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 第146章

作者:抉望

  揉着酸疼的屁股出了皇宫,宗正府的板子可不是那么好挨的。好在李道宗对东宫给他老娘的寿礼很满意,悄无声息的开了一点口子,恐怕他今天连走路都费劲。宗正府行刑的杀才,才不管挨板子的是郡王还是太子。

  贞观五年的新年,李承乾只能带着东宫的人一起过。

  李泰建了魏王府,李恪建了吴王府,只能带着自己的一大票手下度过,已经十二岁的李承乾,也不能进宫过年,只能在第二天带着李泰李恪一起进宫拜年。

  除夕夜,皇宫里有歌舞,东宫就无聊的多,所有人都聚集在明德殿,一起表演节目。

  东宫的宫女宦官对太子“才艺展示”的要求搞得尴尬无比,有几个宦官硬着头皮哼唱了一段民歌,几个宫女跳了跳舞后,那种尴尬的感觉就不知不觉的消失了。

  阿史那雪还是第一次过中原的节日,有些不知所措,在李承乾的催促下,只能唱了一段突厥的歌儿。

  音乐其实是没有国界的,明明听不懂,可是还是能听出她歌曲里的草原气息。

  酉时,节目结束,所有人都开始筹备包饺子的事宜。张赟刀用得好,所以就拿着两把菜刀剁肉馅,几个帮过厨的宫女宦官和面,手脚勤快的则已经跑去厨房生火。

  当看到李承乾也拿起面团,揉面擀面片,还能熟练的包出美观的饺子,阿史那雪惊讶道:“你一个太子,竟然会做饭?”

  看了一眼惊讶的阿史那雪,李承乾道:“会自己制作吃食很奇怪?其实我觉得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好多东西还是要学的,武艺如此,做饭也是如此,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用到这些东西。”

  “你说的跟我阿塔说的一样,他以前也是这么跟我说的。”

  想起自己的父亲,阿史那雪又有些伤感。虽然她父亲去世前,跟她说过很多很多的话,告诉她战死是一个战士最佳的归宿,可她还是很悲伤。

  唐人有这样过年的节日,可是突厥没有,隆冬季节,都是挣命的时节,哪有有什么闲心过节日。整个部族,到现在剩下的,也只有她和弟弟罢了。

  看出了阿史那雪的哀愁,李承乾道:“今天就别想了,明天我可以带着你出宫,让你跟你弟弟见面。”

  阿史那雪惊讶道:“你不想关着我?”

  “不知道你干嘛总是这么看轻中原的皇家,我说过关着你的话了?平时不让你出去就是怕你被人发现,然后咱俩一起受罚,现在是过年,言官不会找不自在,所以你就算暴露了,也会没事的。”

  得知自己能出去看弟弟了,阿史那雪立刻高兴了起来。

  包好一个饺子,放到木板上,李承乾也笑了。

  贺鲁还是有必要拉拢一下的,如果这小子真的能成为西突厥的领袖,那么一个对大唐保持好感的家伙,能给大唐省不少事。

  子时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东宫的宴会正式开始,李承乾面无表情的接受了所有人的跪拜,才下令开宴。

  贞观六年,到来了。

  当太平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后,百姓才能真正的开始安居乐业。当太平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后,百业才能兴盛。

  持续的太平是好事,可是也会带来不好的地方。没有外患就内斗,这是中原人千古以来都改不掉的恶习。

  李靖当了没多长时间的兵部尚书又还给了杜如晦,如今武将任职尚书的,就剩下了工部尚书李大亮。老先生故世的时候,恰逢朝廷拟定关于高丽境内、前朝将士遗骸的处理方案。

  以李靖为代表的武将认为,应当发兵高丽,迫使他们交出骸骨,而以房玄龄为代表的文官却认为,为了前朝遗骨损伤本朝将士的性命,不划算,只要派一个使节去讨要就行了,为何非要发兵?因为兵发东突厥而颓靡的国库,好不容易才恢复一点元气,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再出兵了。

  武将想要发兵,文臣阻止,文武相斗就这么出现了。

  皇帝也认为现在不是征伐高丽的时候,所以也就没有支持武将,而是支持了文臣。

  上元节过去,新的一年大朝会的时候,出使高丽的司农寺丞相里玄奖,带回了高丽的回信。

  要骸骨,可以,不过需要皇帝亲口背书,中原永世不得进攻高丽。

  “老子早就说过,高丽那帮混蛋绝不可能这么容易的就交出骸骨,现在好了,上了门还被打脸,敢问房相,这下,你可舒服了?”

