阵迷惑。市舶司是个什么部门,为何要在海港州设置市舶司?为何关于河运也要设置专门的市舶司掌管流通,监督安全?

  太子提出的构思?这个市舶司到底要负责什么样的职能?

  敲敲脑袋,李世民转头看向一边的李涧,说:“去东宫,把太子叫过来,朕要问问他,这个市舶司到底是怎么回事?”

  听到皇帝说这话,李涧就觉得皇帝的酒还没醒,小心翼翼的说:“陛下,殿下不是被您派出去巡查各地,制定新商律了吗?”

  “朕有做出过这样的安排?”

  因为醉酒的缘故,李世民有些怀疑自己。

  李涧点点头,从一边找出了一份尚书省的报告文书,展示在皇帝面前。

  当看了一遍诏书的内容后,李世民所有的酒意,顷刻间不翼而飞?

  这个命令,他根本就没下过!!就算是父子实为君臣,他也不会忍心让才大战归来的太子,就转而舟车劳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