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新军阀 第671章

作者:好大一只乌

这个问题太沉重了,关乎于整个明末的政治动态,军事走向,复杂到就算能臣如孙传庭,一时间也打不完,沉吟着,他只能是挑有利的回答。

“商贾贪婪,勾结官吏,欺上瞒下,贪课税银”

“本王看到的可不仅仅如此!崇祯朝的大明,就是让这银子给毒死的!”

指着垃圾桶里的银子,毛珏的话语简直是石破天惊。

后世在网上曾经看到个帖子,银子毒死的帝国,大明!毛珏是深以为然。

的确,在明末隆庆开关,繁盛的海贸让西葡从美洲掠夺来的银两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流入了大明,让江南工商业分外的繁华,可这丰厚的资本积累非但没有将大明推向了更先进的变革中,反倒是把大明拖向了深渊,原因就是因为这银子!

向西方,资本家们赚取到了金银,旋即就投入了生产当中,扩大生产,产出更多的商品来赚取更多的金钱,他手里这部分资本以薪酬,原料等方式流入了工人农人手里,工人农人再通过消费,将这挟又流通到了别的资本家手中,刺激了生产欲望,货币不断在社会流通着,扩大着,促进整个社会发展,这是良性循环。

可大明?重农抑商还有勤俭节约的传统让海洋贸易流通过来的原始资本并没有流通向社会,带动别的阶层富裕起来,扩大内需,反倒是被这些江南世家大族挖个地窖窖藏起来了,就像郑芝龙,他除了船队,在福州堪比皇宫的老宅子,再就是几千万两银子家产,沉重的银子石头那样的摆放在库房里,也跟石头那样毫无作用。

江南本来是华夏的传统粮食产区,素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可是随着海洋贸易的兴起,惊人的利益刺激,江南大族纷纷将粮食作物转变为经济作物,而且市镇惊人的速度兴起,城镇人口可都是不事产粮,专门消耗的,到了崇祯几年,一向的产粮区苏州甚至还需要去湖广买粮,可见这粮食减产的程度。

而且崇祯也倒霉,他在位时候,正好赶上了整个世界级别的经济危机,小冰川期不仅仅影响了大明,也影响了欧洲,战争造成大量的财政支出,主要供给大明银两的西葡两国自然是紧缩财政,进口大明瓷器,生丝等货物量锐减,也给江南工商业造成了沉重打击。

世家大族还好,守着屯起来的银子关门就行,而且他们是特权阶级不交税的,可他们可以闭门自守,没了工作,下面的小民如何过活?活都活不起了,还如何有税收可捐。

大明一贯的国策银两取之东南,用之西北,东南都断了线,西北屯兵之地更是激烈的癌变起来,物价飞涨,粮食断绝,整个帝国轰然倒塌于银荒当中。

当然,这不是说海贸不对,帝国就应该像朱元璋那样闭门自守,小国寡民的,社会向前发展的步伐是不可阻挡的,如何加以调理消化,这就得看统治者的功力了。

毛珏的法宝就是消费,换句后世时髦的话,叫做拉动内需!

“孤修这杭州帝国广场,耗费银两九百万两,雇佣工人十一万八千,每人月领银二两,购瓷又养活了三万人,还有赌场保安,荷官,商场店员,掌柜,酒店服务员,总共创造工作岗位两万,更重要的是,让着九百万两银子在民间开了花!”

“子民有了银子,会去买衣服,买房子耕牛田地,消费过程中,又是养活了更多的商铺,工厂,商铺工厂则有足够的银子上交国库,让你们这些百官大人去挥霍,去贪污!”

“银钱流动起来,才叫银子!不然就是块石头,本王治国非但不能向你这样提倡勤俭,还要提倡奢侈,这马上十月,下南洋的商人们又要携带巨资回来了!本王修这帝国城市广场的用出也显露出来,把他们本来要窖藏起来的银子夺过来,再投入流通中,只有这样,大明才能民富,民富则国强!我毛珏的统治才能延续下去,像你们这样墨守成规,把银子屯在库里发霉,把民众束缚在土地上,你们才是帝国的凶手,孙大人,您空白不明白啊!”

嘴皮子都快吐露了出来,口干舌燥,毛珏愣是对着孙传庭吼了一上午,这些经济学道理,听的孙传庭目瞪口呆,他所受到的教育中,没有任何一家的圣人之言提到过,可毛珏说的那些粗俗浅显的道理,他却又是无法反驳。

简直是信仰崩溃,双目发呆,孙传庭呆滞的坐在了椅子上,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可算往喉咙里灌了一口水滋润一下,毛珏又是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孙大人,不管圣人言勤俭持家还是垂拱而治终究就是减轻老百姓负担,让百姓能吃饱疮,王朝才能存续下去,本王所做的一切,也是让百姓有工作可做,有收入可用,最终达到富民的目的,百姓有吃有喝,衣食无忧,并且军队强悍积极,百战不屈,没有哪个王朝做到这两点还灭亡的,孙大人,您认为本王说的对吗?”

