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 第205章

作者:抉望

  看了一眼那个巨大的锦盒,李承乾摇了摇头,把打开看看的想法给丢掉了。

  得到圣旨的不止是他一个,李靖等人都接到了。当李承乾见到李靖的时候,发现他正拿着圣旨不知道在想什么,眼睛完全没有聚焦在圣旨上。

  沉湎在荣耀中无法自拔可不是李靖的风格,所以李承乾故意咳嗽了一声。

  听到咳嗽声,李靖吓了一跳,看到李承乾这才想起来太子进入他的帅帐从来是不用通报的。

  “回来了啊,陛下命全军回撤,镇压吐谷浑的军队由苏定方接替,李大亮也会留下来,老夫则要跟殿下一起回长安了。”

  李靖没有遮掩的意思,李承乾也就不觉得冒昧的走过去看看圣旨写了什么。

  跟工整秀丽的制式圣旨不同,这张圣旨上的字体是飞白,很明显是皇帝亲笔所书,而且文章花团锦簇,快把他夸到天上去了。

  “圣旨的词句再华丽,也抵不过老夫已经要退伍的现实了,这次回长安以后,老夫就要真的不问世事喽!”

  长叹一口气,随手拿起桌案上的兵符,李靖很是伤感。到底是混军伍混了混了大半生,如今突然退休了,伤感是免不了的。

  不打扰李靖感怀自己的一生,就李承乾看来,老家伙还有体现价值的地方,并非说离了战场就什么都不是了。

  中军很忙碌,来来往往的士兵们一般都是搬运货物的。吐谷浑人也有很多的好东西,特别是黄金白银白玉这些东西,几乎所有的种族都很崇拜或者喜爱。朝廷的奖赏是一部分,缴获的物品分配全军,也是士卒收入的一部分。

  毫无疑问,战利品收缴上来以后最先挑选的就是太子、大总管、总管这些人。不过这一次包括李大亮在内都拒绝了瓜分战利品。平灭一国的战绩啊!单单这个名头对他们而言就足够价值了。

  刚走到大帐以外,李承乾就被一群士卒给簇拥到了外面的草地上。如今缴获的各种战利品已经堆了一个小山堆,孙思邈正在里面翻捡。

  黄金白银一类的东西,老道看都不看一眼,不过一旦有香料药材什么的,就会蛮横的宣布为自己所有。对于孙神仙,士卒们都崇拜万分,没人敢有异议。

  随便在战利品堆里逛了一圈儿,一股子熟悉万分又陌生无比的味道引起了李承乾的注意。

  循着味道找过去,打开一个精致的袋子,顿时看到了里面黑黑的圆球,看起来就像是泥球。

  捡起一个闻了闻,李承乾终于敢确定这是什么了,咖啡豆!或者说,是咖啡豆碾碎以后跟油脂一起揉捏出来的丸子。

  该死的,怎么在这里竟然发现了这东西?

  一样循着味道走过来的还有孙思邈,见李承乾已经捷足先登,孙思邈只能凑过来询问道:“这是什么东西?闻起来像是香料,却又不像,殿下认识吗?”

  李承乾点点头,把手上的丸子交给孙思邈说:“这东西叫咖啡丸子,是一种叫咖啡豆的东西碾碎了跟油脂混合而成的。要说药理作用的话,这东西能够提神醒脑、调理肠胃,对风疾应该有很好的食补作用,只是可惜啊,这种吃法有点暴殄天物,直接吃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这边李承乾才说完,旁边的孙思邈已经把丸子丢进了嘴里,只要没毒,他就敢于尝试一下。

  嚼了几下后,孙思邈点点头说:“滋味还不错,既然是药材,不如就给老夫吧,你留着也没有太大的用处。”

  点点头,李承乾就把小袋子给了孙思邈。他准备问问慕容顺或者慕容伏允,吐谷浑究竟是在哪儿得到这东西的。按理说,咖啡豆现在还在非洲,最多就是流通到阿拉伯地区,不可能出现在吐谷浑啊!