  程咬金最喜欢的就是落井下石,所以等相里玄奖说完后,就站出来抖动毒舌。

  “知节说得难听,但是道理没错,老夫跟高丽打了好久的交道,知道这个种族有多么的目中无人。哪怕他们给大唐上了朝贡,自称臣子,可他们还是不改贼心。去年我们对东突厥动手的时候,高丽的边境不就有所异动了吗?对于这样的国家,只能临之以威,什么时候还有委曲求全的说法了?

  老夫从边军紧赶慢赶,还是没有赶上商量这件事。如今朝廷的请求已经送到了高丽,还被人家拒绝了,好家伙,老夫都不知道还有没有脸面去边境了。要是敌方将领拿这件事羞辱,老夫都不知道怎么还口。”

  张俭是对于高丽最有发言权的一个,因为他一般都坐镇在大唐东北边境,以一人之力对抗契丹库莫奚靺鞨高丽,而边境安定,不得不说手段了得。

  他一开口,好多军方的将领都大声叫好。武将嘛,就靠着一张面皮活人。国家强大,身在边境对抗外敌的时候也有底气,就算打不过,也不会心生气馁。但是国家掉面子就不一样了,人在边境都跟着丢脸。

  相比较叫好的武将,文臣这边却头疼万分。张俭的话说的太绝了,因为讨回前朝遗骸的事情,都不愿意回边境坐镇了。如今只要这家伙呆在长安一天,文臣这边就要承受骂名。因为张俭说了,是因为文臣让他没面子,羞于回边境。

  房玄龄站了出来,怒道:“高丽的拒绝,确实让老夫等人措手不及,可是只要朝廷的文书换成陛下的圣旨,老夫就不信他们还敢违抗。只要他们违背,咱们就是到时再出兵又如何?”

  张俭还是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样子:“那老房你自己领兵去吧,老夫可没脸去。”

  “莫说老张,俺老程也不去。”

  “不去。”

  “不去。”

  ....

  看着乱成一团的朝堂,李承乾都要惊呆了。这就是贞观的朝堂?怎么臣子们商议事情的时候,跟市井的吵架一般无二?

  御座之上的李世民,就像一个旁观者一样任由大臣们互相争吵。朝堂虽然有它的法度,可是事情终究是要解决的,在朝堂上争吵,总比私下里明争暗斗要好得多。

  至于张俭的任性,也只有在这个时候能说,换个朝代,没准儿就会因此而获罪。

  “看看,这就是朝堂,这就是文武相争。自朕登基以来,大权独揽,军方将领只是挂名一卫,却不再拥有实际的指挥权。没了军权的武将,空留虚名而已。其实,这也是他们对权力的诉求,因为只有朝廷开战,他们才能重领兵权,文臣也会以国事为重,不再侵蚀军方的官位。”

  今天的李承乾并没有跟房玄龄等人坐在一起,而是在皇帝的身边坐了一个小板凳。刚刚上朝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这样的安排是什么意思,现在是清楚了。

  “父皇让我坐在这里,是怕儿臣也牵扯其中?”

  “那是一定的,不管你旗帜鲜明的站在一方也好,保持中立也罢,都会落下不是,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置身事外。”

  见底下的争吵还在继续,李世民接着小声询问说:“说说你的看法,你觉得该不该出兵?”

  该不该出兵?

  李承乾想了想才说:“以儿臣之见,还是出兵的好,国与国之间不该有委曲求全,他们对大唐不敬,收拾一顿才知道自己错了。用不着开战,估计咱们的大军靠近,他们就要把骸骨送回来了。”

  “想的太简单了吧,现在的高丽王高建武可没那么软弱,前隋百万大军都没能攻伐下来的国家,你觉得咱们能这么轻易的对付?”