重重的一鞠躬,孙传庭是一言不发,转身而走,如今俩人也是上下级好几年了,太了解他的性格,毛珏情不自禁的松了口气,居然还有心思开起玩笑来,在他背后重重的招了招手。

“孙大人,杭州帝国广场三楼有镶牙的,东南亚进口的象牙,提本王,打五折,别忘了!”

刚走到走廊,孙传庭是明显踉跄了下。

可算是打发了他,揉了揉脑门抻了个懒腰,毛珏也终于可以开始了一天的办公,到底是阿德蕾娜的好,她这位机要秘书已经将各地传来的奏折挑捡出来,随手翻开第一篇,正是张沧海请求留吴三桂于加尔各答充任总督的上奏。

“呵!居然是吴三桂!”

要是别的皇帝,怎么都得忌惮这些野心勃勃的枭雄,可对于毛珏,却正好相反,他还怕这猩往海外的总督将军萧规曹随,没有点进去精神呢!没有些野心,如何在那些大国身上还狠狠挖下来几块肉?

至于造反?没有大明帝国在背后支持,面对数量成千上万超过你的土民,谁站得住脚?就算是总督想要造反,下面的民众也不可能支持,至于土人,更不可能跟着你向强悍的大明帝国开战了!后世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布各地,也没见过那儿的总督将军野心勃勃的造反打回来,倒是大家齐心协力的刮地皮刮的爽歪歪,看了一边奏折,毛珏是毫不犹豫的写了个准字。

这还意犹未尽,犹豫了一下,旋即毛珏又是接着笔锋急促,写下了一大行批示,这才满意的吹了吹墨。

毛珏的麾下,权利层次分明,像一些救灾什么的小事,他放权的内阁六部就处置了,真正需要他处理的大事并不多,正常一天的工作,差不多三四个小时就完成了,可今个,批阅了三十来本之后,毛珏的脸色就变得黑了起来。

因为接下来,还是和孙传庭犯一个毛病的,全都是朝廷中御史言官弹劾自己奢侈挥霍无度的,还有不少文官攻击东印度公司以及毛珏修的几个铁路的事儿,甚至还有些老古董哭着嚎着写血书对自己指手画脚,要求立马停了这几个铁路,解散东印度公司,回去乖乖做个士大夫心头正常的明君的。

“这都哪儿来的老古董啊!”

看了三本,实在是气的腮帮子发红,毛珏是气急败坏的拉响了铃铛。

“给本王查!这些上书的,如有耽搁本职工作的,一律问责!还有那谢资格上书,却通过人把书递送上来,增加本王工作量的,也一律问责!”

“下官遵命!”

机要秘书处进来的几个男女秘书立马是紧张的把一摞子上书全都抱走了,可对着终于空了的书桌,毛珏却依旧堵心的发着呆。

孙传庭是被自己劝走了,可满朝文武呢?自己挨个上门劝?况且他是通情达理之人,遇到那顽固老古董,拿着孔老夫子教条当金科玉律的,就算说破天也没用,道理又不是刀子可以讲明的,除非毛珏丧心病狂,把好几千万人都杀了,否则就算杀人也无济于事。

怎么才能转移下这些腐儒的穷酸呢?

捏着下巴,毛珏是情不自禁的思索了起来

第六百四十一章.此消彼长了

又是一年的秋收时节,亘古洪荒了上千年的黑龙江黑土沃野,如今展现出来的却是一片金灿灿的黄色,沉甸甸的麦子压弯了头,新下来的水稻散发在着清香,不管世界如何在变,民以食为天这点却是无论如何都变不了的,大明商业化过快的悲剧可是历历在目,在江南大搞东印度公司海上贸易的时候,北方粮仓,他是啥时候都没有放松过。

而且随着毛珏打进关了,这儿还得到了一波飞速发展,首先李自成麾下的降人,一人一百亩,紧接着在京师被毛珏没收了不少土地的勋贵,太监世家们听闻北方有廉价的土地,还不限制兼并,他们也是带着家当与童仆坐上了京师通往阿城的火车,还有则是河南,很可惜,去年还是个大荒年,大明政府长年累月的怠政让这片开发过度的中州大地水利失修,水灾旱灾结着伴过来,现修水利投入太大。