  至于这混合了油脂的丸子,李承乾拒绝食用,当初咖啡可是他常备的饮料,对咖啡他不是一般的情有独钟,如今在大唐,虽说茶叶改良以后也是大名鼎鼎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不过有咖啡的话,也能用来预防一下自己以后很可能会出现的风疾。

  西平郡王、趉故吕乌甘豆可汗。

  这就是慕容顺现在的名号,得到大唐任命的他虽然指天指地的发誓要效忠大唐,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此时的他不过是快快嘴而已。等吐谷浑再度强大起来,或者大唐衰败,这孙子不立刻独立才是怪事情。

  不过,现在吐谷浑一盘散沙,有他整合的话,才能给大唐带来利益。东突厥的土地还没有彻底融入大唐,朝廷现在没心力接管吐谷浑这边。地多人少,一直都是大唐的硬伤。讲真,如果不是慕容伏允太跳腾,大唐也不太可能直接出兵。

  就算是西平郡王、可汗,慕容顺也不敢对大唐太子失礼,恭恭敬敬的请太子进自己的营帐,还让出了自己的王座。

  对于慕容顺李承乾也没有客气的意思,直接坐在他的王座上问:“在看战利品的时候,孤发现了一种黑丸子,按理说这东西现在最多刚刚出现在极西之地,你们是怎么得到的?”

  慕容顺愣了一会儿,才恍然大悟道:“您说那个黑丸子啊,那是极西之地的商人带到这里的,他们说是在更西之地发现的好东西,慕容伏允一开始并不在意,可是吃了几次后就喜欢上了,秘不示人不说,还总是委托往西的商人给他找这东西,怎么,殿下喜欢?要是殿下喜欢的话,我会持续派人为殿下找寻的。”

  见慕容顺一副奴才样子,虽然很爽,但还是有点恶心。再加上他一口一个“慕容伏允”,更是让李承乾厌恶。身负汉吐两方血脉虽然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是对自己所处的族群极力撇清干系,还是让人齿冷。

  “用不着,孤自己也有商队,会派人替孤寻找的。再说,要这个丸子没什么大用,孤希望能把种子带来大唐。虽说种在大唐不怎么合适,可是有总比没有好啊!”

  起身拍拍屁股,李承乾就离开了慕容顺的王帐。

  对这种鬼子翻译官一样的人,为肠胃计,还是少理为妙。

  戴胄已经到了,苏定方正在来的路上,李大亮痛并快乐着留在了吐谷浑。大唐不会直接在吐谷浑设置官府,而是施行类似羁縻州的制度,苏定方、戴胄、李大亮,就是皇帝留下给慕容顺站台的。

  整理完行装以后,李承乾就在大军的簇卫下返回国内。

  走的时候是秋季,回去的时候,已经是春天了。

  路过原本被吐谷浑放火的地方,这里的牧草已经重新生长了出来。野火并不能灭杀这片土地上的生命,一场春雨以后,牧草还是能顽强的生长出来。就像....

  草原人一样。

  想要彻彻底底的战胜草原人,让他们从心底里被大唐征服,只有一直维持武力上的优越。马放南山之类的论调,被外人听到以后估计会笑掉大牙,文化确实有入侵性,但是跟刀子比起来狗屁不是。

  踏上归程的李靖,经常一个人窝在马车里,哪怕是吃饭的时候也得叫好几次才会出来。哪怕立在阳光下,整个人也像是灰色的。

  这就是退休综合症了,同样患病的还有秦琼,这次出征,虽然他就是个战地记者,可是皇帝还是分配给了他一份功劳,跟李靖一样一跃而成为特进。

  所谓的特进就是类似于正一品的官职,不过是散官,挂着也就是地位的象征而已。不过能够被封为特进,对二人而言也是一种肯定了。

  过凉州,过坞城,,走一路散一路的兵马,等到了鄯州的时候,才终于接到了亲率。

  大非川上下来的亲率堪称穷形怪状,不过士气没有一点低迷的意思。李靖报上去的战功,兵部竟然咬着牙认了五万,对外宣扬的时候也是用的五万。出人意料的是,吐蕃根本就没有反驳。只有禄东赞知道,唐人还是猜错了,因为他们足足死了六万多。哪怕是救回去的一万多人,也没几个活下来的。

  吐蕃失信,去而复返,按理说这是正常事儿,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可是松赞干布还是派遣了使节团,携带着大量的礼物,代替!大相禄东赞,向唐朝谢罪。

  终究是禄东赞一个人抗下了所有。

  圣旨,也有窜天猴的一份。这家伙得到圣旨以后干脆把盒子捆在胸前,时不时的拿出来看一眼,睡觉的时候都抱着睡。

  

第三百二十六章 难怪....