  “儿臣没觉得高丽有什么难对付的啊,前隋的失败,更多的是前隋内部的原因。弹丸之地,能对抗咱们大唐,简直就是说笑。”

  “啧啧啧,口气不小,可是太想当然了。回去好好看看隋史,高丽哪那么容易对付。”

  没话说了,跟着皇帝老爹一起看朝臣们吵架的样子,李承乾只能在心里叹一口气。

  高丽很难打吗?或许因为那边势力复杂的原因,难以攻取,可是把这份强大加到高丽身上就不合适了吧。单独论实力,高丽可能还比不过大唐的一道。至于那边的苦寒,就是个笑话。后世的时候又不是在冬天去东三省旅游过。只要注意保暖,维持燃料,没准儿对峙起来,先垮掉的会是高丽。

  但是话说了也没用,因为在所有文臣,乃至武将们的眼里,打败了隋朝的高丽,是一个很强悍的国家,强悍到甚至不能随意攻伐。

  皇帝不表态,朝臣们就只能据理力争。

  直到日上中天,李世民才淡然的说了一句:“诸位爱卿,高丽必征,但不是现在。拟旨给高丽高建武,让他把骸骨送回来,再敢迁延,必出兵讨伐!”

  眼看着皇帝下了判决,武将们和李承乾都叹了一口气。

  武将们叹气是因为自己的主张被皇帝拒绝了,没有战事的日子,军方的子弟无法安插,政事一般没有他们插手的余地。如今也只能整天歌舞美酒相伴,一天天的混日子了。

  不过,貌似皇帝有意启用学院的学子填充朝廷,是不是考虑一下让自家的子弟转文?

  李承乾叹气则是因为国家的穷困,唐人好战,但是补给跟不上,也没法发起战争。如今朝廷的决定就是让百姓休养生息,好多地方都赦免了赋税,就是为了修复隋末损失的人口。关注内治的情况下,对外开战,就显得有气无力。

  商业确实能够促进生产力的提升,可是这都是需要时间的。自皇帝放开勋贵经商的禁令以来,更多的人却还在观望,生怕投入以后皇帝再放禁令,所有的钱都打了水漂。

  农业的生产,这个时候也提升不起来。曲辕犁的出现确实让耕种能力获得了提升,可是这份提升,带来的收益,也只是勉强让部分百姓吃饱肚子而已。

  农业发展不起来,商业迅猛的发展只会导致虚假繁荣的出现。真要到了全民皆商,没人种地的时候,才没地方哭去。

  归根结底,自己考虑事情的时候,还是太想当然了啊!

  结束了朝会,走在回东宫的路上,李承乾百感交集。

  能提升农业生产力的,无外乎良种,袁老先生活在一千多年以后,土豆玉米番薯等东西倒是不错的选择,可它们现在还在美洲,想拿到难如登天。就算拿到了,没准跟香蕉一样,也是没进化完全的。

  进东宫门的时候差点撞到一个行礼的人,定睛一看,李承乾立刻高兴了起来。

  “殿下神思恍惚,可是受了风寒?”

  “风寒没受,只是在考虑一些事情。冯智戴,你来东宫干嘛了?”

  冯智戴拱拱手说:“父亲决定启程回岭南了,听说一些僚族不太安分,有作乱的迹象。离去前,父亲希望拜别陛下,然后拜访一下东宫。”

  说完,冯智戴就送上了一份拜帖,上面的日期就是明天。

  接过拜帖,李承乾笑道:“正好,孤也有事情请冯公商议。你回去告诉冯公,孤就在东宫摆酒,为他送行。”

  冯智戴点点头,转身又去了皇宫。

  看着冯智戴离开的背影,李承乾心里乐开了花。

  三季稻!占城稻!

  记得这东西好像在越南,现在好像是林邑的地方,岭南其实离这个地方没多远,只要把它们弄回来,肯定能使农业的产量提升一下!

  

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对劲

  

  明朝才有的东西,也不知道唐朝的时候有没有,贸然报告给朝廷,是不妥当的,还是等东西拿回来以后再说。

  冯盎本来打算带着两个儿子在长安跟第一期学生一起毕业的,可是僚族的动向,却让他不得不回去带兵提防,甚至有可能平乱。

  两个儿子依旧留在长安,回去的只有他自己一个而已。

  从岭南来的时候,他还带了不少的东西,其中的一大半作为贡品送给了皇帝,余下的都被他换成了岭南缺少的物资,其中重中之重的就是几大车的书籍。

  拜见皇帝完事后,冯盎就来到了东宫。

  “高度酒的制作方法,其实可以直接告诉您,您自用就好,只要不用来谋利,孤还是不在乎的。”

  “哈哈哈,那老夫就多谢殿下美意了。”

  两个人说着话,过明德殿,来到了崇教殿。

  崇教殿现在是东宫的餐厅,也作为宴会举办的场所。整个崇教殿装修的很简洁,但是内部的用具都格外的讲究。跟着李承乾一起洗手、换衣服后,看到那些洁白的桌布,冯盎就知道这次的送行宴,太子是花费心思了的。