对于这部分流民,毛珏也是偷了个懒,地方官府直接鼓励他们出去打工,甚至火车票都给报销了,也是想着打工做一笔外快,有钱再回来,哪怕是故土情节难舍的中国篷,依旧又是几十万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北大荒的建设中去。

只不过在那儿有房子有地之后,他们是接着回来耕弄那几亩薄田勉强过日,还是回来探个亲就走,那就说不定了。

历史上的“圣君”,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一系列清朝皇帝愚蠢的以柳条边封,禁止中原篷北上屯垦,以至于这片沃土白白空了二百多年,还让沙皇俄国这头毛熊捡了大便宜,几乎和加拿大纬度差不多,上天赐予华夏大片未开垦的处女地最后姓了俄,终于有了个这个机会,毛珏可不会让它再次痛失交臂了。

跟着一块儿丰收的还有一贯的农业加人口大省山东,反正常年战乱,哪怕把人口稠密的两淮夺到了手中,北方毛珏控制下的人口也不过五千万出头,两个省的农产品就足够保证了北十省的正常粮食供给,甚至拿着粮食,屯兵汉中的文孟还和盘踞四川的张献忠做起了奴隶生意,二石粮食一个壮年男子,一石半一个年轻女人或者小孩,五十岁以上的老者半石,有特殊才能的比如工匠,书生或者面貌出众的女人,直接给银子。

反正这位大西王看麾下领民就是不顺眼,动辄加以杀戮,毛珏这生意给他了条新出路,把人卖了还能赚取军饷军粮,多好!

这种贸易下,汉中界紧张的军事对峙也变得缓和了起来,川中稠密的人口就好像牲口那样被老陕的大西军用绳子穿成了一串,悲切大哭中被驱赶出川,交到了文孟的甘陕兵团手中,同样,由去年拼死拼活修好的九边铁路运过来的粮食与东南方向的银子则是一箱子一箱子的向天府之国抬去。

“合作愉快啊!”

两个政权在汉中的最高军士长管,文孟和白文选还相互重重的握了握手,只不过满脸笑容中,两位高级军官却是同时在心里爆出来了两个字。

傻叉!

张献忠在川中的统治一向不稳,川中大族不住的反抗,川民对流民也是一项的不认可,这也是他在四川滥杀的原因之一,把他们卖了,换取宝贵的军粮与军饷,空出来的土地正好给老陕军流民耕种了,至于川人的家产被大西军的将军们一瓜分,一举三得。

至于北明这边,历史上的陕西湖广填四川正好反了过来,这些矮小的川人哭哭啼啼的来到陕西,立马就被打包分割了,一部分填充到西安附近关中平原因为战乱而荒废的土地上,剩下绝大部分,全都投入了徐,郑,洛,潼,西安,甘肃的第三条铁路修建中。

而且文孟还上报户部,格外要求从西安单独扯出来一条线路来,直通汉中。

还有一部分,则是被吸纳进了北明的边防部队中,可别小看矮小的川人,后世残酷的抗战中,川军几乎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十二年抗战,三百五十万川中子弟踏上了战场,阵亡高达六十四万,全国各地几乎都有他们鲜血浸润的地方,每五六个军人中,必定有着一个川人。

这些天府之国的子民对生活有着异样的热爱同时,骨子里也是格外的坚挺倔强,肩负整个西北边防,文孟麾下毛珏特批了二十个兵团的编制,守着大明一贯的兵源地西北,文孟依旧批给了川军六个兵团的编制,将来打进四川,这些部队就是中流砥柱。

更重要一点,张献忠不知道的是,他还帮毛珏消灭了他的心腹大患,占据社会顶层的川人门阀大族,人都被张献忠拆分的七零八落卖出去了,自然也就组成不了“黑恶势力”和未来毛珏的地方政府对着干了。

张献忠这是赢了现在输了未来,所以真算起来,文孟是对的,他是傻叉!

毛珏这开发黑龙江黑土地粮仓,不仅仅是改变了南北农业走向,而且还从经纪上给东北亚几国政治上造成了格外大的影响。

这年头可没有收割机,耕种可以采取粗放式耕种,可收割却需要实打实的弯下腰去一刀刀的割,两三百万顷耕地让此此时也不过四百多万人口,还有不少在当兵的辽东自行收割,可绝对收割不过来,于是乎镇守北方的范文举又和李氏朝鲜,倭国签订了协议,每年两国开放边境,允许李朝出丁十万,倭国出丁二十万,专门乘船来北方来干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