  

  吐谷浑的覆灭,还有吐蕃的铩羽,都表示着大唐的强大无匹。西突厥老老实实的选择了臣服,高丽等小国也不敢再跳腾,世界,仿佛一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无数文人对皇帝歌功颂德,能够让倔强的异族人全都低下头颅,对一个皇帝而言,就是无上的荣光。

  没有外敌就内斗,这是历来中原朝廷的传统,不过这一次的内斗却不是文武相争,而是变成了臣子和皇帝的斗争。

  李靖作为这次平灭吐谷浑最出风头的一位,自然是皇帝和大臣们争抢的对象,催促李靖的圣旨一封接一封,送过来的私信一封接一封。

  对于这些私信,李靖并没有避讳什么,而是都展开给李承乾看。

  看完长孙无忌的私信以后,李承乾长叹一声,对李靖苦笑道:“依我看,我们还是找个山沟沟落草为寇吧,这样也好过回去受气。如今以房玄龄为首的众大臣跟父皇泾渭分明,彼此争执不下,连魏征和戴胄等人都被派出来,就可见父皇这一次对分封的势在必行啊。”

  两方都已经形成固定群体的情况下,第三方的加入才是最要命的,不管是帮哪边,都不落好。

  李靖嘿嘿一笑:“老夫不管这些事情,吐谷浑一战以后,老夫就是山野闲人了,朝堂之上的事情动摇不了老夫分毫,反倒是你这个太子才是不好选择吧,不管帮哪边都是错。老夫能够借口隐退不理世事,你这个太子可不行吧!”

  面对李靖的嘲讽,李承乾只能回以苦笑。

  秦琼本来不愿意谈论这些事情,见李靖和李承乾没有掺和半点身份地位于其中,只是以寻常的身份旁观,终究是忍不住凑过来说:“说句不敬的话,陛下这还真是吃饱了撑的要实行分封制度。秦始皇之所以中央集权,就是怕再度演变成春秋战国的格局,前汉并没有实行秦始皇的策略,但是出现一个王莽以后,却还是险些覆灭,光武帝竭尽全力,才给汉朝续上了一百多年的光阴。

  而汉朝以后,天下三分,争乱不休,从来没有消停的时候。如今大唐再度中央集权,虽然让皇帝的权力膨胀的没边儿,但是只要保证皇帝的个人修养,朝廷无忧,也不怕世家会窃取国权。这样已经很好了啊,用得着苦思万世太平的法子?”

  见三人聊的热烈,孙思邈就把车厢的空间完全让给了三人,自己蹲在车厢门口继续研究自己的药方。

  “焦急啊,父皇这个样子分明是想要为万世开太平,只是他没想过,他奠定了万世基业以后,子孙干什么?再说,没有人能放眼万年,秦始皇不行,李世民就更不行了。越是想着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就越是容易招来问题,这一次,恐怕冲突将会前所未有的强大。等回了长安,孤无论如何也要跑路的,您二位卸掉差事以后要是闲着没事儿,不如跟孤一起离开长安四处游玩一番?”

  听到这个,李靖和秦琼都不由得露出了向往的神色。漫游大唐啊,如果可以的话自然是极好的,可是,到了他们这个身份,去哪里,去多久,已经不是随随便便的了,想要出长安,只有在子女基业都留在长安被监视的情况下,才会被皇帝准许。

  秦琼还不知道说什么好,李靖却痛快的点头说:“也好,正好老夫准备总结一生的领兵经验,写出一本军书来,一直闷在家里也不好,能游历大唐,也能放松好多。”

  听见李靖要写军书,秦琼皱皱眉说:“别人写军书什么的,老夫不会阻拦,而您要写军书的话,是不是不妥啊?陛下会准许吗?”

  李靖和李承乾对视一眼,同时笑了起来。一样的问题,早在刚出发的时候,师徒两个就已经商量过了。

  “如果是以前的话,绝对不可能,别说写军书了,将一身所学尽数传授给外人都是大罪。不过现在不一样了,火药武器的出现,极大的削减了传统统帅的重要,当武力足够强大的时候,谋略也不过是装饰罢了。陛下应该理解这一点,所以不会阻拦军书的出现的,或者说,陛下反而希望我的兵法能传开来,这样一来,只要他握紧手中的火药武器,就能从源头上掐住军方的命脉。”

  退休以后不管怎么说,也是要给自己找点事情做的,否则的话也太无聊了。很久很久以前李靖就想着把自己的所学整理成册,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六军镜》。可是,一想到自己的经历,却又不敢下笔。如今用不着担心了,当兵法的厉害与否在战争胜利与否中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后,就算天下所有人熟读兵法又当如何?

