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唐美名扬 第211章

作者:笑看风云再起

这个连走路都走不稳当的小家伙。

竟然知道了要去跟哥哥学习。

长大后也是个了不得的皇子啊。

“长乐,今天父皇看到了你不一样的一面。”

“父皇很开心,很欣慰。”

“由此可见在林家村的一年,你确实是按照父皇的要求去做的。”

“没有摆出一副公主的架子,从刚刚你和翠竹整齐划一的步伐里。”

“父皇便找到了答案。”

“父皇交代你的事情,完成了吗?”

李二陛下微笑着开口说道。

“父皇交代的事情,长乐什么时候没有完成过呢?”

“无论身处哪里,都要学会感恩,爱,阳光,空气和水。”

“大唐,土豆,红薯和林家村。一切美好的东西”

······

长乐将马周会试所写的诗赋轻声的吟诵出来。

华丽的诗赋配合长乐悦耳动听的声音。

让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的眼睛瞬间便亮了起来。

太子李承乾也是激动的握紧了拳头。

“好诗,好诗,真是好诗啊。”

“不愧是状元郎的学生啊。”

“虽然不是五言或七言,但是一样的有其诗的灵魂和境界啊。”

“父皇对这次的会试会元更加期待了呢。”

李二陛下开心的哈哈大笑起来。

酒宴之上。

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一家人坐在一起。

林然是必不可少的陪酒员。

让所有意想不到的是马周竟然被陛下亲自招呼到面前。

刚开始马周很是拘谨。

初次面对当今圣上。

不拘谨不紧张才才怪。

不过随着林然的几句玩笑话打破了场面上的尴尬气氛。

马周也随即放松了下来。

席间李二陛下不露痕迹的提问了马周几个问题。

马周全部对答如流。

而且回答的近乎完美。

让李二陛下内心暗自欢喜不已。

这些前来的考生之中。

马周是最年长的。

也是林然在他面前提到的次数最多的学生。

如今看来,状元郎果然没有食言。

马周确实是有治国之才的。

酒宴一直进行到了很晚。

长安城的宵禁时间已到。

林然与陛下和皇后逐一告别。

当然少不了他那可爱的长乐公主。

“陛下,林家村的大人们肯定在焦急的等待着。”

“因为他们知道今天会试结束的日子。”

听闻林然要带领孩子们连夜返回林家村。

李二陛下立即命令禁卫军统领李凯,率领百名禁卫军护卫其出城。

初春的夜晚依然是寒冷的。

林家村的村头站满了焦急等待的父老乡亲们。

“娘亲,哥哥怎么还不回来?”

果果揉揉快要睁不开的眼睛,开口询问道。

“果果困了吧?娘亲抱果果回去睡觉吧?一觉醒来就可以看到哥哥了。”

孙氏心疼的开口说道。

这孩子平常这个时候早就甜甜的入睡了。

“果果不睡,果果要等哥哥回来。”

“果果答应过哥哥,要来接哥哥回家的。”

“娘亲,厚厚也不睡,厚厚也答应过哥哥的。”

孙氏将两个孩子紧紧的搂在怀里。

这一刻,她的心里是温暖的。

她脸上带着甜甜的笑。

但是眼泪却从眼眶里流了下来。

这是幸福的眼泪,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温暖的呢。

孩子们都能相亲相爱。

是父母一辈子最大的欣慰。

“来了,是马车的声音。”

寂静的夜晚马车的声音能传出好远好远。

“娘亲,真是马车的声音。”

果果和厚厚从母亲的怀抱里挣脱出来。

撒开脚丫子便向前方跑去。

“哥哥,哥哥······”

“果果和厚厚来接你了···”

两个孩子的声音在深夜里传出很远。

林然打开车窗从马车上跳了下来。

快步向两个孩子跑去。

“哥哥···”

果果抢先一步。

第一个扑进林然的怀里。

林然紧紧抱住果果,在空中转了一个圈。

然后将果果高高举过头顶。

“想哥哥了吧?哥哥也想果果了。”

“想,果果每天睁开眼睛就想哥哥什么时候回家。”

“连做梦都梦到哥哥回家了呢。”

惹得厚厚差点大哭失声。

为什么每次都是果果被哥哥抱?

为什么每次都是果果被哥哥举高高?

林然低头看到委屈巴巴的厚厚。

一把将厚厚给抱了起来。

这是哥哥第一次这样抱着自己。

惹得厚厚高兴的咯咯直笑。

“老爹···”

刘根第一眼便看到了刘老汉站在乡亲们的最前面。

他飞快的跑了过去。

第一次离家的孩子。

离开之后才知道。

那种思念家乡的味道。

是一种会让人心痛的味道。

是一种会让人半夜醒来,偷偷抹眼泪的味道。

看到飞奔过来的刘根。

刘老汉颤巍巍的张开了双臂。

刘根趁势扑进了父亲的怀里。

刘老汉激动的想把刘根抱起。

却突然发现。

自己再也抱不动这孩子了······

那一刻刘老汉泪如雨下。

儿子长大了。

而自己也变老了。

变老了······

“老爹,您怎么哭了?”

借着皎洁的月光。

刘根看到了父亲闪烁的泪花。

“臭小子,谁说的老子哭了?”

“你那只眼睛看到老子哭了?老子是被风迷了眼睛······”

这就是普普通通的百姓啊。

这就是天下所有父亲的真实写照啊。

虽然他们没有文化。

但是他们一样的伟大······

刘根明明没有感觉到哪怕是一丝丝风吹来的痕迹。

但是他没有反驳父亲。

上一篇:系统派我来抗战

下一篇:北洋新军阀