  已经等候在餐桌边的有李泰李恪,还有司农寺寺卿于跃。

  见冯盎过来了,李泰李恪起身随便拱拱手就算是行礼了。于跃则是认认真真的行礼,他到现在都不明白耿国公的送行宴,太子为何叫上自己。

  分主客落座后,李承乾端起一杯葡萄酒说:“冯公即将远行,所以孤就准备了今天的宴席,以作践行。孤还年幼,不能喝太多的酒,只能用葡萄酒敬冯公一杯。”

  冯盎哈哈大笑,端起自己的酒杯,遥敬后就喝了下去。居住在长安的这段时间,他也习惯了高度酒,虽然醉倒醒来后依旧头疼欲裂,可是不至于喝到又吼又叫的程度了。

  一杯酒喝完,李泰才焦急的问道:“皇兄,我今天来可是来吃牛排的,你就不要说这么多客套话了,赶紧上菜啊!”

  李承乾和冯盎对视一眼,随即哈哈大笑。

  拍拍手,立刻就有宦官送来了一盘盘制作好的牛排。

  牛,在唐朝的家庭里,跟爹娘是一样重要的,跟人一样,耕牛甚至都有自己的造册。这样的情况下,莫说牛肉了,杀牛都是犯罪。

  不过东宫有自己的商队,一直都往来予草原和长安之间,用烈酒跟草原人兑换牛羊。所以,东宫也就不缺牛肉吃。瘸腿瞎眼的牛,根本就不能用来耕地,商队费了好大的力气运回来,就是当肉牛卖的。

  看着盘子里偌大的一块牛肉,众人都不由得咽了一口口水。都知道牛肉好吃,可是敢吃的还是少数。

  没有刀叉,就是一把小刀和筷子。吃饭的工具就是为了省事,为了追求仪式感而盲目的模仿,只是本末倒置。

  吃了一块牛肉,冯盎咀嚼了好一阵子才长舒一口气,至于于跃甚至呻吟出声。

  就一块牛肉而已,至于嘛!

  李泰李恪就安静的多,虽然吃得很爽,但是不至于像冯盎和于跃一样。

  风卷残云,一大块牛排下肚后,李承乾才喝了一开口葡萄酒,开始说自己的想法。

  “冯公,其实今天孤请你饮宴,除了送行外,还有一些事情跟您商议。”

  放下刀子筷子,冯盎正色道:“太子殿下不妨说来听听,能做到的,老夫一定尽量做。”

  拿出自己的计划书送到冯盎面前,冯盎看完后,久久不语。

  “殿下要在岭南开设造船厂?只是岭南跟中原之间道路不通,物资的运输将会很艰难。”

  “无妨,孤准备先雇佣一些商船,走海路运过去。”

  冯盎点点头,虽说这是朝廷把手伸到岭南来了,可他也只能接受。况且岭南具备很好的海港条件,一直以来只是作为停泊地,而自己不下海,实在是说不过去。

  接着往下看,当看到第二件事时,冯盎忍不住惊呼出声:“三季稻?一年能钟三季?占城稻?抗旱高产,林邑有这种东西?”

  听到稻子的名称,本来还沉浸在牛肉的美味中的于跃,也瞪大了眼睛,惊诧莫名的问:“殿下,真的有这东西?要是有的话,必须弄回咱们大唐!”

  “应该是有的,三季稻在原产地能种三季,在咱们大唐就未必了,就算是在岭南地区,估计也只能种两季。不过就算是两季,产量也要高太多了。还有占城稻,肯定适合北方的种植。”

  听到太子的话,于跃立刻红了眼睛,看向冯盎道:“冯公,哪怕万一的可能,咱们也得把这东西弄到大唐来!只要推广种植,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能因此而吃饱肚子,这可是功德无量啊!”

  冯盎拱拱手说:“于寺卿放心,老夫亲自带队去那里找,一定能够找到的!沿途谁敢阻拦,老夫就灭了他!”

  李承乾看向于跃说:“今天叫于寺卿过来,其实也是因为这个。论培育良种,还是司农寺的高手多,如果这个种子真的如同孤所看的记载一般,到时候就希望司农寺大显身手了!不过在这之前,咱们还是保密为好,毕竟一旦是一场空欢喜,咱们几个神伤,总比所有人难受好得多。”

  于跃也是混了好久的官油子,如何不知道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