  秦琼转念一想,也明白了其中的门路,拱拱手对李靖说:“既如此,那等卫公的兵法出书,老夫一定多买几本!”

  “哈哈,出书归出书,但翼国公想要直接买还是算了。就算如今火药武器即将取代军韬武略,那也是即将,卫公的兵法对全世界而言,依旧是要害一样的学问,断然不能随便传出去的。孤准备在学院创立一个军事分院,专门给大唐培养合格的将军,您二位觉得如何?”

  李靖撇撇嘴:“难怪你对老夫出书这么赞成,小子,你是想着把老夫弄到军事分院当免费劳力呢啊!”

  聪明人就这一点不好,你才要谋算一下人家,意图才暴露,就被知根知底了。

  “您猜对了,不过免费劳力说的就过分了啊,孤保证学院会给您开出足够的俸禄!您应该知道,太平年间有这样一座学院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的确如此,乱世的时候,世间不缺少英才,太平年间想要出现一两个勇冠三军的人都很难,就更不要说有勇有谋的人了。也罢,只要你能说动皇帝允许,老夫就到你的军事学院执教!”

  见李靖答应了,李承乾又看向秦琼。

  秦琼苦笑一声,也点下了头。

  一次抓到了两条大鱼,李承乾顿时兴奋了起来。

  跟文臣一样,武将最好也是系统的培养,才更适合军方。隋末乱世的时候谁武力高谁当将军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这一点,从最近被重用的几个武将上就能看出来。不管是苏定方还是李道彦等人,都是文武兼备。

  过渭州、过浅水原,过岐州,天气彻底变得炎热之前,终于返回了长安。

  这一次李靖的待遇不可谓不奢华,宰相房玄龄亲领百官出城迎接,欢呼声从长安城外一直持续到了皇宫里。皇帝有命,今日大宴庆功!

  相比较归来的排场,李承乾更在乎的是远处带着东宫标记的马车,远远的看不清马车里坐着的是谁,但估计就是苏媛。

  遥遥的招手,李承乾就跟着大队伍一起进入皇宫。接下来是大礼仪,作为太子的他也要出席,就算再想家,也得先把场面活儿做完了才能做别的。

  太极殿前,皇帝亲自等候在殿门前,坐在锦塌上对阶下的队伍大喊:“大军出征,可曾取胜?”

  李靖领头回答道:“万胜!”

  “大军出征,灭敌否?”

  “伏允活捉,吐谷浑溃不成军!”

  ....

  每回答一句,队伍都会上几层台阶,直到最后登临跟皇帝一样的殿门前,李靖才单膝跪地,交还了兵符。

  跟群臣斗智斗勇的李世民看起来没有憔悴多少,亲自起身扶起李靖说:“爱卿如此高龄仍为大唐出生入死,居功甚伟,朕感激不尽!”

  “愿为大唐死而后已!”李靖把这句话说得很清晰。

  松开李靖的手,李世民走到了秦琼面前说:“不知爱卿的夙愿满足否?”

  秦琼点点头,道:“满足了,微臣多谢陛下体谅之心!”

  扶住要下拜的秦琼,李世民又转身看向李承乾。

  “好样的,你虽贵为太子,但是从军途中肯跟士卒一起吃苦,肯亲自上战场,已经颇为难得了。更令人惊喜的是你还活捉了慕容伏允,亲率也战功赫赫,说说,想要朕怎么赏赐你?”

  最讨厌这样的问话方式了,李承乾只能单膝跪地说:“为君分忧、为国捐躯是所有人的本分,儿臣虽为太子,亦是如此,父皇切莫再说什么赏赐不赏赐的话了。”

  “说得好啊!起来吧。”

  在皇帝的准许下起身,李承乾老老实实的跟在李靖的身后,跟随皇帝一起进了太极殿。

  今天是出征将士归来庆功的日子,这样的日子不会有人给大家找不自在,哪怕皇帝也是一样。

  打从城外起,李承乾就发现房玄龄等人的脸色不是怎么好看。要知道,喜怒不形于色是朝堂官员必备的技能,特别是像房玄龄这样的,如今脸色都不加掩饰了,只能说明群臣跟皇帝之间已经到了水深火热的程度。

  一样脸色不好看的还有长孙无忌,不知道怎么回事,房玄龄竟然主动把位置让给了长孙无忌,否则的话,坐在太子邻桌的会是老房头才是。

  每次出征归来,皇帝都会朝出征的将领询问出征途中的事情,这在贞观朝已经成了惯例。趁着皇帝在跟李靖和秦琼等人热烈交流的时候,长孙无忌用筷子敲了敲自己的杯子,将李承乾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承乾,长安发生的事情你应该知晓了吧。聪慧如你,不会不知道陛下这个决断是多么的不妥,我等跟陛下斗争了这么久,一连几次都交涉无果,如今你回来了,最好劝劝皇帝,不要再执迷不悟了!”

  听到长孙无忌小声的话,李承乾顿时头大如斗。劝?怎么劝?世间所有人,包括皇帝在内的人,一旦钻了牛角尖,都是不容易拉回来的。有的时候,人就算了解了自己所做的是错的,最终却还是会继续错下去。更别说皇帝现在被“万世太平”的字眼给蒙了心智,就更是不容易劝了。

  “您可是给我找来一个大麻烦啊,劝?怎么劝?外甥我是太子,子言父过先是不孝,再说,要是我跟父皇作对,还是带领着你们百官一起跟父皇作对,这是什么?这跟逼宫有什么区别?到时候一个操持不好,就不是政见冲突了,会流血,从我开始往下将会化成血海。舅舅,您应该清楚才是啊!”

  长孙无忌叹了一口气:“可是如今想要打破僵局,也只有找别的人介入百官跟皇帝之间了。承乾,你要知道,没人想要造反,大家只是希望皇帝收回错误的命令而已。分封诸侯听起来好听,但是这种行为对大唐而言却是祸乱的根源。再说了,我等跟随陛下苦熬多年,如今好不容易天下安定了,却离开长安前往赵州,这跟发配有什么区别?”

  李承乾点点头,祸乱根源什么的都是次要的,恐怕后面的原因才是主要的。否则的话,长孙无忌这一次不会跳出来跟皇帝妹夫对立。要知道之前俩人好的都快穿一条裤子了,往往君臣二人一唱一和,轻易之间就主宰了朝堂论调的走向。

  “多说无益啊舅舅,等今日宴会结束,我就离开东宫,远远避开,保持中立,就是我的态度,反正我不会掺和到这些事情里面的。您就算是反对父皇他老人家,也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哦!”

  喝了一口葡萄酒,李承乾就转移了视线。毫无疑问,他是不可能帮助长孙无忌他们的,哪怕皇帝确实做错了。

  酒宴进行的很无趣,没有多少的互动,更多的是皇帝跟出征将领的互动。其余的朝臣们,都被当成了摆设。事情到了这个程度,可以说皇帝已经跟朝臣们彻底对峙了,剩下的,就看哪一方先坚持不住而已。

  没有人会拿朝政当斗争的筹码,从朝臣到皇帝谁都不会,两方进行的只会是小孩子一样的接连冷战。

  想明白这一点的李承乾,就更没了参与其中的想法。只要对峙不会进一步的扩大,皇帝和朝臣们爱怎么吵吵怎么吵吵吧!

  作为群臣说客的长孙无忌,显然不会轻易的放弃,只是吃一碗饭的时间,他就又搭了三次话。

  忍无可忍的李承乾,只好借口进宫给皇后请安,离开了酒宴。

  远离了酒宴的喧嚣,呼吸到新鲜的空气,顿时让人心旷神怡。

  才穿过两仪门,身边就跟上了两个宦官,找借口支走张赟后,李承乾就主动走进没人经过的甬道。

  才进甬道,两个太监就跪倒在地:“大殿下,陛下跟群臣争执的事情您应该清楚了,大主管让奴婢告诉您,能避开就避开,千万不要掺和进去。陛下分封群臣的心坚若磐石,群臣反对陛下的声音愈演愈烈,一个操持不好,就是大事情。”

  大主管?应该就是王晟了吧。

  轻咳一声,李承乾道:“孤又不傻,不会干这种飞蛾扑火的事情的。不说这个,说说皇宫和东宫,在孤不在的这段时间,有发生什么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